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洞施工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批准:
双线隧道进洞方案
目 录
第一章 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数量 ................................................................................. 1 一、工程概述 ......................................................................................................................... 1 二、气象 ................................................................................................................................. 1 三、地质、地貌及水文特征 ................................................................................................. 1 四、洞口段围岩工程数量 ..................................................................................................... 1 第二章 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施工工法 ................................................................. 4 一、准备工作 ......................................................................................................................... 4 二、管棚施工 ......................................................................................................................... 5 三、洞口段围岩开挖设计 ................................................................................................... 10 四、大拱脚台阶法施工 ....................................................................................................... 13 五、超前小导管施工 ........................................................................................................... 17 六、 超前预测预报 ........................................................................................................... 18 七、 装渣与运输措施 ......................................................................................................... 19 八、隧道二次衬砌及仰拱施工 ........................................................................................... 19 九、本工程所需机械设备 ................................................................................................... 19 第三章 安全质量保证措施 ........................................................................................... 21 一、安全保证措施 ............................................................................................................... 21 二、质量保证措施 ............................................................................................................... 21
1
双线隧道进洞方案
第一章 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数量
一、工程概述
新建铁路重庆至利川铁路是规划建设的沪—汉—蓉客运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线路地处我国中、西部地区的接合部,西起重庆市,向东途经重庆市长寿区、涪陵区、丰都县和石柱县,止于湖北省利川市。渝利铁路正线长度264.406km,建筑长度295.958km(折双)。 渝利铁路向西通过遂渝线可达成都市,东经在建的宜万线和汉宜客运专线直达武汉,进而沟通合肥、南京、上海等长江中下游城市,还可通过京广铁路通道连接华北和华南等地区,通过武九与东南沿海的江西、福建等省区连接。本项目地理位置优越,是川渝地区联系华东、中南、沿海地区及华北部分地区最重要的快速铁路运输主通道,与襄渝线、渝怀线、渝黔线一起,共同负担川渝地区与东中部地区、华北地区及东南沿海地区的客货交流。
二、气象
历年平均气温9.8℃,历年1月份平均气温-7.5℃,历年7、8月份平均气温23.8℃,历年极端最高温度37.53℃,历年极端最低温度-25.30℃。历年平均降水量637.77mm,历年最大降水量833.20mm,历年最小降水量51.02mm,历年月降水量554.91mm。最大风速35~37m/s,相当于11~12级风,最大风压500~600Pa。最大季节冻土深度0.93m。
三、地质、地貌及水文特征
隧道址区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上覆第四系洪积坡(Q4(dl+pl))、残积坡(Q4(dl+el))粉质黏土,通过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下沙溪庙组(J2XS)泥砂夹砂岩、砂岩,岩层强风化层厚2~5m,质较软,洞身于DK116+785穿越珍溪向斜。轴向N32°E左右,两翼不对称,轴部平缓开阔,北西翼倾角12~37°,东南翼4~13°,节理裂隙不发育,地下水以基岩裂隙水为主,无侵蚀性,预计隧道最大涌水量5115m3/d。不良地质为隧道出口段危岩落石。本隧道环境作用类别为碳化环境,环境作用等级为T2。
四、洞口段围岩工程数量
洞口段工程数量及石家坡隧道洞口段衬砌类型见下表。
1
双线隧道进洞方案
2
双线隧道进洞方案
隧道洞口段衬砌类型表 表1
长部位 起始里程 进口 15 终止里程 分段里程 度(m) 15 4 斜切 斜切延伸 V级I型加强复合 V级I型加强复合 V级I型加强复合 V级I型加强复合 斜切延伸 斜切 明挖 明挖 大拱脚台阶法 大拱脚台阶法 大拱脚台阶法 大拱脚台阶法 明挖 明挖 钢架 衬砌类型 施工方法 工法图号 类型 工20b型钢钢架 部位 全环 间距(m) 0.6 超前支护 衬砌采用图号 类型 Φ89大管棚 Φ42小导管 Φ42小导管 Φ89大管棚 47 工20b型钢钢架 全环 0.6 41 工20b型钢钢架 工20b型钢钢架 全环 0.6 出口 15 全环 0.6 4 15 3
双线隧道进洞方案
第二章 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施工工法
一、准备工作
1、完善洞口排水系统
截水沟设置在开挖线5m以外,隧道进口施作115m,出口施作100m。采用M10浆砌片石砌筑。按\"隧参2203-21\"图III式(b=40cm,h=60cm)图施作。
截水沟采用人工开挖。沟槽要求沟底平顺、顺应山势,与山下排水系统顺接。开挖后先用M10水泥砂浆对沟深及沟底进行封闭,确保雨水不能渗入土体,待洞身开挖过水沟位置后,地表沉降稳定后开始按设计要求进行浆砌片石沟体施工。
60cm40cm1:0.31:0M10砂浆抹面厚(2cm)或填塞缝隙.3~0.5
截水沟大样图
2、完善洞口安全防护
出口洞口开挖前应对 段危岩落石进行清除,清除时应做好防护措施, 围岩清除后,对岩面采用M10砂浆片石支顶和嵌补,在危岩落石下方沿线路左右各35米设置钢轨防护栏栅,钢轨间设Φ25钢筋网片,网格间距30*30cm。
出口洞口开挖前还应先对便道进行改移,并按照设计要求对公路两侧设C20防撞墙,尺寸2.0*0.4*1.2m,并涂警戒色,专人提醒过往车辆注意安全,并对洞口段与临时便道改移交界处设置防护墙以免非施工车辆。
4
双线隧道进洞方案
二、管棚施工
1、大管棚设计
本线在隧道进出口明暗交界处设计超前大管棚。 设计参数:
①管规格:热轧无缝钢花管外径89mm,壁厚6mm;导管上钻注浆孔,孔径为10~ 16mm,纵向间距15~20cm,呈梅花形布置,尾部留不小于100cm 的不钻孔的止浆段。 ②管距:环向间距40~50cm。
③倾角:外插角1°~3°为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作调整。 ④注浆材料:水泥浆或水泥砂浆。 ⑤设置范围:拱部120°。 ⑥长度:15m。
⑦孔口导管规格:热轧无缝钢管外径127mm,壁厚5mm。 2、大管棚施工工艺 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所示。
5
双线隧道进洞方案
图1 超前大管棚施工工艺流程图
施工准备 测量放样 安装导向管、浇注套拱 搭设工作平台、钻机就位 钻孔 清孔 补孔 验收合格 合格 管棚加工 顶入管棚、安装止浆板 不合格 原材料进场检验 喷混凝土封闭工作面 初选浆液配合比 连接注浆管路、调试 初配浆液试验注浆 压水试验 确定浆液配合比 浆液制备 调整注浆参数 注浆作业 注浆效果分析 合格 封孔、连接钢架结构 不合格 结束
6
双线隧道进洞方案
3、施作导向墙
导向墙施工工序:埋设工字钢钢架→孔口管安装→支撑体系搭设和内外模安装→浇筑混凝土→混凝土拆模、养护
(1)导向墙设计参数
本隧拟在开挖廓线以外拱部120o范围内施作混凝土护拱作为导向墙,导向墙采用C20混凝土,断面尺寸为1.0m×1.0m;环向长度可根据具体工点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导向墙应置于稳定的基岩上,护拱内埋设两榀I20b工字钢钢架为横向支撑,每榀钢支撑拱脚设置3根φ42钢管,每根长3.5米的锁脚锚杆,当地基位于松散地层时,除设锁脚锚杆外还应采用浇注C20混凝土基础。在导向墙底部以上30cm处设置导向管,管棚导向管固定在钢架上并与钢架焊接成整体构件具体见孔口管纵向布置图。
图2 导向墙、管棚布置图
15 m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C20导向墙厚100cmφ89大管棚间距40cm1003070120°开挖轮廓线(3)孔口管作为管棚的导向管,它安设的平面位置、倾角、外插角的准确度直接影响管棚的质量。在安装前用经纬仪以坐标法在工字钢架上定出其平面位置;用水准尺配合坡度板设定孔口管的倾角;在设置正确的外插角后,在工字钢架与孔口管间垫小钢
7
双线隧道进洞方案
板并焊牢靠。
10070钢板φ127导向管钢板1°~3°30I20b钢架间距80cm 图3 孔口管纵向布置图
(4)在孔口管安装完成后进行支撑体系搭设和内外模安装,模板采用钢模及木模组合,待质检工程师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验收,验收合格后进行混凝土浇筑。浇筑后按要求进行养护。
(5)待混凝土养护强度达到85%时开始管棚施工。 4、 搭钻孔平台安装钻机
(1)钻机平台用钢管脚手架搭设或采用自制凿岩台车,平台要支撑于稳固的地基上,,防止在施钻时钻机产生不均匀下沉、摆动、位移而影响钻孔质量。
(2)脚手架平台应一次搭好,连接要牢固、稳定,架上铺设10cm厚木板,板间用骑马钉加固,用粗铁丝绑扎在脚手架上,以保证工作平台的稳定性。
(3)开钻前首先从左向右对40个孔口进行编号,并用红油漆写在导向墙上。 (4)钻机要求与已设定好的孔口管方向平行。用经纬仪、挂线、钻杆导向相结合的方法对钻机进行定位,反复调整,确保钻机钻杆轴线与孔口管轴线相吻合。
5、 钻孔
(1)钻头直径采用Φ108mm硬质合金钻头。
(2)钻孔时按编号施工顺序从低孔开始,由两侧往中间方向对称进行施工,钻孔时钻机距工作面的距离一般情况下应不小于2m。
8
双线隧道进洞方案
(3)钻机开钻时,应低速低压,待成孔10m后可根据地质情况逐渐调整钻速及风压。若钻进过程阻力较大,可退回1m左右,多次反复,阻力减小后继续钻进。
(4)钻进过程中经常用测斜仪测定其位置,并根据钻机钻进的状态判断成孔质量,及时处理钻进过程中出现的事故。
(5)钻进过程中确保动力器、扶正器、合金钻头按同心圆钻进。
(6)岩质较好的可以一次成孔。如果钻进时产生坍孔、卡钻时,需补注浆后再钻进。 (7)认真作好钻进过程的原始记录,及时对孔口岩屑进行地质判断、描述,作为洞身开挖时的地质预测预报参考资料,从而指导洞身开挖。
6、 清孔验孔
(1)用地质岩芯钻杆配合钻头进行反复扫孔,清除浮渣,确保孔径、孔深符合要求,防止堵孔。
(2)用高压风从孔底向孔口清理钻渣。
(3)用经纬仪、测斜仪等检测孔深、倾角、外插角。
7、 安装管棚钢管
棚管安装工序:棚管配管、编号→管节加工→钢筋笼加工→棚管逐步节顶入→钢筋拢顶入→安装止浆板
(1)为使同一横断面内的接头数不大于50%,相邻钢管接头至少错开1m,加工钢管时将钢管进行配管和编号,每节钢管长5~8m,并把加工了的钢管节搭配好并做好记录待用。
(2)钢管在专用的管床上加工好丝扣,丝扣长15cm;导管四周钻设孔径10~16mm注浆孔,尾部2m不钻孔;孔间距纵向15~20cm,横向9~12cm呈梅花型布置;管头焊成圆锥形,便于入孔。
15~20cm丝扣100cm9~12cm固定环连接套管φ10~16注浆孔φ18主筋钢筋笼图4 棚管大样
(3)钢筋笼由四根Φ18主筋和固定环组成,固定环采用短管节,将其与主筋焊接,按1m间距设置。
9
双线隧道进洞方案
(4)棚管顶进采用挖掘机在人工配合下按配管方案逐节顶入,棚管顶入完成后人工顶入钢筋笼。
(5)钢筋笼顶进后即在棚管端头焊接止浆板,止浆板采用2cm厚钢板制作,中间焊有Φ20注浆管,管口拉丝2cm,以备连接止浆阀。
注浆管棚管止浆板止浆阀丝扣接注浆机图5 棚管端头大样
8、 注浆
(1)安装好棚管后使用锚固剂将孔口管及棚管间缝隙封闭住,喷混凝土封闭工作面,达到强度后方可对孔内注浆,注浆前备足止浆阀。
(2)注浆材料采用1:1:0.5水泥砂浆,设计强度为M20。
(3)采用注浆机将砂浆注入管棚钢管内,初压0.6~1.0MPa,终压2MPa,持压15min后停止注浆,拧紧止浆阀。
(4)止浆阀待砂浆凝固后卸下,清洗后循环使用。 (5)注浆时先灌注“单”号孔,再灌注“双”号孔。 (6)注浆量一般为钻孔圆柱体的1.5倍;
(7)注浆过程中压力突然升高,可能发生堵管,应停机检查;注浆进浆量很大,压力长时间不升高,则应调整浆液浓度及配合比,缩短凝胶时间,进行小量低压力注浆或间歇式注浆,使浆液在裂隙中有相对停留时间,以便凝结,但停留时间不能超过混合浆的凝胶时间,才能避免产生注浆不饱满。
三、洞口段围岩开挖设计
采用大管棚超前支护,大拱脚台阶法开挖,上下阶距离20~30米。开挖后立即喷射C25砼,然后打锚杆、架立钢架、设临时支护、复喷至设计厚度。光面松动爆破加人工风镐开挖。
施工顺序:先超前支护,后开挖并及时初期支护;开挖由上而下,衬砌由下而上的原则;开挖时应短进尺,弱爆破,每循环进尺控制在0.6~1.0米;初期支护及砼施工应及时封闭仰供。
10
双线隧道进洞方案
大拱脚台阶开挖法作业示意图详见图。
11
双线隧道进洞方案
图6 Ⅴ级围岩大拱脚台阶开挖示意图
ⅡIⅡ1Ⅵ大拱脚I18横撑ⅥⅢ23ⅤⅣ
I.超前支护;1. 上台阶大拱脚开挖;Ⅱ.上半断面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2.;
下台阶开挖;Ⅲ. 下台阶初期支护;3.隧底开挖(含仰拱开挖);Ⅳ.仰拱初期支
护;Ⅴ.仰拱砼施工;Ⅵ拱墙二次衬砌施工。 <1>、施工工序
(1)、弱爆破开挖1部,施做1部台阶的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即初喷4cm厚混凝土,铺设钢筋网,架立I18临时钢架,并设锁角锚杆。钻设径向锚杆后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2)、弱爆破开挖2部,施做2部台阶初喷4cm厚混凝土,铺设钢筋网,接长钢架,并设锁角锚杆。钻设径向锚杆后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3)、在滞后2部一段距离后,弱爆破3部,施做隧底喷射混凝土。
(4)、根据量测结果分析,待初期支护收敛后,拆除I18临时钢架,浇注仰拱与边墙基础混凝土。
12
双线隧道进洞方案
(5)、浇注仰拱填充至设计标高。
(6)、利用衬砌台车模架一次性浇注拱墙衬砌。 <2>、施工要点
(1)、隧道施工应坚持“弱爆破、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原则。 (2)、工序变化处应设锁角锚杆,以确保钢架基础稳定,下台阶安全,防止塌方。 (3)、钢架之间纵向连接钢筋应及时施做并连接牢固。
(4)、各部台阶开挖长度宜在20~30m,仰拱开挖后应及时施做仰拱混凝土。 (5)、衬砌施工时,必须按照有关规范要求,进行监控量测,根据量测结果确定二次衬砌浇注时机并及时调整支护参数,施做临时仰拱。
(6)、当拱架拱脚下沉或内移时,可以加大I18横向支撑的矢高。 (7)、I18横撑为临时支护,施工中应尽量倒换使用。 (8)、当拱顶变形量较大时,可采用核心土台阶法开挖。
(9)、大拱脚采用钢垫板采用:(500*300*16mm/500*200*16mm/240*200*16mm)与斜撑焊接连成整体。
四、大拱脚台阶法施工
1、开挖
洞口管棚施工和相应的排水系统以及出口洞顶安全防护完善后方可开挖进洞,Ⅴ级围岩破碎带,人工采用风镐开挖,其余各部采用挖掘机开挖、装渣,循环进尺控制在0.6m~1.0m;对于Ⅴ级围岩一般地段,各台阶可以分步平行施工,遵循“弱爆破,短开挖”的原则采用光面爆破或者预留光爆层微振控制爆破,以减小对围岩的扰动。炮眼深度0.8m~1.2m。开挖时应预留上台阶核心土,以保证施工围岩稳定。
为保证竣工验收及安全质量,开挖时考虑Ⅴ级围岩预留变形量为10cm,施工过程中施工误差5cm。
2、临时支护和初期支护
初期支护是由锚杆、钢筋网、钢架和喷射混凝土组成的一种联合受力结构。为保护围岩的天然承载力,初期支护要尽快施作。
(1) 初喷混凝土封闭围岩面
洞口段Ⅴ级围岩喷射混凝土设计:拱墙、仰拱采用C25喷射混凝土,喷射厚度:拱墙
13
双线隧道进洞方案
部厚度27cm,仰拱部分厚度25cm。开挖后应先初喷4cm,然后施做钢筋网、锚杆、钢架、小导管,最后复喷至设计厚度。
用高压风自上而下吹净岩面,埋设控制混凝土厚度的标志钉,初喷4cm厚C25混凝土,如工作面有滴水或淋水,钻孔埋管做好引排水工作。
从拱脚或墙脚向上推喷,以防止上部回弹料虚掩拱脚(墙脚)而不密实,一致强度不够,造成失稳;先将凹洼部分找平,然后喷射凸出部分,并使其平顺连接起来。沿水平方向以螺旋形划圈移动,喷头与受喷面垂直,喷嘴口至受喷面距离1.5~2.0m。
喷射混凝土表面应大面积平整并成湿润光泽,无干斑或滑移流淌现象。
(2) 施作系统锚杆,挂设钢筋网
拱部系统锚杆采用φ22组合式中空锚杆;边墙系统锚杆采用Φ22普通砂浆锚杆。系统锚杆长度为4.0m,间距为1.2m×1.0m(环×纵),每环拱部15根,边墙7根,梅花形布置,径向施作,锚杆注浆采用M20水泥砂浆。各断面初期支护及临时支护连接处左右均需设置2根长度为4.0m的Φ22锁脚锚杆,确保初期和临时支护不失稳。
钢筋网为φ8的钢筋焊接而成,网格尺寸为20cm×20cm,钢筋网应在初喷后随受喷面的起伏铺设,其保护层厚度不小于3cm,钢筋网应与锚杆体连接牢固。
(3) 钢架制作
加工场地用砼硬化,精确抹平,按设计放出加工大样。钢架弯制结合隧道开挖方法采用型钢弯制机按照隧道断面曲率分节进行弯制,弯制完成后,先在加工场地上进行试拼。各节钢架拼装,要求尺寸准确,弧形圆顺,要求沿隧道周边轮廓误差不大于3cm;型钢钢架平放时,平面翘曲小于2cm。上下台阶钢架加工图如下:
14
双线隧道进洞方案
图 7 隧道I20b型钢钢加工图
15
双线隧道进洞方案
(4)安装钢架
钢架安装在掌子面开挖初喷完成后立即进行,钢架纵向间距0.6米。
根据测设的位置,各节钢架在掌子面以螺栓连接,连接板应密贴。为保证各节钢架在全环封闭之前置于稳固的地基上,安装前应清除各节钢架底脚下的虚碴及杂物。同时每侧安设2根锁脚锚杆将其锁定,底部开挖完成后,底部初期支护及时跟进,将钢架全环封闭。
钢架按设计位置安设,在安设过程中当钢架和初喷层之间有间隙应每隔2m用砼预制块楔紧,钢架背后用喷砼填充密实。钢架纵向连接采用Φ22(钢筋),环向间距1m。
钢架落底接长在单边交错进行,每次单边接长钢架1~2排。在软弱地层可同时落底接长和仰拱相连并及时喷射砼。接长钢架和上部钢架通过垫板用螺栓牢固准确连接。
架立钢架后应尽快进行喷砼作业,以使钢架与喷砼共同受力。喷射砼分层进行,先从拱脚或墙角处由下向上喷射,防止上层喷射料虚掩拱脚(墙角)不密实,造成强度不够,拱脚(墙角)失稳。
注意事项:
① 为保证钢架置立稳固,施工中应在钢架基脚部位预留足够的坚实基岩,架立钢架时挖槽就位。
② 钢架平面垂直于隧道中线,倾斜不大于2°;钢架的任何部位偏离铅垂面不大于5cm。
③ 为增强钢架的整体稳定性,应将钢架与纵向连接筋、系统锚杆、定位系筋和锁脚锚杆焊接牢固。
④ 钢架连接接头要牢固。拱脚部位易发生塑性剪切破坏,故该部位接头除栓接外,还应四面帮焊,确保接头刚度和强度。
⑤ 钢架和初喷层间有较大间隙时要设骑马或契形垫块顶紧;钢架与围岩的间距不应大于5cm。
(5)施作拱部超前支护和二次喷射混凝土
拱部按设计参数施作下一循环超前支护,并把该支护尾端焊在拱架上。分层喷射混凝土到设计厚度,每层厚5~6cm;钢架保护层不小于2cm。整个喷射混凝土表面要平顺。
(6)监控量测、修正支护参数 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拱顶下沉和周边收敛位移测量,通过监控测量的信息反馈,及时
16
双线隧道进洞方案
调整支护参数,以确保衬砌结构安全。
监控测量中应注意:
① 为取得开挖后围岩早期状态变化数据,各测点应尽量靠近开挖面布置(不大于2m),在爆破后24h内或下次爆破前,读取初次读数。
② 周边收敛、拱顶下沉及地表下沉各项测点应尽量集中布设在一个断面,以便测量成果的协调分析、综合运用。
③ 测量时,先把钢尺拉出(拉出长度稍长于测量基线)停放20min,使钢尺温度与环境气温基本一致(同一洞口内连续测量若干断面,且环境相差不大时,可连续测量)。
④ 当下半断面开挖靠近上半测量断面时测量频率应适当增加。
五、超前小导管施工
1、超前小导管施工方法、工艺
本隧道洞口及洞内断层破碎带地段施工采用超前小导管注浆支护技术。通过小导管注浆改善围岩力学性能,加固围岩,封堵地下水,并结合钢架支护,形成棚架式支护体系,是确保本隧道软弱围岩施工安全的一个重要技术手段。
(1)施工方法:现场加工小钢管,喷射混凝土封闭岩面,用凿岩机钻孔,人工将小钢管打入岩层,压浆机压注水泥浆。施工工艺流程见表5(图5-08)。
(2)设计参数:拱部120°范围内设小导管,材质Φ42*3.5mm的无缝钢管,L=3m,前端呈尖锥状,尾部焊Φ6钢筋加劲箍,管壁四周按15cm间距梅花形、钻设Φ8mm压浆孔。
施工中导管与以10°~12°仰角插入围岩。环向间距0.4m,纵向每1.2m施作一环,搭接长度不少于1.0m。注浆浆液采用水泥浆,注浆压力0.2~0.3Mpa。超前小导管以紧靠开挖面的钢架为支点,打入短钢管后注浆,形成管栅支护环,采用专用注浆泵注浆。
2、施工方法
采用现场加工小钢管,喷射砼封闭岩面,用YT-28凿岩机钻孔将小钢管打入岩层,压注水泥浆。
3、工艺流程(图8)
17
双线隧道进洞方案
4、注浆施工
(1)安装好导管后使用锚固剂将孔口管及棚管间缝隙封闭住,采用自制注浆阀、排气阀,注浆前备足止浆阀。
(2)注浆材料采用1:1:0.5水泥砂浆,设计强度为M20。施工中由实验室确定配比。 (3)采用注浆机将砂浆注入小导管钢管内,初压0.2~0.3MPa,终压1.5MPa,持压5min后停止注浆,拧紧止浆阀。止浆阀待砂浆凝固后卸下,清洗后循环使用。
开挖 浆液配置 注浆 注浆站布置 连接止浆管 安孔口止浆制定施工方案进施工效果检查 施工准备 喷砼封闭掌子钻孔打小导现场试验 注浆参数 设备准备 管材加工 材料准备 机具准备 地质调查 浆液选择 配比试验 注浆设计 六、 超前预测预报
采用TSP203超前探测、超前水平钻探(φ50孔,每断面1孔)手段进行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根据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所获取的地质信息调整隧道的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案,以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18
双线隧道进洞方案
七、 装渣与运输措施
石家坡双线隧道因为其跨度大,有一定的活动场地。故采用无轨装碴无轨运输。施工中进出口各配备了侧翻式装载机2台用于装碴,自卸卡车5台配合出碴运输。要建立工程运输调度,根据施工要求安排编制运输计划,并不断改进装、运、卸和调车作业,以减少干扰,提高运输效率,保证运输作业的安全。同时对洞内道路要求平整、无碴块,并不断予以维修,两侧排水沟要始终畅通,风、水、电管线要不影响车辆通行。并保持弃碴场面的平整和畅通。
八、隧道二次衬砌及仰拱施工
隧道施工坚持“仰拱超前、尽早成环“的原则,仰拱距离开挖面的距离;Ⅳ级以上围岩≤40m;拱墙初期支护完成后,要及时开挖仰拱,安装仰拱钢架,进行仰拱混凝土施工,使初期支护尽早闭合成环构成稳固的初期支护体系,并为施工运输创造良好环境。
隧道二次衬砌施工作业前,要求围岩和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量测监控数据表明位移率明显减缓、收敛值拱脚附近小于0.2mm/d和拱顶下沉小于0.15mm/d,方可施作二次混凝土衬砌。洞身衬砌严格按照仰拱超前,边墙、拱部一次浇筑成型的原则组织施工,边墙、拱部采用走行式全断面液压钢模台车整体衬砌,每节浇注长度12米。二衬距离开挖面的距离:Ⅳ级及以上围岩≤90m。
九、本工程所需机械设备
本隧道工程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表2
额定功率(KW)或容量(m3)或吨位(t) 146KW 154.5KW 146KW 数 设备状况 量(台) 序号 机械名称 规格型号 进场时间 1 2 3 4 5 卡特挖掘机 神罡挖掘机 小松装载机 柳工装载机 10吨自卸车 320C SK220 WA380 ZLC50L 解放 2009.1.2 2009.1.2 2009.1.2 2009.1.2 2009.1.15 1 1 2 5 2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19
双线隧道进洞方案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9吨自卸车 混凝土输送车 搅拌机 搅拌机 自动配料机 型钢冷弯机 钢筋弯曲机 台式钻床 钢筋剪切机 空气压缩机 混凝土输送泵 轴流通风机 湿喷机 湿喷机 钢筋调直机 钢筋切割机 电焊机 潜孔钻机 风动凿岩机 潜水泵 离心式水泵 发电机 发电机 全液压衬砌台车 钻爆凿岩台车 超前水平地质钻机 重庆红岩 6m3 JS750 JS1000 HPD1600 Y100L1-4 QW-40 ZJ9832A 4L-20/8 HBT60A 8.8-1 GSP-1 P2-5B 605-10 3G-400 B×6 YT-28 D155-30×5 YG-300 206KW 145KW 35KW 2.2KW 3KW 4KW 20m3.120KW 75KW 4-55×2KW 5.5KW 5.6KW 2.2KW 2.2KW 18.5KW 15KW 38KW 250KW 50KW 12m 25 2009.2.1 2009.2.1 2009.2.1 2009.3.5 2009.2.1 2009.2.1 2009.2.1 2009.2.1 2009.2.1 2009.2.1 2009.2.1 2009.3.15 2009.2.1 2009.2.1 2009.2.1 2009.2.1 2009.2.1 2009.2.1 2009.2.1 2009.2.1 2009.2.1 2009.2.1 2009.2.1 采购订制 自制 租赁 4 4 4 1 2 2 2 4 4 10 2 2 2 2 4 4 8 3 43 12 8 2 2 2 2 2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20
双线隧道进洞方案
31 32 喷射混凝土台车 双液压浆机 ZTG-60/120 11KW 自制 2009.2.1 2 2 良好 第三章 安全质量保证措施
一、安全保证措施
1、施工人员须带安全帽,高空工作人员须配带安全带,禁止穿拖鞋作业,高压注浆人员须配带防护镜;
2、施工所用机械设备时时进行检查,清除不安全因素; 3、电线、管道的布设符合有关安全的管理规定; 4、爆破施工符合项目部安全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 二、质量保证措施
1、混合料的拌制、原材料的计量应符合规范要求;
2、在护拱顶面及隧道纵轴线边坡上设变形观测点,定期进行观测。如出现变形加剧等现象应立即停止洞内施工,待将不安全因素清除后,方可恢复施工; 3、施工过程坚持\"三检制\"及监理检查验收制度;
4、施工材料坚持先检后用,不符合要求的材料及时清除出场。
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