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10)申请公布号 CN 103834308 A(43)申请公布日 2014.06.04
(21)申请号 201210478875.3(22)申请日 2012.11.23
(71)申请人湖北回天胶业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441003 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市国家高新
技术开发区航天路7号(72)发明人刘苏宇 韩胜利 章锋
(74)专利代理机构襄阳嘉琛知识产权事务所
42217
代理人严崇姚(51)Int.Cl.
C09J 4/02(2006.01)C09J 4/06(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发明名称
一种新型低气味双组份丙烯酸酯胶粘剂(57)摘要
本发明一种双组份丙烯酸酯胶粘剂。属于双组分丙烯酸酯胶粘剂技术领域。它主要是解决现有丙烯酸酯胶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问题。它的主要特征是包括:(1)主剂组分:25~60份至少含有1个乙烯基的丙烯酸酯单体,1~25份甲基丙烯酸,0~25份弹性体,0.5~8份引发剂,0.1~5份稳定剂;(2)固化剂组分:25~60份至少含有1个乙烯基的丙烯酸酯单体,1~25份甲基丙烯酸,0~25份弹性体,0.01~2份过渡金属有机盐,1~10份促进剂。本发明具有良好的环境相容性,低味环保,表面不发粘,同时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主要用于低气味丙烯酸酯胶粘剂。CN 103834308 ACN 103834308 A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双组份丙烯酸酯胶粘剂,是双组分胶粘剂,包括固化剂和主剂两个组分,其特征在于:
(1)主剂组分:25~60份至少含有1个乙烯基的丙烯酸酯单体,1~ 25份甲基丙烯酸,0~25份弹性体, 0.5~ 8份引发剂,0.1~5份稳定剂;
(2)固化剂组分:25~60份至少含有1个乙烯基的丙烯酸酯单体,1~ 25份甲基丙烯酸,0~ 25份弹性体,0.01~2份过渡金属有机盐,1~ 10份促进剂;
(3)两组分中至少有一个组分中含有弹性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组份丙烯酸酯胶粘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至少含有1个乙烯基的丙烯酸酯单体可以是单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二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多甲基丙烯酸酯单体或其混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组份丙烯酸酯胶粘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甲基丙烯酸酯单体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庚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甲基丙烯酸环戊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2-羟乙基甲基丙烯酸磷酸酯或其混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组份丙烯酸酯胶粘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甲基丙烯酸酯单体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乙氧化双酚A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或其混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组份丙烯酸酯胶粘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甲基丙烯酸酯单体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乙氧化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或其混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组份丙烯酸酯胶粘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发剂是过氧化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组份丙烯酸酯胶粘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体是氯磺化聚乙烯、丁腈橡胶、氯丁橡胶、丙烯酸酯橡胶、聚醚橡胶、ABS、SBS、MBS等橡胶类弹性体或其混合物。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组份丙烯酸酯胶粘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稳定剂是酚类化合物、醌类化合物、草酸、Na盐或其混合物。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组份丙烯酸酯胶粘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促进剂是胺类、硫脲类、醛胺缩合物或其混合物。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组份丙烯酸酯胶粘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渡金属有机盐是乙酰丙酮铝、乙酰丙酮钴、乙酰丙酮镍、乙酰丙酮铜、乙酰丙酮锌、乙酰丙酮铁、乙酰丙酮氧钒、乙酰丙酮铬、乙酰丙酮钛、乙酰丙酮锰、乙酰丙酮钾、乙酰丙酮锆的一种或其混合物。
2
CN 103834308 A
说 明 书
一种新型低气味双组份丙烯酸酯胶粘剂
1/4页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双组分丙烯酸酯胶粘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低气味双组份丙
烯酸酯胶粘剂。
[0001]
背景技术
丙烯酸酯结构胶粘剂因室温快速固化、强度高、韧性好、工艺简便等特点,广泛用
于宇航、航空、汽车、机械、舰船、电子、电器、仪表、建筑、家具、玩具、铁路车辆、土木工程、工艺美术等行业的结构粘接。 [0003] 但随着时代的进步,法规的不断完善,消费者对产品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丙烯酸酯胶因含有大量的甲基丙烯酸甲酯而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在很多工厂被工人拒绝使用,因此需使用低气味的单体替换甲基丙烯酸甲酯。但低气味的单体往往因分子量较大,活性低而影响强度和固化速度,导致表面发粘。
[0002]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低气味丙烯酸酯胶粘剂,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在降低丙烯酸酯胶刺激性气味的同时,解决了胶层固化后表面发粘的问题。 [0005]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双组份丙烯酸酯胶粘剂,是双组分胶粘剂,包括固化剂和主剂两个组分,其特征在于:
(1)主剂组分:25~60份至少含有1个乙烯基的丙烯酸酯单体,1~ 25份甲基丙烯酸,0~25份弹性体, 0.5~ 8份引发剂,0.1~5份稳定剂;
(2)固化剂组分:25~60份至少含有1个乙烯基的丙烯酸酯单体,1~ 25份甲基丙烯酸,0~ 25份弹性体,0.01~2份过渡金属有机盐,1~ 10份促进剂;
(3)两组分中至少有一个组分中含有弹性体。
[0006] 本发明中技术解决方案所说的至少含有1个乙烯基的丙烯酸酯单体可以是单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二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多甲基丙烯酸酯单体或其混合物。
[0007] 本发明中技术解决方案所说的单甲基丙烯酸酯单体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庚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甲基丙烯酸环戊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2-羟乙基甲基丙烯酸磷酸酯或其混合物。
[0008] 本发明中技术解决方案所说的二甲基丙烯酸酯单体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乙氧化双酚A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或其混合物。
[0009] 本发明中技术解决方案所说的多甲基丙烯酸酯单体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乙氧化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或其混合物。
[0004]
本发明中技术解决方案所说的引发剂是过氧化物。 [0011] 本发明中技术解决方案所说的弹性体是氯磺化聚乙烯、丁腈橡胶、氯丁橡胶、丙烯
[0010]
3
CN 103834308 A
说 明 书
2/4页
酸酯橡胶、聚醚橡胶、ABS、SBS、MBS等橡胶类弹性体或其混合物。 [0012] 本发明中技术解决方案所说的稳定剂是酚类化合物、醌类化合物、草酸、Na盐或其混合物。
[0013] 本发明中技术解决方案所说的促进剂是胺类、硫脲类、醛胺缩合物或其混合物。 [0014] 本发明中技术解决方案所说的过渡金属有机盐是乙酰丙酮铝、乙酰丙酮钴、乙酰丙酮镍、乙酰丙酮铜、乙酰丙酮锌、乙酰丙酮铁、乙酰丙酮氧钒、乙酰丙酮铬、乙酰丙酮钛、乙酰丙酮锰、乙酰丙酮钾、乙酰丙酮锆的一种或其混合物。
[0015] 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的丙烯酸酯胶粘剂是一种新型低气味双组份丙烯酸酯胶粘剂,具有良好的环境相容性,低味环保,同时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本发明通过采用新型氧化还原体系,低气味单体替换甲基丙烯酸甲酯。克服了普通第二代丙烯酸酯胶气味刺鼻及一般低气味丙烯酸酯胶固化后表面发粘的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本发明的新型低气味丙烯酸酯胶粘剂的相关性能测试,剪切强度及表面干爽程度均为胶粘剂固化物的检测指标。
[0017] 下列实施例将更详细介绍本发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0018] 实施例1:
配比 固化剂组分 主剂组分甲基丙烯酸甲酯 31.7%Wt 21%Wt甲基丙烯酸羟乙酯 32%Wt 50%Wt甲基丙烯酸 10%Wt 6%Wt2-羟乙基甲基丙烯酸磷酸酯 3%Wt - MBS 5.5%Wt 4.5%Wt丁腈橡胶 12%Wt 12%Wt取代硫脲 3%Wt -胺类化合物 2.5%Wt -过渡金属盐 0.2%Wt -1,4-对苯二酚 0.1% Wt 0.5%Wt 异丙苯过氧化氢 - 4.8%Wt 过氧化苯甲酰 - 1.2%Wt。[0019] 制备方法:
(1)主剂:将单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和甲基丙烯酸投入反应釜中,加入弹性体,搅拌至弹性体完全溶解,加入环氧树脂、稳定剂,搅拌均匀,加入异丙苯过氧化氢、过氧化苯甲酰,搅拌均匀。[0020] (2)固化剂组分:将单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和甲基丙烯酸投入反应釜中,加入弹性体,搅拌至弹性体完全溶解,加入取代硫脲、胺类化合物,搅拌均匀。 [0021] 性能测试:
1、剪切强度:将制好的试片固化24小时后,按GB/T 7124-1986执行拉伸剪切强度。[0022] 2、表面干爽程度:在固化后的胶层表面放置小团棉花,用嘴吹走棉花团,检查涂层
4
CN 103834308 A
说 明 书
3/4页
表面是否粘有棉花纤维,以粘有棉花纤维的多少来判定干爽程度的大小。 [0023] 测试结果见表1。 [0024] 实施例2:
配比 固化剂组分 主剂组分甲基丙烯酸甲酯 20.7%Wt 11%Wt甲基丙烯酸羟乙酯 27%Wt 40%Wt甲基丙烯酸 6%Wt 6%Wt乙氧化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20%Wt 20%Wt2-羟乙基甲基丙烯酸磷酸酯 3%Wt - MBS 5.5丁腈橡胶 12取代硫脲 3胺类化合物 2.5过渡金属盐 0.2 -1,4-对苯二酚 0.1异丙苯过氧化氢 - 4.8过氧化苯甲酰 - 1.2[0025]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0026] 性能测试同实施例1。 [0027] 测试结果见表1。 [0028] 实施例3:
配比 甲基丙烯酸甲酯 8甲基丙烯酸羟乙酯 39.7甲基丙烯酸 6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 202-羟乙基甲基丙烯酸磷酸酯 3 MBS 5.5丁腈橡胶 12取代硫脲 3胺类化合物 2.5过渡金属盐 0.2 -1,4-对苯二酚 0.1异丙苯过氧化氢 - 4.8过氧化苯甲酰 - 1.2[0029]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0030] 性能测试同实施例1。
%Wt 4.5%Wt%Wt 12%Wt%Wt -%Wt -%Wt%Wt 0.5%Wt %Wt %Wt。 主剂组分%Wt 8%Wt%Wt 43%Wt%Wt 6%Wt%Wt 20%Wt%Wt -%Wt 4.5%Wt%Wt 12%Wt%Wt -%Wt -%Wt%Wt 0.5%Wt %Wt %Wt。5
固化剂组分CN 103834308 A[0031]
说 明 书
4/4页
测试结果见表1。
[0032] 实施例4:
配比 固化剂组分 主剂组分甲基丙烯酸甲酯 10%Wt 10%Wt甲基丙烯酸羟乙酯 57.7%Wt 61%Wt甲基丙烯酸 6%Wt 6%Wt2-羟乙基甲基丙烯酸磷酸酯 3%Wt - MBS 5.5%Wt 4.5%Wt丁腈橡胶 12%Wt 12%Wt取代硫脲 3%Wt -胺类化合物 2.5%Wt -过渡金属盐 0.2%Wt -1,4-对苯二酚 0.1% Wt 0.5%Wt 异丙苯过氧化氢 - 4.8%Wt 过氧化苯甲酰 - 1.2%Wt。[0033]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0034] 性能测试同实施例1。 [0035] 测试结果见表1。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