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GD 型配电柜作业指导书
一、总则
本指导书适用于 GGD 型配电柜,作为生产装配过程中的工艺指导。 二、引用标准
《主回路(一次回路)配线工艺守则》 Q/ON-OFF-GY-01 《辅助回路(二次回路)配线工艺守则》 Q/ON-OFF-GY-02 《低压电器安装工艺守则》 Q/ON-OFF-GY-03 《接地保护电路安装工艺守则》 Q/ON-OFF-GY-04 《线端热缩管加工工艺》 Q/ON-OFF-GY-06 三、工艺要求
说明:GGD 型配电柜为外购柜体。
说明:
1.在实施生产作业之前,生产人员要详细的阅读该产品的电装技术说明和电气原理图。 2.领用柜体时,要检查以下项目: ---柜体表面无划痕。
---门铰链合适,有无蹭漆现象。
---接地柱,走线支架,母线夹等结构附件数量是否齐全。 如有问题及时通知库管员,由库管员通知结构检验员。 3. 领用元器件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严格核对《材料表》与实发数量。
---认真检查元器件的规格型号是否与《材料表》相符。
1. 元件安装
GGD 型配电柜结构架用 8MF 冷弯型钢板局部焊接组装而成,零部件按模块原理设计,并有具有 相离孔距 20mm 的模数安装孔。 1.1 分工
一次配线工负责安装主回路元件、配电柜内辅助回路元件,二次配线工负责安装仪表门上的辅 助回路元件。
元件安装的注意事项:
1. 在元件安装时,依据元件布置图进行布件,如果有异议,比如依据元件布置图安装元
件排列不下,与元件布置图不相符时,飞弧距离、电器间隙及爬电距离达不到要求, 用户的进出线困难等问题,找项目工程师或工艺负责人协商,有项目工程师的签字 认可。
2. 在元件安装的过程中,注意核对元器件的型号(电压、电流) 。
1.2 元件安装
1.2.1 元件安装时有元件布置图的依据元件布置图进行安装。
1.2.2 元件安装时,如果没有元件布置图,依据电气原理图布件时,要综合考虑柜体的安装方式,用
户的进出线要求,空开、接触器的飞弧距离,一次配线所需要的空间,确定 N、PE 排的安装位 置等。在方便配线的同时,要保证用户的进出线空间、空开、接触器的飞弧距离,电器间隙及 爬电距离。
进线刀开关及主空开进出线方式---根据技术图纸要求确定进出线电缆方式。
1.2.3 一次回路元件安装
A. HD13BX 和 HS13BX 型旋转操作式刀开关安装:
第 1 页 共 15 页
旋转操作式刀开关安装: 1.紧固旋转机构安装板, 左右共六个平极十字 攻花螺钉。 2.安装旋转操作式刀开关 旋转机构,调整同柜门 配合位置 要求:四个 M8*12 外六 角螺钉安装,其中一个螺 钉加爪垫。
根据刀开关操作杆确定 安装梁位置(竖梁深度), 安装梁进行固定,螺钉朝 外穿进行固定。使用 M8*20 螺钉(每根镀锌梁 或板同喷塑框架安装采用 爪垫安装,每根至少一 个 )
1. 根据刀开关孔距
同旋转机构杆确 定安装梁上下位 置,安装梁进行 固定。 2.安装刀开关。 3. 调整操作连杆螺
母位置,保证刀 片合闸到位,三 个刀片中任何一 个刀片到位置处 相 差 不 超 过
2mm。
柜背面
调整刀开关:
开关操作杆进行旋转, 调整连杆螺母,开关接 点分合到位。
第 2 页 共 15 页
调整到位后
粘贴分、合闸标识。
图 1 刀开关安装调试
B.框架开关安装:
根据柜门开孔高度移动 柜体前后纵拉梁。
框架开关安装:
1.根据框架开关深度确定横 梁安装前后位置深度安装 开关固定梁(开关如果采 用安装板安装,安装板必 须有加强劲) 2.固定框架开关,安装螺钉 紧固。 3. 柜门外露开关面板 右。
5mm
图 2
框架开关安装
第 3 页 共 15 页
C.塑壳开关:
塑壳开关:
1.根据开关数量,出 线电缆截面确定元 件安装位置。 2. 自加工部分的空 间尽量压缩,保证 用户出线空间。
图 3 塑壳开关安装
注意:一般情况 GGD 型配电柜为前后开门,元件较多时可采用正反两面安装。开关容量较大,
采用母线制作,前后开关位置调整均匀。
D.电流互感器安装:
➢ 电流互感器优先正面安装,方便维修,可以用安装梁固定安装,也可以固定在铜排上,往铜
排上安装时,顶丝和铜排的热缩管之间加电流互感器本身的垫片。如果铜排截面和电流互感 器的安装槽不匹配时,在铜排的后面垫 3~5mm 黄色绝缘板,宽度以电流互感器的安装槽为 准,高度和电流互感器等高。
电流互感器之间最小有➢ 三个电流互感器安装时,优先采用水平排列( 3mm 的间隙, □,)
有困难时采用“品”字型排列,B 相的电流互感器与 A、C 相电流互感器之间最小有 10mm 的 间隙。
图 4 电流互感器安装
注:当主回路元件容量较小,数量较多,控制回路元件,采用导线制作可以考虑线槽布件。
1.2.4 二次元件安装:
A.柜内控制部分元件根据元件布置图进行安装,无布置图依据不妨碍用户出线。原则:柜内可
以直接放置的,柜内放置,空间有限时可采用接线端子、控制熔断器、小型中继竖梁侧端子板安装。
柜内二次元件安装:
1. 根据内部空间决定安装位 置。
2. 控制元件较多采用线槽布 件。
3. 控制元件较少可以直接安 装。空间尽量压缩,保证用 户出线空间。
图 5 柜内接线端子安装
第 4 页 共 15 页
柜内二次元件安装: 1.柜内无空间,对于接
线端子,熔断器、HH5 系列中继等元器件、 附件采用斜端子板安 装。 2.安装时需要注意安装
位置在柜门铰链侧。 ★注意自接线侧靠 门。
图 6 侧梁元件、端子安装
B.柜门灯、钮等元件依据技术板面布置图进行安装,有问题项目工程师协商解决:
2. 元件标识粘贴
2.1 柜内元件:若元器件其本身带有标记部位,直接贴于元器件上的标记部位上.无标记位置的粘贴
于元件明显位置或安装板上左侧应粘贴整齐。
微断开关、熔断 器、接线端子标 识的粘贴。(电 流端子断开电点 冲下)
图 7 元件标识粘贴
2.2 柜门元件代号的粘贴:粘贴在柜门内元器件位置左上方,同一排的元件代号保持在一条直线上。 用铅笔画一条同仪表门边平行的直线,按直线粘贴。
柜门元 件标签 粘贴位 置
图 8
柜门标签粘贴
第 5 页 共 15 页
3 一次线配制
3.1 一次线配制前期工作:
根据图纸及元件容量及进出线,确定铜母线和导线截面、母线走向、联接;依据连接和进、 出线确定铜母线支撑。标准 GGD 柜汇流母线柜顶为三相相线,柜后低部安装 N、PE 排。 ➢ 柜顶部母线夹相序位置及安装:
柜顶母线系统相 序:
C 相
B 相
A 相
1.从柜正面数为远、
中、近、最近对
柜后门
应为 A、 、 相。 B C2. 同批配电柜母线 夹前后位置统 一。
★ 在汇流排并柜 两端头母线夹外及 零排靠侧板处必须 加防护,用螺钉同 柜体框架固定。
柜体前门
➢
图 9 柜顶母线夹安装
配电柜内部,母线夹安装
GGD 配电柜内部返排支撑安 装:
1. 根据进、出线方式确定安装
部位。 2.对于母线截面较小可采用绝
缘子支撑,截面较大采用母 线架安装。 3. 安装支撑时不可将钢性安
装梁绕进三相铜排内部。 安装过程中考虑铜排搭接距 离、电气间隙,支撑强度。
➢
图 10 柜体内部返排支撑安装
零、地排支架安装
零排、地排安装位置:
1. 零 排 截 面 较 大 ( 宽 度 80~100mm)采用专用零母线夹 安装。地排采用垂直安装在柜 体结构框架上,如果没有空间 可采用柜体框架水平安装。 2. 零排截面较小(宽度 60mmj 及 以下)采用 Φ50mm 绝缘子安 装。地排垂直安装在柜体结构 框架,在零排下部。
图 11
零支架安装
第 6 页 共 15 页
----竖母线架及支撑间距见下表:
母线宽度
支撑间距(mm)
固定螺栓
=15mm 为 M5
300
15≤b≤30
20mm 为 M6
25mm、30mm 为 M8
M8
30<b≤50
600
≥60
750 M10、12
备注:对于柜内塑壳开关等出现电缆截面较大的,出线注意增加绝缘支撑。进出、线电缆梁 安装配带齐全。 3.2 一次导线配制 3.2.1 导线的选用:
➢ 导线的线色:按电装技术说明的要求选用导线,无说明时选用色线。
➢ 导线的线径:技术图纸中注明线经时按技术图纸选用,如不便于加工,改线径征求项目工程师 的同意。技术图纸中无标注时,根据公司《低压配电成套装置选线表》选用需要特别注意第 7 条。
3.2.2 配线:
➢ 断线---应按元件的实际长度断线,断线余量为:长度 1m 以内时余量≤100mm,长度 1m 以上时
余量≤150mm。(原则上用盒尺测量)
➢ 线束敷设---导线线束在板或梁后敷设,分支水平线束用塑料扎扣捆绑,垂直线束用螺旋管缠
绕捆绑,捆绑时导线不应交叉,采用扎带捆绑时间距80mm,在开关等元器件的分线处适当增加 扎扣,保证分线点直接对应元器件的接线点。整条线束横平竖直,参照物安装梁边、U 型竖梁。 ➢ 线束固定---水平线束固定间距 250mm,尽量使用扎扣捆绑固定,无法固定时采用 30*30 的吸盘 固定;垂直线束固定间距 300mm ,直接固定在 U 型竖梁(U 型竖梁前立面的内面),线束转弯 处增加固定点。经过电气梁端头时注意防护。
3.2.3 导线的连接
➢ 无论单股导线或多股导线,分线时不能握死弯,用手握 90 度活弯,分线点直接对应开关的接线
点。
➢ 导线从分线点到元器件接线点的长度 ,以元器件的具体位置而定,导线到相同电器元件的接线
点弯曲一致。
➢ 采用单股导线时,端头应折回头弯,回头弯的长度以线皮间距元器件裸铜接点 1mm 为标准, 回头弯水平压接;电器元件为螺钉压接时,单股导线应弯圈,弯圈应为螺钉直径的 1.1 倍,弯 圈方向同螺钉紧固前进方向一致;压接处线皮外露 1mm,压接牢固。
➢ 采用多股导线时,端头要涮锡,涮锡后保持线皮的清洁。两根以上的导线连接时采用冷压接线
片,压接时用专用压线钳压接两道,压接的顺序 -先压导线端,压接后涮锡,涮锡的质量保证 锡从接线片的开口处进入接线片内。接线片涮锡后套热缩管,热缩管要剪成直角,同一排导线 的热缩管成型后,应保持高度一致。
3.3 铜排加工与安装
3.3.1 铜排截面的选择:根据公司《低压配电成套装置选线表》选用特别注意第 7 条选用截面的要求,
另外需要注意:
➢ 电装技术说明中对铜排有要求时,依据该说明选用铜排,但横封铜排不得小于 20mm。
➢ 从空开引出“π”接铜排依据图纸标注的电缆截面而定,相间电气间隙不够时,要进行铜排
搭接或刻角,保证相间电气间隙最小为 13mm。
➢ 母线制作参照《主回路(一次回路)配线工艺守则》母线加工部分。
第 7 页 共 15 页
➢ 铜排表面处理:无特殊要求的,汇流母线喷黑漆,竖母线及分支铜母线为表面镀锡套黑色热
缩管。要求如下:分支母线热缩管距电气元件的接线端子为3mm;分支母排与主母排连接时热 塑管与搭接面间距 5mm。
3.3.2 铜排的安装
➢ 铜排安装时要保证横平竖直,同一平面的铜排保证差距在 1~3mm 内。
➢ 母线平置时,贯穿螺钉应由下而上穿,其余情况下,螺母应置于维护侧。贯穿螺栓连接的母
线两侧均应有平垫圈、弹簧垫圈和螺母,螺栓长度宜露出螺母 2-3 扣。 ➢ 铜排安装时,不应使电器的接线端子受额外压力 ➢ 铜排安装后,贴圆形色标用来区分相序:
粘贴部位在明显位置,粘贴要求--同一排母线色标整齐一致,规格如下: ---铜排宽度 10~15mm,用Φ 10 的色标。 ---铜排宽度 20~30mm(包括 30mm),用Φ 20 的色标。 ---铜排宽度 30mm 以上,用Φ 30 的色标。
★ 注意:主汇流排过长分段制作,在分段后制作安装完成后经检验员确认,完成确认需要对
分段铜母线进行标识。内容包括:几号柜至几号柜(按柜体连接放置位置) 相序等。 、
3.3.3 铜排加工制作参考图片:
旋转式刀开关进线 排制作,满足进线 电缆搭接面。控制 回路取电源线在铜 排上钻 Φ 5.2 孔,用 M5 螺钉固定。
上返 母线夹的 竖汇 流母线制作。
1. 竖 汇 流 截 面 在
60*6 以下时建议 使用绝缘子支撑 固定。 2. 60*6 及以上时考
虑使用母线夹固 定。
第 8 页 共 15 页
配电柜采用前 后两面安装元 件和铜排加工
刀开关至塑壳开关 经互感器母线制作
第 9 页 共 15 页
3.3.4 零、地排制作:
➢ N、PE 排的截面:
截面的选择应符合《主回路(一次回路)配线工艺守则》中表 9 的规定。由于考虑柜体 的宽度和铜排的机械强度, N、PE 排的截面应增大,最小不应小于 40*4。 ➢ N、PE 排加工:
N、PE 端子数量不能少于开关的馈出回路数,且能适用于连接随额定电流而定的最小至最
大截面积的铜导线和电缆。比如,进线电缆为3*120+2*70,那么 N、PE 排上就应该预留压接 70mm2电缆的压接空间,用 Ø10 压接螺钉。 ➢ N、PE 排安装
为方便用户接线尽量采用垂直安装,当元件安装靠下出线空间不够时可以水平安装。
4.二次线配制
第 10 页 共 15 页
4.1 配线前工作:
➢ 准备导线:电装技术说明无特殊要求时,用黑色多股软线,电流回路选用 BVR-2.5mm2,
其余选用 BVR-1.5mm2,屏蔽线按要求选用。
➢ 打印线号管:线号管长度应为 20~25mm,剪成直角,线号打印清晰、牢固,相应线径选用相应
线号管,不得任意混用。
4.2 下线:下线前核实所有的二次元件位置;下线时依据图纸标注的仪表门接线点和柜内的元件对应
点,考虑走线的方式进行下线,导线的余量不超过 200mm,下线后穿上相应的线号管。 4.3 配线:
➢ 配线原则:从仪表门开始配线,向柜内延伸。 ➢ 仪表门配线
---线束要保持横平竖直,参照物:水平线束与仪表门的横边平行,垂直线束与仪表门的竖边
平行。
---线束内导线用 100 mm 长的扎扣捆绑,用 20*20 的吸盘固定。捆绑时导线不应交叉,扎扣
间距 50~60 mm,分线点整加扎扣,吸盘间距 150~200 mm,吸盘要横平竖直。
---仪表门的线束要经过过门卡子进入柜内,卡子和线束之间,缠绕 3-4 层黑色胶带(胶带要
缠绕整齐)。仪表门常用的配线见图 25。
➢ 过门线要求
---过门线束长度一般应为 250~300mm。
---过门线束用Φ 8 的螺旋管缠绕,缠螺旋管之间的间距 10~15mm。
-----过门线束进入柜内的第一固定点在安装梁,固定点的位置和仪表门的过门卡子相对应,
固定后线束打圆弧弯绕过 U 形竖梁进入 U 形竖梁的后立面。
图 12 仪表门配线
➢ 配电柜内线束敷设
---配电柜内主线束沿 U 形竖梁的后立面敷设,线束缠绕Φ 8 的螺旋管。
---主线束到二次元件的安装梁时,开始分线、加线。线束沿安装梁的后面尽量用扎扣捆绑,
确实无固定点时用 30*30 的吸盘固定,线束要和安装板弯边平行,分线时,分线点要对应 电器元件的接线点,不得倾斜。
4.4 电器元件接线方式
➢ 根据元件接点高度和接线方式不同进行接线,指示灯、按钮多为上海二工产品 AD16 指示灯、
LA39 按钮,接线量为 100mm(以门板为基准)弯曲圆弧弯。
➢ 仪表:仪表分线后,按规定的仪表接线方式,仪表线握弯的弯曲点与仪表边沿平齐为标准,
弯曲一致。
第 11 页 共 15 页
➢ 转换开关:多为上海二工产品 LW39 系列产品,线束距转换开关 25mm 左右进行分线,同转换
开关平行对接点分线。
➢ 3TH 中间继电器:中间继电器上接线点分为上下两层对应接线,弯曲的部位上下对称。接线端
子相类似元件如接触器等接线相同。
➢ 对于线槽部分接线,导线出线槽时同元件接点对齐就近分线。 ➢ 电源线的接线方式
---同开关连接—电源线对应开关接点直接弯曲圆弧弯。 ---同铜排连接---从铜排的一侧弯曲圆弧弯,弯曲一致。
同开关连接注意压接顺序:空开触点的主接触面→ 一次导线 → 二次导线
4.5 导线压接
➢ 首先确定导线长度进行断线,剥线、压接线片、涮锡、接线点的压接。在压接接线片之前,
先检查线号管字体方向,读号方式:线号管垂直放置时,线号应从下向上读;线号管水平放 置时,线号从左向右读。
➢ 根据接线片长度确定剥线长度,用专用的剥线钳的合适钳口进行剥线。
➢ 根据合同电装说明确定接线片是否要求涮锡,如果要求冷压能使用预绝缘护套接线片的尽量 采用,对于 OT、UT 接线片也采用冷压。对于有涮锡要求的产品在压接完接线片后进行涮锡。 ➢ 接线片选用:根据合同电装说明和元件接点确定选用接线片种类。对于接线片不要求涮熄的
的合同选用合适的预绝缘接线片。
---电源线、CP 系列电流、电压表,N、PE 排上压接导线,采用 OT 接线片。
--- HH52P、HHP 中间继电器 、RT18 熔断器等采用 UT 接线片螺钉压接式端子。
--- AD16 指示灯、LA39 按钮、LW39 转换开关、3TH 中间继电器的开、闭点,卡笼式接线端子,
比如 BT 系列,CP 系列互感器采用 IT 接线片。
---西门子框架开关、施耐德框架开关、H-2519 端子采用预绝缘接线片。
---西门子塑壳开关、施耐德框架开关内部辅助触点、分励线圈上连接导线采用涮锡压接。 ➢ 压接线片:用专用二次压线钳选用合适钳口压接,选用合适钳口,压接时压线钳压到底,压
线钳弹簧弹开钳口,首次压接查看接线片是否压接到位,钳口是否磨损。检查保证压接紧固。 ➢ 接线片焊接:接线片压接后进行焊锡处理,焊锡要饱满、无虚焊、漏焊。
焊接注意:首先电烙铁要热,对元件焊点、导线焊点进行焊锡,时间控制在 2S 以内,其 次再把导线焊点和元件焊点放在一起,用电烙铁加热熔焊。 ➢ 接线点压接
---接线点压接时,接线片要完全被压接在接线点的压接特别注意 UT 接线片的压接,杜绝 U
形接线片一边压在端子内,一边压在端子外。
---接线点必须紧固,压接后用手垂直用力,接线片不能从压接端子内脱落。 ---元件上不接线的端子也要适当拧紧,预防产品在运输过程中螺钉脱落。 ➢ 接线参照下图:
图 13 柜门二次线制作
5.保护地线
第 12 页 共 15 页
5.1 有接地要求的元件必须接地,例如:控制变压器,框架开关等采用就近接地,保护地线截面依据
接地工艺选用。 5.2 仪表门接地
采用就近接地原则,从仪表门接地点(Φ 6)到 U 型竖梁前立面对应点(用Φ 6 接线片)进行 连接,用 6mm2 编织线,编织线的长度为 200mm,如果过长,用扎扣扎住,同喷塑层连接需要使用爪 垫。
5.3 柜体接地
从柜体接地点和 PE 排进行连接。用黄绿软线套黑色塑料套。按主开关容量选用,最大不超过 35mm2。考虑节约原则,优先采用从柜体接地点到 PE 排上最近的压接螺钉。
图 14 地线制作、安装
6. 厂牌的安装、3C 粘贴 6.1 厂牌的加工
厂牌专用的金属标牌打印机进行刻字,内容以工艺部给出的数字为准。刻字时位置居中,用力 要适当,刻字后内容即要清晰,又不能出现很深的凹坑。
6.2 厂牌的安装、--3C 粘贴在柜门左上角,厂牌铆接安装安装在柜体下门下部的中间位置,安装后
不得倾斜。参照下图。
3C 粘贴及厂 牌铆接位置: 1.3C 粘贴位 置为上门左上 角。
2.厂牌铆接在 中间门靠下 ( 0.3*中门高 度)的距离, 左右居中。
图 15 厂牌、3C 位置
7.包装
说明:交检合格后,依据技术部下发的说明,确定产品的包装形式:塑料袋包装、纸包装和木包 装(木包装目前有外协厂承办)。对于随机附件、随机文件,用户如要求随机包装,则牢固捆绑在柜 体内。
➢ 塑料袋包装
---装规格相符的塑料袋后,在柜体的四个边角加 150*800mm 专用纸角,每边角两个,共 8 个。 ---专用纸角上下对齐(上顶以眉头的下边为齐,下底以柜体的底边为齐) 每个专用纸角用上
下两道塑料捆绑带捆紧,距上下边各 100mm 的位置捆绑,整个柜体共四道塑料捆绑带。 ---打塑料捆绑带时,一定要水平,最好两人同时操作。 ➢ 纸包装
---产品应牢固的固定在木底托上。
第 13 页 共 15 页
---打包装时,首先产品用塑料袋套装,其次内垫 3~5 厘米的泡沫板,最后柜体四周用瓦楞纸
板包装,用塑料捆绑带捆紧(捆紧的程度以不压破纸板为准) 塑料捆绑带的捆绑部位:包 。 装的高度 3 等分,打两道;包装的宽度 3 等分,打两道。 ---柜体正面粘贴运输标志,包括:
发货标志:产品型号、原图号及名称,数量及合同号,箱体尺寸,重量等。 包装储运标志:“此端向上”、“小心轻放”、“防潮”等标志。
附图:
收尾时注意:
1. 隔板安装,用 M8 攻花螺钉安装。 2. 楣 头 堵 头 注 意 安 装。
独家赞助
第 14 页 共 15 页
编制:
审核: 批准: 2007.6.12
第 15 页 共 15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