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9年南京市《道德与法治》中考考试范围及要求

来源:好走旅游网
2019年南京市《道德与法治》中考考试范围及要求

一、考试范围

1.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2016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2.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201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3.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2018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4. 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间的国内、国际重大时事(参考同期《时事》杂志)

二、时政考核范围

时政考核与时政教育一样,依据下述四项原则:

1. 全国人民都知道的国内外重大时事,中学生也应该知道。

2. 对党和国家在一定阶段里的宣传教育中心,只要是在校中学生,都应该知道。 根据这两个原则,时政所考核的是:考生是否知道一年来国内外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国际关系等诸方面的重大时事;是否知道我们党和国家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方针、政策;是否能恰当运用教科书知识,正确认识和分析国内外重大时政现象。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考考核目标

1. 知识掌握方面:

能够掌握主干知识及其之间的关系。 2. 能力发展方面:

具备一定的科学思维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学科书面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方面:

具备基于积极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判断能力和践行能力。

四、考试内容及要求

1.考试内容

七年级

考试内容 正确认识自己 慎重结交网友 正确与老师交往 孝敬父母和长辈 构建和谐家庭 在教材中的位置 七上第三课 七上第五课第二框第2目 七上第六课 七上第七课第一框第2目 七上第七课第二框第2目 七上第七课第二框第3目 七上第七课第三框第2目 七上第九课第一框 七上第十课第二框 七上第九课第二框 1

守护生命,活出生命的精彩 正确对待挫折

发展独立思维,培养批判精神 正确认识和调控情绪 认识情感的作用,传递情感正能量 正确处理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之间的矛盾,坚持集体主义,共建美好集体 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学会依法办事,树立法律信仰 七下第一课第二框第1目第2目 七下第四课 七下第五课第一框第2目 七下第五课第二框第2目 七下第七课第一框 七下第八课第一框第2目 七下第八课第二框 七下第九课第二框 七下第十课第一框 七下第十课第二框 八年级

考试内容 养成亲社会行为 理性利用互联网 尊重他人 以礼待人 诚实守信 违法与犯罪 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责任与角色同在 国家利益至上 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 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民主集中制 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增强宪法意识 公民基本权利 依法行使权利 公民基本义务 依法履行义务 基本经济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 国家权力机关 国家行政机关 国家司法机关 维护公平正义

在教材中的位置 八上第一课第二框第2目 八上第二课 八上第四课第一框 八上第四课第二框 八上第四课第三框 八上第五课第一框 八上第五课第二框 八上第五课第三框 八上第六课 八上第八课 八上第九课 八下第一课第一框第1目 八下第一课第一框第2目 八下第一课第二框第1目 八下第二课第一框第1目 八下第二课第一框第2目 八下第二课第二框第2目 八下第三课第一框 八下第三课第二框 八下第四课第一框 八下第四课第二框 八下第五课第一框 八下第五课第二框 八下第五课第三框 八下第六课第一框 八下第六课第二框 八下第六课第三框 八下第八课 2

九年级

考试内容 坚持改革开放 创新驱动发展 新型民主 参与民主生活 建设法治国家 坚定文化自信 弘扬传统美德 高扬民族精神 构筑中国价值 建设美丽中国 促进民族团结 维护祖国统一 做自信的中国人 共享多元文化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教材中的位置 九上第一课第一框,第二框第1目 九上第二课第二框 九上第三课第一框第2目 九上第三课第二框 九上第四课 七下第九课第一框第2目 九上第五课第一框第1目 九上第五课第一框第2目 九上第五课第二框第1目 九上第五课第二框第2目 九上第六课 九上第七课第一框 九上第七课第二框 九上第八课第二框第2目 九下第一课第一框第3目 九下第二课 2.考试要求

考试内容掌握程度的要求分三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了解、理解、应用,前一个层次是后面各层次的基础,较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了较低层次的要求。其含义如下:

了解:指对有关事实、概念、原理和观点的再现或再认,包括再认或回忆知识;辨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

理解:指在了解的基础上对有关概念、原理和观点进行转换或解释、推理,包括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

应用:指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有关知识使用于新情境、新材料、新问题之中,包括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则;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等。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