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0届全国百校联考新高考原创精准预测试卷(二十六)物理

2020届全国百校联考新高考原创精准预测试卷(二十六)物理

来源:好走旅游网
2020届全国百校联考新高考原创精准预测试卷(二十六)

物理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试题卷启封下发后,如果试题卷有缺页、漏印、重印、损坏或者个别字句印刷模糊不清等情况,应当立马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3、答题卡启封下发后,如果发现答题卡上出现字迹模糊、行列歪斜或缺印等现象,应当马上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4、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5、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7、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8、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14、物理课上,老师做了一个奇妙的“跳环实验”。如图,她把一个带铁芯的线圈L、开关S和电源用导线连接起来后.将一金属套环置于线圈L上,且使铁芯穿过套环。闭合开关S的瞬间,套环立刻跳起.某同学另找来器材再探究此实验。他连接好电路,经重复试验,线圈上的套环均未动。对比老师演示的实验,下列四个选项中,导致套环未动的原因可能是 ( )

A.线圈接在了直流电源 B.电源电压过高 C.所选线圈的匝数过多 D.所用套环的材料与老师的不同

15、物体从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vt图像如图所示,则该( ) A.在第8 s末相对于起点的位移最大 B.在第4 s末相对于起点的位移最大 C.在2到4s时间内的加速度大小最大 D.在4到8s时间内的加速度大小保持不变

16、如图所示,自动卸货车打开后挡板卸货,在车厢从水平位置

- 1 -

缓慢抬高到一定角度的过程中,车厢内的货物相对车厢没有滑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货物所受的合力逐渐减小 B.货物所受的重力逐渐减小 C.货物对车厢的压力逐渐减小 D.货物所受的摩擦力逐渐减小

17、如图甲所示,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55∶6,其原线圈两端接入如图乙所示的正弦交流电,副线圈通过电流表与负载电阻R相连。若交流电压表和交流电流表都是理想电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乙所示电源是线圈从垂直中性面出发,绕垂直与匀强磁场匀速转动产生的正弦交流电 B.若电流表的示数为0.50A,变压器的输入功率是12W C.原线圈输入的正弦交变电流的频率是100Hz D.电压表的示数是242 V

18、如图,矩形闭合导体线框在匀强磁场上方,由不同高度静止释放,用t1、t2分别表示线框ab边和cd边刚进入磁场的时刻。线框下落过程形状不变,ab边始终保持与磁场水平边界线OO'平行,线框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设OO'下方磁场区域足够大,不计空气影响,则下列哪一个图像不可能反映线框下落过程中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 ( )

19、能源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发展核能是解决能源问题的途径之一,下列释放核能的反应方程,表述正确的有

A. 1H+1H→2He+0n是核聚变反应 B. 1H+1H→2He+0n是β衰变

32432411

- 2 -

C. D.

235144192U+0n →56235140192U+0n →54Ba+36Kr+30n是核裂变反应 Xe+38Sr+20n是α衰变

94891120、如图所示,将两相同的木块a、b置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中间用一轻弹簧连接,两侧用细绳固定于墙壁。开始时a、b均静止。弹簧处于伸长状态,两细绳均有拉力,a所受摩擦力

Ffa≠0,b所受摩擦力Ffb=0,现将右侧细绳剪断,则剪断瞬间( )

A .Ffa大小不变 B. Ffa方向改变

C .弹簧弹性势能突变为零 D.Ffb方向向右

21、如图,足够长的U型光滑金属导轨平面与水平面成角(0<<90°),其中MN与PQ平行且间距为L,导轨平面与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垂直,导轨电阻不计。金属棒ab由静止开始沿导轨下滑,并与两导轨始终保持垂直且良好接触,ab棒接入电路的电阻为R,当流过ab棒某一横截面的电量为q时,金属棒的速度大小为v,则金属棒ab在这一过程中() A. ab运动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B.平行导轨的位移大小为

12qR BLC.产生的焦耳热为qBL

B2L2VD.受到的最大安培力大小为F

R第II卷(非选择题,共174分)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题~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29分)

22、 (6分)如图为“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装置. (1)如果在闭合开关时发现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向右偏了一下,那么合上开关后可能出现的情况有:

①将原线圈迅速插入副线圈时,灵敏电流计指针将;(填“向右偏转一下;向左偏转一下;不偏转”) ②原线圈插入副线圈后,将滑动变阻器触头迅速向左拉时,灵敏电流计指针(填“向右偏转一下;向左偏转一下;不偏转”)

(2)在做“探究电磁感应现象”实验时,如果副线圈两端不接任何元件,则副线圈电路中将 A.因电路不闭合,无电磁感应现象

- 3 -

B.有电磁感应现象,但无感应电流,只有感应电动势 C.不能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动势方向 D.可以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动势方向.

23. (8分)现用频闪照相方法来研究物块的变速运动。在一小物块沿斜面向下运动的过

程中,用频闪相机拍摄的不同时刻物块的位

置如图所示。拍摄时频闪频率是10Hz;通过斜面上固定的刻度尺读取的5个连续影像间的距离依次为x1、x2、x3、x4。已知斜面顶端的高度h和斜面的长度s。数据如下表所示(单位:cm)。重力加速度大小g=9.80m/s。

2

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列填空(所有结果都保留3位有效数字): (1) 物块在B点的速度m/s

(2) 物块的加速度a= m/s (3) 物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4) 物块由静止释放的位置距离A点的距离为cm

24、(13分)甲、乙两车在同一直线轨道上同向行驶,甲车在前,速度为v1=8 m/s,乙车在后,速度为v2=16 m/s,当两车相距x0=8 m时,甲车因故开始刹车,加速度大小为a1=2 m/s2,为避免相撞,乙车立即开始刹车,为不使相撞,则乙车的加速度至少为多大?

2

- 4 -

25、(20分)如图所示,两根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导轨,其末端连接等宽的四分之一圆弧导轨,圆弧半径r=0.41m,导轨的间距为L=0.5m,导轨的电阻与摩擦均不计.在导轨的顶端接有阻值为R1=1.5Ω的电阻,整个装置处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B=0.2T,现有一根长度稍大于L、电阻R2=0.5Ω、质量m=1.0kg的金属棒,金属棒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从图中位置ef由静止开始匀加速运动,在t=0时刻,F0=1.5N,经2.0s运动到cd时撤去拉力,棒刚好能冲到最高点ab、(重力加速度g=10m/s).求:

2

(1)金属棒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2)金属棒运动到cd时电压表的读数;

(3)金属棒从cd运动到ab过程中电阻R1上产生的焦耳热.

(二)选考题(共45分。)请考生从给出的2道物理题、2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注意所选题目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题目的题号一致,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3、(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布朗运动是液体或气体分子的运动,它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 B.液晶显示屏是应用液晶的光学各向异性制成的 C.理想气体等压膨胀过程一定放热

D.热量不可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 5 -

E.露珠呈球状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

(2)如图所示,粗细均匀的管子,竖直部分长为l=50cm,水平部分足够长.当温度为15℃时,竖直管中有一段长h=20cm的水银柱,封闭着一段长l1=20cm的空气柱.设外界大气压强始终保持在76cmHg.求:

①被封空气柱长度为l2=40cm时的温度 ②温度升高至327℃时,被封空气柱的长度l3.

34、(1) 某同学漂浮在海面上,虽然水面波正平稳地以1.8m/s的速率向着海滩传播,但他并不向海滩靠近。该同学发现从第1个波峰到第10个波峰通过身下的时间间隔为15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水面波是一种机械波 B.该水面波的频率为6 Hz C.该水面波的波长为3 m

D.水面波没有将该同学推向岸边,是因为波传播时能量不会传递出去 E.水面波没有将该同学推向岸边,是因为波传播时振动的质点并不随波迁移

(2)如图,半径为R的半球形玻璃体置于水平桌面上,半球的上表面水平,球面与桌面相切于A点。一细束单色光经球心O从空气中射入玻璃体内(入射面即纸面),入射角为45°,出射光线射在桌面上B点处。测得AB之间的距离为

R。现将入射光束在纸面内向左平移,求射入玻璃2体的光线在球面上恰好发生全反射时,光束在上表面的入射点到O点的距离。不考虑光线在玻璃体内的多次反射。

- 6 -

物理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D 15、D 16、C 17、B 18、 A 19、 AC 20、AD 21、BD

二、非选择题 22、(1)①向右偏转一下 ②向左偏转一下 (2) BD 23.(1)1.29 (2)4.30 (3)0.202 (4)8.59

x1x210.7615.05102【解析】(1)v2T20.1(2)由Δx=aT得

2

1.2905m/s

x4x2x3x1(23.6415.0519.3410.76)102am/s2=4.30 4.30m/s2224T40.1(3)由agsingcos得到μ=0.202

(4)由B点的速度v2ax得开始位置到B点的距离x=19.35cm。则开始位置到达A点的距离为8.59cm

24、【解析】两车速度相同均为v时,两车恰好未相撞,设所用时间为t,乙车的加速度为a2,则v1-a1t=v2-a2t 位移关系为:s乙-s甲=8m 根据平均速度公式有:解得:t=2 s a2=6 m/s

即t=2s时刻,两车恰好未相撞,显然此后在停止运动前,甲的速度始终大于乙的速度,故可避免相撞。满足题意的条件为乙车的加速度至少为6 m/s2。 25、【解答】根据题意,金属棒从

位置开始匀加速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2

2

- 7 -

解得:金属棒运动到感应电动势=感应电流

时的速度===

电压表的读数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

代入数据:

解得:=电阻

上产生的焦耳热为

三、33题、34题为《选修3-3》和《选修3-4》的内容 33、(1) BDE

(2) (1)516 K (2)52.6 cm

解析 (1)初态时p1=p0+ρgh=96 cmHg,T1=288 K,l1=20 cm。 终态时p2=p0+ρg(l-l2)=86 cmHg,l2=40 cm。 由气态方程得T1(p1l1S)=T2(p2l2S),

所以T2=p1l1(p2l2)T1=96×20(86×40)×288 K=516 K。

(2)当温度升高后,竖直管中的水银将可能有一部分移至水平管中,甚至水银柱全部进入水平管。因此当温度升高至327 ℃时,水银柱如何分布,需要作分析后才能得知。设水银柱刚好全部进入水平部分,则此时被封闭空气柱长为l=50 cm,压强p=p0=76 cmHg,此时的温度T=p1l1(pl)·T1=96×20(76×50)×288 K=570 K,现温度升到600 K>T,可见水银柱已全部进入水平部分,终态时p3=p0=76 cmHg,T3=600 K,此时空气柱的长度l3=p3T1(p1T3)·l1=76×288(96×600)×20 cm≈52.6 cm。 34、(1)A、C、E。

【解析】选A、C、E。水波是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形成的,A对;由题意可知

- 8 -

T155ss,f=0.6Hz,波长λ=vT=3m,B错、C对;波传播时将振源能量向外传播,而振动的质93点并不随波迁移,D错、E对。故选A、C、E。

(2)【解析】当光线经球心O入射时,光路图如图甲所示。设玻璃的折射率为n,由折射定律有

nsini ① sin

式中,入射角i=45°,γ为折射角。

△OAB为直角三角形,因此

sinABOA+AB22 ②

发生全反射时,临界角C满足sinC=

1 ③ n

在玻璃体球面上光线恰好发生全反射时,光路图如图乙所示。设此时光线入射点为E,折射光线射到玻璃体球面的D点。由题意有 ∠EDO=C ④

在△EDO内,根据正弦定理有

ODOE⑤ sin(90)sinC联立以上各式并利用题给条件得:OE=

2R。 2答案:

2R 2

- 9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