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 古往今来都被人称为人生大事。 婚礼, 作为步入新生活的开场白, 人们都把这一重大典礼看得神圣而庄重,无论是谁都想把婚事办得热闹、喜庆、体面。在市场经济的今天, 精明的商家早已瞄准这一商机, 而婚礼也被这些商家进行了商业化包装, 拿来作为产业化运作的载体。新人们在热热闹闹、 欢欢喜喜、 甜甜蜜蜜中, 不知不觉成了拉动内需的贡献者, 也使婚庆市场这块“蛋糕” 越做越大.
一,婚庆产业及婚庆产业链定义 :
婚庆产业,又叫婚庆消费产业,是为处于家庭生命周期中的新婚阶段(包括婚前准备、婚礼庆典、婚后蜜月等时期)的新婚人群提供系列产品和全面服务的各种行业的集合,是传统意义上仅注重婚庆典礼的婚庆行业的延伸与扩充.
婚庆产业链属于以产品与服务结合的需求拉动型产业链,而且有多种产品与服务.婚庆产业的核心活动是新建家庭,其产业链主要是围绕着婚前准备、婚礼庆典及婚后蜜月三个不同阶段形成。 婚庆产业链在一定的地理区域内,以新人消费需求为导向,所有企业部分或完全围绕新婚消费主题,以产品、服务为纽带结成的一种具有价值增值功能的战略关系网链。 二,婚庆产业市场容量 :
根据国家民政局的统计数据,全国2006年因婚礼当日而产生的消费接近3000亿元,预计到2008年将上升到5000亿元。婚庆市场是一个有着巨大商机的市场,涉及到相关的几十大类品种的产品,如服装、摄影器材、餐饮、旅游、珠宝、礼品、服务等等,婚庆市场前景乐观.
新中国建国以来最大的生育高峰期即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生的人群将于2007至2012年左右进入婚龄.预计婚庆消费额有望在此基础上再翻一番。毫无疑问,婚庆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最引人注目的增长点!中国的婚庆产业将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市场高峰期!不少商家已经觊觎婚宴市场这一蛋糕了。 三,.婚庆产业结构:
婚庆产业正逐渐成长为一个新的朝阳产业,婚庆消费市场的婚纱礼服、婚纱摄影、婚礼服务、婚宴、珠宝首饰等行业的发展日趋成熟,并与新婚消费的其他行业如家电、家具、床上用品、室内装修、房地产、汽车、银行保险等40多个关联行业,逐步形成令人瞩目的婚庆产业链,充满了巨大潜在商机。在婚庆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相关企业也越来越注重品牌服务和规模经营,婚庆的高层次服务也在增多,整个行业都在为满足当代青年多元化、时尚化、个性化、追求浪漫服务的需求而努力,婚庆产业大的产业链正在逐步形成。 (1)婚礼服务
婚庆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在全国已到了火爆的程度。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婚庆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比如广州在5年前只有80家婚庆服务公司,现在已经超过了500家.婚礼服务行业分工细化,服务范围扩大并日益丰富,已经包括了婚礼咨询、婚礼策划、婚礼化妆、MV设计拍摄、婚车出租等方面,从简单的服务进入全面提升阶段,向文化层次发展,注重服务和多样性、个性化。不过,目前婚礼服务行业尚无标准,缺少行业规范行为,行业整体还处于起步阶段。上海、河南,无锡,成都等城市成立了婚庆协会,其余地区婚庆行业仍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正是因为素质不高、缺少创新,造成了整个行业的大范围低价低质的恶性竞争。
2011年成都市场现在注册的婚庆公司有376家,而有执照并且能够提供婚庆服务的机构大约可以达到60家左右,但实际上能保证长期正规经营的婚庆服务机构只有约30家,这其中真正有品牌、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大型婚庆服务机构仅有10家左右。多数经营婚庆业务的公司还处在“小打小闹”阶段.加上目前还没有一个规范的行业标准,造成了婚庆市场问题不少. (2)婚纱摄影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婚纱摄影也越来越得到广大青年的普
遍关注和热忱参与。据2010年民政部相关资料统计,中国每年大约有1000万对新人喜结良缘,仅城镇新人在婚礼上的消费就达4998亿元人民币,其中婚纱摄影在整个婚庆支出的比例约为15%。
全国结婚产业调查中心2010年3月发布的《中国结婚产业发展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约有59万家婚纱影楼、摄影公司、图片社和摄影工作室,相关行业的人员近600万,中国婚纱摄影业已成为当今最具前景的产业之一,且竞争与机遇同在在婚庆消费中,婚纱摄影是婚庆经济的亮点之一。与婚宴、喜糖等婚庆项目相比,婚纱摄影的利润空间还是比较大的,利润率大约在30%-40%。2007年10月19日,据商务部披露的最新统计,2006年全国大型婚纱摄影企业的营业额在2000万元以上,中型企业为800-2000万元,有的特大型企业年营业额达到5000万元以上.全国目前各类人像摄影企业已达45万多家,从业人员600多万人,年营业额900多亿元。目前婚纱摄影市场的特点如下:
A.婚纱照整体市场规模略有扩大,但增长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新婚夫妇数量上的增加。 B.城乡的拍照率和拍照花费差距较大。价格原因在城市已经不是新婚夫妇拒绝婚纱照的主要原因;郊区和农村新婚夫妇不拍婚纱照的原因除了价格因素外,还因为本地婚纱照的质量较差; C.影楼的知名度也是新婚夫妇选择影楼比较看重的因素;
D.中小城市的影楼经营还不太规范,自己拥有冲印车间的影楼还不多。用于促销方面的措施和费用也比较少。 (4)婚纱礼服:
在90年代以前,婚纱礼服价格高昂,婚纱消费基本上都以租借为主,近年来随着婚纱售价的下调以及对婚纱卫生和个性化的要求,引发了买婚纱的热潮,婚纱礼服的消费量猛增。目前,婚纱“以买代租”的消费时尚已经为多数新婚人群所接受。在很多新婚人群中,租用婚纱的价格为人民币180元/次~600元/次(视婚纱的新旧程度而定),高档的就要上千元,其实买一件新婚纱的费用也不过如此,而且对新人来说还有永久的纪念价值,因此大部分消费者都倾向于购买婚纱礼服。旧婚纱的消毒处理无法保证,许多新人为了避免交叉感染,也选择了“以买代租”的消费模式。 世界80%以上的婚纱品牌都是在中国国内加工贴牌的,由于事前签有协议,这些婚纱是不会在国内销售的。目前中国婚纱礼服业中,具有一定规模、档次和效益的婚纱礼服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广东潮州、中山、深圳、广州、江苏苏州、福建厦门和泉州等地,他们主要从事贸易加工。现在中国的婚纱批发市场已形成广州、苏州两大集散地,国内从事婚纱礼服生产销售的经营体超过1500家,从业人员超过3万人。曾经名噪东南亚的广州婚纱一条街,近年受苏州婚纱街冲击,影响式微.目前,国内的婚纱仿冒品过多、质量普遍较差,而品牌货又太贵,这些因素给中国的婚纱消费者带来了困惑. (5)婚宴服务:
近年来,结婚的高峰年引发了婚宴市场的火暴。根据各大城市的报纸报道统计,从2005年以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各大饭店的全年婚宴就大多提前排满.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五一”“十一”两个大的婚宴市场消费旺季.婚宴利润相对比较高,即使酒店免费提供一系列新人蜜月套房、喜庆蛋糕、鲜花等优惠,婚宴的利润率也达30%~40%,大部分酒店50%以上的利润来自承办婚宴。与此同时,婚宴的档次也明显提升,这两年喜宴投资花费有明显上涨之势,据统计,成都婚宴消费20桌以下已是少数,大部分在30—80桌之间,有的则超过百桌。 4.婚庆产业的商业模式.
新兴的婚庆产业就是传统意义上仅注重婚庆典礼的婚庆行业的延伸与扩充。它不仅是一个涉及行业面广的服务综合性产业,而且是一个消费高峰期非常集中、非理性消费且消费额高的产业。目前,婚庆产业的商业模式主要有三类。一类是产品服务型商业模式,如独立的婚庆产品生产销售商、婚庆服务提供商等;一类是品牌型商业模式,如品牌连锁、网络营销;还有一类是整合型商业模式,如婚博会、结婚展等.
四,成都婚庆市场的现状分析: (1)产业链逐步形成:
成都结婚产业在婚礼服务、婚纱摄影、婚纱礼服生产、婚宴服务四大行业龙头企业带动下,76个关联行业相互连接,逐步形成了以结婚消费产品和服务为核心的行业集群。婚庆消费市场的婚纱礼服、婚纱摄影、婚礼服务、婚宴、珠宝首饰等行业的发展日趋成熟,并与新婚消费的其他行业如家电、家具、床上用品、室内装修、房地产、汽车、银行保险等40多个关联行业,逐步形成令人瞩目的婚庆产业链,充满了巨大潜在商机。 (2)总量规模:
随着婚庆市场的快速发展,现已经形成了“五一”“十一\"两个大的婚庆市场消费旺季,成都的婚纱摄影、婚礼服务、婚宴场所、蜜月旅游等企业早在每年的2、3月份和7、8月份就开始为这两大结婚旺季策划筹备。各种婚纱摄影、婚礼服务的企业数量持续增加,市场供给总量有所扩大。依据中国婚博会对相关行业专家的调研,全国婚纱影楼平均每年以10%的速度增加,影楼婚纱销量每年至少以20%的速度递增;北京2004年到2005年11月份有276家婚礼服务公司注册,2006年至少翻番。而位于西部时尚之都的成都,2005年至2011年,每年平均增加50家婚礼服务公司,并于每年总量的11.2%上涨,环比上涨18,9%。 (3)企业规模:
成都结婚产业的主要行业企业的规模较小,从业经营者水平参差不齐,从从业平均人数来看,婚庆企业的平均从业人员均很少,婚礼策划企业平均每家从业人员10人左右,婚纱摄影企业平均每家40—60人,一些婚庆公司甚至只有一间办公室四处到处联系分项服务。尽管婚纱礼服生产企业具有大中型企业,但除中国潮州、厦门等大型生产基地外,手工定制和家庭作坊式的小型企业还是占大多数.为了对行业从业人员进行规范,提升从业者的专业素质,2004年4月底,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婚庆行业委员会出台一项政策:从2004年开始在国内婚庆行业推行婚庆策划人、主持人持证上岗制度。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婚庆行业委员会出台一项政策,规定2004年五一前夕开始在国内婚庆行业推行婚庆策划人、主持人持证上岗制度。
(4)区域市场结构:
婚庆行业消费的区域性特点非常明确,婚庆产业的区域性特点也很明确,在全国各地区都有自己知名的婚庆策划公司、婚纱摄影公司,在当地市场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知名度和良好的口碑。区域分布上,结婚产业各行业的企业产品销售和服务区域性很强,很少出现跨地区经营的大型连锁企业。服务企业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相对发达城市,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及发达的大中城市,在小城市的分布较少.成都的婚庆企业相对来说还有巨大的完善,规范空间。
(5)地域性的行业品牌正在形成: 由于结婚产业是一个新兴的服务行业,除原来相关行业的迁移品牌外,真正全国性结婚产业品牌各地尚未形成,但一批在当地市场份额大、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领先企业,正在逐渐形成行业品牌,优势企业主导的行业整合将提升市场集中度和行业整体盈利水平。近年来在北京、上海、广洲、深圳等新婚消费能力很强的地区,已经出现了连锁经营的服务企业,这涉及到婚纱礼服、婚纱摄影、婚礼服务等方面。例如色色摄影、金夫人摄影等知名影楼早就实现了全国连锁、本地分区布点的格局.成都的婚庆市场的多极格局也同步正在形成,以成都为核心,各级二,三线卫星城呈网状包围之势的覆盖面也在建立之中,行业整合,销售整合,企业化经营,集团化经营,已成了不可回避的发展态势。 (6)成都缺少婚庆“一条龙”服务的专业市场:
市场呈高度分散局面,全国婚纱市场呈广州、上海、苏州三角鼎力局面,但其他各地,即使成都,长沙等省级行政单位的婚庆产品主要参杂在服装、礼品、小商品市场内,高档产品,,珠宝、服装等主要到百货商场、专卖店采购,婚庆公司、摄影公司、鲜花专卖店散居在
城市的各角落,市场呈高度分散局面,目前没有真正意义做到婚庆服务“一条龙”服务市场。 (7)新市场建设热开始升温:
成都婚庆用品批发市场起步较晚,与消费需求一定的差距,近年来北京、上海、苏州等地在政府的政策导向下开始新建各类婚庆用品批发市场的建设,新市场建设热开始升温。成都的新建婚庆市场已逐渐步入正轨,新建婚庆市场多数以摄影器材和婚纱礼物为主题,如西南摄影器材城,华星摄影器材城等,面积基本在2万平米以下,以中小型市场为主。
(8)婚庆市场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与巨大的商机和市场需求相比, 婚庆行业无论在产业规模还是服务水平上,还远远不能达到消费者的要求, 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调查显示, 成都对婚庆公司表示基本满意的仅占60 %左右。婚庆市场的无序发展与巨大的产业链条形成了鲜明对比。婚庆行业市场巨大、 利润丰厚, 发展前景不可估量, 但是行业门槛却很低, 企业水平、 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诚信缺失, 中国婚庆产业品牌成长还处在蹒跚学步阶段, 缺乏有效的规范化管理, 最终导致婚庆服务业鱼龙混杂, 缺乏品牌号召力。 婚庆业的“ 红色投诉” 逐渐攀升, 许多新人对新婚消 费充满不信任。 综合分析婚庆市场的症结所在之处不外乎以下几点: 1 、产品服务同质化, 不能满足个性化需求;
2 、 高端消费市场不成熟, 缺乏为高收入新婚人群量身定做的产品和服务; 3 、 缺乏符合产业发展的企业营销模式; 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4 、 行业混乱无序, 服务规范缺失; 行业标准欠缺,行业管理力不从心; 5 、 缺乏创新的理念和服务, 导致低价低质的恶性竞争。
中国婚庆行业委员会总干事史康宁认为, 市场无序是目前制约婚庆产业发展的最主要的瓶颈.会说几句台面话, 有一台摄像机, 掌握一点操作技术,三五个人便可成立一家婚庆公司了。 很多司仪并没有经过培训, 只是在每个场合重复背诵网上就能下载的台词。 服务品种单一, 低价恶性竞争。中国婚庆协会的成立,正式标榜婚庆行业朝专业化、 正规化的方向发展。各省市关于婚庆合同的拟定、 出台和推广, 也标志着婚庆业的管理正在逐步的规范化。 为了减少婚庆服务纠纷、 规范婚庆公司的服务, 2 0 0 7 年1 1 月1 6 日, 《 北京市婚礼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在西城区开始试用, 合同就付款方式、期限以及合同的解除、双方的违约责任等都做了较明确的表述。婚庆合同明确规定, 如果事先约定好的服务项目临时取消, 违约方要支付违约金.也明确规定了策划、主持、 化妆、 摄影、 摄像、 鲜花、 乐队、 场地等各个服务环节的收费和服务要求, 并为双方留出商榷的余地, 避免双方在发生争议时纠缠不清。北京市工商部门表示, 这份合同首次将以往的婚庆“ 协议” 上升到合同的高度, 是规范婚庆市场管理的一个重大转折。 由于婚庆产品及服务区别于其他商品, 大部分是根据消费者的要求量身定制,具有个性化和专属性,另外由于婚礼的过程不可逆转, 婚庆服务的质量就更显其重要, 以合同的形势将婚庆服务落实到具体的条款上, 这是必不可少的的程序。 河南省婚庆协会和省消协联合拟定的《 河南婚礼庆典服务合同( 草案) 》 , 对婚礼过程的各个细节都有详尽的约定, 如婚礼的策划、 场景布置、 主持、 摄影、 摄像、 后期制作、 婚车租赁使用、 新娘化妆、 婚纱租赁和婚纱摄影、 婚宴酒店. 不难看出, 河南省消协和省婚庆服务业协会制定合同的目的,是想要获得婚庆公司和消费者双赢的结果。另外, 《 合同( 草案) 》 还经过了专家的审查和把脉, 法律专家、 从事市场经济研究人员和工商局相关负责人, 对合同草案的内容提出了对新人精神损失赔偿的内容。 河南省财经学院教授史璞说, “ 结婚对中国人而言是一辈子的大事, 婚庆公司的违约给新人造成的精神损失, 远大于物质损失。合同草案里关于消费者的权益内容,基本上是真空, 这会给消费者制造合同陷阱, 因此合同草案里应该把消费者的权益明细化.”2 0 0 8 年1 月2 4 日,全国婚庆婚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北京中民大厦举行, 民政部人教司科技处处长甄炳亮同志在会上宣读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关于全国婚庆婚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
立的批复文件》 . 他指出, 全国婚庆婚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成立来之不易, 它的成立对于这个行业将来能够正规有序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五、 成都婚庆市场发展趋势
今后婚庆消费市场的发展将会是,摄影摄像器材、 婚纱摄影、 婚礼庆典服务、 婚宴酒席、 珠宝首饰、 家电家具、 床上用品、 室内装修等由新婚消费辐射到的行业与婚庆公司相联手, 逐步形成令人瞩目的婚庆产业链。这些行业将在2 0 0 8 年开始逐渐实现强强联手的行业结合。 不同类别的服务机构将汲取对方服务理念精髓、发挥多方行业优势、 共享多方行业资源、互补行业局限性, 婚庆行业上下游企业间应该增加交流和整合, 丰富服务品种, 从而为结婚新人提供方便、 全面、 周到、 细致的婚礼服务。业内有专家认为, 要提高婚庆产品和服务质量, 行业之间的强强联合是一条正确的出路.并且, 婚庆行业打破无序竞争, 充分利用资源, 跨行业联盟将是一个必然趋势。 多种文化的融合将紧密结合, 婚礼形式也将更多样、 更时尚、更富有个性, 时尚多样的婚礼形式将成为都市婚礼形式发展的主流。千篇一律、 模式化、 套路化的婚礼现象将逐步被多样化、 个性化的婚礼形式替代。
婚庆行业未来发展特征 :
(1)行业分工细化,服务范围不断扩大,提供的新婚消费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 (2)服务质量将不断提升,更注重服务档次和内容,有系统的职业取向序列;
(3)各类婚庆服务公司合纵连横、行业内与企业间“强强联合”、资源整合,共赢发展趋势; (4)婚庆产业“掘金”行业不断扩充,新婚消费蛋糕持续增大; (5)各地区婚庆协会不断成立,将大力提倡贴心服务、诚信服务;
(6)政府更加重视婚庆文化,制定和完善新婚消费行业规范,整治行业市场;
(7)企业更加注重创建婚庆产业知名品牌,打造核心竞争力,提高全行业经营管理水平; (8)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在婚庆产业中将发挥更大的宣传和销售作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