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能力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能力

来源:好走旅游网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能力

柴仲平 南城四里小学

〖内容摘要〗: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综合性学习 活动 学生 自主探究 合作 创新

综合性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新课程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亮点,也是一种全新的课型,综合性学习过程应该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过程。语文综合性学习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等特点。怎样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下面我就自己在五六年级教学的实践和认识谈一谈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能力。

一、在布置活动中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1、能合理安排收集的时间,充分利用各种媒介。收集资料也要有个时间的安排,有的可放在课前,有的可放在课后。如:在教学《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一课,刚好碰上大周放假,我就在课前布置了学生去收集下面三个资料:⑴、有趣的字谜;⑵、谐音的歇后语;⑶、不同字体当然书法作品。这样学生在收集资料的时候,就已经先体会到我们祖国汉字的有趣的神秘,在学习课文时,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

2、通过积累资料,建立知识库。学生一方面学习课本知识,一方面通过查阅资料获取了相关知识。久而久之,随着知识量的不断增加,在不知不觉中就建立了知识库。学习《轻

叩诗歌的大门》,学生通过语文书收集到了《主题阅读》、《主题诵读》、《倾听鸟语》、《校园诗朗诵》、上网搜集,读了许多的诗歌,了解了有关诗歌的知识和趣事。尤其弄懂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包括古诗(唐朝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于古体诗;而唐以后的古诗称为近体诗,也叫今体诗。也明白了古体诗的发展轨迹,懂得了“绝句”与“律诗”的区别。

3、学会了收集资料的方法,我们往往把它作为学生的一项实践性作业由学生自主完成,为理解文本内容服务,为学生知识的拓展延伸服务,所以,教师一般都不作书面检查和批改。这样,对一些缺乏良好学习习惯或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就会产生一些问题,他们不知道怎样有效地去收集,不知道怎样对原材料进行自我加工处理,也不知道怎样去记载收集下来的资料……所有的这些都需要我们教师的精心指导。

二、在指导阅读“阅读材料”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取向能力。

在指导阅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时,要明确阅读材料,原则上从属于活动的,不是其他文章的课文,供精读或略读之用,让学生去“学”文,而主要是“用”这一篇文章里的内容,或者是借该选文学习文章里所讲的内容,或者是受到文章里所讲内容的启发,去从事一些与文章相关的学习活动。如五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中阅读材料《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网上呼救》和《把握自己——“在警惕电子杀手,告别网吧”活动上的演讲》的任务是:(1)了解现代社会信息传递有哪些途径,与以前信息传递的方式有什么不同,然后和同学们交流。(2)做一次调查,记录全家人在一天中都从哪些渠道获得了哪些信息。再根据记录做一些分析,看看能从中发现什么。(3)请就怎样正确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体的问题,展开讨论和辩论……这些学习任务当然不可能仅仅依赖阅读材料去完成,但阅读材料中确实包含了有利于任务完成

的有效信息,并且和学习任务之间有对应的关系。再如六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难忘的小学生活”中阅读材料《难忘的启蒙》《老师领进门》《新来的王老师》和《忘不了的笑声》《作文上的红双圈》的任务是,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深厚感情,回忆自己小学六年生活,搜集整理自己类似阅读材料中与老师、同学之间发生的师生情,同学谊。

可以说阅读材料“身兼数职”。阅读材料是“出发点”,承担着激发学习兴趣、提供活动素材、引领研究方向的作用;阅读材料是“例子”,教师要通过这一篇或这几篇材料引导学生总结出学习的方法,以便更自主更地到“字海”“诗海”“词海”“曲海”中遨游;阅读材料是“原点”,每一篇阅读材料都可以看作是一方面典型的代表。教师可以引领学生以此为点,辐射更大的“扇面”,走得更远,见识更广;(也可以跳出教材,引领学生有更丰富的认识和体验。)并在活动中提高自己的阅读取向。

三、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小组合作是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是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这是综合性学习与普通单元教学上的一个重要的区别。如在《遨游汉字王国》中,我安排了学生自由组成小组,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了解汉字……活动结束以后,又让学生用多种方式展示活动的成果。《遨游汉字王国》是任务驱动型的综合性学习。尽管教材规定了活动的任务和范围,但学生必须通过自觉主动的活动才能完成任务。具体的活动方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由学生自己决定的。这组教材中,“有趣的汉字”板块建议开展猜字谜等3项活动,“我爱你,汉字”板块建议开展社会用字调查等4项活动,限于教学时间和当地的教育资源,不可能每个小组全部都去做。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小组同学一起商量在每个板块中选择一两项去做,以及怎样开展,用什么形式呈现学习的成果等,都由小组同学自主决定。由此学生自主能力这个极为重要的综合能力,在学生小组活动中得到锻炼。

四、在都种形式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1、在搜集的“材料汇报”活动中,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运用语言的能力。

2、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积累运用语言,提高表达能力,本人进行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全班轮流进行,每组轮一人约三分钟上台演讲,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把新闻报道、报纸、电视、网络的热门话题、身边的人和事,都可以摘来演讲。通过了几轮的锻炼,同学们的胆量、说话能力,收集筛选资料的能力、听记能力、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3、在“成果展示”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成果展示”活动,是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成果,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多种表达方式表演出来的一种活动形式。如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六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中,我在组织学生开展欣赏诗歌环节中,尝试着组织他们举行了“唱响宋词”的活动,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的一颗巨钻,她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辛弃疾的词,这首词动静结合,韵律和谐,寓情于景,把黄沙岭的夏夜美景描写得清静幽雅,富有诗情画意,词人沉醉其中。在欣赏这首词时,我组织了学生尝试唱这首词的活动:首先,我让学生在小组内根据对这首词的理解进行定调、试唱,然后在全班表演。表演中同学们通过模仿他人的唱腔甚至融入自己的理解,配上“ 月光曲 ”等旋律重新演绎,唱出了诗歌的情感和意境。在一阵阵欢笑和掌声中放飞着他们的童心……还这是过了一把表演秀,创作瘾。

“海阔任鱼跃,天空任鸟飞。”

综合性学习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学生的学习潜力在这里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只要我们周密组织,放手活动,综合性学习是能够达到预期效果的,学生的各种能力将在活动中得到培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