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界牌特大桥桥面铺装平整度控制

来源:好走旅游网
界牌特大桥桥面铺装平整度控制

颜杏生 黄 强

(江西公路开发总公司 南昌 330006)

提 要:本文论述了梨温高速公路界牌特大桥桥面铺装的施工的主要过程,对于沥青面层 平整度在特殊路段的控制进行了探索,对于该桥桥面铺装施工采取的措施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桥梁工程;桥面铺装;平整度;控制

0 前言

梨温高速公路是上海至瑞丽的国家主干线在江西境内的东段,东起江西与浙江交界处梨园,西至南昌温家圳,全长244公里,全高速公路标准。梨温高速公路2000年12月开工建设,2002年11月主体工程全部完成,2002年12月28日通车。界牌特大桥位于k159+434~k160+152处,桥长718米,是全线控制性工程之一。该桥桥面铺装设计为9厘米水泥混凝土+6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4cmAK-16A型沥青抗滑表层。由于施工时间紧迫和具体操作上的原因,水泥混凝土层施工完成后表面平整度较差,局部相对高差超过9厘米,使沥青混凝土层的施工难度大大增加。为保证沥青混凝土满足结构承载能力和行车平顺性的要求,同时尽量降低费用,在详细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四套方案备选。经过对比论证,从中选出了一套质量、经济兼顾的方案指导施工。在精心的施工组织、操作下,完成后的界牌特大桥桥面铺装层远看平整、近看粗糙,高速行车感觉顺适。经连续式平整度仪检测,平整度均方差值为0.6,仅为规范允许值(1.2)的一半。

1 施工过程

整个过程分为,纵断调整、配合比设计、方案选择、施工四个主要步骤,分别叙述如下。

1.1 纵断面调整

沥青面层施工中最大的矛盾是平整度、厚度、标高三者的矛盾,在下

承层平整度较差时矛盾尤为突出。主要原因在于沥青面层设计厚度一般在

4到6厘米之间,回旋余地很小。超厚太多经济上不划算,而且压实度和热稳定性难以保证,太薄则承载力不足易发生破坏。为保证使用性能,只有根据下承载层的高程状况对沥青面层的高程进行调

整,使厚度变化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同时严格控制调整的幅度,从而保证平整度和行车的平顺性。界牌特大桥桥面铺装施工方案的关键就在高程的调整上,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问题:

1.1.1基本原理

在数据几何中,通过简单的论证可以知道,一条平滑的曲线与一条直

线叠加之后,将得到的另一条曲线仍将是平滑的。

沥青面层摊铺后的理想状况是成为一条平滑的曲线(纵断面),而且与设计纵断面曲线完全一致。当然,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这种理想状况是很难做到的。在实际施工中较多考虑和实施的是“基本平行”,也就是大多数路段与设计纵断面曲线平行,以少量的过渡段进行调整。“平行”目的是为了平整度和行车平顺性,“过渡段”是为了适当地控制厚度。如果过渡段能“平稳过渡”,则平整度与厚度就能兼顾。这是在多年的路面施工中总结出的一个经验。

1.1.2调整原则

根据以往经验,过渡段设置宜少不宜多。另一方面。过渡段的变化率

控制在千分之一以内,即每一米里程上变化不超过一毫米,对行车感觉基本没有影响。同时,横坡度最好不要改变,以免行车产生左右晃动感。

1.1.3过程及结果

首先对桥面混凝土层标高进行检测,五米一个横断面,每半幅三个测点。检测结果与设计标高相比较得出高差数据,并将高差数据点绘于坐标纸上,然后根据沥青面层厚度的容许变数值在坐标纸上标出可能的调整范围。在保证不超过千分之一的变化率、尽量减少厚度、尽量减少过渡段的原则下进行调整,反复比较之后定下调整方案。界牌特大桥桥长718米,共设过渡三个,比较适中。由于调整后的中面层厚度较大(平均8厘米),考虑先做一层2厘米厚的找平层,既可保证压实度,又为中面层施工创造了一个较好的下承层。调整结果如图1

21

界牌大桥桥面沥青混凝土调坡示意图(单位:cm)原设计线 左幅原设计线 12.5米横坡再调3cm,向两边接顺右幅图1

1.2施工方案及选择

在确定了纵段高程调整方案之后,提出四个施工方案备选:

1.2.4 8厘米中面层+4厘米上面层

优点:中面层厚度有保证,预计平整度优于方案1.2.3,但比方案1.2.1、1.2.2更差。

缺点:增加费用25万元,部分路段中面层压实厚度偏大,恒载增加较多。经过反复比较,最终选定方案1.2.2为施工方案。

1.2.1 2厘米找平层+6厘米中面层+4厘米上面层

优点:由于找平层的存在,表层平整度有保证。 缺点:增加费用较多,达25万元。桥梁恒载增加较多。

1.3、沥青混凝土配合比选择

该桥找平层的配合比选择费了一番斟酌。由于找平层的平均厚度只有2厘米,最大粒径过小则承载力不足,在长期行车作用下易产生推移变形,最大粒径过大则难以形成结构层。经试验比较,最后确定的找平层配合比见表1,中面层、上面层的配合比分别见表2、表3。主要实验指标数据及与规范要求对比见表4。

1.2.2 2厘米找平层+5厘米中面层+4厘米上面层

优点:表层平整度有保证。

缺点:增加费用13万元。桥梁恒载有所增加。

1.2.3 6厘米中面层+4厘米上面层

优点:不增加费用及恒载。

缺点:表面平整度相对而言较差。部分路段中面层厚度会偏小。

表1调平层配合比

试样名称 AC-20I 筛分 尺寸 实际矿料级配 规范矿料级配 19.0 96.7 95~100 16.0 87.2 13.2 76.2 9.5 60.2 52~72 40.75 40.0 38~58 2.36 30.6 28~46 1.18 25.2 20~34 沥青种类 8k-AH-70 0.6 19.8 15~27 0.3 13.0 10~20 0.15 9.5 6~14 0.075 6.4 4~8 油石比 4.08 4~6 75~90 62~80 表2中面层沥青砼配合比

试样名称 AC-20Ⅱ 筛分 尺寸 实际矿料级配 规范矿料级配 19.0 95.5 90~100 16.0 76.1 65~85 13.2 61.7 52~70 9.5 51.4 40~60 4.75 37.2 26~45 2.36 25.5 16~33 1.18 19.3 11~25 沥青种类 8k-AH-70 0.6 13.8 7~18 0.3 9.2 4~13 0.15 7.1 3~9 0.075 3.8 2~25 油石比 4.01 3.5~5.5

22

表3上面层沥青砼配合比

试样名称 AK-16A 筛分 尺寸 实际矿料级配 规范矿料级配 16.0 97.4 90~100 13.2 77.3 70~90 9.5 61.9 50~70 4.75 38.4 30~50 2.36 30.2 22~37 1.18 21.3 16~28 沥青种类 壳牌AH-70 0.6 16.5 12~23 0.3 11.4 8~18 0.15 8.6 6~13 0.075 6.2 4~9 油石比 4.82 4~6 表4 主要实验指标数据表

实验指标 位 置 上面层 中面层 调平层 规范要求 稳定度 (KN) 8.55 9.87 10.55 >7.5 流值 (0.1mm) 28.7 22.7 23.7 20~40 空隙率 (%) 6.4 6.6 5.5 4~10 1.4施工工艺和过程控制

为保证本桥桥面能达到预期的平整度。事先对施工工艺进行了细致的

安排和优化,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具体措施如下:

交通,重车通过时经观察无明显变型。这样,沥青混凝土摊铺至伸缩缝位置时能平顺通过。

1.4.3摊铺及碾压控制

摊铺前清扫、洒粘层油按规范要求操作,注意对防撞墙的保护。找平层以基准线控制,基准线5米一处支撑点,设专人看护。中面层、上面层施工以浮动平均梁控制。

为避免摊铺机停顿对平整度的不利影响,开始摊铺前先待料20车(可铺300米),运输车覆盖帆布保温。摊铺机开始摊铺后以2.5/米分钟的速度匀速前进,各环节紧密配合,使摊铺机不停顿的通过桥面。压路机始终保持不与摊铺机处在同一跨内,以免开启振动时对摊铺机和基准线造成影响。

施工中特别注意了对桥两侧边缘、泄水孔、检查孔等细节的处理。

1.4.1桥头提前调平

在桥头引道路段的沥青下面层施工时即预先进行调整,使摊铺中、上面层至桥头时能不停顿地匀速通过。

1.4.2伸缩缝处理

采用先铺上面层后做伸缩缝的施工方法,使伸缩缝与上面层完全在同一平面上。事先对伸缩缝预留空间进行处理:将预留空间用浆砌红石砖砌满,顶面做一层10厘米水泥稳定碎石和4厘米沥青混凝土,表面与两侧水泥混凝土齐平。养生四天后开放

平整度检测结果 表5 检测单值 平均值 1.10 0.76 0.54 0.90 0.57 0.52 0.98 0.63 0.50 0.99 0.62 0.48 0.93 0.65 0.50 0.79 0.62 0.60 0.80 0.60 0.47 层位 下面层 中面层 上面层 1.01 0.71 0.46 0.98 0.71 0.48 0.96 0.67 0.43 0.80 0.56 0.53 2 平整度检测结果

平整度检测结果,见表5

的方法可使上面层的平整度达到一个较好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032-94 [2]《简明公路施工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

3 体会

通过这次实践,证明在桥面铺装下层平整度较差的情况下,纵断面高程调整与调平层处理相结合

2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