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星》 教学设计
《繁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认读“昧、坠、怀”3个生字,了解作者。
2、感受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心情,理解其原因。 3、学习修辞手法,感悟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家乡的眷恋。 教学重点:感悟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家乡的眷恋。 教学难点: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表达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作者
同学们,你们爱看天上的星星吗?你们观察过夜晚的繁星吗?当你仰望星空时,你的感受如何?(学生畅谈自身感受)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看看“人民作家”巴金是怎样观察繁星的?他又有哪些感受? 课件出示巴金相关资料,了解本文写作背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字词做出标记。 2、借助工具书、字典等理解“半明半昧”“摇摇欲坠”等词语含义。 3、分段指名读课文,正字音。 4、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三、精读课文,体会感情 (一)默读课文,自主学习。
1、找出巴金三次观察繁星的情况,完成表格。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时间 地点 看到的 想到的 学生自主填表格后与同桌讨论。 指名回答,教师及时点评。
2、比较巴金三次观看繁星的情景与感受有什么不同,讨论不同的原因。 学生小组讨论,结合讨论三次观看繁星感受不同的原因,教师巡视指导。
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教师点拨;这个不相同是因为随着作者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星空的观察和感知逐步深入。
(二)感悟修辞,体会写法
文章中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找出来,品一品。
1.作者把星天比作母亲,把星星比作朋友,并和它们说话,运用了哪辞于法?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2.找出文中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的精妙之处,并说说其表达效果。 3.仿写句子。
弯弯的月亮 。(比喻句)
我们的生活是 ;是 ;是 。(排比句) 四、随堂练习,巩固提升
1、在划线的字的正确读音后画“√”。
半明半昧(mèi wèi) 坠落(zhuì duì) 2、根据意思写词语。
形容十分危急,快要掉下来。( ) 有时明亮,有时昏暗。 ( )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2.积累描写繁星的优美句子。 板书设计
从前 (家乡) 繁 星 三年前 (南京) 如今 (海上)
热爱大自然
向往美好生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