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l|摹 簿 零事诧者 着中介性质的作用。另外,传媒还是公众的平台. 2009年中国互联网的四个变革趋向 是公众利益诉求的载体,承担着公众文化建设意见建 议的归纳、总结责任。 彭兰在2010年第1期《新闻战线》刊文认为,2009 年,中国接入互联网15年。15年间.互联网应用渐渐从 技术领域扩展到社会领域,开始与更多的传统领域交 在城市文化的建设发展中,。以报纸为代表的传 媒既是参与者又是受益者。媒体通过批判和监督. 引导人们自觉抵制低俗的文化现象文化潮流, 、汇、融合。正是由于这些扩展与融合,互联网逐渐演变 为一种新兴媒体,一种工作与生活的全新空间,乃至一 种生活方式。 低俗文化在城市的蔓延、影响,防范和社会在事 务中可能出现的文化失范行为和文化失范现象:同 时树立正确的先进的文化观念。致力于营造一种公 2009年,技术和应用扩展所带来的融合仍然是网 络媒体发展的主旋律。这一年.网络的扩展与融合趋向 已经涉及到媒体融合、媒体与社会等更深层次.表现 在:一是从图文竞争到视频竞争——网络与电视的融 合;二是从SNS到微博——“社交”与“新闻”的融合:三 是从网上“”到网络新闻发言人——与网络的 融合;四是从网络到网络事件——现实社会与网 正和谐的文化氛围;媒体通过建构,潜移默化地培养 城市公众对真善、美的追求,并以此促进创作者和 、生产者生产优秀的文化作品和商品,,不断扩大优秀 文化的传播范围建构起一个城市主流的文化氛围: 媒体通过融合,在地域、文化、民族、阶层等诸多社会 性差异中求同存异,在尊重城市主流价值文化与包 容多元文化的前提和基础上。追求一种相互间的融 络社会的融合。以上几种变革趋向,有些虽然还只是刚 露端倪,但是,其性的意义将在不久的将来逐渐呈 现。 合和心智上的凝聚,为和谐城市建设发挥持久而深 入的影响力。 当前的报业发行及应对 刘毅在2010年第1期《中国记者》刊文认为,影 响报业发行主要因素:一是报纸本身的素质,包括报 纸的内容质量、公信力以及报纸的品牌等:二是价格 2010:“报业布局年"的“四个做点’’ 吴锋在2010年第1期《新闻与写作》刊文认为, 2010年是新世纪第二个10年的开局年,也是新中国下 一个60年的起始年。以报业规模、普及程度、办报水平 和盈利能力等指标来考量.中国报业已经越过了资本 与促销措施,报价高低以及宣传策略、赠品策略等; 三是发行人员状况,发行人员的素质、待遏以及投递 时效、服务的周到性等;四是发行地区的状况,包括 的原始积累,步入初步成熟期。在这个全新的拐点上, 中国报业的核心命题正在发生变化——“求创新、谋发 展”。 受众状况、发行地区的饱和度、竞争程度和发行环境 等。 2010年,中国报业布局下一个甲子的发展战略,谋 求报业做大做强之路;布局文化产业的新兴业态,谋求 应对措施主要有:第一、树立内容为王的观点,媒 介产品是内容产品,内容是发行的基础,没有优质的内 容,发行便是无本之木。第二、在发行方面,要降低报纸 的价格。第三、在发行业务方面,要树立大发行的观点。 报业集团的稳健发展;布局新兴数字媒体,谋求报业的 数字化转型:布局新式管理工具,谋求经营管理新突 破。 第四、在地区发行环境的建构方面,各家报纸要致力于 形成公平、竞争、有序的发行氛围,整个报业要形成绿 色发行的原则。第五、培养年轻人阅读报纸的习 晚报军事报道的着力点 汤华明在2010年第1期《新闻前哨》刊文认为,作 为地方媒体,在严格遵守保密制度下,做好主题军事 报道应把握好以下几个着力点:一是改变粗线条描写,把 惯 城市文化塑造中的传媒力量 王建、何桂香在2010年第1期《传媒观察》刊文认 为,传媒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是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 方面和主要力量.又对推动整个城市文化建设发展起 把当代军人个性张扬、张扬、再张扬;三是注重大场景写 军事行动现场拉近、拉近、再拉近;二是着力细笔调刻画, 责任编辑:秦超 意,为读者提供现场画面完整、完整、再完整;四是落实按 规定送审,遵守保密规定严格、严格、再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