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来源:好走旅游网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 新能源汽车

论文题目 新能源汽车 学生姓名 吴凯 专业班级 电气 性别 男 一.课题的设计意义和现状 根据2009年7月1日正式实施《新能源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界定,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汽车[1]。 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燃气汽车、生物汽车等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汽车等[2]。 1.国外研究现状 受20世纪70年代全球爆发石油危机影响,欧美日等汽车产业发达国家开始加强对新能源汽车的各项研究。经过多年的逐步积累,建立起了包括政策法律研究、战略研究、技术研究等方面的几大研究体系,在新能源汽车研究方面起到示范作用,引领了新能源汽车发展观念的重大变革[3]。 理论研究 在理论研究领域,由于新能源汽车技术和产业化尚处于初级阶段,并且通常都是由政府主导、企业和研究机构共同参与的研究和推广项目,因此目前对新能源汽车相关理论研究主要表现为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所的产业分析、技术分析、项目成果与评估报告等形式,其成果一般发表在新能源汽车相关的国际会议上。 美国方面,主要理论研究围绕美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路线集中在氢能源和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领域。Griffin Burgh(2003)在氢能源研究报告中通过对氢能源的制取、运输、氢能来源等内容的研究,分析了氢能源在美国能源独立方面的作用,认为尽管氢能源是不会直接造成有害气体和温室气体排放的清洁能源,具有的潜力成为石油燃料替代品,但是大规模应用氢能源将会面临技术、热动力损失、规模和安全等多方面的问题,而且氢能源配套技术和基础设施的发展严重滞后于氢燃料汽车技术,因此美国发展氢能源还需要克服许多技术和经济上的困难。 欧盟委员会(2003)公布了1999-2020年欧洲燃料电池和氢能项目发展情况。从燃料电池网络、氢能生产与存储、可再生氢能、氢能基础设施网络等多方面分析了欧洲在氢能与燃料电池方面的进展。在2007年10月欧洲氢能协会慕尼黑会议上,Andre Martin发布了关于欧洲企业集团建立燃料电池和氢能共同技术计划((JTI)的研究。Johannes Topler, Jozsef Ma, Itfalvi和Antonio Gonzalez分别总结了德国、西班牙与匈牙利氢能与燃料电池研发、应用及相关组织的发展情况。在2008年1月欧洲可持续发展周((EUSEW)布鲁塞尔会议上,Volker Blandow与Ludwig Boelkow总结了欧洲氢能源交通示范项目的发展情况,既包括了欧盟委员会支持的示范项目也包括欧盟成员国进行的示范项目。Linde Gas公司总结了氢能生产的主要技术,包括传统制氢方法和可再生制氢方法,并预测了未来氢能产量发展趋势。AndrMarti总结了目前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的主要进展和欧盟委员会主导下的联合技术计划的发展战略、组织结构、实施阶段与时间表等内容。Heichin Genberg总结了欧洲氢燃料电池公共交通系统示范运行中的主要经验和教训,并对未来市场导入进行了计划。 2.国内研究现状 实践研究 中国新能源汽车研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那时我国开始了对替代能源汽车的研发。2001年电动汽车研究被列入“十五”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我国开始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投入。科技部在“十五”期间投资9.5亿元,组织实施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和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清洁汽车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专项,并在“十一五”时期投资11亿元启动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十五”期间,电动汽车重大专项经过3轮技术研发,共安排课题160多个;除去国家的投入、地方及课题单位的投入超过了20亿元;参与的企业、大专院校、研究院所总数超过了200家。“十一五”期间,科技部组织实施了“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国家投入8.8亿元,是最大的科技专项之一。全国200余家单位、2000多名骨干科技人员直接参与实施,初步形成了官、产、学、研合作机制。按照国家86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规划,我国的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体系为3-3-2格局,即由整车、动力和燃料组成的纵向3维体系,和由混合动力、燃料电池和电动车组成的横向3维体系,加上研发支撑平台建设和产业化支撑平台建设(标准、法规、融资等)组成的2维支撑平台共同形成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体系。 理论研究 欧阳明高教授(2010)通过研究认为:交通能源与环境问题是21世纪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对我国尤为严峻。我国应该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应对我国所面临的石油安全与交通能源问题与调整。同时,他认为:我国汽车能源动力系统发展目标应当是立足转型、尽快转型。但是,新型汽车能源动力系统与现有汽车能源动力系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我国当前汽车产业发展和节能环保问题还要靠现有汽车能源动力技术解决。为此,应当选择一种“过渡”和“转型”并行互动、协调发展的战略。一方面,发展节能汽车解决紧迫的能源安全问题,另一方面,开展新能源汽车研究,瞄准未来汽车竞争制高点和实现汽车能源动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18]。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2009)认为: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支持:一是集中产学研优势,攻克共性关键技术和系统集成,形成一批自主创新的汽车产品;二是营造市场环境,发挥政策效应,通过应用示范,促进产品质量、产能建设和用户服务的整体优化;三是充分利用技术改造贴息政策,促进企业与资本市场的对接,适时扩大产业和市场规模。 二.课题的主要内容和预期目标。 1、计算机收集新能源相关材料; 2、利用现有新能源材料完成汽车的加工工艺规程,包括:工艺过程卡、工序卡; 3、设计汽车通过ug可以3维建模,大概做出汽车的外观模型 4、撰写毕业设计说明书,参加毕业设计答辩。 重点:运用UG NX进行汽车新能源组合的3D造型,对汽车进行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出新能源汽车,论证方案的优缺点,使汽车结构简单并能保证加工出来的零件符合精度要求。 预期成果:采用UG软件完成能源汽车的三维造型,是自己能更好的了解和熟悉能源汽车的内部能源驱动及其特点。能合理的解决设计中的重点和难点,使设计方案具有良好的实用性。结合生产厂家的实际生产情况,制定出合理的加工工艺,能具有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优点。完成能源汽车的三维造型,工艺及工序工程卡,能源组合装配图等。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及措施 采用的研究方法: (1)通过上网、到图书馆查资料,深入研究能源汽车的结构、功能。 (2)通过看有关UG NX的书,学习UG NX的常用功能,用UG绘制零件的3D造型。 (3)通过查看《机械加工工艺设计手册》等书,对各零件结构进行工艺分析、技术分析、拟订加工工艺路线,编制工艺过程卡及关键工序卡。 (4)通过查阅《机械制图手册》等书,绘制各零件图。 (5)整合零件图,装配出能源装置和汽车组合的完整能源汽车 采取的措施 (1)资料整理,组织能源汽车的组合所需材料 (2)利用制图软件绘制汽车 (3)通过软件组装能源系统 (4) 整合系统和汽车

四.工作进度计划 第一周到第四周:收集资料,分析课题,撰写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 第五周到第八周:工艺,工装设计,工艺规划初稿 第八周到第十二周:完成工艺规程,绘制零件图,装配零件图,初成汽车模型 第十二周到第十六周:整合资料,完成能源系统的组合 第十六周到第二十周:完成能源系统和汽车模型的组装 6.第二十周之后:完成毕业设计说明书,准备答辩 五.参考文献 [1] 2009年汽车工业发展形势简析[EB/OL].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信息网, http://www.auto-stats.org.cn/ReadArticle.asp?News ID=6239,2010-1-12. [2] Volker Blandow & Ludwig Boelkow, European demonstration projects on hydrogen for transport,sustainable energy week[C],Brussels,30 January 2008 [3] 豪言,陈晓啸.国际新能源汽车新动向[J].新能源汽车,2009,(1):20-27. [4] 井志忠.日本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模式[J].日本学论坛,2007,1:74-79. [5] 鲍显铭.日本:新能源环保汽车产业链条正在形成[N].经济日报,2009-7-8. [6] 向新能源转型中国汽车腾飞的第4次机会[DB/OL].太平洋汽车网, http://www.pcauto.com.cn/news/yjpl/medium/0805/651012.html,2008-5-6. [7] 日本投入2090亿日元支持环保车研发[DB/OL].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网,2007-5-31. [8] 刘颖.美国《2005国家能源政策法案》分析及对我国能源立法的借鉴[J].能源 与环境,2007,(5):26-28. [9] GERMANY'S COALITION GOVERNMENT .German federal government’s national electro mobility development Plan[R].Bonn: Germany's coalition government,2009. [10] Mary Hallward-Driemerier,Openness,Firms,and Competition,Globalization, Growth and Poverty Policy Research Report [11] 李晓丹.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应用分析.中国能源.2009. [12] 日本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模式,日本学论坛[J],2007年(1) [13] 贝恩公司.低碳技术市场化之路.2010. [14] 国金证券.新能源汽车行业研究专题报告[R].2009(3) [15] Raymond Tsang,Mare Lamure,Serge Hoffillaun.贝恩公司中国市场电动汽车 调研报告,2009. [16]目前我国新能源发展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中国行业研究网.2009-12-29. [17] 刘清云,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现状分析[J],决策探索,2007年8月上:76. [18] 胡适,蔡厚清.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J].武汉金融,2010 (4).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