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研究

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研究

来源:好走旅游网
2017年第1期·金融

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研究

Research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Internet Financial Development

■ 曹永琴

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

【摘 要】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发展势头迅猛,不仅行业规模迅速增加,而且行业门类齐全,

呈现较为显著的产业集聚。行业发展迅速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急待解决的问题:互联网金融存在互联网金融风险逐步加大、监管模式手段亟待改进、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突出和互联网金融人才严重短缺等问题。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跑路事件,金融风险,产业集聚

[中图分类号]F8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211(2017)01-0101-10

一、引言

互联网金融是当今我国经济热点问题。一方面,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技术全面渗透到了金融业,对金融业业态产生了深远影响,互联网金融随之应运而生。互联网技术的广泛运用将对人类金融模式产生根本影响(谢平和邹传伟,2012)。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同时,其风险日益凸显出来。其中,影响最为严重的则是频频发生的互联网跑路和倒闭事件。2015年一年新增问题平台就超过了1000家;2015年底,问题平台占全部平台数量的比重已经超过了35%。由于互联网金融参与人员众多,金融风险的频频发生不仅对我国金融体系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也给众多的投资者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互联网金融以及网络借贷平台在国外也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国内外涌现了大批研究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文献。作为新兴事物的互联网金融,其定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的互联网金融指在世界范围内只要是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而开展的金融活动都可归之于互联网金融的名下,不仅包括了互联网金融交易与服务,还包括互联网金融安全与监管等各个相关的方面。而狭义上的互联网金融则仅指网络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网络金融服务。众多学者对互联网金融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现有研究主要关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互联网金融功能比较稳定(Merton and Bodie,1993,1995,2005),且对现有金融模式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谢平和邹传伟,2012)。二是在互联网金融主要经过了两个发展

101.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2017年第1期·金融

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传统金融结构网络化,第二个阶段是金融的互联网居间平台(谢平,2012;李博和董亮,2013;李雪静,2013)。三是互联网金融发展中出现法律体系不完善、互联网金融有待标准化和规范化等问题(王石河,2012)。四是应从建立完善的网络金融法制环境、对互联网金融进行监管等方式来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巴曙松和杨彪,2013;黄震,2014;Eric,2014)。因此,研究互联网金融发展情况及其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分析

(一)行业规模迅速增加

中国互联网金融在近几年的发展态势十分迅猛,以电商金融、创新型理财工具、移动支付、众筹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呈现出爆发性的增长。2014年底,中国的互联网金融规模已经突破10万亿元,第三方支付、P2P、众筹等互联网金融模式都得到了快速发展。本文以占互联网金融比重最大的P2P和第三方支付为例来说明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

首先,以P2P业务为例。从平台成立的数量来看,自2014年以来,P2P全行业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几乎平均每天就有3至4家新设平台成立;截至2015年12月31日,零壹研究院数据中心监测到的P2P借贷平台共3657家。从历年来的交易规模来看,中国P2P交易规模呈大幅增长的趋势,从2010年的不到100亿元,2015年P2P借贷行业累积交易规模已经达到9750亿元,是2014年交易量的3倍;年增长率都在160%以上(图1)。从行业从业人数来看,2015年我国P2P借贷行业参与人数首次突破千万,活跃借款人和投资人分别在280万和720万左右,分别为去年的3.5和3.1倍。除2月和10月份长假影响而导致投资人数有所减少外,其余各月份增长平稳;月度借款人和投资人平均增长幅度分别在9.2%和7.7%左右。同时,P2P行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就业。

10000900080007000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2010201120122013201420151000%900%800%700%600%500%400%300%200%100%0%.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图 1 中国P2P网贷交易规模(2010-2015)

注:单位为亿元。

资料来源:2010-2013年,数据来自网贷天眼,2014-2015年数据来自零壹研究院。

其次,以第三方支付业务为例。2010年以来,第三方交易额呈逐年快速增长的趋势,从2010年的5.1万亿将增长至2017年的52.6万亿人民币,年增长率均在两位数。具体从2013年核心企业的市场份额

102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研究

中可以发现:银商市场份额为39.8%,支付宝为21.2%,财付通占比为7.7%,其余支付公司均未超过7%。从获得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牌照的企业数量来看,截至2013年获得《支付业务许可证》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已达250家。

6070.00%5060.00%4050.00%40.00%3030.00%2020.00%1010.00%020102011201220132014e2015e2016e2017e0.00%图 2 中国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2010-2017e)

注:1.第三方支付成交规模的单位为万亿元。2.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交易规模统计了非金融支付机构规模以上企业互联网支付业务、银行卡收单、移动支付电话支付、预付卡发行与受理等业务的交易规模的综合。3.年份后加字母e为预测值。

资料来源:除2013年数据来自于《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2014)》,其他年份数据均来自于艾瑞咨询。

图 3 2013年中国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

资料来源:艾瑞咨询。

(二)业态门类相对齐全

互联网诞生于美国,欧美国家的金融体系也比较完善、成熟。因此,其传统金融体系与互联网的融合较之世界其他国家,时间更早、程度更高。互联网金融目前在欧美国家的主要模式大致分为六种:互联网支付、P2P网络借贷、众筹融资、互联网银行、互联网证券以及互联网保险等。

103.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2017年第1期·金融

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历程要远短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但由于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互联网普及率的大幅提高以及金融创新的加速发展,中国互联网金融在近几年取得了飞速发展。但学术界关于国内互联网金融业务尚未取得共识,如谢平(2014)将互联网金融模式分为传统金融互联网化、移动支付和第三方支付、互联网货币、基于大数据的征信和网络贷款、基于大数据的保险、P2P、众筹、大数据在证券投资中的应用等八大模式;罗明雄(2014)将互联网金融分为第三方支付、P2P、众筹、大数据金融、互联网金融门户以及金融机构信息化等六大类。

尽管学术界对中国互联网金融模式尚未取得共识,但从研究中可以发现,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涵盖了发达国家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所有模式,业态门类较为齐全。从表1中也可以发现,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门类齐全,且发展规模较大,尤其以第三方支付和P2P发展最为迅速。但由于受限于不甚健全的监管法规、薄弱的创新意识,总体来看,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与国外市场的模式结构基本相同;但是相比国外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互联网直营银行、直营保险和在线折扣券商等纯线上模式,我国尚处在起步摸索阶段。

表 1 2014年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情况

业务模式第三方支付P2P

市场规模9.22万亿1000亿

主要参与者发展阶段电商及电商平台商户中期P2P机构,投资者和

初期

融资者

平台,创业者,投资

刚起步

者电商及商户散户及基金机构及投资者机构及投资者

中期中期刚开始刚起步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众筹100亿

网络小贷基金销售

5000亿6000亿

行业特点发展趋势

大数据云计算超过银行支付投融资方直接南京已超过银对接行规模

创业者的天推动中国的所堂,人人者是有行业追上发天使投资人达国家

依托现金流贷电商平台商户款发展网络渠道规模更大平台渠道

市场更广阔

金融机构创新1000亿财富管理

1000亿

专业化的财富

市场无限大

管理

资料来源: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

(三)互联网基础资源良好

互联网基础资源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也是与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是息息相关的。中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半数中国人已经接触互联网,手机网民占比超九成。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中国居民上网人数已过半。其中,2015年新增网民3951万人,增长率为6.1%。同时,网民的上网设备正在向手机端集中,截至2015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有90.1%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二是“.CN”域名注册保有量居全球第一,国际出口带宽创新高。截至2015年12月,中国国家顶级域名“.CN”总数为1636万,年增长为47.6%,占中国域名总数的52.8%,“.CN”域名已超过德国国家顶级域名“.DE”,成为全球注册保有量第一的国家和地区顶级域名(ccTLD)。同时, 2015年年度国际出口带宽创新高。截至2015年12月,中国国际出口带宽为5,392,116 Mbps,年增长30.9%。三

104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研究

是无线Wi-Fi普及迅速,移动互联网更贴近生活。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带动家庭无线网络使用,网民通过Wi-Fi无线网络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1.8%,目前,Wi-Fi无线网络已成为网民在固定场所下接入互联网的首选方式。

互联网基础资源推动了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以手机网上支付为例,截至2015年12月,手机网上支付用户规模达到3.58亿,增长率为64.5%,网民使用手机网上支付的比例由2014年底的39.0%提升至57.7%。因此,良好的互联网基础资源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要保障。

(四)产业呈现集聚现象

互联网金融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还呈现出向金融发达地区集聚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P2P向经济金融发达地区集中。总体来看,2015年底P2P平台共有3657家,其中1924家平台仍处于正常运营状态。根据P2P借贷公司在工商局的注册信息来看,2015年全国31个省市均有P2P平台设立;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开放的经济环境、良好的金融条件,广东、北京、上海、山东和浙江是平台数量最多的五个省市占比分别为17.47%、15.86%、10.92%、9.73%和9.68%,且P2P平台数量均在200以上。再细化分析可以看到,前5位省市的平台数量总额占全国P2P平台数量的63.22%,即一半以上的平台都设立在了经济发达的省市;前10位省市的平台数量总额占全国P2P平台数量则高达80.47%。

从区域来看,长三角地区的P2P平台数占全国总数量达30.34%,珠三角所占比重达20.31%,京津冀地区占全国比重则为16%;三个经济圈占全国比重则达到了66.65%。

400350300250200150100500东海江徽建庆南西州津宁夏古肃林藏广上浙安福重河陕贵天辽宁蒙甘吉西内图 4 2015年全国正常运营平台地域分布情况

注:单位为个。

资料来源:零壹研究院。

二是从P2P综合发展指数看,P2P仍呈产业集聚的趋势。广东、北京、上海、浙江、江苏位居前五位,而其中,山东省虽然问题平台发生率较高,但该地区的网贷综合收益率也较高,使得安全收益得分高于平均水平,综合排名第六位。另外,按照成交因子、安全收益因子、流动性因子得分可以将31个省级行政区(除香港、澳门、台湾外),分为6大梯级。广东、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山东等经济发展较快的省市的P2P发展指数均处于前三个梯队。

10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2017年第1期·金融

表 2 P2P发展综合指数

梯级123456

省市广东北京、上海

浙江、江苏、山东、四川、安徽、福建山西、宁夏、重庆、陕西、辽宁、吉林

河北、甘肃、贵州、天津、云南、新疆、内蒙古、河南、江西、黑龙江、湖南、广西、湖北、海南西藏、青海

资料来源:礼德财富,2015-07-29。

三是互联网金融龙头企业向经济发达省市集中。这一点在上海表现得尤为突出。上海不仅是中国网络借贷行业的发源地,而且也是各种创新模式的集大成者;且在上海互联网金融机构中,很多企业在业内都是非常有名或者说是顶尖的:中国首家纯线上模式的P2P平台——拍拍贷;中国首个网络信贷服务业自律行业组织——上海市网络信贷服务业企业联盟;创立了网络信贷B2C即垂直金融搜索引陆金所、中国首个网络信贷征信数据库“网络金融征信系统(NFCS)”。众安在线、中国银联、支付宝、平安陆金所、拍拍贷、点融网、东方财富、万得信息等均集聚上海。

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第三方支付表现最为突出。该领域60%左右的业务量、54家企业汇集上海,特别是行业排名前十的公司中,有一半总部位于上海,包括银联商务、上海汇付、通联支付、迅付信息、杉德等。据统计,2014年上半年上海互联网金融营业收入达到120多亿元,第三方支付收入就达到98多亿元,同比增长22.8%1。二是P2P领域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P2P领域目前相对活跃的平台在上海也已有80余家,贷款余额近百亿元,在国内市场占比居于前列,但和第三方支付相比领先优势不明显,行业TOP10仅2家位于上海,分别是陆金所和拍拍贷。2014年上半年P2P行业收入超过2亿元,同比增长超过30%。三是互联网证券发展领先。东方财富、诺亚财富、好买基金等企业首批获得基金销售牌照并开展网上销售。

很显然,在经济发展相对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区,由于具有良好的政府环境、资本市场环境、人才环境、法制环境、基础设施环境等,从而促进了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并向这些经济发展相对发达的地区集中。

擎模式、首个OFA在线融资贷款代理模式——融道网,中国首个大型金融集团开设的P2P平台———.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三、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问题

中国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的同时,由于监管模式和手段还比较落后,由此而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资料来源:《上海互联网金融发展水平较高 汇付天下等第三方支付最为突出》,《上海金融报》,2014年10月11日。

106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研究

(一)互联网金融风险逐步加大

随着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风险逐步加大。互联网金融发展缺乏外部监管,相关的制度安排和法律法规亟需完善。互联网金融多样化的业务模式和产品种类对于法规和监管的规避性较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公司、第三方支付平台等多元化的业务主体也给传统的监管方式和监管政策带来了挑战。尤以屡屡上演的P2P平台欺诈、跑路、倒闭事件产生的影响最大。

从问题P2P平台的数量来看,2014年以来P2P平台数量急剧增加的同时,问题平台数也呈急剧增加的趋势。从图5可以看出,2014年由于P2P平台数量较少,因此,2014年7月-11月问题平台的数量较少;但从12月份开始,问题平台数量急剧增加,2015年一年新增问题平台就超过了1000家。截止2015年底,问题平台占全部平台数量的比重已经超过了35%。

图 5 2014年7月—2016年3月问题平台的数量

资料来源:零壹研究院。

从问题平台的类型分布来看,2015年1120家问题平台中,歇业停业(包含隐形运行)的平台占到近三分之一;但此类平台数量虽多,但大都偿还了借款,没有给投资人造成较大的损失。影响较大的是恶意跑路和诈骗平台,此两类平台共占34.35%的比重;提现困难和失联的平台分别占比18.73%和12.67%,挤兑倒闭和经侦介入的分别有16家和7家,相对较少,但影响很大,包括2015年11月出事的E租宝。

图 6 2015年问题平台的类型分布

资料来源:零壹研究院。

107.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2017年第1期·金融

从互联网金融问题平台的生存年限来看,中国P2P问题平台的平均寿命较短。据中申网对2015年710家问题平台运营数据的统计可以看到,大部分问题平台上线都不满一年,有540家,占比达76.06%;有133家上线不满2年就出了问题;有27家问题平台正常运营不到3年,5家平台正常运营不到4年;还有5家平台正常运营不满5年。

作为新兴事物的互联网金融,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尤其以互联网金融平台跑路事件的频发最为突出。互联网金融在每一发展阶段具有较为明显的特征,且因为互联网金融所具有的有别于传统金融的特点,使得互联网金融存在着政策风险、经济周期风险、流动性风险、审贷风险、IT技术安全风险和人员操作的道德风险,这些风险对我国的金融安全防范体系甚至经济安全都有可能造成很大的威胁。而互联网金融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却相对缺位,由此带来的问题正越来越明显,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互联网金融平台频频发生跑路、倒闭现象,这不仅给投资者带来了重大的经济损失,也严重影响了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快速发展。因此,如何对互联网金融进行监管从而使得互联网金融健康稳健发展,并在此基础上使互联网金融成为中国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显然,这已经成为互联网金融当前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2

(二)监管模式和手段亟待改进

中国互联网监管模式和监管手段比较滞后。中国互联网金融创新速度太快,加速度发展的同时,互联网监管模式和监管手段却难以与之匹配。由于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互联网公司、通信运营商等非金融类企业纷纷进入金融领域搅局,传统金融产品加快了创新步伐,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新产品、新业态与新模式不断涌现,而我国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还相当滞后,传统金融监管缺乏对互联网环境下的金融监管,跨部门的监管协调机制尚未形成,部门间职能不清等导致互联网金融行业还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地方。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三)网络与信息安全问题突出

信息安全是保障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的基础。一是互联网金融虚拟化的服务方式、跨领域的业务开展、开放与透明的市场经营环境,使其具备了互联网所包含的信息安全的动态性、综合性等特点,当前互联网金融支撑保障体系的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互联网金融业务运营的发展。且与传统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决定了其引发的风险具有特殊性。二是互联网金融存在多方面的风险。除了具有传统金融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和利率风险外,还存在基于信息技术导致的平台风险、技术风险、系统安全风险和基于虚拟金融服务的业务风险,且风险诱因更加复杂、风险扩散传播速度快。三是除传统互联网风险,还面临新形势、新技术、新业态的安全风险挑战。支撑互联网金融的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发展还不成熟,安全机制尚不完善;同时,第三方支付、P2P等互联网金融新业态还处于起步阶段,安全管理水平较低。因此,在上海互联网金融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凸显出来的网络与信息安全问题成为阻碍互联网金融健康稳定发展的阻力;

(四)互联网金融人才严重短缺

在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互联网金融人才短缺问题日益突出。一是互联网金融人才需远大于求。2015年以来,互联网金融行业“人才饥荒”的新闻常见诸报端。有专家表示,由于特殊的用人条件,

2  资料来源:《2015年P2P网贷行业共出现868家问题平台》,中申网,2016年1月20日。

108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研究

井喷的市场需求,未来5至10年内,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人才缺口将达100万以上,人才成为制约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另据江苏省互联网金融协会最新调研的数据,未来P2P企业人才缺口 3

将会达到142万人,再加上互联网金融其他业态的人才缺乏,互联网金融的人才总缺口将会达到300万人左右4

。二是专业的互联网金融人才严重缺乏。领英中国智库联合人力资源资讯公司怡安翰威特发布《2016年中国互联网金融人才白皮书》显示,互联网金融行业85%的人才都是从其他的行业跨界而来,该行业对于高科技行业人才的吸引力最高,其次是互联网人才、金融人才,对于多个行业均显示净流入状况。绝大部分人才均为跨界而来,他们普遍缺乏金融行业工作经验,既无法有效把控金融行业最核心的风险性问题,也难以促进互联网金融创新。三是互联网金融高端人才严重缺乏。对互联网、金融以及互联网金融这三个行业的人才结构比例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从三个行业的职级分布可以发现,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初级职位人才比例在互联网行业和金融行业之间,而总监及以上级别的人才占比却远远不如互联网和金融行业,这也反映了互联网金融行业高端人才 “一将难求” 的现状。显然,互联网金融行业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但作为新兴行业,人才供给更不上行业的扩张步伐;在专业人才方面,既有互联网思维,又有金融专业知识的复合型金融人才目前比较缺失,既不利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创新发展,也不利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风险控制。

45.0%40.0%35.0%30.0%25.0%20.0%15.0%10.0%5.0%0.0%初…高…经理总监CX…企…图 7 2015年三大行业人才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LinkedIn 中国智库。

四、结语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发展势头迅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行业规模迅速增加,互联网金融业务类型完备,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基础资源良好,产业呈现了较为明显的产业集聚。在行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急待解决的问题:互联网金融风险逐步加大、尤其是互联网金融跑路事件频发,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模式和手段有待进一步提高,网络与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而保证互联网金融行业长期稳定发展的人才则出现严重短缺。显然,为了保证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长期健康问题发展,必须要从多个方面采取措施和创造条件来为互联网金融的平稳发展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3  资料来源:《未来5至10年 互联网金融人才缺口100万》,《新华网广东频道》,2015年10月26日。4  资料来源:《互联网金融人才缺口达300万人》,《南京日报》,2016年1月25日。

109.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研究

参考文献:

1. Eric C. Chaffee. “Regulating Online Peer-to-Peer Lending in the Aftermathe of Dodd-Frank: In Search of an Evolving Regulatory Regime for an Evolving Industry[M]. WASH. & LEELREV: 485-533, 2012.

2. Merton, R. C & Bodie, Z., 1993, “Desposit Insurance Reform: A Functional Approach”, in A, Meltzerand C. Plosser. EDS., Carnegie Rochester Conference Series on Public Policy, Vol. 38(June).

3. Merton, R. C & Bodie, Z., 1995, “A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the Financial System”, in Crane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et al., Eds., The Global Financial System: A Functional Perspective, Boston. MA,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4. Merton, Robert C. and Bodie Zvi, 2005, “Design of Financial System: Towards a Synthesis of Function and Structure”, Jou,rnal of Investment Management, Vol. 3, No. 1, pp. 1-23.

5. 巴曙松和杨彪:《第三方支付国际监管研究及借鉴》,《财政研究》2012年第4期。6. 黄震:《互联网金融法制化需新思维》,《中国金融》2014年第12期。

7. 李雪静:《P2P网贷对我国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基于DEA方法》,《金融理论与实践》2013年第7期。

8. 李博、董亮:《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与发展》,《中国金融》2013年第10期。9. 礼德财富:《上海P2P发展情况怎么样?》,,2015年7月28日。10. 南京日报:《互联网金融人才缺口达300万人》[N],2016年1月25日。11. 王石河:《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挑战》,《现代经济信息》,2012年第10期。12. 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金融研究》2012年第2期。13. 谢平:《互联网金融的现实与未来》,《新金融》,2014年第4期。

14. 新华网广东频道:《未来5至10年 互联网金融人才缺口100万》, [N],2015年10月26日。15. 零壹研究院:《2015年P2P行业年度报告:规模为何没有破万亿?》[N],《零壹财经》2016年1月4日。16. 中申网:《2015年P2P网贷行业共出现868家问题平台》[N], 2016年1月20日。

1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