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使学校在调控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现根据经费管理政策、绩效工资政策、教育教学考核奖政策以及学校实际情况,经行政研究,教职工反复讨论,教代会工会审议,行政会议定,对绩效工资考核发放工作制定制度如下。
一、关于绩效考核办法:
(一)指导思想:在提高教职工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的前提下,多劳多得,优质优酬。拉大干多干少,干好干坏的差距,奖励先进,最大限度地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二)经费来源:全校教职工绩效工资总额的30%,其中10个月作为上班期间绩效考核奖,2个月因假期作为基础性绩效考核奖。
(三)发放对象:本校正式在编在岗教职工。 (四)考核项目及标准: 1、班主任绩效考核: (一)金额总数及来源
从全校绩效工资30%的总额(除去基础性绩效)中按“教职工绩效标准÷3×2×5个月×班级数” 提取作为总金额。
(二)班主任基础性绩效:按【班主任绩效总额×20%】/全校班级总数,作为班主任基础性绩效发放。
(三)班主任质量考核的积分办法 (1)周考核“三查三比”考核记分办法
每周由行政牵头,相关岗位负责对各年级进行量化打分,分“常规及养成教育”、“卫生”、“寝室管理”三项,由值周班主任统计,在次周升旗仪式上向全校师生公布。纳入月考核总积分。
A.常规及养成教育 名次 1 2 3 4 5 6 8 7 7 8 6 9 10 11 12 13 5 4 3 2 1 分数 13 12 11 10 9 常规及养成教育周考核减分细则:凡在教学楼、住宿楼高声喧哗、追逐打闹、大课间集合途中队伍散乱、集合集会纪律较差、乱扔乱倒等类似行为被学校行政人员、政教处工作人员查实,扣班级量化考核周考核积分1分/次,不计人数,只计算班级学生违反次数。
B.卫生检查得分 名次 1 2 3 4 5 6 8 7 7 8 6 9 10 11 12 13 5 4 3 2 1 分数 13 12 11 10 9 由学校卫生管理人员组织,按学校卫生管理条例评分,作为排名依据。
C. 名次 1 寝室管理 2 3 4 5 6 8 7 7 8 6 9 10 11 12 13 5 4 3 2 1 分数 13 12 11 10 9 由寝室管理人员根据《X中学住校生管理实施意见》进行评分,作为排名依据。
(2)月考核常规管理加减分细则 A.月考核加分
1、评为优秀寝室班级(每间)加2分;混合寝室按班级人数比例计算积分。
2、全校性活动按名次第一名10分、第二名8分、第三名及以后6分。
3、班主任查夜每次1分,每周查夜低于3次者该周记0分,且纳入班主任全勤考核;班主任查寝签字有弄虚作假者计工作失误(以签字为依据)。
4、班主任经验交流每人次加10分。 B.月考核减分
1、有排斥学生入学或中途私自取消学生学习权利(学生离校,学校不知道)行为者减20分/人次。(注:学生离校及时以书面材料说明离校原因上交政教处和教务处存档)
2、有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者减10分/人次。 3、不交资料扣5分/次。
4、学生违纪每人次(以学校处分为准)扣分:a、通报批评、警告扣2分。b、严重警告扣4分。c、记过扣6分。d、记大过扣8分。e、留校察看扣10分。(班主任申报处分的不扣分)
(3)班主任绩效积分(班主任津贴总积分)
1、每月考核总积分1—3名10分,4—6名8分,7—9名6分,10—13名4分, 每期按5个月累计除以5。
2、学生常规方面:衣着、发式不符合规范每人次扣0.1分。
3、期末统考成绩:以A线优生计算,七年级以入口数、八九年级以上学年末统考数计算,保A线人数计5分,每增加一个加1分,上不封顶,每减少一个减1分,5分减完为止;人平总分分年级考核:第一名:10分,第二名9分,第三名8分,第四名7分,第五名6分。新接差班成绩得平均分,若以后提高,则可按实核算。若出现严重失误,则取消平均分, 按实核算。
4、学额巩固:基础分10分,班额新增0.5分/人,班额减少扣2分/人,不按教务处要求提交转学证明者加扣0.5分;原班巩固率达100%加1分/期,新接班按接任班级人数计算巩固率;新接班人数低于校平均班额视为达校平均班额。
5、学生参加艺术创新人才大赛、县级及以上文艺体竞赛获(团体)三等奖及以上、镇县级公益演出活动,加1分/项(百科知识、学科竞赛除外)。
6、参加学校组织全校性文体活动加 2分/次。 7、超平均班额(四舍五入)加减0.3分/人。
8、出现安全责任事故,视其情节轻重经行政会研究扣5—20分。 9、班主任会迟到扣1分/次、缺席扣3分/次;没按时完成任务扣1分/次。
10、每期班级卫生打扫不合格扣1分/3次。
11、学生带手机进校园不主动交班主任管理,被行政人员、政教处、教师查获减0.1分/次;
12、班主任全勤奖:2分/期。以班主任序列开展的工作考勤(含班主任会议、集合集会、寝室查夜、临时工作安排等)为依据。
2、行政绩效考核 (1)金额总数及来源
从全校绩效工资30%总额(除去基础性绩效)中按“教职工绩效标准÷3×2×5个月×行政人数(校长除外)” 提取作为总金额。
(2)行政绩效考核办法
①关于管理数量考核(占行政绩效总额的50%): 以行政相应工作量计入作为该行政个人管理数量积分。 个人管理数量积分 = 周节次积分×(20周-缺勤数)
行政数量奖总额
个人管理数量绩效 = 个人管理数量积分 × ————————— 行政工作量总积分
②关于管理质量考核(占行政绩效总额的50%):
所承担的管理工作圆满完成(以各种信息综合评定为准)则积管理质量分290分(指满工作量),若有工作失误则扣30分,一学年中工作失误不能出现再次及以上;以县主管局考核的奖牌:获得“先进教务处”“先进总务处”“先进政教处”“先进办公室”“先进教科室”(或“出色完成任务单位”)等称号, 则奖励处室行政和分管领导每人30分(跨处室人员和分管领导若出现一项以上只计一项,不重复计算),一学年中只计一次。
行政管理人员质量积分均按以下公式计算个人积分:
个人管理周工作量
个人管理质量积分 = 管理质量积分×————————
16
行政质量奖总额
个人管理质量绩效 = 个人管理质量积分 × ————————— 行政管理质量总积分
3、教职工绩效考核 (一)绩效工资总数及来源
从全校教职工绩效工资30%总额(除去基础性绩效)中扣除“班主任绩效+行政绩效+校长绩效+第4条的杂支+师训教科研成果奖”后的总金额。
(二)工作数量考核(占本部分总金额的50%):
按教职工实际上岗情况,以周工作总量(导入系数后的标准节)计算,每节1分。以个人上岗工作总量计算。
工作数量积分均按以下公式计算:
实际平均班额
个人工作数量积分 = 周节次积分×—————— ×(20周-缺勤数)全校平均班额
缺勤数以周为单位,以半天为最小单位计算,不足半天的按半天计算。
管理和服务部分“实际班额”取全校平均班额。
教职工数量奖总额
个人工作数量绩效 = 个人工作数量积分 × —————————
教职工工作量总积分
工作数量绩效,以期为单位按实计算,由教务处造册,公示,校长签发。
(三)工作质量考核(占本部分总金额的50%): (1)教学人员质量积分:
参加统考的九大学科:以县局的统考成绩简报为依据,教师教学业绩分与全县17所单设中学的校同年级平均线比较,达第9名,积
200分,每前进一名加30分,以30为单位加不封顶;每退后一名减30分,以30为单位,减完后计负分,减到第17名为止。中途接差班(九名以后)以保原名次保底200分计算,每前进一名加30分,以30为单位加不刲顶;若在原名次上倒退,每倒退一名减30分,减完后计负分,减到第17名为止。
体育学科如无工作失误,参照统考学科按第9名业绩分积分计算;体育毕业年级和抽考年级按统考科标准计算。体育学科如有县级团体比赛,田径团体总分或篮球足球名次,获第8名则另加60分,每前进一名加30分,上不封顶。
艺术学科(音美微)如工作无失误,参照统考学科按第9名业绩分积分计算;抽考年级按统考学科标准计算。音美微学科,如有县级团体比赛,获三等奖则另加60分,每前进一等加30分,上不封顶。 教学人员质量积分均按以下公式计算个人积分:
个人教学周工作量实际平均班额
教学人员质量积分 = 教学积分×——————— ×——————
16全校平均班额
(2)后勤人员质量积分:
工作积极主动,全期圆满完成后勤服务工作任务,并无失误的前提下,一个满工作量的质量积分取全校教师教学质量积分的平均数的60%。后勤人员兼有教学的,分别计算后再合计。
(3)非行政管理人员质量积分:
工作积极主动,全期圆满完成工作任务,并无失误的前提下,一个满工作量的质量积分取全校教师教学质量积分的平均数的70%。非行政管理人员兼有教学的,分别计算后再合计。
(4)校长的绩效考核:按县主管局的规定办理。
教职工质量奖总额
个人工作质量绩效 = 个人质量积分× ———————— 教职工质量总积分
工作质量绩效,以期为单位按实计算,由教务处造册,公示,校长签发。
4、临时代课、临时代班主任、值周、全勤、信息报送、值班津贴:
临时代课每节15元,按实计算,由教务处造册,公示,校长签发;长期代课按协议办理。代班主任每天20元,按实计算,由政教处造册,公示,校长签发。行政值周每人每周40元,教师值周每人每周20元,体育值周每人每周15元;全勤以月为单位,每人每月100元;信息报送每条10元;节假日值班,每人每天20元;突击性任务按行政会决议执行;由办公室造册,公示,校长签发。
5、代编代课:若出现代编代课半个编制及其以上者,外请人员满编给予2000元/月代课费,另买五险,不再参与数量质量考核;本校人员满编给予2000元/月代课费,另参与质量考核和年度质量积分,不再参与数量考核和年度数量积分。此条所指代课费从学校经费中支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