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路基

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路基

来源:好走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ti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路基 郭艳红 摘要:河南省济源至邵原高速公路第一合同段,位于黄土丘陵工程地 4.6重复步骤4.4和4.5,按设计规定夯击次数及终夯控制标准 4l7重复4.3和4.6逐点夯击,完成一遍主夯全部夯点的夯击。 质区,上部黄土层属第四系晚更新统风积马兰黄土(Q3e )和中更新统风积 完成单个夯点的夯击。 离石黄(Q e ),棕黄色,黄褐色,土质不均匀,结构疏松,局部钙质结核,地下 水位埋藏较浅,上部部分土层云具有轻微~中等的湿陷性,地基遇水产生轻 微湿陷,主要工程问题是易引起路面不均匀沉降。采用强夯法对湿陷性黄土 4.8用推土机将夯坑推平,并测量记录场地高程。 4.9重复4.2和4.8过程,完成第二遍副夯夯击。 4.1 O平整场地,认真测量地面标高并作好记录。 4.1 1按设计要求进行全幅满夯,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并测量 记录好夯后场地高程。 二、强夯施工检测项目及检测方案 路基进行处理,可有效地减少或消除黄土地层的湿陷性,从而养活路基的工 后沉降。 关键词:强夯法一湿陷性黄土路基 、强夯施工方案设计 1、强夯参数设计 1.1强夯夯击范围及夯点布置:根据强夯施工设计要求,在强夯 段每侧路基坡角外不小于3m范围内按照正方型布置主夯点,主夯 点间距4m。在每四个正夯点正中央布置副夯点。全幅满夯时采用夯 1、强夯夯击前(网格状布置,孔距20—30m); (1)标准贯入试验:布置3个标准贯入试验孔,深度为5m,每延 米做一次标准贯入试验。 , 印彼此搭接1/4(对圆底夯锤,可按夯锤直径的1/4进行搭接)。 1.2强夯夯击能量及单点夯击次数:设计图纸要求主、副夯点单 夯夯击能量采用1000KN・M,单点夯击次数为7击。本项目施工时 主、副夯采用12T的夯锤,夯锤直径2_2m,夯锤落距8.35m;全幅满 夯夯击能量700KN・M,每点1击,满夯采用8T夯锤,夯锤直径 (2)压缩系数、湿陷系数及干容重试验:布置3个探井,深度为 5m,每延米取原状土样1件。 2、强夯完成后:按照《济邵高速公路两阶段施工图纸)设计及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有关规定,强夯施工在夯击完 成最少7天之后,同样进行标准贯入、压缩系数、土的湿陷系数及干 容重试验。 2.5m,夯锤落距8.75m,夯印彼此搭接D/4连续夯击。 1_3有效加固深度计算.有效加固深度计算采用Mendard经验 公式: H=a W h/1 0)9- (1)标准贯入试验:试验性施工段的夯后检查,标准贯入试验孔 数量、深度,竖向位置基本同夯击前一致,试验孔距设在原试验孔附 近,间距2m。试验标准按有关规范执行。 (2)土的压缩系数、湿陷系数及干容重试验:该试验的取样采用 式中:H一加固土层厚度(m);W一夯锤重(KN):h一落距(m); a一经验系数,其值在O.4—1.O之间。  ’a值大小与土质条件、地下水位、夯击能大小、夯锤底面积等因 探井取样,探井的口数同夯击前一致,每挖深1m刻刀刻取原状样 一素有关,根据实际情况,本项目设计取值O.45。 2、强夯终夯标准 2.1主副夯点夯击能量为1000KN・M,每点7击,同时满足最 后两击的平均下沉量不大于5Omm,全副满夯夯击能量为700 KN・M,锤印搭接D/4连续夯击。 2.2夯坑周围内不发生过大隆起,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提锤困难。 件,土样取出后及时用石蜡沾布条密封,保证土样含水量不挥发 或溢流,并及时装箱,箱底及周围用海绵填充,使土样尽量不受扰 动。室内试验按(GB/T5O123—1999)土工试验方法标准进行,测定土 层压缩系数、湿陷系数及干容重。 3、夯前、夯后结果对比 通过对夯前和夯后检测成果的比较,黄土的湿陷系数减小达到 设计要求,干容重自上而下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天然空隙比减小,证 明强夯夯击对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确实为一种有效的处理方法,同 时也验证了强夯的有效加固深度。 三、在强夯施工中遇到的难题及采取的处理措施 2.3对于一般路基及桥头路堤地基经过强夯处理后土层干容重 要满足试夯确定的范围,土层湿陷系数am<0.01 5;对于小型构造物 地基,除满足上述要求外,基底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 3、夯击顺序 本试验性施工段为亚粘土,天然含水量在2O%~21%之间,接 近最佳含水量。试验性施工前,先进行主夯夯点放样,通过监理验收 后,进行主夯夯击。主夯夯击完毕后,将高出夯坑周围的土推至夯坑 内填平,再在主夯夯点之间布置副夯夯点,同样要通过监理验收,然 后进行副夯夯击,完毕后,平整场地,进行满夯夯点放样,经过监理 验收后,进行满夯夯击,完毕后,平整场地。 4、强夯施工步骤 由于本项目强夯处理湿陷性黄土地段地下水位较浅,经强夯夯 击后地下毛细水上升,引起地基出现软弹现象。处理此种问题的措 施有两种:对于轻微软弹,可以采取犁子翻耙晾晒,等含水量达到最 佳含水量时再进行碾压,路基压实度达到填前碾压标准;对于较为 严重的软弹,可以采取变更为砂砾石换填的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 软弹现象,换填时先将砂砾石用重型压路机碾压密实,然后在其上 填筑路基填料,填筑的路基填料压实度达到规范要求。 四 经验对比分析 4.1清理并平整施工场地,清理高空、地面及地下障碍物。 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路基,与常规的采用复合地基处理软土 4.2施工放样,标明第一遍夯点位置,确定地面相对高程。 4.3强夯机组就位,夯锤对准夯点位置,夯位偏差不超过 15Omm。 地基相比,其费用低,易于组织施工。缺点是其施工周期长,制约着 下步路基填筑施工。 参考文献: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中国建筑TAW版社,2004 【2】《高等级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王晓谋,2001 【3】《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张留俊,2003 4.4将夯锤起吊至预定高度,自动脱钩使锤体自由下落。 4.5放下吊钩,测量高程,如锤体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 6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