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为什么要过年因为我们需要一种仪式!(深度好文)

为什么要过年因为我们需要一种仪式!(深度好文)

来源:好走旅游网
..

为什么要过年?因为我们需要一种仪式!(深度好文)

导读

相对平日的胡吃海喝,过年补两顿饺子更像忆苦思甜。农耕社会的春节或许还有些现实色彩,但大多数城里人都得承认:过年的物质意义是荡然无存了。

春节更像是一场仪式——我们可以轻易的从中嗅出一些宗教的气味来;倘若就只考虑通常的七日假期,那过年的七天我们简直生活在另一个世界。

在春节这场仪式中,每人都身肩重任,甚至连七姑八姨的“结婚了吗”“挣多钱啊”也是这场仪式的内容之一,问题的答案都可以被忽略,正如结婚时的“你愿意吗”,没有人真拿答案当回事。

过年似乎是享福的事儿,但时代已经变了。“五谷熟曰年”,没多少人知道五谷到底都长什么样子。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过倒着,后一句仍然是真理,但前半截早已失效;相对平日的胡吃海喝,过年补两顿饺子更像忆苦思甜。农耕社会的春节或许还有些现实色彩,但大多数城里人都得承认:过年的物质意义是荡然无存了。 但过年仍含有一种极特殊的快乐。

享乐大体可分为两种:来自物质的,与来自形式的。物质的娱乐自不消说,吃顿龙虾和睡了个漂亮姑娘,这些都算。

;.

..

而形式的快乐则是另一种东西:在幽静的米其林三星餐厅中就着曼妙的音乐和某位漂亮姑娘一块儿吃龙虾,这个怎么样?龙虾的味道没变,但形式将赋予龙虾更多的快乐。甚至想着即将与眼前人春宵一度的事儿,吃什么都是龙虾味儿的。

另有些形式干脆不依赖于物质,自身就可以独立提供快感,典型的比如音乐,除了刺激鼓膜没有任何现实意义。而春节所能提供的全部期望,也正在于对形式的享受。“国之大者,在祀与戎”,动物可以仅靠物质活着,但人活着却离不了形式;而一个人是否具有文化,也可直接用享受形式的能力作为标尺,而不太像是什么“植根于内心的修养……”,那都是什么人编的鬼玩意?

春节假期只有七日,但过年却往往远不止一周。约摸从春节前俩仨礼拜开始,空气中就弥漫开一股轻松的气味,偷懒成了题中应有之义,太过敬业还往往可能会被视作异端。这种懈怠一般被称为“年味”,而如果像敝单位一样流年不幸,到腊月二十九还要忙忙碌碌,就会显得“没有年味”——从道德层面来看,这与“没有人味”约略相当。

当除夕临近的那一刻,无论你节前还剩多少破事未作,欠多少旧债未还,都可以用一句魔咒作为终结——“大过年的……”,只要此话一出,就算是占据了道德和气势的高地,

;.

..

对方再用世俗琐事来烦扰你,岂止是不懂事,简直就是罪不容诛。

春节的气氛显然与其他节日都不相同,过年的内涵很难用描述性的定义解释,只说“中国阴历年的前七天”显然是既乏味又无意义的。春节更像是一场仪式——我们可以轻易的从中嗅出一些宗教的气味来;倘若就只考虑通常的七日假期,那过年的七天我们简直生活在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里充满了各种古怪的符号:扫房、素饺子、春晚、磕头、放炮、团聚、守岁、拜年、压岁钱、抢红包——这些符号属于春节,它们也定义春节。

你觉得春晚无聊,鞭炮太吵,素饺子难吃,回家麻烦,团聚疲惫……这些繁琐的规定动作完全扰乱了正常生活,但这正是过年所需要的内容。仪式本身必须要求远离生活,佛教禁止吃肉、伊斯兰要求斋月、基督新教得克己复礼……这些措施都不符合人类快活的天性,但只有足够稀奇古怪的花样,才能诞出一点神圣的色彩来。“生活”本来就是“庸俗”的另一种讲法,一切神圣都注定得超越生活。西式婚礼就定要在带有神世暗喻的教堂内举行,如果地点换成个草棚子,那就成了滑稽戏。春节也是同样,各种古怪而陌生的仪式符号像一面高墙,把“过年”和恼人的生活隔开,生活是现实的,而春节是超现实的。

;.

..

所以,诸般节日里也只有春节得以升格为仪式。没人会在十一时加倍爱国,清明几乎也跟慎终追远断了关系,更别说屈原远不如粽子有名的悲剧。在春节这场仪式中,每人都身肩重任,甚至连七姑八姨的“结婚了吗”“挣多钱啊”也是这场仪式的内容之一,问题的答案都可以被忽略,正如结婚时的“你愿意吗”,没有人真拿答案当回事,而此时如果你竟还要认真想想是啊我愿意吗,那就破坏了这来之不易的神圣感,代价就是你将被逐出这场仪式,从此万劫不复。

参与这场仪式的报酬,则是获得艺术体验般的现实快感。 可以想象下看电影。我们为什么喜欢在影院中看电影?影院又为什么一定要黑洞洞的?稍微高端点的地方还要特意把手机信号屏蔽掉?电影正是要尝试塑造另一种生活,成功的第一步就在于要将你和你原本的生活隔离开;电影给我们提供了另一种现实,在这个现实中,我们都得暂时放弃自己的身份,将自己代入到影片的故事里,一股非物质的形式快感也悄悄升腾起。

电影的一切娱乐性都源于隔离生活——如果老想着散场后还要再回俩email,这电影也就算是白看。愈是全神投入,快感也就愈强烈,在超现实这一点,电影与过年是相通的。糖瓜祭灶,耗子娶亲,诸神下界,财神庆生。没人相信这些事情的真实性,但虚幻的喜悦却能给人以真实的幸福。 日常生活总是繁腐而无趣,而春节正像是一座免票的荒

;.

..

漠影城,无论贫富,人人都有权在特定的那七天里躲进去,心灵则趁机安静或激动的观看一场奇幻影剧。从除夕夜开始,潜意识就进入了另一层世界中,现实已经被关在门外,整个世界都迫使你松弛下来。最终,剧场内的全部观众都被笼罩在相同的虚幻喜悦中,从而获得了心灵的共鸣。从某种意义上说,在过年的时候,每个人都是自由的,因为我们仅需对春节本身负责;每个人也都被禁锢了,因为我们必须要为春节本身负责。

但这座影城并不是本来就矗立在那儿的!享受形式完全不同于享受事物,我们必须先创造形式,才能感受形式的妙处。而那些看似恼人的符号和形式,正是构成影院的质料,春晚没有了,鞭炮不放了,家不回了,饭不吃了,过年这座影院也就不能继续存在了,在旷野里看电影又有什么意思?梁实秋写他父亲曾说:“我愿在哪一天过年就在哪一天过年,何必跟着大家起哄?”这话大概是不少人的心声,可惜却决不能成立,因为仪式本来就是要从众的,一个人不能举办任何仪式,只有两人的婚礼也等于没办一样,非得全世界人都配合你,这仪式才能办的起来,我们的心灵也才能够尽情享受这七天的虚幻与欢愉。

能够欣赏形式的欢愉,当然并不意味着对现实的逃避;恰恰相反,这表示人类本身的最高价值之一——审美能力得

;.

..

到了实现。因为即使在现实领域,我们也并不是生活在一个铁板事实的世界之中,我们并不能仅仅根据人的直接需要和意愿而生活,而是要生活在想象的激情之中,生活在希望与恐惧、幻觉与醒悟、空想与梦境之中。就像Epictetus说的那样:“使人悦然和惊骇的,不是物,而是人对物的意见和幻想。” 因此,我同情那些仅把春节看作是七天休假的人们,他们都浪费了过年的意味。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