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课程标准
一、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42038 课程名称:审计学 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教学时数:64学时
适用专业:会计电算化专业、财政与税收专业、投资与理财专业
二、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必修课程, 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本课程定位于培养熟知审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会计制度,能够熟练应用审计方法,按照既定的审计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出具适当的审计报告,具有强烈的诚信、客观和公正、团队合作等意识并具有较高素养的会计师事务所助理审计人员和企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人员。
本课程的前驱课程为会计学基础、财务岗位核算、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管理会计、纳税认知、财务管理等课程;后继课程为岗前综合实训、毕业设计、顶岗实习,为该课程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三、课程目标
本课程是会计电算化专业必修课。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以注册会计师审计为主体的审计学,是我国审计理论、实践和教学的客观要求.因此,本课程围绕注册会计师审计这一主线,结合我国会计、审计的新内容,借鉴国际审计惯例和经验,结合典型的审计案例,全面讲述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基本理论,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所需要的会计审计专业人才奠定审计基础理论和知识。
1.专业能力目标
(1)掌握审计学的具体业务流程即风险评估程序职业道德框架思路; (2)掌握审计学的计量方法即审计抽样技术;
(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得能力及分析和解决审计问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内外与审计相关的方针、政策、法规和国际审计惯例; (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2.关键能力目标 (1)自主学习能力
-
(2)职业沟通能力 (3)团队合作能力 (4)自我管理能力 (5)解决问题能力 (6)信息处理能力 (7)创新创业能力 (8)管理服务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建议序号 学习情境名称 主要教学要点 学习目标 学时 审计的产生和发展、审计的掌握审计的概念、要素构成与特1 总论 对象与职能、审计的分类 2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执业准则、审计组织与人员 体系及包含内容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与法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法律掌握注册会计师的道德基本守3 律责任 审计方法、审计证据与审4 计工作底稿 点 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计划掌握审计业务约定书的概念和内计划审计工作、审计重要审计工作、审计重要性和审容;掌握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5 性和审计风险 计风险 计计划,掌握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和含义 内部控制、风险评估与风内部控制、风险评估、风险掌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过程,6 险应对 7 销售与收款审计实训 应对 营业收入与应收账款的审计 性程序 掌握固定资产与应付账款的实质8 9 10 11 采购与付款审计实训 生产与存货审计实训 货币资金审计实训 审计报告 固定资产与应付账款的审计 性程序 存货的审计 掌握存货审计的实质性程序 6 6 6 告 - 2 -
6 征、职能,理解审计的分类 4 审计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掌握注册会计师职业准则的框架6 责任、审计程序 则,掌握法律责任的认定和分类 审计方法、审计证据、审计掌握审计的方法并能应用方法解工作底稿 决审计实务,了解审计证据的特8 12 12 熟悉针对风险的各种应对措施 掌握营业收入和应收账款的实质6 6 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的审计 掌握货币资金的实质性程序 掌握如何出具不同类型的审计报审计报告的基本内容
五、教学资源配置
1.学习场地和设施要求
学习场地主要在多媒体教室。主要配套的教学设施是计算机媒体方式。即计算机结合大屏幕的方式传授课程教案、课程ppt模板的模式运行.案例分析采用多媒体播放影片结合分组讨论的模式运行。
2.教师要求
本课程授课教师应具备审计方面工作的技术水平和技能能力, 能够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还应具有较强的施教能力,即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灵活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方法能力和应变能力。
3.教材教参及教学资源 (1)教材选用的原则
a.适用性原则。教材选用必须遵循高职高专教育与教学的基本规律,选用新教材应符合本门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目标和要求,深浅恰当、难易适中。
b.科学性原则.所选教材的体系、编排符合认识规律,概念的说明、原理的论证、数据的引用、公式的推导等必须准确无误。
c.优先性原则。应优先选用近三年出版的高职高专教材、省部级以上获奖教材。
d.突出实践原则。从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出发,专业课程应积极选用理论够用、实用性强的技能实训教材及案例分析教材.
e.多样性原则。有条件的课程、专业应尽可能多的选用电子教材、音像 教材、实物教材等,以配合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推荐教材
a.《审计学基础》ISBN978—7-5106-0955-4戴生雷 中国出版集团出版社2012—1 (3)教学参考资料
a.《审计学》ISBN978-7-5017—9631—1王娜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0-1
b.《审计学:实务与案例》ISBN978—7—300—13291-4 李晓慧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3 c.《审计》 ISBN978—7—5141—1700-4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2-4
六、指导性教学原则和考核评价建议
1.指导性教学原则
(1)本课程的制定是按照《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设置,依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内容授课,教学采用案例分析、传统讲授、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通过课上讲解,理论联系实践,强化案例和流程教学,让学生边学变练,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 3 -
(2)采用工作过程导向教学,让学生体验审计业务处理的部分过程,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践技能。
2.考核评价建议 (1)课程考核方式
为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价,突出职业、方法和社会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本课程采用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作业考核和实践考核相结合的方法。
考核项目 态度纪律 教师综合评定学习态度的得分。 过程考核 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操作完成情况,由学生自评、 他人单元实践 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定成绩。 根据对阶段知识、技能的综合掌握情况,由教师评价的方式评定阶段测试 结果考核 期末测试 成绩。 选用期末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由教师评价的方式评定成绩. 50% 合 计 100% 10% 20% 考核方法 根据出勤、课堂回答问题、课堂实践参与度等课堂表现情况,由20% 比例 (2)课程考核标准
班级 考核项目 态度纪律(20%) 课堂表现 作业完成情况 实践操作完成 单元实践(20%) 同组学生互评 学生自评 表述的准确性 学生 学生 教师 教师 3 2 7 3 教师 教师 教师 10 10 5 考核内容 出勤情况 姓名 得分 考评人 教师 总分 分值 10 阶段测试(10%) 书写工整、规范 笔试(50%) 作答准确性 教师 50 附:学习情境设计/教学单元设计/教学项目设计
学习情境 1: 总论
序号 类别 目标 - 4 -
1.了解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1 知识点 2.明确审计的对象、职能 ; 3.理解并掌握审计的分类及标准. 2 3 技能 职业素质 1.知道审计的概念和职能; 2。会对审计的分类进行判断。 1.学生的判断能力; 2。 实际应用能力。 任务 1 名称 审计的产生和发展及特征 难度 要求: 1.了解审计产生的基础; 2.掌握审计的要素组成及职能。 中 内容: 了解我国审计与西方审计的产生与发展,审计的概念及特征 任务 2 名称 审计的分类 难度 要求: 1.掌握国家审计、内部审计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2.了解审计的其他分类标准. 中 内容: 审计的基本分类及其他分类 学习情境 2: 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准则
序号 1 2 类别 知识点 技能 2.掌握审计组织的机构设置。 目标 1.掌握我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框架体系及其包括的主要内容; 1.知道鉴证业务的基本理论; 2.熟悉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业务范围。 1.学生的判断能力; 2. 实际应用能力; 3.良好的职业道德。 3 职业素养 任务 1 名称 内容: 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具体框架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难度 要求: 1.熟悉具体框架 中 任务 2 名称 审计组织与审计人员 难度 要求: 1.熟悉民间审计的业务范围 较高 内容: 重点讲述民间审计与国家审计的机构设置与业务范围。 学习情境 3: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与法律责任
- 5 -
序号 1 2 类别 知识点 技能 目标 1.了解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的基本原则 ; 2.了解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1.熟练掌握独立性原则; 2.熟练注册会计师具体的法律责任. 1.学生的判断能力; 2. 实际应用能力; 3.良好的职业道德。 3 职业素养 任务 1 名称 内容: 6条基本的道德守则和3种法律责任的认定 基本职业道德与法律责任 难度 要求: 低 1.熟悉独立性和保密守则 2.熟悉三种责任认定 学习情境 4:审计方法、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序号 1 2 3 类别 1.熟悉审计的技术方法; 知识点 技能 职业素养 目标 2.熟悉审计证据的含义及特征; 3.熟悉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及基本内容。 1.掌握审计方法的主要内容,培养并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1.学生的判断能力; 2. 实际应用能力; 3.良好的职业道德。 任务 1 名称 审计方法 难度 要求: 1.熟练掌握审计方法的分类及适用范围。 中 内容: 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和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 任务 2 名称 内容: 重点讲述审计证据的范围和主要特征 审计证据 难度 要求: 较高 1. 熟悉审计证据的范围; 2. 理解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 任务 2 名称 审计工作底稿 难度 要求: 1.熟悉审计工作底稿的作用和基本要素。 中 内容: 重点讲述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内容和归档 学习情境 5:计划审计工作、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
- 6 -
序号 1 类别 知识点 目标 1.了解总体审计策略与具体审计计划; 2.重点掌握审计重要性的含义和运用; 3.掌握审计风险的含义 1.熟练掌握审计重要性的确定; 2.熟练审计风险的数学模型。 1.学生的判断能力; 2. 实际应用能力; 3.良好的职业道德。 2 技能 3 职业素养 任务 1 名称 审计计划 难度 要求: 1.了解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的具体框架。 低 内容: 审计计划的两个层次 任务 2 名称 内容: 重要性的含义及审计整个过程对重要性水平的考虑 审计的重要性 难度 要求: 较高 1.熟悉审计的重要性的含义; 2.了解重要性的两个层次 。 任务 3 名称 审计风险 难度 要求: 1.熟悉审计风险的模型及关系 中 内容: 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 学习情境 6:内部控制、风险评估与风险应对
序号 1 类别 1.了解内部控制的要素; 知识点 目标 2.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3.针对重大错报风险采取的应对措施。 1.熟练掌握风险评估程序的内容; 2.熟练应用进一步的审计程序。 1.学生的判断能力; 2. 实际应用能力; 3.良好的职业道德。 2 技能 3 职业素养 任务 1 名称 内容: 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 内部控制 难度 要求: 低 1.熟悉内部控制的描述方法。 任务 2
- 7 -
名称 风险评估 难度 要求: 较高 内容: 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过程 1.熟悉对被审计单位进行重大错报风险。 任务 3 名称 内容: 控制测试及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与范围 风险应对 难度 要求: 较高 1.熟悉具体的应对措施。
- 8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