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默写《春日》后两句,要求正确、工整、匀称、美观。(3分) 二、看拼音,写词语。(10分)
shǒu zhuó dàn bó yuè dú zhì fú tǎn kè pāi shè jiē chuān fèi wù xiōnɡ yǒnɡ pénɡ pài 三、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3分) 璀璨(chàn càn) 千钧一发(qūn jūn) 倚着(yǐ qí) ...肃穆(mù mò) 奏极(zòu zhòu) 额枋(fānɡ fǎnɡ) ...四、判断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5分)
1.《丁香结》作者先介绍丁香的生长环境,然后从丁香的形状、颜色、气味等三个方面来描写丁香的。( )
2.《狼牙山五壮士》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故事的主人公是马宝玉和葛振林。( )
3.“三军过后尽开颜”中的“三军”指海、陆、空三军。( ) 4.《竹节人》的作者是范锡林。( )
5.《回乡偶书》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写的,抒写久客伤老之情。( ) 五、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1.下列词语与意思不对应的一项是( )
1
A.形容相差很大,完全不同。(天壤之别) B.指整齐而有秩序。(井然有序) C.形容声势威力很大。(叱咤风云) D.独创一格,与众不同。(别出心裁)
2.《丁香结》一课作者从四个方面描写丁香的,下列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生长环境:城里街旁、宅院里、城外校园等。 B. 颜色:白色、黄色、紫色、红色等。 C. 气味: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香气直透毫端。
D. 形状:“十字小白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3.下列对《开国大典》语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这句话描写了天安门城楼宫灯高挂,红旗招展的景象,突出红色色调,渲染出大典热烈、喜庆的气氛。 B.“到了正年,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这句话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天安门广场人潮涌动、红旗翻动的场面,表现出大典的盛况。
C.“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声地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这句话写了全场的肃静与炮声、旗帜飘拂声,以及炮响过后的掌声构成动静的变化,表现了开国大典的庄严隆重。
D.“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这一句用夸张的笔法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无比信赖和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也突出了群众热清、自豪、喜悦的情感,渲染
2
了阅兵式雄壮激昂的氛围。
4.《竹节人》一文中老师把我们的竹节人收走后( )。 A.扯散了,扔到窗外。 B.给别的同学了。
C.在办公桌上玩得忘乎所以。 D.给自己的孩子玩。
5.下列有关阅读文章时,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阅读的时候,要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
B.从所读的文章想开去,并不需要先读懂文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C.阅读的时候,还要能从课文的内容联想到更多。如,从植物联想到对人生的思考。
D.阅读的时候能想开去,不仅可以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活跃思想,激发创造力。 六、填空题。(29分) 1. 选字填空。(6分)
骏 俊 峻 ( )马 ( )杰 ( )秀 ( )峭 严( )( )俏 带 代 戴 ( )领 皮( ) 爱( ) 时( ) ( )价 穿( ) 2. 补充下列词语,并选择填空。(10分)
大步( )星 ( )气冲冲 别出心( ) 技高一( ) 化为( )有 嫦娥( )月 沧海一( ) 惟妙惟( ) 井然有( ) 烟雾( )绕 ( )然不同 一无所( ) (1)同学们( )地走进了科技馆。
(2)他们虽然出身于相似的家庭,但是性格却( )。
(3)妈妈( )地拿着笤帚要找亮亮算账,见亮亮正在帮隔壁李奶
3
奶提水,她的怒气顿时( )。 3.按要求写句子。(6分)
(1)这件事曾经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修改病句)
.
(2)唱的是什么。听者会露出会心的微笑。(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 (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写出句子的意思)
. 4.按课文内容填空。(7分)
(1)《七律·长征》通过对红军 的生动描绘,热情地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 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2分)
(2)《穷人》中桑娜内心的矛盾的原因是:一是 . . 。二是 . . 。(2分) (3)《故宫博物院》按照 路线,由 到 逐次并详略得当地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突出表现了故宫建筑群 、 . 、 的艺术风格。(3分) 七、阅读理解。(15分)
真实的尴尬
到学校开讲座。 一个学生站起来直率地问我:“你从工人当上作家,最明显的感觉是什么?”我随口答道:“最明显的感觉是坐在家里不用去工厂上班了, 特别是刮风或下雨的倒霉天气,我往往就情不自禁地想,哈,
4
我终于混到不用上班了!”台下的学生听到我的回答,不仅哄堂大笑,有的还为我能这样真实地回答而鼓掌。由于我很坦率,讲座一下子就掀起了高潮,有些学生就故意想方设法来难为我。他们问:“你看见地上有一元钱,会捡起来揣进自己的腰包吗?”我毫不犹豫地回答:“一元钱太少了点儿吧?凭我这么个大块头,弯下腰来捡一元饯,那我也太不值钱了! 不过,要是一百元钱,我会欢天喜地地弯下腰去,问题是,还没等我弯下腰,早就有比我灵巧的人,抢在我的前面扑过去了!”这下子学生们更是狂热,一个个提问得更踊跃起来,我当然也就更坦率、更真实地回答他们。讲座完后,学生们纷纷拥过来称赞我,说他们过去听报告都是套话、假话和废话。正当我被同学们表扬得乐不可支时,却有一个老师走上,表情严肃地对我说:“你怎么好这样回答学生们的回答呢?你就是真的感到当作家不用上班,真的看到地上有钱弯下腰去捡,也不能这样回答呀!”我问他,那应该怎样回答。他说:“你应该说你握惯了锤子的手,突然开始握笔,有些不适应,但想到无论拿锤子还是拿笔,都是为国家作贡献……你应该说拾金不昧……”那个老师说了很多,也很动听,最后他说。你要是像我这样回答,才是有水平的作家,而且还有教育意义。我只得尴尬地点着头。
还有一次,我乘公共汽车,不知不觉有一个人挤到我眼前,像看珍奇动物一样地看我,我抬头一瞧,原来这个人和我很熟,便向他打招呼。谁知他竟怯生生地问了我一句:“你是邓刚吗?”我说你开什么玩笑,我不是邓刚还能是谁。他还是认真地看了我一阵子,才说:“你是邓刚,怎么还乘公共汽车?”
我说乘公共汽车便宜呀。他一听大吃一惊,忙说:“你小声点儿,别让旁边人听见了笑话你。”然后他就非常亲切地在我耳边开导我说:“你完全可以说你是为了体验生活,或是你本来要乘出租车,但一下子来了公共汽车,
5
偶然坐那么一次……”下车后,他还叮嘱我: “你是个作家,说话得讲究点儿!”我含含糊糊地点着头,感谢他的好意,心里却悲哀地想:我们这个世界虚假的时间太长了,要想真实一下还挺艰难的。
还是乘公共汽车,我听到一段母子的对话,母亲问孩子:“你昨天没去参加劳动,是怎么对老师说的?”孩子回答:“我对老师说,昨天跟妈妈、爸爸看电影去了。”母亲一下子火了:“你这个傻蛋!你怎么能这么说呢?”孩子瞪着大眼睛,不解地问:“你们昨天不是带我去看电影了吗?”母亲气急败坏地呵斥道:“说你是个傻蛋你还真是个傻蛋。因为去看电影就不去劳动,老师能高兴吗?你要对老师说你昨天生病了!”孩子吓得不敢吱声。我想,如此教育下来,这个孩子将来肯定不会成为傻蛋,但会不会成为坏蛋呢?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打“√”。(2分)
乐不可支:①撑住; ②伸出,竖起;③支持;④调度,指使。 .
气急败坏:①想要马上达到某种目的而激动不安,着急;②容易发怒,急躁;.③急迫,紧急;④对大家的事或别人的困难,赶快帮助。
2.当虚假的东西弥漫着整个社会时,真实的声音反而让人听起来感到尴尬,文章共写了三件“尴尬”的事,第一件事是第_________自然段,第二件事是第__________自然段,第三件事是第_________自然段。(3分) 3.先填空,再比较一下邓刚的回答和那位老师所认为的答案有什么不同。(6分)
(1)学生问:你从工人当上作家,最明显的感觉是什么?
邓刚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那位老师认为应该这样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学生问:你看见地上有一元钱,会捡起来揣进自己的腰包吗?
6
邓刚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那位老师认为应该这样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4.学生们为什么对“我”的报告那么狂热?(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5. “套话”“假话”“废话”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有,对此,你有什么看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八、习作展示。(25分)
学校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开展的各种活动是有意义的,请你以“难忘的一次活动”为题,写一篇作文。写好活动的场面,以及参加活动的体会。 7
8
【参考答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题(含答案)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默写《春日》后两句,要求正确、工整、匀称、美观。(3分) 二、看拼音,写词语。(10分)
shǒu zhuó dàn bó yuè dú zhì fú tǎn kè 手拙 淡薄 阅读 制服 坦克
pāi shè jiē chuān fèi wù xiōnɡ yǒnɡ pénɡ pài 拍摄 揭穿 废物 汹涌 澎湃
三、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3分)
璀璨.(chàn càn√) 千钧.一发(qūn jūn√)倚.着(yǐ√ qí) 肃穆.(mù√ mò) 奏.极(zòu√ zhòu) 额枋.
(fānɡ√ fǎnɡ) 9
四、判断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5分)
1.《丁香结》作者先介绍丁香的生长环境,然后从丁香的形状、颜色、气味等三个方面来描写丁香的。(√)
2.《狼牙山五壮士》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故事的主人公是马宝玉和葛振林。(×)
3.“三军过后尽开颜”中的“三军”指海、陆、空三军。(×) 4.《竹节人》的作者是范锡林。(√)
5.《回乡偶书》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写的,抒写久客伤老之情。(√) 五、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1.下列词语与意思不对应的一项是( A ) A.形容相差很大,完全不同。(天壤之别) B.指整齐而有秩序。(井然有序) C.形容声势威力很大。(叱咤风云) D.独创一格,与众不同。(别出心裁)
2.《丁香结》一课作者从四个方面描写丁香的,下列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B )。 A. 生长环境:城里街旁、宅院里、城外校园等。 B. 颜色:白色、黄色、紫色、红色等。 C. 气味: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香气直透毫端。
D. 形状:“十字小白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3.下列对《开国大典》语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A.“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这句话描写了天安门城楼宫灯高挂,红旗招展的景象,突出红色色调,渲染出大典热烈、喜庆的气氛。
10
B.“到了正年,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这句话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天安门广场人潮涌动、红旗翻动的场面,表现出大典的盛况。
C.“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声地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这句话写了全场的肃静与炮声、旗帜飘拂声,以及炮响过后的掌声构成动静的变化,表现了开国大典的庄严隆重。
D.“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这一句用夸张的笔法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无比信赖和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也突出了群众热清、自豪、喜悦的情感,渲染了阅兵式雄壮激昂的氛围。
4.《竹节人》一文中老师把我们的竹节人收走后( C )。 A.扯散了,扔到窗外。 B.给别的同学了。
C.在办公桌上玩得忘乎所以。 D.给自己的孩子玩。
5.下列有关阅读文章时,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B )。 A.阅读的时候,要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
B.从所读的文章想开去,并不需要先读懂文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C.阅读的时候,还要能从课文的内容联想到更多。如,从植物联想到对人生的思考。
D.阅读的时候能想开去,不仅可以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活跃思想,激发创造力。 六、填空题。(29分)
11
1. 选字填空。(6分)
骏 俊 峻 (骏)马 (俊)杰 (俊)秀 (峻)峭 严(峻)(俊)俏 带 代 戴 (带)领 皮(带) 爱(戴) 时(代) (代)价 穿(戴) 2. 补充下列词语,并选择填空。(10分)
大步(流)星 (怒)气冲冲 别出心(裁) 技高一(筹) 化为(乌)有 嫦娥(奔)月 沧海一(粟) 惟妙惟(肖) 井然有(序) 烟雾(缭)绕 (迥)然不同 一无所(获) (1)同学们(井然有序)地走进了科技馆。
(2)他们虽然出身于相似的家庭,但是性格却(迥然不同)。
(3)妈妈(怒气冲冲)地拿着笤帚要找亮亮算账,见亮亮正在帮隔壁李奶奶提水,她的怒气顿时(化为乌有)。 3.按要求写句子。(6分)
(1)这件事曾经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修改病句) 这件事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
(2)唱的是什么。听者会露出会心的微笑。(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写出句子的意思) 为了解除国难献身,把死亡看作回家一样。 4.按课文内容填空。(7分)
(1)《七律·长征》通过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艰难历程的生动描绘,热情地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2分)
(2)《穷人》中桑娜内心的矛盾的原因是:一是她是因为担心家庭条件的
12
不济和丈夫的责骂。二是因为那两个孩子太小,不能同死人待在一起,但他又害怕自己的丈夫会不同意,因为自己已经有五个孩子,再加上两个,无异于雪上加霜。(2分)
(3)《故宫博物院》按照游览参观路线,由南到北逐次并详略得当地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突出表现了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艺术风格。(3分) 七、阅读理解。(15分)
真实的尴尬
到学校开讲座。 一个学生站起来直率地问我:“你从工人当上作家,最明显的感觉是什么?”我随口答道:“最明显的感觉是坐在家里不用去工厂上班了, 特别是刮风或下雨的倒霉天气,我往往就情不自禁地想,哈,我终于混到不用上班了!”台下的学生听到我的回答,不仅哄堂大笑,有的还为我能这样真实地回答而鼓掌。由于我很坦率,讲座一下子就掀起了高潮,有些学生就故意想方设法来难为我。他们问:“你看见地上有一元钱,会捡起来揣进自己的腰包吗?”我毫不犹豫地回答:“一元钱太少了点儿吧?凭我这么个大块头,弯下腰来捡一元饯,那我也太不值钱了! 不过,要是一百元钱,我会欢天喜地地弯下腰去,问题是,还没等我弯下腰,早就有比我灵巧的人,抢在我的前面扑过去了!”这下子学生们更是狂热,一个个提问得更踊跃起来,我当然也就更坦率、更真实地回答他们。讲座完后,学生们纷纷拥过来称赞我,说他们过去听报告都是套话、假话和废话。正当我被同学们表扬得乐不可支时,却有一个老师走上,表情严肃地对我说:“你怎么好这样回答学生们的回答呢?你就是真的感到当作家不用上班,真的看到地上有钱弯下腰去捡,也不能这样回答呀!”我问他,那应该怎样回答。他说:“你应该说你握惯了锤子的手,突然开始握笔,有些不适应,但想到无论拿
13
锤子还是拿笔,都是为国家作贡献……你应该说拾金不昧……”那个老师说了很多,也很动听,最后他说。你要是像我这样回答,才是有水平的作家,而且还有教育意义。我只得尴尬地点着头。
还有一次,我乘公共汽车,不知不觉有一个人挤到我眼前,像看珍奇动物一样地看我,我抬头一瞧,原来这个人和我很熟,便向他打招呼。谁知他竟怯生生地问了我一句:“你是邓刚吗?”我说你开什么玩笑,我不是邓刚还能是谁。他还是认真地看了我一阵子,才说:“你是邓刚,怎么还乘公共汽车?”
我说乘公共汽车便宜呀。他一听大吃一惊,忙说:“你小声点儿,别让旁边人听见了笑话你。”然后他就非常亲切地在我耳边开导我说:“你完全可以说你是为了体验生活,或是你本来要乘出租车,但一下子来了公共汽车,偶然坐那么一次……”下车后,他还叮嘱我: “你是个作家,说话得讲究点儿!”我含含糊糊地点着头,感谢他的好意,心里却悲哀地想:我们这个世界虚假的时间太长了,要想真实一下还挺艰难的。
还是乘公共汽车,我听到一段母子的对话,母亲问孩子:“你昨天没去参加劳动,是怎么对老师说的?”孩子回答:“我对老师说,昨天跟妈妈、爸爸看电影去了。”母亲一下子火了:“你这个傻蛋!你怎么能这么说呢?”孩子瞪着大眼睛,不解地问:“你们昨天不是带我去看电影了吗?”母亲气急败坏地呵斥道:“说你是个傻蛋你还真是个傻蛋。因为去看电影就不去劳动,老师能高兴吗?你要对老师说你昨天生病了!”孩子吓得不敢吱声。我想,如此教育下来,这个孩子将来肯定不会成为傻蛋,但会不会成为坏蛋呢?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打“√”。(2分)
乐不可支:①撑住;√②伸出,竖起;③支持;④调度,指使。 .
气急败坏:①想要马上达到某种目的而激动不安,着急;②容易发怒,急躁;.
14
√③急迫,紧急;④对大家的事或别人的困难,赶快帮助。
2.当虚假的东西弥漫着整个社会时,真实的声音反而让人听起来感到尴尬,文章共写了三件“尴尬”的事,第一件事是第_1__自然段,第二件事是第_2~3_自然段,第三件事是第_4_自然段。(3分)
3.先填空,再比较一下邓刚的回答和那位老师所认为的答案有什么不同。(6分)
(1)学生问:你从工人当上作家,最明显的感觉是什么?
邓刚答:“最明显的感觉是坐在家里不用去工厂上班了, 特别是刮风或下雨的倒霉天气,我往往就情不自禁地想,哈,我终于混到不用上班了!” 那位老师认为应该这样答:“你应该说你握惯了锤子的手,突然开始握笔,有些不适应,但想到无论拿锤子还是拿笔,都是为国家作贡献……” 比较:邓刚的回答更真实、坦率;老师的回答是套话。
(2)学生问:你看见地上有一元钱,会捡起来揣进自己的腰包吗? 邓刚答:“一元钱太少了点儿吧?凭我这么个大块头,弯下腰来捡一元饯,那我也太不值钱了!不过,要是一百元钱,我会欢天喜地地弯下腰去,问题是,还没等我弯下腰,早就有比我灵巧的人,抢在我的前面扑过去了!” 那位老师认为应该这样答:“你应该说拾金不昧……” 比较:邓刚的回答真实、坦率、幽默;老师的回答只是场面话。 4.学生们为什么对“我”的报告那么狂热?(2分)
因为“我”回答问题真实、坦率,没有像他们过去听的报告一样都是套话、假话和废话。
5.“套话”“假话”“废话”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有,对此,你有什么看法?(3分)
这种回答问题的方式只会让人感觉到不真诚,不亲切,并且问问题的人并没
15
有得到他们想要的真实的答案,只是一些虚假的场面话。(答案不唯一) 八、习作展示。(25分)
学校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开展的各种活动是有意义的,请你以“难忘的一次活动”为题,写一篇作文。写好活动的场面,以及参加活动的体会。
略。
1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