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配套K12】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课时作业5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人民版必修3

【配套K12】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课时作业5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人民版必修3

来源:好走旅游网
小初高试卷教案类

课时作业5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北宋大科学家沈括用笔记文学体裁写成《梦溪笔谈》,遍及天文、数学、物理、地理以及机械、造纸等各个方面,内容十分广泛、丰富,书中记载的当时的发明应该是( )

A.造纸术 B.雕版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 D.司南

解析:本题材料反映的是北宋的发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活字印刷术。A项在汉代已有,B项在唐朝,D项在战国已有,都排除,故选C项。

答案:C

2.马克思认为:“……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________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________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________却变成新教的工具,并且一般地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创造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推动力。”“________”上依次应填入的是 ( )

A.火药、罗盘、印刷术 B.罗盘、印刷术、火药 C.罗盘、火药、印刷术 D.火药、印刷术、罗盘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印刷术却变成新教的工具,故选A项。

答案:A

3.“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西汉发明造纸术 史实 结论 西汉后,纸成为书写的唯一材料 为新航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 以后,雕版印刷技术不再使用 东晋广泛制作火药并迅速运用于军事 指南针于13世纪经阿拉伯人传到西方 宋代发明活字印刷术 东晋葛洪在《抱朴子》中记载火药配方 解析:西汉时,纸还没有广泛使用,故A项错误;指南针于13世纪经阿拉伯人传到西方,为新航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故B项正确;活字印刷术发明于宋朝,但并不是宋朝唯一的印刷方法,雕版印刷术仍在使用,故C项错误;火药在唐末才被用于军事,故D项错误。

答案:B

4.公元751年,唐朝在中亚败于阿拉伯,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中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上促成了中阿之间一次技术转移。这时中国传入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 )

K12小学初中高中

小初高试卷教案类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与火器

解析:中国造纸术在唐朝时传入阿拉伯,活字印刷术在北宋时才出现;12世纪末13世纪初,指南针传入阿拉伯,然后再传入欧洲各国;火药和火药武器是在12、13世纪传入阿拉伯。在公元751年,火药还未用于军事,故选A项。

答案:A

5.史学界一般认为,纸张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下列各项中最有说服力的是( )

A.民间传说 B.某家族的家谱记载 C.官方史载

D.汉代墓葬里发现的西汉纸张残片

解析:民间传说、某家族的家谱记载、官方史载都有一定的主观性,而遗址和墓葬里出土的文物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当时的历史史实。故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6.今天象棋中有“炮”与“砲”二字。唐代的象棋中使用“砲”字,宋代的象棋中“炮”“砲”二字开始并用,这一变化说明( )

A.中国象棋发明于宋代 B.宋代发明了火药 C.宋代火药广泛用于战争

D.洋炮在宋代传入中国

解析:从唐到宋,象棋的这一变化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说明了火药在宋代被广泛应用于战争,故选C项。

答案:C

7.1965年在浙江温州市市郊白象塔内发现了《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印本残页。经专家考证定为1103年前后的活字印刷本,美国芝加哥大学钱存训博士称此为“迄今发现存世最早的活字印刷品”。该残页证明 ( )

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 B.温州具有广泛应用活字印刷术的客观条件 C.北宋时期曾经用活字印刷术来印制佛经 D.泥活字印刷术是北宋印刷佛经的唯一方法

解析:“迄今发现存世最早”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没有必然关系,也不能说明温州具有广泛应用活字印刷术的客观条件,A、B两项错误;D项说法过于绝对,故选C项。

答案:C

8.有人认为中国古代重要的科技发明成果是“墙内开花墙外香”,你认为造成这一现K12小学初中高中

小初高试卷教案类 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文化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B.闭关锁国 C.重农抑商

D.封建自然经济和封建君主制度

解析:“墙内开花墙外香”是指中国古代的科技对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对本国历史的发展却影响较小,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和君主制度的社会环境,故选D项。

答案:D

9.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多出于“老农”之类生产者之手,医学科技多出于“老中医”之手或祖传秘方,火药发明是炼丹家在炼制丹药中偶然发现并经多次同类实践得出的。这说明我国古代传统科技( )

A.注重对经验的总结 B.缺乏创新和逻辑 C.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D.与农业息息相关

解析:根据材料描述可以看出古代中国科技多为传承和经验的积累总结,故A项正确。 答案:A

10.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在理论上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分”。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 )

A.缺乏理性精神

B.求善而不再存真

C.具有很强的封闭性 D.落后于西方国家

解析:由材料信息“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分”等可知,材料主旨即体现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突出,但轻视理论构建,缺乏理性精神,故A项正确。

答案:A

11.史学家邓广铭对宋代社会有如此论述:“宋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与该论述相符的是( )

①世俗文学的兴起

②词作为文学的主流形式取得了辉煌成就 ③火药的发明和使用

④商业高度发展,出现世界上最早纸币“交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宋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解题的关键,火药的发明和使用在唐代就已出现,K12小学初中高中

小初高试卷教案类

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③,可知答案选C项。

答案:C

12.“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 ( )

A.对西方科技产生爆炸性影响 B.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 C.使世界由孤立分散走向整体 D.中国文化重人伦、轻自然的传统

解析:A项是三大发明对西方的影响,与材料的主题意图不符;从材料可以看出,四大发明传到西方以后,为西方战胜封建制度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中国却没有发挥重要的作用,未能推进社会的根本变革,B项正确;C项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排除;D项是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排除。

答案: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30分,第14题22分,共52分)

1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主要力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类别 项数 数学 22 天文历法气象 25 地学 25 化学 9 农学 25 机械 7 水利 7 轻工 8 兵器 8 材料二:

材料三: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圣贤的道德、教诲,祖宗制度的成法,是古代辉煌的象征,同时也是进取的阻力。立论,言必称三代;著文,开篇子曰诗云;行事,祖宗成法不可更改。因循守旧,不思变革,是我们伟大民族的另一种“色彩”。

——材料均摘自《中西对比500年》

请回答:

K12小学初中高中

小初高试卷教案类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分布领域有何特点?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10分)

(2)指出材料二中图一、图二发明对欧洲社会的进步、世界文明发展的作用。(12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说明四大发明没有推动中国社会转型的原因。(8分)

答案:(1)主要分布在数学、天文学、地学和农学等与农业有关的领域;与农业有关的科学技术得到发展。古代中国以农业经济为主体,历代统治者重视农业。

(2)火药在欧洲的应用和发展,有利于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指南针的使用,使欧洲人开辟了新航路,加强了世界的联系,世界市场开始出现。欧洲人率先进入近代社会,整个世界在其推动下,逐步从古代向近代演变。

(3)封建统治思想的束缚和完备的封建制度;因循守旧、不思变革的保守心理。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司南

材料二:《韩非子·有度》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朝夕,指东西方向)《鬼谷子·谋》称:“郑(国)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惑,指迷失方向)

材料三: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

请回答:

(1)材料一所示仪器是古代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最初样式,它在后来发展成为什么?中国的另外三大发明是什么?(5分)

(2)从材料二来看,司南至迟发明于什么时候?其主要功能是什么?(5分) (3)材料三中“外国用罗盘针”的影响是什么?(5分)

(4)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该项发明成就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能够说明什么?(7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指南针的发明和影响。第(1)问,考查基础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第(2)问,从韩非子、郑国等可以判断是在战国时期,从司南“端朝夕”“为其不惑”得知其功能是辨别方向。第(3)问,根据“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联系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回答作用。第(4)问,注意东西方对比,“中国却用它看风水”,说明中国古代先进科学技术未能充分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差距的原因主要在社会环K12小学初中高中

小初高试卷教案类 境的不同。

答案:(1)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印刷术。 (2)战国。功能:辨别方向。

(3)影响:为哥伦布等人的远洋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推动了地理大发现时代的到来(或者答新航路的开辟);它也是资产阶级建立世界市场和殖民扩张的技术条件之一。

(4)问题:旧中国的愚昧落后,中国古代先进科学技术未能充分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说明:科学技术能否产生效益取决于当时的社会环境。

K12小学初中高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