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初中物理课程设计

来源:好走旅游网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教育学院 实践课程 《 物理课程教学设计 》 作业 学号: 2 姓名: 麻鹏鹏 班级: 物理学三班

成绩: 评语: 1、题目: 请在总结教育实习活动基础上,结合本专业教学实践,设计一份完整整教案。 2、要求: ①教学目标阐述准确、清楚,具有可操作性; ②教学过程体现探究式教学,教学内容具有科学性、思想性和逻辑性; ③在教学思路、教学活动、教学手段、学科知识处理方面有所创新; ④教案格式规范,教学思路清晰,文字表达准确、清楚。 教 学 设 计

——汽化与液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掌握沸腾条件。 (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汽化现象。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温度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和对科学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物理道理。

(2)在教学中,有意识渗透事物量变一定程度引起质变,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汽化、沸腾、蒸发定义 2、 沸腾特点 3、 影响蒸发因素 难点:

蒸发与沸腾异同点

三、教学教具

教科书、酒精灯、温度计、铁架台(带铁圈)、烧杯(带水)等

四、教学课时:2 五、教学过程

1 / 7

第一课时 一、情景引入

1、实验:在黑板上用布蘸水写下几个字,过一会儿这几个字就不见了。 提出问题:字到哪去了?

2、提问:出现上述现象原因是什么?

3、引入:物理学把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过程叫做汽化;把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过程叫做液化。

4、同学们想知道这神奇现象原因吗?

这节课我们共同来探讨与此有关汽化和液化现象。(板书:汽化和液化概念),注意区分气态“气”与汽化“汽”字。

二、新课进行

实验探究

1、学生观察:字不见了。

学生进行讨论回答:变成气体跑到空气中了。 2、课本实验:

(1)在白色通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排尽空气后扎紧袋口,并将其放入热水中,观察塑料袋变化。

(2)让学生把塑料袋从热水中取出,观察袋内变化情况。 学生根据现象回答:

(1)酒精变成酒精气体了。

(2)塑料袋又瘪了,酒精又变成液体了。

在我们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中有许多类似例子,请同学们先讨论一下,举出生活中例子。

师:联想生活中汽化现象,那么水烧开是不是汽化 总结。(板书:沸腾概念) 对水沸腾进行探究实验。

提出问题:水沸腾现象大家都见过,思考问题,观察水沸腾特征(联系生活),

2 / 7

水沸腾温度变化。

先让学生各自进行实验设计,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进行探讨。

教师补充:观察水沸腾过程中,水中会有气泡产生,要注意气泡变化情况。 请同学们分工配合好,选取合适器材进行科学探究实验。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结果交流。

水沸腾现象:产生大量气泡,然后不断上升,变大,直至水面破裂开来,水蒸气散发到空气当中。温度在沸腾过程中保持不变,但需要酒精灯持续加热,从而得到水沸腾需要不断吸热。 教师板书:

(1)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剧烈汽化现象。 (2)液体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这个不变温度称为沸点。 教师就实验中出现现象提出问题:

(1)液体沸点是否相同 (2)沸点与什么有关(大气压)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类总结。

三、课堂小结

1、水沸腾特点 2、水沸腾条件

3、水沸腾时温度是否变化

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并将数据填写在自己设计表格中。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1、 温度计差异;温度计使用。 2、 通过观察沸点表,可见:

不同液体沸点不同;同一种液体沸点与气压有关。

四、课后作业

1、课后作业题1表格 2、科学窗自行阅读

3 / 7

3、预习蒸发、液化内容(书上须有记录)

第二课时 一、情景引入

1、湿衣服晾干、洒在地上水变干。

2、锅里水被烧干了、擦在手上酒精一会就没了。

二、新课进行

师:想想上面两个现象是不是汽化,如果是,那么是不是沸腾? 显然这是一个缓慢汽化现象,引出蒸发。

教师汇总、板书: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发生汽化现象,叫蒸发。 师:蒸发与沸腾有什么不同?

蒸发:在液体表面任意温度下进行不易观察缓慢汽化 沸腾:在液体内部与表面同时在达到沸点条件下进行剧烈汽化 师:洗湿衣服为了让它尽快干,你会采取哪些措施? 进一步提问:影响蒸发快慢因素有哪些?

根据我们猜想,联系生活中晾衣服方式,探究蒸发快慢因素 师:夏天与秋天时晾衣服哪个季节比较容易干?为什么? 生:夏天,因为夏天气温高。 那么引出蒸发与液体温度有关

师:衣服卷在一起容易干还是铺开来容易干?为什么? 生:铺开了容易干,因为表面积变大 引出蒸发与液体表面积有关

师:衣服放在室外与室内那个干得快?为什么? 生:室外,因为室外有风 引出蒸发与液体表面气流速度有关 师生共同总结影响蒸发因素: 1、 液体温度

4 / 7

2、 液体表面积 3、液体表面气流速度 问题思考

1、为什么装入保鲜袋中放进冰箱蔬菜就能保鲜?

2、我国西部地区严重缺水,当地人民利用处于地下很深暗渠道输水,这种方法有什么好处?

3、为什么游完泳刚出来感觉到冷? 4、夏天狗为什么要伸出舌头? 引入新课题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过程。

请学生讨论下面现象是属于液化外,还有什么共同点。 a.刚从冷藏室中拿出苹果,表面不断凝结小水珠。 b.打湿衣服干了。

c.冰棍周围冒“白气”(演示)。 d.冬天,室内玻璃窗上水珠。 e.洒在地上水不见了。 提问:怎样可以使气体液化? 1、 降低温度 2、 压缩体积

三、课堂小结

1、 蒸发概念及条件、影响因素 2、 液化概念及条件

四、课后作业 1、课后作业2、3、4

2、本节配套练习

总体板书设计

5 / 7

1、汽化和液化

汽化: 液态 气态 液化:气态 液态 2、汽化

(1)沸腾:在液体内部与表面同时在达到沸点条件下进行剧烈汽化; 沸腾实验现象: 沸腾条件: 沸点

(2)蒸发:在液体表面任意温度下进行不易观察缓慢汽化 蒸发条件、影响因素

(3)汽化吸放热 3、液化

液化条件、液化方法

6 /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