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来源:好走旅游网
网络出版时间:2012-03-21 16:39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5.1211.F.20120321.1639.081.html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广厦学院为例

邓建兵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东阳 3221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酒店业的发展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势头,已经成为我国第三产业服务业的一支生力军。

作为培养酒店人才的院校,尚不能紧跟市场需求,不能满足行业要求;在培养目标、专业技能教育、综合素质教育、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及外语能力培养方面尚显不足。造成了目前酒店业正面临的人才供给与需求错位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酒店专业大学生就业难,同时也是界潜在的人才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的重要原因。 本文旨在根据酒店行业对人才需求的特征以及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探索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行业企业为依托,通过校企深度结合,解决目前高校培养的人才与市场所需求的人才之间存在的不相适应的问题。

关键词:人才需求;人才培养;社会需求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以广厦学院为例 1高等院校教育模式存在弊端 1.1学校专业教育不能满足酒店企业的需求 人才素质的提高是我国高等学校酒店管理专业面临的最大挑战。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不能满足酒店对人才素质的需求,以广厦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毕业生存在实际操作能力、工作协作能力上的缺陷,语言能力达不到要求,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存在严重不足。这造成了大学生自身就业的困难,并导致酒店人才缺乏的双重窘境。 1.2专业教学设置缺乏整体规划 有些高等学校的教学设置与当代酒店业需求脱离。专业设置、学生录取、教学管理、学生就业、学生毕业后是否能学以致用、是否适应酒店对人才的需求均缺乏整体的规划。以广厦学院为例:以广厦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发展现状为例,近年来酒店管理专业的招生规模在不断扩大,虽然学生人数在不断增加,但在老师配备上存在不足,使得多半学生无法得到重视,对学生的发展不利。可见虽然在招生规模在不断扩大,但学生的素质没能达到提高,多数老师具有相关的理论学术背景但无酒店行业经验,传授知识以课堂理论讲述为主,空有理论而毫无实战经验,同时对学生的考核主要以笔试考试为主,缺乏对学生综合职业技能和素质的培养。 1.3实习岗位设置不合理 学校每年会给学生安排一年的顶岗实习。按照学生的想法,经过在校两年系统的学习,有了一定的理论功底,希望能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同时也希望酒店能提供给自己在酒店各个部门学习的机会。但到酒店后,根据对学生形象、气质、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要求,只有少部分学生会安排在酒店前厅部,接触到酒店系统化的培训,占百分之80的学生是一线服务人员,分布在餐饮部和客房部,由于所做事情单一并且强度且大,起点和高中生和中专生相比没有任何差别;酒店为了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很少有酒店给学生提供轮岗的机会,因而心里存在失衡。所以每年成功坚持完成实习任务的学生比例较低。尤其是在实习的前几个月里,学生情绪波动最大,部分学生纷纷选择以各种各样的理由离开酒店,对学校的声誉和酒店的人事安排都造成不利影响。

2大学生思想不够端正

2.1学生的就业心态和定位存在着较严重问题

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以广厦学院学生为例,就业时普遍认为在校期间学习的是酒店管理专业,尽管没有任何的实践工作经验,毕业后应从事是酒店的管理工作。对从事基层工作没有任何的心里准备,与自己的期望值相比,落差太大,致使大量非常优秀的酒店管理专业的大学生流向酒店以外的企业与公司。

2.2缺乏对酒店业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理解

作为酒店的管理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更应该具备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对大多数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而言,没有做好从事基层工作的思想准备,对就业的岗位和待遇期望值过高。调查研究表明,当前在酒店行业内,绝大多数的酒店高层管理人员是从基层做起,通过积累一定的经验后,成为酒店的管理人员,而这些经验往往酒店成功经营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若没有丰富的经验,作为酒店管理专业的大学生,尽管理论知识功底扎实,也很难在酒店里立足。例如广厦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实习时不愿从基层做起,对服务缺乏正确的理解,从而在工作中很难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

2.3学生对酒店管理专业的认识脱离实际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学生在接受教育期间,认为理论知识是最重要的,有了扎实的理论功底,就可以从事酒店管理方面的工作,因而不愿意在专业技能操作课上下功夫,忽视专业技能在酒店管理中的重要性。由于中国现行高等学校招生制度仍以分数为基础,高考分数达不到学校热门专业的分数线,绝大数的同学愿意调剂到酒店管理专业,当问到为何选择酒店管理专业时,很多学生认为学习酒店管理专业,毕业后能从事管理方面的工作,非常体面;有的是因为听别人说做酒店,工作环境好,工作强度小、而且很赚钱。可见学生对大学专业的选择具有较大的盲目性,缺乏对酒店业的正确认识。 据学校统计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继续从事酒店行业的比例非常低,这是因为从事酒店行业必须从基层做起,成为中层管理者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需要坚持,很多学生无法忍受长时间的煎熬。所以大多数的学生毕业后会转行到别的行业,或在酒店行业专业工作一段时间之后转到别的行业。

广厦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对策 1改善高等院校教育模式

1.1建立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首先进行市场调研,即酒店院校通过对酒店企业人才市场需求的调研,通过对人才市场信息的了解和企业人才需求调研,获取较全面的有关酒店人才市场的资料。例如学校可以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及时对相应的课程进行调整;同时学校也可以邀请酒店行业的领导到学校开座谈会,了解酒店行业最新的情况,集思广益,共同探讨教学模式,对教学计划提出相关的意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酒店高等教育能适应酒店人才市场需要。

1.2 加强学院与酒店的合作 酒店对人才的需求是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而变化的,酒店院校只有加强与酒店的合作,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及时了解、掌握市场变化情况,适时调整教学组合,才能有效解决供需脱节的问题。目前高校非常重视科研、教学,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要求相对较低,学校在实训设备的投入上较少,或是虽然有所投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旧的设备不能符合酒店的需要,学校通过协作可以弥补学校实践教学上的不足,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更多的校外实训基地,可以采取“2+1”的培养模式,“2+1”即两年在校理论学习,一年在酒店实践。通过这样的模式,有利于酒店员工的稳定;学生在工作岗位上长达一年的锻炼,积累了一定的实践操作经验,为学生毕业后能胜任基层领导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3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学校按照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与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他不仅体现了高校培养学生的宗旨,同时又要适应酒店对人才的特殊需要求。在教学环节上不仅处理好校内与校外、教学与工作的关系,更要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在课程设置上要注意基础课、理论课、专业技能操作课的比例;尤其是像前厅与客房服务管理、餐饮服务管理这样的专业核心课,不仅可以加重课内实践课时的比例,在上课时间和地点的选择上,可以集中两个月的时间的时间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培训,让学生在具体的岗位上加强技能的训练。

2端正大学生思想

2.1要教育学生端正自己的择业动机和择业心态

在校期间,通过职业教育,让同学们树立从基层做起的思想,认识到在酒店不从服务员做起,就不可能熟练掌握实践操作的技能,即使走上了管理岗位,对下属的管理也不具说服力。基层工作为学生走上管理层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同学们刚进入酒店,同学们都在酒店基层工作,工作强度较大,也很辛苦,通过基层工作的磨练,可以培养同学们克服怕苦心理,避免产生急于升迁的焦躁情绪,树立从零开始的理念,培养从大处着眼,小事入手的工作作风,树立良好的求职心态。

2.2学生应正确的认识自己。

目前的大学生都非常浮躁,总是想着毕业后“我想要从事什么职业”,“我愿意干什么工作”。对于那些基层的工作,总觉得工作岗位不体面,很辛苦,而不愿意做。作为现代的大学生,我们应从自身的条件来考虑自己将从事的工作岗位,通过“我能干什么”,“酒店需要我干什么”的思维方式全面地审视自己。大学生应该根据自身的优势,积极捕捉成功机遇。确定自己的工作目标,调整好心态,及时协调好个人愿望与酒店需求的关系,合理支配自己的情感和行动,以得到酒店的认可,从而获得求职择业的成功。

2.3培养学生不畏困难、不怕挫折的心理素质

从学校走入酒店,从学生的身份转向成社会人,在转型的过程中遇到挫折是难免的,但是遇到挫折后,不要畏惧、退缩,要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深思是自身的条件是否符合岗位的需求,还是酒店的要求太高?通过认真分析做到心中有数,避免同样的错误再犯,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同时,大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不断为自己设立新的目标,激发自我的工作激情和创新精神,为自我价值的实现创造可能。大学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只有将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使理论知识得以升华,才能成为当代酒店业所需要的管理型人才。

总之,在目前生源减少,高校生源竞争日益激烈,酒店管理专业还不能广泛被社会认可的背景下,要想使广厦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突破困境,首先应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校企合作,实行走出去的战略,其次整合校内校外的资源,想方设法增加学生实践锻炼的机会,确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1] 范松璐,LE调研:中国酒店业发展速度全球居首[EB/OL]. 第一财经日报. http://www.china-cbn.com/s/n/000004/20060613/020000014705.shtml. 2006-06-13.

[2]刘映桃.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

[3]马海燕.从人才供求矛盾谈酒店管理专业建设对策[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 [4]易红兵.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问题及对策[J].才智,2008,(7).

[5]游富相.从供需错位现象反思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职业教育研究,2008, [6]刘学文.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识培养的实践.学校管理,2008,(14). [17]张永芬.高职酒店专业人才培养初探.消费导刊,2009,(9).

[8]张旗.酒店管理实践性教学中的问题及反思.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04,(2). [9]杨鹏.浅析酒店管理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消费导刊,2009,(6).

[10]游富相.国外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国内的启示.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6). [11]游富相.从供需错位现象反思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研究,2008,(12). [12] 王淑芳,孙怡,谷慧敏.旅游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J].旅游学刊:人力资源与教育教学特刊,2005:162-16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