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2-年7月 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unan Economic Management College July.,2002 Vo1.13 No.3 第13卷第3期 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浅析 樊雄强 (长沙商业学校,湖南长沙410004) [摘要]在简要地阐述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N旅游业发展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及其原因,提 出了贯彻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旅游业 [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39X(2002)03—0013—02 一、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旅游业本身带来就业机会,并提供各种与其有关的商机。在 发展中国家,由于人类基本需要尚未得到完全满足,因而发 展旅游业有别于发达国家经济与文化并重的情形,首先应体 现为经济增长取向,把旅游业当作经济特性第一、文化特性 1992年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环境与发展”会议, 制定了《21世纪议程》,反映了今日世界的共同呼声:走出 困境,拯救地球,实现保护环境,谋求持续发展。从此,可 持续发展成为了人类跨世纪的重大任务。 1994年3月25日,国务院第15次常务会议通过了《中 第--fl, ̄行业来加以扶持和培育 现在,旅游业已成为许多发 展中国家的主要外汇来源,在某些地方,它甚至已成为地区 收入的主要来源。根据世界旅游组织提供的数据,发展中国 家的旅游业盈余一直在稳步增加,从1980年46亿美元增加 到1996年659亿美元,把其在1996年的国际贸易赤字抵消了 三分之二以上。在过去十年,所有发展中区域的旅游业盈余 都在稳步增加。在若干发展中国家,旅游业已成为国家收入 的主要来源。我国绝大部分的旅游资源分布在经济落后的地 区,这些地区旅游业的适当发展,将带动经济的发展,有利 于满足其经济需求。 国21世纪议程一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这 是12亿人口的大国颁布的“可持续发展纲领”,也是世界上 第一个出台的国家级“21世纪议程”,它庄严地向国际社会 承诺,中国将为实现“21世纪议程”这个全球共识,加强国 际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和全球环境保护,走世界可持续 发展的道路。 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危害后代人满足 其需要的能力,既符合局部人口利益又符合全球人口利益的 发展。因此,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同资源和环境的保护相 协调,同时,如果不对世界上的资源进行可持续的利用,就 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 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定义,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 来理解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1.发展的目的。人类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了社 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又可以进一步满足人类 2、发展的原则。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应遵循平等的原 则。平等原则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当代人之问的社会平 等。在开发旅游业的时候,经济收益在当地社区成员中的分 配往往是不平等的。证据显示,受益于旅游业的人经常人数 有限,而受益最多的人则经常在此之前就已经处于经济优势, 特别是那些有能力进行投资的土地所有者。如果是外国直接 投资,很多利润可能会返回投资者的原籍国。因此,旅游业 会导致社区中的不平等更趋严重,从而增加相对贫困。此外, 旅游业增加了当地对货物和服务的需求,包括对粮食的需求, 的需要。因此,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应以满足人们相应的、 正常的、健康的需要为目的。发展旅游业首先是通过适度利 用环境资源,实现地区经济收入,改善旅游接待地的生活质 量,在此基础上,向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经历,满足其 因此导致价格上涨,并有可能减少当地居民可以得到的货物 和服务。可持续旅游发展必须重视旅游接待地区居民对旅游 发展与享乐等高层次需要。事实表明,旅游业对经济发民具 有重大贡献。游客无论是否缴纳门票费用,都对旅游地区产 生重大经济影响。游客的花销按净额计算将给当地社区带来 者所作的贡献,在旅游开发时应促使地方社区的参与,而旅 游接待地区居民也有权参与本地的有关决策,并能分享发展 旅游业所带来的收益。我国,特别是那些经济落后地区,在 旅游开发时,如何科学民主地决策、管理,如何确保当地居 民能分享到发展旅游业所带来的收益,是保证同代人之间的 收入。旅游业也刺激基础设施的投资,例如建造房屋、公路、 铁路、飞机场、污水处理设施和其他与旅游业有关的设施。 收稿日期:2002—04—29 作者简介:樊雄强(1970一 ),男,湖南长沙人,长沙商业学校讲师。 1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平等的首要问题,这也是旅游业可否持续发展的前提。其二 是不同代人之间的平等,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是强调当代人在 创造与追求今世发展与消费的时候,应承认并努力做到使自 己的机会与后代人的机会相平等,不能允许当代人一味地、 片面地、自私地为了追求今世的发展与消费,而毫不留情地 剥夺了后代人本应合理享有的同等的发展与消费的机会。平 等原则在这两个方面的体现,为我们阐明了旅游业在空间维 度和时间维度上的发展方向。 3.应用的理论。1996年7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 发[1996]31号文转发的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关于进一步推 动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意见的通知指出:“可持续发展就是 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以 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利益的发展;可持续 发展就是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使我们的子孙后 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这是运用生态系统理论对可持 续发展思想的一个完整的表述,这一理论认为人类必须改变 以人类为中心实行“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传统思想,而 强调人类应该与自然协调和谐地共同生存与发展,保护人类 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生存空间,限制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 会发展超过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系统可以承载的能力。 旅游业的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思想密切相关,至今还以观 光旅游为主的我国旅游业,特别依赖于自然、生态环境。优 美的自然风光、良好的生态环境总是富有魅力的旅游吸引物。 相反,一旦自然生态环境被破坏,就很难再吸引旅游者。工 业污染、森林的被破坏、生活垃圾污染等正在使本来良好的 环境趋于恶化,而旅游业本身对自然、生态以及人文环境又 极具影响。因此,我们在从事旅游活动和利用旅游资源时, 在对旅游资源本身进行保护的同时,必须运用生态系统原理, 保持生态系统的输入——输出平衡,创造一个系统各组成部 分之问的正反馈,即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在进行旅游布局 时,应认识到旅游布局一经形成,其环境效应是长期而又深 远的,其生态影响常常是“不可逆的”,必须从多种角度进研 究和论证。当一种旅游开发活动的生态后果难以估量时,应 进行风险分析,用风险较小的替代方案加以合理解决。 二、旅游业发展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1.景观的破坏和消亡。(1)自然毁坏。由于自然界发生 灾害现象,如地震、火山、干旱、洪水,以及风化、侵蚀作 用等,对自然和人文景观造成破坏。例如我国许多古塔、古 亭,由于地震、雷击而倒塌或被焚毁,大同云岗石窟许多砂 岩像由于长期风化、侵蚀而面目全非,凡此种种都属于自然 毁坏。是旅游区环境被污染和旅游环境恶化等自然原因造成 的。如观赏石自然崩塌、山体滑坡等,使观赏景点消失;持 久的干旱,导致旅游区一些自然景观消失,如瀑布断流、溪 潭枯竭、古树死亡等;但最终原因还是与旅游区超负荷开放、 游人过多等人为原因有关。(2)人为破坏。如景区建筑规划 不尽合理,胡乱建设,建筑物体形、体量、色调与旅游区风 景不协调,改变了特定的风景气氛;修建公路、索道、砍伐 林木等,形成风景“创伤面”,旅游区客流量超载,导致资源 退化、名贵树种死亡,使摩崖石刻、文物古迹遭到破坏,失 去原有的历史文化和观赏价值。 2.对生物资源的影响。为给游客创造宜人的环境,旅游 建筑地点一般比较喜欢选择在“风景宜人的地点”,例如沙 14 滩、湖泊、河畔、山顶和山坡,通常是生态系统过渡区,一 般具有丰富的物种。在这些地方大兴土木往往摧毁或严重破 坏了那里的环境,造成生物多样性的损害和丧失。此外,游 客进入旅游区的各种活动,随意的采摘、吃野生动植物、购 买使用野生物制造的纪念品,以及如渔猎等专项旅游活动, 都将改变或扰乱生态环境,对生物资源产业毁灭性后果。 3、社会状况恶化。社会状况的恶化是由于人员的拥人引 起的。旅游活动的增加会导致很多人拥人以寻求就业机会或 创业机会,但是,这些人可能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这会导 致社会状况的恶化,如在当地出现卖淫和吸毒等现象,例如 海南兴隆渡假村的“半夜鸡叫”。此外,在经济上变得严重依 赖旅游业的地区很容易为客流量的变化所伤害,并可能在游 客减少时面临收入和工作机会的突然消失。 三、影响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1.“无烟工业”观念。在中国旅游业界、理论界和政府 某些决策者中一直流行着一种观点——“旅游业是无烟工业, 不象其它产业那样地对环境造成污染”。这种观点至今仍在一 定程度上主导着中国各地和各部门旅游业开发、规划以及新 兴的森林公园建设和森林旅游开发、设计。其实,旅游同人 类许多其他活动一样也会污染环境。废气(以交通工具产生 最多)、废水、废物、噪音、电磁辐射等都造成环境污染。近 年人们又提出了视觉污染问题,指包括旅游业在内的大量宣 传广告林立路旁,遮挡视线,妨碍人们欣赏悦目的景色,其 色彩又斑驳陆离,刺激视觉,使人感到疲劳。旅游业虽被称 为“无烟产业”,但其经营同样造成某些污染。旅游设施大批 涌现,若处置不当也使环境质量下降。污染程度严重者将破 坯生銮.平鹰。生态平衡若遭破坏,会产生一系列严重后果, 对旅游业尤为不利。因为主要动机之一便是寻求良好的环境, 以暂时避开质量不佳的常住地区,使精神和体力得到恢复。 即或为其他目的出游,若别的条件相似,人们也总是选择环 境质量高的地方做目的地。因此,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必须认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要用生态系统观念来指导 旅游开发建设。 2.“低投入、高产出”观念。在中国旅游界、理论界和 政府决策部门曾一度盛行“旅游业是低投入、高产出的劳动 密集型产业”的时髦提法,这一观点至今仍在影响着中国旅 游开发决策者、研究者和建设者的思想。由于“旅游业是一 项投资少、见效快、高产出的产业”。于是,全国各地几乎所 有省市区都一下子醒过来似的,纷纷盯住这块肥肉,能开发 的旅游景点都紧锣密鼓地行动了起来。我们之所以会把旅游 业看成是低投入高产出的产业,一是没有把旅游资源消耗, 尤其是环境资源的消耗纳入旅游成本之中,从而忽视或歪曲 了旅游成本的构成,低估了旅游的成本水平,虚增了旅游新 创造价值部分;二是没有认识到旅游人力资源的重要性,没 有把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放到议事日程上。现在经济和社会 的发展证明,未来的竞争将是人才的竞争。“十年树木,百年 树人”,这一古老名言说明了人才培养的不易,同时也表明了 人才开发成本费用之高昂。所以,旅游业并不是低投入的产 业。低投入观念下发起来的旅游业,只是一种粗放的、原始 的旅游业。如果不马上转变观念,这种旅游业在未来的竞争 中将被无情地淘汰。 (下转第19页)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三、公司治理机制中影响经营绩效的关键因素分析及实证 研究 占有公司股份比例()【2)及两者之间的比例关系(x3)来描述控制 权的分散度。用董事、监事及高层管理人员持股人数占管理层 总人数的比例(x4)来描述报酬激励,用净资产收益率来描述企 业经营业绩(Y),做回归分析,得: Y=一6.66+0.115X1+0.375X+O.05x3+O.04)(4 (一0.86)(1.08)(2.4) R2=0.36 为了具体了解公司治理机制中各因素对公司经营绩效的 影响,本文选用了下列指标进行分析: 1.股东控制权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 (1*) 股东控制权的过度集中,也许会使得大股东往往不顾中、 中小股东的利益,作出有利于自己的决策。有时甚至通过关联 交易,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而使自己获得超额利润。 但股东控制权的过度分散,又使得小股东为监督付出的成 本大于其收益,以致存在搭便车的想法,从而不能有效监督管 理层的经营行为。故一个好的公司治理机制不仅要保护大投 资者的利益,而且要保护小投资者的利益。 (1.16) (0.43) DW=2.7 Y=0.696+0.271X2+O.035x3+0.069X4 (0.19)(2.13) tt2=0.294 (2*) (0.84) (0.83) (3*) F=2.68 . DW=2.43 Y=O.29x2+O.04x3+O.08 (3.91) (1.27) (1.16) R2:0.292 DW=2.45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2.董事、监事及高层管理人员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 董事会和监事会是由股东大会选举出来的,是公司治理的 核心。其主要职责是通过决策和监督(包括董事会的事前和事 中监督,监事会的事后监督)最大限度地维护包括股东在内的 公司所有利害相关者的利益。故董事会、监事会的有效性及高 效性应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环节。 而公司管理层在董事会的指导和监督下负责公司日常的 经营管理。在对管理者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中,报酬激励和控制 权激励是两个最重要的方面。报酬激励中最重要的是管理层 所持股份及期权计划,管理层持股人数占管理层总人数的比例 越大,越能说明整个管理层对公司发展的信心,越能使管理层 从以上几个回归方程可以得出: 1.第二至第十大股东共同占有股东比例对公司绩效有影 响,且显著。这符合适度的股份控制比例,比股权过度集中或 过度分散可以给公司带来更大业绩的假设。所以在国有企业 中改变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状况很有必要,实行国有股减持符合 国有企业发展的需要。 2.管理层拥有股份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对公司业绩有 定的作用,但不明显,原因也许在于管理层占有股份占 营、股 份数的比例太低,起不到激励作用。所以应该扩大国有企业中 一关心公司的经营业绩。控制权激励指的是当公司经营业绩较 差时,现有股东会转移剩余索取权,从而新的股东可能重组管 理层,或是当公司经营业绩较好时,会有新的股东参与进来拥 有剩余索取权,从而公司管理层也可能发生变化,这使得管理 层追求股东效益最大化,从而使剩余索取权发生变化时,控制 权朝着有利于现有管理层的方向变化。 本文选取了沪市和深市的四十家上市公司进行分析,选用 了第一大股东占有公司股份比例(x1),第二至第十大股东共同 (上接第14页) 管理层持有的股份比例。 3.第一大股东占有股份和第二至第十大股东共同占有股 份之间的比例对公司业绩虽然只有较小的影响,但影响比较显 著。说明在中国资本市场上,控制权的相对分散更利于公司的 经营业绩,国有股减持可以考虑通过国有企业之间相互持有股 份的方式进行,但必须对关联交易进行公开披露。 (责任编校:稳进) 能力很弱,各方划地为牢,破坏了旅游环境的统一性。根据 综上所述,这两种错误的观点在我们国家还比较盛行, 原因有三:一是我们国家的旅游业起步较晚,其对环境造成 的危害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公众对这种危害还没有切身的 体会和感性的认识;二是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对经济发展, 特别是落后地区经济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为眼前利益所驱, 可持续发展公平性要求,要可持续发展旅游业,应运用系统 工程理论,树立大旅游观念:即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不是一个 地区、一个地方政府的事业,而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 全人类的共同事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加强国际和区域范 围间的协作,以防止旅游业者向周围地区“出口”诸于垃圾、 废水和污水等有害的环境影响,同时,又可防止当某个旅游 地点的环境开始恶化,旅游业者很可能转到别的地点,而不 是投资于环境的改善。 3.建立评估和监测体系。在举办任何涉及旅游业的项目 如各级政府为了自己当政时的政绩,旅游地居民为了当前的 经济利益,旅游开发商为了降低经营成本,都不考虑、也不 原增加任何开支来改善环境;三是相当一部分旅游者素质低, 在旅游过程中不懂得爱护环境,同时,其对旅游资源品位的 要求也只是处于低级水平。 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 之前,必须进行彻底的环境影响评估。在进行环境评估时, 还应该确定具体地区的旅游容纳能力,以便了解开发旅游业 的限度和局限。对容纳能力的了解还有助于规划将开发的旅 游活动的类型和形式。为了有效地对旅游活动进行调整,还 应该建立一套适当的监测机制。 4.加强法制建设,依法保护旅游环境。如某种形式的旅 游业是否可行?在哪里可行?规模应限制在多大范围等问题, 1.加强宣传教育,贯彻可持续发展思想。加强宣传教 育,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介可持续基本知识,增强旅游管理 人员、旅游从业人员、旅游者和旅游地居民的可持续旅游发 展意识。可以在大中专院校开设相应的课程或讲座,举办各 种类型的讲习班、培训班、报告会,努力使可持续旅游发展 思想在旅游界以至于全民中深入人心,为实施旅游可持续发 展战略和规划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2.树立大旅游观念。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旅游业发展 应由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来规范,以尽量减少有害的环境影 响和社会影响。 参考文献: (责任编校:舒岭) 环境上缺乏良好的氛围与政策,法制环境不健全,行业管理 [1]刘振礼.中国旅游地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 [2]吴传钧.现代经济地理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