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整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整理

来源:好走旅游网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唐) 【原文】 ①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②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③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④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⑤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⑥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⑦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⑧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10风雨不动安如山?11呜呼!12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练习题】 1.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具体情境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想像“群童”、“抱茅入竹去”的场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由己及人的感情推去,靠哪句完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人的人生理想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诗中,表现作者无私奉献精神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 6. 诗中表现诗人无奈之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诗中表现诗人美好理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写秋天隐晦,预示秋雨将至的句子: 9.描绘雨至屋漏情形的句子:

10.表现诗人身处还关心他人的博大胸怀的句子: 11.道出诗人心声,愿天下寒士保暖的诗句是:

12.表达作者宁肯冻死,也愿天下人温暖的心愿的句子:

13.表现诗人“大庇天下寒士”的愿望,忘我为人的精神的诗句是: 14.作者追忆自己生活坎坷经历,表明时局动荡的句子: 15.表现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济世情怀的诗句是:

16.诗人以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奔腾前进的气势,恰切地表现了诗人从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的时句:

17.诗人运用“邻人相暴,对门相盗“这个成语,慨叹世风之薄,表现诗人因“老无力“而受欺侮的愤懑的诗句:

18.诗人从眼前的处境扩展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扩展到战乱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接着又回到现实,忧国忧民使他无法入睡,体现这一内容的诗句:

19.诗中那深刻的叹息和坚决的言辞,体现了诗人那种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高尚精神,是本诗思想感情最崇高,最伟大,最感人之处,这几句诗是:

四、填空、默写。 1.杜甫,字_________,唐代伟大的_________诗人。自称少陵野老,因曾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员外郎,故世称_________。

2.公元759年岁末,杜甫一家辗转流浪到四川,在_______西郊浣花溪旁建了这座“茅屋”,后人把这里叫做____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提示,默写学习过的杜甫诗歌中的名句。 (1)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望岳》) (2)吴楚东南坼,__________。 (《登岳阳楼》) (3)_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 (《春望》)

一、除了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和杜甫“安得 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古代诗人留下“忧国忧民”的名句?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 ●整体内容感知●

4、这首诗从体裁上说属于 。作者杜甫,字子美,祖籍襄阳,出生于河南巩县,一度在长安南少陵附近居住,曾自称: ,后世称其为“杜少陵”,安史之乱后入蜀,一度挂着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官衔,因此后人又称他为: 。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 主义诗人,当时人称 。其诗显示了唐帝国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又被后人称为:

。 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景渲染诗人暗淡悲惨的处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作者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6、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各用一个词语概括四个自然段的意思。(每一个词语不超过5个字)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本文语言朴素自然,句式错落有致,请结合具体的例子加以说明。

7、这首诗中作者描写风的威势的动词有。

8、本文中表现诗人高尚情操和博大胸怀的句子是什么?(2分)

9、读了这首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用诗中的句子描绘一下。(3分) 示例:舍己为人——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2)

10、你还学过杜甫的哪些诗?把你认为很有名的句子写出至少四句来。(不是同一首的,还要注明出处,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夜喜雨》 点拨:中学生要掌握一定量的课外诗词。

4.本诗作者 ,被世人尊称为“ ”,他的代表作中著名“ ”、“ ”写于安世之乱期间。

5.全诗先叙事,后 ,既写诗人贫穷的窘状,也表达诗人 的博大胸怀。 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正确读法是( ) A.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B.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C.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D.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7.翻译句子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8.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长夜沾湿何由彻”这一句的.

4.杜甫、诗圣、“三吏”、“三别” 5.抒情、忧国忧民 6.B 7.略 8 8.语意双关,“长夜”既是使诗人难以入睡,凄风若雨的漫漫寒夜。对有“安史之乱”造成的黑暗昏乱的政治局面,正象是造成人民灾难深重的漫漫长夜一样

1.子美 现实主义 杜工部 2.成都 杜甫草堂 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3.(1)会当凌绝顶 (2)乾坤日夜浮 (3)感时花溅泪 参考答案: 理解 巩固 积累 一 略 实践 探索 创新 一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及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等。 答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古体诗;少陵野老;杜工部;现实;诗圣;诗史 点拨:这道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常识的了解了。 5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6、(1)①秋风破屋图②群童抱茅图③屋漏无干图④遥想广厦图 点拨: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 (2)经过“安史之乱”颠沛流离生活的杜甫来到成都,在友人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浣花溪搭了几间茅屋,艰难度日。茅屋难以抵挡狂风大雨的袭击,茅草

被风吹走,终日屋漏,难以入睡;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坦露了诗人以天下苍生为念、宁苦身以利人的博大胸怀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 点拨:学习诗词要联系它的社会背景,从本题就可看出学生对诗词理解的程度。从字里行间把握使人感情。 (3)诗中不少朴素的语言,至今依然活跃在人们的口头上,如:“风怒号”“唇焦口燥”“公然”“叹息”“冷似铁”“少睡眠”等,明白如话。从句式上看,这首诗的前三段叙事如实描写,以七言为主;最后一段转而言志抒情,为适合感情表达的需要,句式也变成了杂言。 7、怒号、卷、飞、渡、洒、挂罥、飘转、沉 点拨:考查对动词的把握。 8、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9、(1)年老体弱——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2)生活贫困——布衾多年冷似铁。(床头屋漏无干处) (3)忧心国事——自经丧乱少睡眠。 (4)关心天下“寒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任意写出三处即可) 点拨:从字里行间可以表现诗人感情。 10、(1)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一)》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4)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绝句》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唐) 【参考答案: 】 1.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 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2.可从“欺”、“忍”、“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和诗人“呼不得”等词句入手,进行想像,不必拘泥诗句自身。 3.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4.诗歌最后一节。 5.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6.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杖自叹息 7.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8. ⑤ 9⑦ 10⑨ 11(12) 13(12) 14⑧ 15⑨ 16⑨(10) 17③ 18⑧(11.12) 1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