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工程测量方案

工程测量方案

来源:好走旅游网
工程测量方案

场区平面控制网的测设

一、场区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

1.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 2.布设平面控制网形首先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 3.选点应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

4.桩位必须用混凝土保护,需要时用钢管进行围护,并用红油漆作好测量标记。 二、场区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及复测

因该工程为一综合性群体整体性建筑,由五幢高层和塔台组成,通过连廊形成一整体。考虑到该工程分期、分段施工特点,我测量分公司首先对北京测绘规划设计研究院提供的该工程定位桩进行复测。利用日本Topcon—601智能型全站仪(测距精度2+2ppm.D测角精度1″)进行距离、角度复测,符合规范及点位限差要求后,采用极坐标或直角坐标定位放样的方法测设出建筑物主轴线的交点,经角度、距离校测符合点位限差要求后,将其引测到基础开挖线以外安全的地方并加以保护。纵横轴线不少于2条,作为场区首级控制。对于局部分项工程根据北京测绘规划设计研究院提供的该工程定位测量成果依据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及轴线加密方法,布设场区平面控制网。轴线控制网的精度等级根据《工程测量规范》要求控制网的技术指标必须符合表—1的规定。 轴线控制网的指标表—1

等 级 测角中误差( ″) 边长相对中误差 一 级 ±5 1/30000

三、建筑物的平面控制网 首级控制网布设完成后,应依据基础平面图上有关墙体、洞口详细位置关系建立建筑物平面矩形控制网(见附图1).建筑物平面矩形控制网悬挂于首级平面控制网上,为了便于控制及其施工,一般建筑物平面矩形控制网都布设成偏轴线1米。

第三章、高程控制网的建立 一、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0.00),以此作为保证竖向施工精度控制的首要条件。1。为保证建筑物竖向施工的精度要求,在场区内建立高程控制网。高程控制的建立是根据甲方提供的场区水准基点(至少应提供三个),采用0。3mm级精度的DINI-10电子水准仪对所提供的水准基点进行复测检查,校测合格后,测设一条闭合或附合水准路线,联测场区高程竖向控制点(通常是建筑物 2.高程控制网的精度,不低于三等水准的精度。

3.场区内至少应有三个水准点,水准点距离建筑物应大于25米,距离回土边线应不小于15米。

二、高程控制网的等级及观测技术要求

1.高程控制网的等级拟布设三等附合水准,水准测量技术要求如下表。

等级 高差全中误差(mm/km) 路线长度(km) 仪器型号 水准尺 与已知点联测次数 附合或环线次数 平地闭合差(mm) 50 DS1 、DS3 铟瓦 双面 往返各一次 往返各一次 12三等 6

注:L为往返测段附合水准路线长度(km) 2. 水准观测主要技术指标见下表:

等级 仪器型号 视线长度 前后视较差(m) 前后视累积差(m) 最低地面高度

(m) 基辅或红黑读数差 基辅或红黑所测较差

三等 DS1 100m 3 6 0.3 1。0mm 1.5mm DS3 75m 2。0mm 3.0mm

3. 水准测量的内业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准线路应按附合路线和环形闭合差计算,每千米水准测量高差全中误差,按下式计算: MW =

式中MW--—-高差全中误差(mm): W--———-闭合差(mm): L —-—---相应线路长度:

N—-—-———附合或闭合路线环的个数。

(2)内业计算最后成果的取值:二等水准精确至0。1mm,三、四、五等精确至1mm.

0.00以下施工测量第四章、工程 一、轴线控制桩的校测

1. 在建筑物基础施工过程中,对轴线控制桩每半月复测一次,以防桩位位移,而影响到正常施工及工程施测的精度要求.

2. 采用测量精度2″级、测距精度2mm+3ppm的全站仪,根据首级控制进行校测. 二、轴线投测方法

2mm。1. 0。00以下的基础施工一般采用经纬仪方向线交会法来传递轴线、引测投点误差不应超过3mm,轴线间误差不应超过

2.首先依据场区平面轴线控制桩和基础开挖平面图,测放出基槽开挖上口线及下口线,并用白石灰撒出.当基槽开挖到接近设计标高时,用经纬仪分别投测出桩孔控制轴线并测放出桩孔中心线及孔位,并用白石灰撒出。当基槽开挖到接近槽底设计标高时,用经纬仪分别投测出基槽边线和集水坑控制轴线,并打控制桩指导开挖.

3.待垫层、底板打好后,根据基坑边上的轴线控制桩,将T2经纬仪架设在控制桩位上,经对中、整平后、后视同一方向桩(轴线标志),将所需的轴线投测到施工的平面层上,在同一层上投测的纵、横轴线不得少于2条,以此作角度、距离的校核.一经校核无误后,方可在该平面上或流水段放出其它相应的设计轴线及细部线.并弹墨线标明作为支模板的依据。模板支好后,应用两经纬仪架设在两条相互垂直的轴线上检查上口的位置。在各楼层的轴线投测过程中,上下层的轴线竖向垂直偏移不得超过4mm. 对电梯井位的平面控制,在测量放线中是一个该注意的问题,在电梯井位附近设置纵、横控制轴线各一条, 确保电梯井平面位置的正确性.施工放样技术要求如下表:

建筑物结构) 测站测定高差中误差(mm) 起始与施工测定高程中误差 竖向传递轴线点中误差(mm)特征 测距相对中误差 测角中误差(

钢筋混凝土结构、高度100—120m 1/20000 5 1 6mm 4

4.在施工过程中,每当施工平面测量工作完成后,进入竖向施工,在施工中,每当墙、柱体浇筑成形拆掉模板后,应在墙柱体侧面投测出相应的轴线,并在墙体、柱侧面抄测出建筑1米线或结构1米线.(1米线相对于每层楼板设计标高而定),以供下道工序的使用。 5.当每一层平面或每段轴线测设完后,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及时填写报验单,报送报验单必须写明层数、部位、报验内容并附一份报验内容的测量成果表,以便能及时验证各轴线的正确程度状况。

6.基础验线时,允许偏差如下: 30 m 允许偏差±5 mmL

三、±0。00以下结构施工中的标高控制 1.高程控制点的联测

在向基坑内引测标高时,首先联测高程控制网点,以判断场区内水准点是否被碰动,经联测确认无误后,方可向基坑内引测所需的标高. 2.±0。00以下标高的施测

为保证竖向控制的精度要求,对每层所需的标高基准点,必须正确测设,在同一平面层上所引测的高程点,不得少于三个。并作相互校核,校核后三点的较差不得超过3mm,取平均值作为该平面施工中标高的基准点,基准点应标在护坡桩的立面位置,首先用水泥砂浆抹成一个竖平面,在该竖平面上测设施工用基准标高点,并用红色三角作标志,同时标明绝对高程和相对标高,便于施工中使用.(具体做法详见附图2)

3.待模板支好检查无误后,用水准仪在模板内壁定出基础面设计标高线。柝模后,抄测结构1米线,在此基础上,用钢尺作为向上传递标高的工具。

0。00以上施工测量第五章、工程 一、平面控制测量

0。00以上的轴线传递,不应采用经纬仪方向交会法,而采用激光准直仪法。在建筑物首层内测设轴线控制点即所谓的内控法。对于塔台仍采用经纬仪方向交会法,对于五幢高层建筑物 1。 首层放线验收后,应将控制轴线引测至建筑物内.根据施工前布设的控制网基准点及施工过程中流水段的划分,在各建筑物内做内控点(每一流水段至少2—3个内控基准点),埋设在首层相应偏离轴线1米的位置。基准点的埋设采用10cm×10cm钢板,钢针刻划十字线,钢板通过锚固筋与首层楼面钢筋焊牢,作为竖向轴线投测的基准点.基准点周围严禁堆放杂物,向上各层在相应位置留出预留洞(15cm×15cm) 。

2。 竖向投测前,应对首层钢板基准点控制网进行校测,校测精度不宜低于建筑物平面控制网的精度,以确保轴线竖向传递精度。 3.轴线竖向投测的允许误差:

30m 5高度(m) 允许误差(mm) 每层 3H

30m<60m 10H

4. 轴线控制点的投测,采用激光准直仪,先在底层基点处架设激光准直仪,调校到准直状态后,打开激光电源,就会发射和该点铅垂的可见光束.然后在楼板开口处用接收靶接收.通过无线对讲机调校可见光光斑直径,达到最佳状态时,通知观测人员逆时针旋转准直仪,这样在接收靶处就可见到一个同心圆(光环),取其圆心作为向上的投测点,并将接收靶固定。同样的办法投测下一个点,保证每一施工段至少2—3个点,作为角度及距离校核的依据。控制轴线投测至施工层后,应组成闭合图形,且间距不得大于所用钢尺长度。

5。 施工层放线时,应先在结构平面上校核投测轴线,闭合后再测设细部轴线。 二、支立模板时的测量 中心线及标高的测设: 拆模后,根据轴线控制点将中心线测设在靠近墙体的基础面上,并在露出的钢筋上测设标高点,供支立墙体模板时定位及定标高使用. 三、高程的传递

在第一层的墙体和平台浇筑好后,从墙体下面的已有标高点(通常是1米线)向上用钢尺沿墙身量距。

1. 标高的竖向传递,应用钢尺从首层起始高程点竖直量取,当传递高度超过钢尺长度时,应另设一道标高起始线,钢尺需加拉力、尺长、温度三差改正.

2. 每栋建筑物应由三处(选择三个内控点)分别向上传递,标高的允许误差见下表: 高 度 (m) 允许误差(mm) 3每 层

530m H

30m〈1060m H

3mm。3.施工层抄平之前,应先校测首层传递上来的三个标高点,当较差小于3mm时,以其平均点引测水平线.抄平时,应尽量将水准仪安置在测点范围的中心位置,并进行一次精密定平,水平线标高的允许误差为 第六章、安全质量保证措施

测量工作是项目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测量工作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工程的使用功能及能否顺利交验,同时也是项目创优工作的必要保证。 一、项目测量管理运行程序 二、质量过程控制 (一)总则

a.测量工作遵循“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碎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 b.测量外业施测和内业计算要做到步步校核 c. 所有归档的资料和需交付顾客的测绘产品必须经过作业人员的自检、工程主持人检验和分公司最终检验. (二)过程控制

1.生产准备阶段的控制

(1)根据测绘生产任务,由主任工程师组织编制测量方案。 (2)由工程主持人或测放部责任工程师对作业所依据的原始资料,测绘成果进行校测、核算,并记录校核结果。

(3)工程主持人或测放部部长依据测量方案向设备管理部提出仪器需用计划。 (4)设备管理部按计划做好测量仪器及测量辅助工具的校准工作.

(5)测绘管理部要依据测量方案要求,选择能够胜任工作的技术人员、操作人员.

(6)工程主持人要在作业前向作业人员作好技术交底,使每位作业人员都明确职责和技术要求。

2.生产阶段的控制

(1)工程主持人或测放部长要按进度和方案要求,安排工作,并作好测绘日志。

(2)作业过程中应根据《测量仪器使用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检校维护、保养并作好记录,发现问题后立即将仪器送检。

(3) 作业过程中,要严格按作业规范和技术要求进行。 (4) 作业过程中严格执行“三检制\"。

a.自检:作业人员要按作业要求进行操作,每道过程完成立即进行自检,自检中发现不合格项应立即改正,直到全部合格,并填写自检记录(签字).

b.互检:由工程主持人或测量责任工程师组织进行质量检查活动, 发现不合格项立即改正至合格.

c.交接检:由工程主持人或测量责任工程师组织。上道过程合格后交给下道过程,交接双方记录上签字,并注明日期. (三)特殊过程控制

凡被列为特殊过程的,在实施中均做为质量管理点,加强管理,按技术方案要求,进行连

续监控并记录. 1.增加自检频率.

2.实行跟踪检查制度。由专业责任工程师跟踪检查,作好记录。 3.实行超标准控制。 三、安全管理

(一)坚决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调动作业人员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和安全意识。 (二)安全生产管理标准

1.作业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遵守工地的各项安全管理规定。进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系好帽带,不得穿拖鞋、短裤进入施工现场测量作业。

2.在公路上进行导线及各种测量作业时,严禁打闹。加强作业组纪律,设专人负责交通安全,严防仪器、钢尺等被车碾压、碰撞。 3.严禁酒后作业.

4.高空作业传递设备禁止投掷,特别是仪器必须有100%的安全系数方可上下传递。 5.作业中,仪器有专人负责.无论何时何地,人不得离开仪器。仪器携带者坐车时不得将仪器放在车厢上,应抱在身上或放在座位上。

6.每周组织作业人员召开安全会进行学习,加强安全意识。 7.作业前须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交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