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三年级上册语文专项古诗词阅读理解竞赛知识深入练习题部编
人教版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 日积月累。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1]这首词中一个“__________”字写出了江南风景给作者留下的整体印象,从“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可以看出作者对江南很熟悉。
[2]读“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我眼前浮现出这样的画面:_______________
[3]结尾句是一个___________句,意思是_____________,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江南的_________。
[4]我积累的描写江南美景的诗句还有___________
2. 古诗阅读。
绝句(其二) [唐]杜甫
江碧鸟逾①白 , 山青花欲燃② 。 今春看又过③, 何日是归年?
(注释)①逾:越发,更加。②燃:燃烧。③过:过去 [1]联系诗句,理解下列字词的意思。 欲:________ 何日:________
[2]朗读这首诗,并在诗中用“/”划分后两句的朗读节奏。
[3]这首诗的前两句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景物,描绘出暮春时节_____________的江山美景图。
[4]对这首诗的主题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留恋之情 B. 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C. 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3. 阅读与理解。
望天门山
天 门 中 断 楚 江 开, 碧 水 东 流 至 此 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 7
[1]把古诗诗句补充完整。
[2]《望天门山》中“楚江”即 ,作者是 代诗人____,被誉为“____”。
[3]写出后两句诗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写一句你最喜欢的。答: ___________________。
4. 类文阅读。
瀑 布 叶圣陶
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山路忽然一转,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 这般景象没法比喻,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站在瀑布脚下仰望,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1](整体感知)这首诗歌一共有______小节。作者是按照由______到______的顺序来描写瀑布的。
[2](品味语言)选一选。
(1)“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是从(_____)来描写瀑布的;“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一座珍珠的屏”是从(_____)来描写瀑布的。
A.视觉 B.听觉 C.嗅觉
(2)“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体现了瀑布的
(_____)美;“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体现了瀑布的(_____)美;“一座珍珠的屏”体现了瀑布的(_____)美。 A.声音 B.形态 C.色彩
[3](摘抄积累)从文中摘抄一句你喜欢的比喻句,再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__。
[4](阅读感悟)作者笔下的瀑布真是_____________啊!从诗歌中,我体会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5. 课内阅读理解题。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 我会根据语句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诗句。 (1)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
(2)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2. “万条垂下绿丝绦”写出了柳丝怎样的特点?
3. “二月春风似剪刀”把什么比作什么?表现了春风的什么特点? 4. 说说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 / 7
6. 课内阅读。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________ ________,插莱萸少一人。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解释下列字词在诗中的意思。 忆:________ 异乡:__________ 独:_________ 遍插:__________ [3]哪一句诗是作者想象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_________,_______”道出了孤身在外的浪子们的心声。
[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课内阅读。
题西林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
[2]作者是______代__________。
[3]诗中“只缘”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解释后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阅读理解。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元日》的作者是宋代诗人______,诗中描写的节日是______,即农历_______,俗称元日。
[2]诗中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一系列的仪式加之太阳灿烂,春风送暖,渲染了节日的气氛。
[3]给诗句中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爆竹声中一岁除(_____)
A.去掉。 B.过去。 C.表示不计算在内 (2)千门万户曈曈日(_____)
A.形容太阳出来后天色渐亮的样子。 B.形容太阳落山后天色渐暗的样子。
[4]“总把新桃换旧符”,在今天也就是更换春联。请你写一副对联,愿新的一年会给农民带来吉祥和好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 7
9. 课外阅读。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题目中哪个字是全诗的字眼? 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颔联写出了春雨的怎样的特点?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_______________ [3]首联中的“知”与尾联中的“重”有何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两句,诗人运用拟人手法,仿佛春雨知道农时,应时而来。
B. 中间四句,诗人分别以听觉和视觉落笔,写出了“好雨”润物之功,诗人爱雨之情。
C. 最后两句,诗人没有想到雨后晨景:雨过天晴,成都城中处处落英缤纷。 D. 全是不漏一个“喜”字,但从“潜、润、细、湿”等字却可体会出诗人的喜雨之情。
10.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诗中的“佳节”是指(______)节,现在又被我们称为(________)节。 [2]诗中用于表现远在他乡的游子逢年过节便会深深地思念故乡亲人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两句诗描写了(_______)和(______)的节日习俗。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______________的思念之情。
11. 课内阅读。
赠刘景文 宋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1]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________的。诗的前两句________,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________的萧瑟景象。后两句________,揭示赠诗的_______。( )
A.宋轼;写景色;秋天;议景;原因 B.刘景文;写景;秋末冬初;议景;目的 C.刘景文;议景;秋末冬初;写景;目的
4 / 7
[2]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_______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______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______和______。( ) A.橘黄橙绿;松柏;高尚品格、坚持的节操 B.橙黄橘绿;松柏;高尚品格、坚贞的节操 C.橙黄橘绿;松柏;不畏严寒、与众不同
[3]作者眼中的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________,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________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________、________,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 A.人到老年;收获成功;乐观向上、继续努力 B.人到青年;大有作为;淡泊名利、安居乐业 C.人到壮年;大有作为;乐观向上、努力不懈
[4]古人写秋景,大多气象衰飒,渗透________情绪。然此处却一反常情,写出了深秋时节的________景象,显露了________,给人以昂扬之感。( ) A.悲秋;丰硕;勃勃生机 B.悲秋;美丽;喜人的果实 C.赞秋;凄凉;悲秋
12. 课内阅读,完成练习。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诗的前两句和郦道元在《三峡》中写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三峡水流(________)的特点。
[2] “轻舟已过万重山”中“轻”字用得极妙,请做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
13. 阅读下列古诗,回答问题。
(古诗一)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古诗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古诗三) 望 洞 庭 [唐]刘禹锡
5 / 7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在古诗一中,诗人之所以用西子比西湖,主要是因为( )。 A.“西子”与“西湖”都有一个“西”字 B.“西子”与“西湖”都在同一个地方
C.“西子”与“西湖“都很美,“淡妆浓抹”都合适
[2]古诗二描写的是西湖_____季的美丽景色。在这首诗中,我最喜欢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诗三的前两句写了______和______互相映衬。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根据以上三首诗,结合你平时的了解,回答下面的问题。
对于西湖和洞庭湖,我更喜欢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
14. 根据对古诗的理解填空。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代诗人_______,诗歌写了西湖____和____的景象,还以____比西湖,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的美,表达了作者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描写西湖晴天水光。潋滟突出水波荡漾,波光粼粼的状态。 B.次句描写雨中的山色,空蒙勾勒出西湖周围群山朦胧的景象。 C.最后两句将西湖比作西子,特别强调了西湖晴天山色尤其秀美。 D.诗人在诗中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了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15. 课内阅读。
山 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山行( ) 白云生处( ) 2.把词语和对应的解释连一连。 寒山 因为 径 小路
坐 指深秋时候的山
3.诗中描写的景物有深山、 、人家、 、红叶,构成了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4.诗中表示“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意思的诗句是 。 5.对诗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这首诗主要表现了秋天的严寒天气
B.这首诗展现出了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令人赏心悦目
6 / 7
16.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望天门山 唐________ 天门________江开, 碧水东________。 两岸青山________, ________一片日边来。
(1)把古诗作者及内容补充完整。
(2)这首诗中,诗人用哪些动词写出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 ) A.断 开 B.流 回 C.出 来
(3)用“/”给诗歌划分出朗读节奏,并试着读几遍。 (4)请用自己的话说出前两句的意思。
(5)试着画出天门山的奇景。(提示:回忆一下诗中都有哪些具体的景物) (6)根据李白写山水的诗句,选择相对应的古诗题目。 A.《独坐敬亭山》 B.《早发白帝城》 C.《望庐山瀑布》 ①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②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③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7 /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