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施工项目管理过程控制
摘要: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主要是通过管理使项目的目标得以实现。一建设项目参建方涉及勘探、设计、监理、施工等诸多企业,项目实施从设计到施工,到竣工,到保修等阶段,对项目生产要素进行管理控制主要体现在4方面:①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即对生产要素时、适量、比例适当、位置适宜地配备或投入以满足施工需要;②对产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即对投入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在施工中进适当搭配以协调地发挥作用;③对生产要素进行动态管理。动态管是优化配置和优化组合的手段与保证,动态管理的基本内容就是照项目的内在规律,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各生产要素,使在项目中合理流动,并在动态中寻求平衡;④合理、高效地利用资源,从而实现提高项目管理综合效益,促进整体优化的目的。
施工项目管理控制是一项多层面、全方位的管理控制,工程的质量好坏、安全与否、成本高低等均是项目管理的体现,只有做好施工项目的管理控制,才能实现优质、安全、高效的管理目标,故搞好施工项目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主题词:施工项目 管理控制
自接受一级建造师继续教育培训,通过7天的学习受益匪浅。几天的学习为我们梳理了法律、法规、施工管理等有关知识,介绍了目前建筑施工的前沿技术,为我们更新了传统的管理模式,为我们今后继续从事项目管理工作补充了新鲜血液,下面我主要以项目全方位控制为主要内容进行简单阐述。
一、项目管理的成本控制
(一)重视施工项目全过程的成本控制。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成本管理的各种手段,促进不断降低施工项目成本和要求。但是,长期以来,在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三重三轻”问题,即重实际成本的计算和分析,轻全过程的成本管理和
对其影响困素的控制;重施工成本的计算分析,轻采购成本、工艺成本和质量成本;重财会人员的管理,轻操作层的日常管理。正是由于不重视对全过程的成本管理及对其影响因素的控制,不重视采购,工艺和质量成本的控制;不重视操作层的日常管理,造成施工项目成本的增高。
(二)加强定额和预算管理。
对施工项目进行成本控制的依据是施工定额和施工预算。除了国家统一的建筑、安装工程基础定额以及市场及市场的劳务、材料价格信息外,企业还应根据自身的情况和特点编制企业施工定额,要对施工项目成本进行控制,分析成本节约或超支的原因,不能离开施工定额;通过“两算对比”确定成本降低水平;加强定额和预算管理,不断完善企业内部定额资料,节约材料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施工项目成本。
(三)实行项目目标管理责任制。
实行项目目标管理责任制,也就是工程项目开工时,把计划的方针、任务、目的和措施等逐一加以分解,提出进一步的具体要求,并分别落实到参与项目施工的各个部门,班组乃至个人。目标管理的内容包括:目标的设定和分解、目标和责任到位和执行,检查目标的执行结果,评价目标和修正目标,从而形成目标管理的PDCA循环,另外,要针对各个不同阶段的目标责任,制定相应的奖罚约束措施,以加强责任人的责任感。
(四)加强施工期间的成本控制。
1、要加强施工任务单和限额领料单的管理。特别要做好每一个分项、检验批工程完成后的验收(包括实际工程量的验收和工作内容、工程质量、文明施工的验收),以及实耗人工、实耗材料和数量核对,以保证施工任务单和限额领料单的结算资料绝对正确,为成本控制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
2、将施工任务单和限额领料单的结算资料与施工预算进行核对,计算分项检验批工程的成本差异,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纠偏措施。
3、做好月度成本原始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正确计算月度成本,分析月度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对于一般的成本差异要在充分注意不利差异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有利差异产生的原因,以防对后续作业成本产生不利影响或因质量低劣而造成返工损失;对于盈亏比例异常的现象,则要特别重视,并在查明原因的基础上,采取果断措施,尽快加以纠正。
4、在月度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实行责任成本核算。也就是利用原有会计核算的资料,重新按责任部门或责任者归集成本费用,每月结算一次,并与责任成本进行对比,由责任部门或责任者自行分析成本差异和产生差异的原因,自行采取措施纠正差异,为全面实现责任成本创造条件。
(五)加强竣工验收阶段的成本控制。
我们在项目施工时,往往比较重视施工过程的成本控制,却忽视竣工验收阶段的成本控制。很多工程一到竣工扫尾阶段,就把主要施工力量抽调到其它在建工程,以致扫尾工作拖拖拉拉,战线拉得很长,机械、设备、人员无法转移,成本费用照常发生,使施工过程阶段取得的经济效益逐步流失。因此,一定要加强竣工验收阶段的成本控制,精心安排尾工,采取“快刀斩乱麻”的方法,把竣工扫尾时间缩短到最低限制。
二、项目管理的质量控制 (一)文件质量控制
1、加强对全体人员的质量意识教育,严格执行ISO9001质量体系标准,编制详细、标准的、有针对性的、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
2、依据各有关规范、规程及设计图纸编制质量计划,施工组织总设计,分项施工方案及水暖电工程施工方案,经上级相关部门审批后,下发施工各有关人员,用以指导施工。
3、严格按方案组织施工,施工中若因个别原因造成改动的,应提前编制
相应的补充方案,经有关科室审批,方可实施。
4、实行“三统一”制度,即统一工具,统一标准,统一做法。 5、坚持技术交底制,每一道工序施工前必须进行技术、工艺、质量交底,在整个施工操作过程中,贯彻工前有交底,工中有检查,工后有验收的一条龙操作管理方法,做到施工操作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
6、认真办理工程洽商,及时通知各有关部门进行翻样和加工订货,保证各种材料、构配件及五金等按期进场。
7、严把材料质量关。进场的原材料由收料员根据工程需要及厂家提供的出厂证明、试验单据进行验收,同时由试验人员按试验计划,现场取样试,各项指标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
8、技术资料严格按有关文件要求与工程同步,保证随发生,随收集,随整理,各种单据、表格应填写齐全,不得漏办或补办。
9、技术员应编制各项隐检、预检和施工试验计划,保证各项验收单据填写规范、完整,试验及时、准确。
(二)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
强化项目施工中的质量管理,为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工期效益、社会效益四丰收,必须在项目施工中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1、做到规范施工、标准检查,实现项目管理中的全面创优活动。 2、推动项目管理的标准化、智能化管理。
3、科学管理,精心施工,优化组织,全面提高工作效率。 4、加强项目成本微机控制管理,实现利润目标。 三、项目管理的安全控制
安全生产是施工项目重要的控制目标,也是衡量施工项目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安全管理是唯一涉及生产人员人身安全的目标管理,安全管理的关键在于安全思想的建立、安全组织的建立、安全教育的加强、安全措施的设
计、以及对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控制。安全管理的中心问题是保护生产活动中人和物的安全,保证生产顺利进行。安全管理应概括为:在进行生产管理的同时,通过采用计划、组织、技术协调、控制等手段,依靠并适应生产中人、物、环境因素的运动规律,使其积极的方面充分发挥。
而也只有安全生产,才能创造效益。如果不注重安全管理,施工过程中处处是隐患,势必为工程顺利施工造成障碍,而一旦发生安全事故,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不可估量,甚至造成停工整顿的局面,从而影响工期,造成成本损失等。
总之,施工项目的管理控制是一项科学的全方位管理,要运用科学的管理办法,才能取得较好的成效。
2012年11月22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