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基于护理科研工作过程和需求改革高职护理研究方法课程

基于护理科研工作过程和需求改革高职护理研究方法课程

来源:好走旅游网
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 卫生职业教育 V .27 20o9 No.17 基于护理科研工作过程和需求 改革高职护理研究方法课程 陈若冰,马丽杰,赵云,任醒 (辽宁中医药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沈阳1 10101) 摘要:护理研究方法课程是护理专业必修课,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科研意识、评判性思维及掌握检索j专-术。改革护理研究方 法课程,应注重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突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特色。 关键词:高职;科研工作过程;护理研究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1246(2009)17—0138-02 基于护理科研工作过程结合课程自身特色,对护理研究方法课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A2-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高技能的护 理应用型人才,使其在具有护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还 应具有评判性思维能力、科研意识和创新精神、具备可持续发展 的能力。据此,我们以护理科研能力的培养为课程改革出发点, 夺・串・÷・牛・牵・-4--・÷・-4::-・串・・争・夺・÷・争・÷・夺・-'4--・÷・{ ・夺・孛 程进行改革,突出科研能力的培养,使课堂与工作—体化。 1课程定位 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护理工作的需求,区别于普 ・夺・夺・夺 -夺・・夺・—争-・{,・夺-夺・÷・牵・夺・・争・÷・ 麻醉药品的合理使用;(3)综合能力训练模块,包括抗菌药 物合理应用案例分析、有机磷酸酯类的中毒和解救、抗高血 压药合理用药案例分析及宣教能力训练、护理程序在抗超 忌,锻炼学生正确执行医嘱的能力。 2.4建立全面评价系统,反映学生综合素质 改变传统以学生参加药理学实验课的次数、操作表现和实 验报告书写来评定学生实验成绩的方法。新的教学目标、教学 内容,需要建立一套能全面评价学生护理用药技能的评价系 统。实践技能评价系统以技能提高为中心、技能全面为出发点、 “三维目标”为指标。“三维目标”是指:(1)知识和技能维度,主 要考核相关护理用药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护理用药所需技能熟 练程度;(2)过程和方法维度,主要考核护理用药中发现、分析、 敏反应药疗中的应用实训、降糖药合理用药案例分析与宣 教能力训练、多种药物的仿生模拟实验(ECS高级模拟人系 统)。此实训教学内容既体现了原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技能要 求,又覆盖了临床护理用药所需的基本技能,通过训练能有 效提高高职护生临床用药技能。 2.3采取科学的教学手段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以往的药理学实验,一般以动物实验为主,形式单一,师 生之间缺乏互动、交流。药物学实训课程由于开发了新的教 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主要考核学生 护理人文素质、职业道德提高程度。“三维目标”具有内在的统 一学内容,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教辅手段。如我校引进的 高级综合模拟人(ECS),可模拟人体真实的生理特征、病理 生理特征以及各种临床常见疾病。在技能实训中,我们通过 选择各种不同的模拟病理状态,进行具体药物治疗干预,要 求学生学会观察药物的治疗效果、治疗不当引起的各种不 良反应及如何及时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来锻炼护理用药技 能,整个过程具有重复性、直观性、形象性,通过学生与模拟 性、交融互进性,根据各实训项目的特殊性三者所占比例有 所侧重,具体二级指标各不相同。如宣教能力训练项目评价时, 过程和方法维度所占比例相对较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 所占比例相对轻高,具体考查学生宣教过程中的语言、神态、动 作等二级指标。 药物学实训课程的开发为提高在校护理专业学生岗位职 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提供了一个平台,是实现整体护理理念的重 要保障之一,但在教学过程中仍需不断探索、完善,以进一步适 应高职护理人才培养要求。 参考文献: 人之间的互动,提高了学生的练习专注度,增加了学生的动 手机会。在实训过程中,教师可适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 问题讨论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避免教学方法单 一。可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教学,如对于药物不良反应 【1】李惠萍,陈丽,吴钢.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教育与职业, 2008,15:86 ̄87. 的上报,要求学生掌握上机填报技术;静脉制剂的合理配制 由于受条件限制,可由教师事先录制市级医院静脉制剂配 【2】刘晓群.加强学生药理学实验技能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田.现代医药 卫生,2008,24(17):2691~2692. 制中心的工作流程和实景,采用多媒体播放。在实训教学 中,针对教学内容还可采用实物展示方法,如分发处方,通 过处方分析讨论,使学生熟悉药物的用法与用量、配伍禁 一【3】宋前流,冯小君,国萍,等.高职护理技能型紧缺人才药理学教学内 容与临床需求的调查研究叨.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7:41 ̄43.A 138一 通高校的培养目标,我院护理专业把护理研究方法课程定位为 I文献检索I—— I科研设计l—— I统计分析l 护理专业必修课,其作用是使学生能够应用检索技术获取目标 图1护理科研方法课程的三大模块 文献,具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科研精神,建立评判性 2.2.2以学生为主体.基于工作需求。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 思维方式,从而使学生脱离低水平技术重复的“技工”角色,满 法(1)重视教学内容的导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 足护理职业岗位需求,提高职业素养。 趣,在课程初打破原有绪论介绍基本概念、学科历史发展、学习 根据课程定位,在护理专业整体课程的设置中,将本课程 方法的常规,直接介绍目前护理研究发展现状,对比医疗科研 开设于专业基础课程结束以后和临床实习以前的过渡阶段。使 发展,以具体实例,说明护理专业对科研能力的需求,使学生在 学生能从科研角度出发,对专业知识进行评判分析,再整理加 学习本课程时有一种任务感和使命感,激发学习动力。 工,融会贯通。并且使学生通过护理研究方法的学习,建立科学 (2)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教学内容突出对能力与技术的训 的临床思维方式,具备逻辑分析能力和实事求是的客观精神。 练。在模块教学中,增加经典科研案例引入分析,启发学生思维, 这样可在思维方式和分析能力方面为学生从学校到临床的过 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并针对不同的模块设置相应的 渡提供一个良好的衔接过程。 工作项目,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利用所学科研知识和技术完成 2课程改革理念和思路 工作项目,这一过程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动脑 2.1镰程改革理念 能力和团队精神。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是咨询者、导演者和主导 以护理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具备护理专业科研能 者,以便通过常规教学方法与现代新型教学方法的结合,全面调 力应用型护理人才为目标;以“必需、够用”为度il】,按照护理科 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研 研工作需求设计课程,满足护理职业需要。 意识和科研素养,使其建立评判性思维。 2.2谋程改革思路田 (3)教学内容稳定性与灵活性、开放性结合。由于本课程的 2.2.1整合课程.设计课程模块。制定教学目标打破原有学科体 特殊性,除包括科研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外,教学内容要根据护 系,与临床护理一线工作者和教育专家共同探讨,围绕护理科研 理科研发展需求灵活改变。同时将专兼职教师承担的科研课题 需要整合了文献检索、科研设计、统计分析3门课程,以“必需、 和论文向学生开放,并作为一个工作项目邀请学生参加,为学 够用”为度,将护理研究方法课程分为三大模块(见图1):文献检 生提供操作实练的平台,以增加学生科研实践能力。 索、科研设计、统计分析。并按照护理研究活动需求,先制定课程 2.2.3改革考试方式借鉴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设立“三段 的能力目标,并使用具体、实际、可检验的语言来描述能力目标。 式”考试方法(见图2),即第一段考试为闭卷理论考试,主要考 然后依据能力需求,制定相应的能力目标、支撑知识和能力训练 核护理科研方法的基础知识;第二段考试为论文分析,考核学 项目(见表1)。 生的单项能力运用;第三段考试为课题设计答辩,考核学生的 表1护理科研方法课程能力目标、支撑知识和能力训练项目 综合能力运用。该课程评价以能力考核为主,增加学生综合能 经过不断的改革尝试,护理研究方法课程目前已成为院级 力运用(即综合项目的开发和实施——科研设计)。这三段考试 优秀课程。4名学生参与撰写的论文已经发表,有15名学生自 并不集中在课程完全结束后进行,而是在不同阶段对学生进行 主申报了大学生基金课题,并有1项课题获立项,此外还有多 考核,将考核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2种,注重对学生 名学生参加了多项课题的资料调研与问卷分析。 学习效果的有效反馈。 参考文献i 匾 匿 【lJ张旺凡,汪有容.改革传统医学教育模式培养高索质“应用型”人才 【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10):6~8. 图2护理科研方法课程的“三段式”考试方法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A 3课程改革效果 ..13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