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中国科技大学教务处,安徽合肥230026)【摘 要】为梳理我国智慧课堂研究的热点与趋势,采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
(CNKI)上的656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智慧课堂研究最早始于
2007年,且大体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师范院校是该领域研究的主要力量,庞敬文等
人形成最大的作者合作群。而我国智慧课堂研究的热点包括“'互联网+ '教育背景下 智慧课堂的构建”“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探索”“智慧型课堂教学方式的构建”“微课
在智慧课堂中的应用”“智慧课堂教育大数据的挖掘应用”“基于电子书包、智慧校园
等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智慧课堂的构建”等六个方面$我国智慧课堂研究的趋势则遵循 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轨迹,大体呈现为三个阶段:2007—2010年为分离期,主要探 讨智慧型课堂教学方式的构建与实践,2011—2014年为初步融合期,主要探讨电子书
包等信息技术下智慧课堂的构建,2015至今为深度融合期,主要探讨“互联网+”和教 育大数据背景下智慧课堂的构建。为此,今后研究中需要进一步加大智慧课堂研究者 合作群的建设;学校应加强顶层设计,加强全学科的智慧课堂构建研究;在教育大数
据背景下,进一步提升智慧课堂的有效,性。【关键词&智慧课堂;热.;趋势;可视化分析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9-03-08文章编号:1673-8004(2020)03-0104-11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手-熟手-专家型教师情绪觉察研究” (CBA160184);安徽省智慧课堂试点项目“实验C理学智慧课堂试点\"(2017ZHK414)。
作者简介:汪海彬(1984-),男,安徽黄山人,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
从事教育信息化和情绪情感心理研究;刘婷(1985—),女,安徽宣城人,工程
师,硕士,主要从事教学管理和媒体传播研究;朱蕾晔(1976—),女,安徽黄山 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教育心理学研究;许梦珂(1992—),女,安徽淮南人,讲
师,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104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随着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党和国家一直强调加快信 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步伐,以实现教育现代化。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
要(2010-2020年)》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高度重视。”⑴2012 年教育部编制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
合,建设智能化教学环境。”,2-为了顺应世界“互联网+ ”发展趋势,2015年《国务院关于积极推
进“互联网+ ”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⑶;2016年教育部颁布的 《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与国 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体系⑷。在这一大背景下,教育理论者和一线基础教 育工作者也开始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从钱学森倡导的“大成智 慧学”到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智慧教育(smart education)的提出[5_6],与之相关的智慧环境、智慧学习等概念也随即提出⑺,如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特别发布了$2016中国智 慧学习环境白皮书》閃。与此同时,一些研究者转向对智慧教育实现的主阵地一智慧课堂 (smart class'的研究,智慧课堂不仅被视为实现智慧人才培养的切入点,更被视为当今世界各
国教育改革和人才竞争的核,卜[;]。国内关于智慧课堂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种视角:第一种是教育教学改革视角。该
视角针对传统的知识能力课堂的弊端[10],强调智慧型课堂的构建,以最大限度发挥教师 的教学机智[;],又要求教师充分挖掘教材的丰富内涵以盘活教材[11];智慧课堂具有学习 起点的“真实性”、教学推进的“针对性”、引导策略的“灵活性”和学习过程的“建构性”四 个动态特征[12];智慧课堂是充满智慧的课堂,是教育思维和教育情感互动的产物,是师生
智慧互动共生的过程与结果[1(]。第二种是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视角。该视角强调课堂
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如东北师范大学钟绍春教授团队认为智慧课堂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持 下,通过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将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中,形成个性化、智能化、数字化的课堂 学习环境,从而构建智慧能力培养的新型课堂[1*],其团队不仅基于电子书包、微课和网络
学习空间等信息技术探索了英语、数学等智慧课堂的构建[14-17 ],还考察了智慧课堂中的 动态学习路径、学生智慧生成策略和评价指标体系等[19-20]。此外,还有研究者基于大数据
开展了智慧课堂数据的挖掘分析与应用[21-24]。然而,国内关于智慧课堂研究的综合分析
较为薄弱。为此,本研究拟采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绘制我国智慧课堂研究的知识 图谱,全景再现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为进一步开展智慧课堂研究提供一定的 启示。—、研究方法(一)数据来源以中国知网(CNKI'为检索平台,以“智慧课堂”为主题(检索表达式为“SU=智慧课堂”),
时间为2019年1月1日之前,资源库选择不限,共检索到697条题录,对检索到的题录进行,
、 评、
学术 以 与
的 , 有 656篇,其中期刊论文615篇、硕士论文40篇、博士论文1篇。105汪海彬,刘婷,朱蕾晔,许梦珂.我国智慧课堂研究的热点与趋势——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二)研究工具采用由美国Drexel大学陈超美博士开发的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lll 4.0.R2版本和
CitespaceV 5.3.R1 版本。二、我国智慧课堂研究计量学分析(一)我国智慧课堂研究的概况分析!•年代分布从我国智慧课堂研究的总量来看,该领域研究始于2007年,之后一直呈现逐年上升的趋
势(见图1 )。依据发展趋势线的斜率大体可以分成三段增长期,分别是2007—2010年'2011—
2014年和2015—2018年,其中2015年之后的斜率最大,使得该领域的研究数量呈现直线上对载文量前十的机构进行排序后可知(见图2),华南师范大学的载文量最高,发文共15
篇,随后是东北师范大学、江西财经职业学院、章丘中等职业学校和东莞松山湖实验小学,这四 个机构的载文量均为12篇,其余机构的载文量也在5篇及以上%从机构的性质来看,载文量排
名前十的机构包括师范院校、研究院所、高职高专和中小学,其中师范院校最多,占4所%106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3.作者分布对发文量前十的作者进行排序后可知(见图3),庞敬文的发文量最高,发文5篇,随后是 唐;伟、刘军、王伟和解月光,均发表4篇文章。进一步的作者合作网络分析发现(见图4),庞
敬文、钟绍春、唐;伟、王伟和解月光等人形成了最大的作者合作群。图3发文量前十作者排序图4作者合作网络图(二)我国智慧课堂研究的热0分析为考察我国智慧课堂领域的研究热点,我们利用Citespace软件分别进行关键词的词频分
析和高频关键词的聚类分析。1.关键词的词频分析由表1可知,排在前二十的高频关键词均出现13次以上,在除去与检索主题相关的关键
词(“智慧课堂”“智慧教育”“智慧”等)后,排在前5位的关键词为:教学模式(53)、互联网+ (50 \"、信息技术(49)、课堂教学(33)和小学数学(31),这初步表明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涉及
“互联网+ ”等信息技术背景下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尤其是小学数学学科。从中心性数据 来看,在除去与检索主题相关的关键词(“智慧课堂”“智慧教育”“智慧”等)后,排在前5位的
107汪海彬,刘婷,朱蕾晔,许梦珂•我国智慧课堂研究的热点与趋势——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关键词为:实践(0.39)、电子书包(0.32)、构建(0.25)、互联网+ (0.22)和小学数学(0.19),中介中
心度越高表明其在知识图谱中起到的中介作用越强,表明该领域的热点还包括基于电子书包
等智慧课堂的构建与实践o高频关键词图谱(见图5)直观地展示了上述结果(圆圈越大表明该 关键词出现频次越多)O表1高频关键词的词频和中心性序号关键词频次中心性序号关键词构建微课
频次中心性1234智慧课堂智慧教育教学模式5870.780.1711180.250.010.390.035853501213141715151514141413130.170.22实践智慧教室互联网+56信息技术4936333121200.050.290.080.190.321516翻转课堂初中数学0.070.01智慧78课堂教学小学数学17181920智慧校园高职英语0.100.010.149电子书包信息化教学设计10教育信息化0.110.05岛职英语智慧课堂课堂教学种恳教空构建教学方式信息化智慧教性钾建微课小学■数学
电子书包人数拱教疗信息化神3!枝园实贱初屮数7教学付R化教学互联%沁计教学模式信层技术“
大学英语科慧教育翻转课議图5高频关键词图谱2.高频关键词的聚类分析为进一步深入分析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我们对高频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见图6),结果显 示,模板值(值)为0.897$平均轮廓值(值)为0.959。依据值大于0.3即为聚类结果显著的 标准)25*,我国智慧课堂研究的聚类分析结果显著且良好,图6直观地显示出该研究领域的热
!\"\"点问题,以下进行具体阐述:108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职业教育敎育大诚, 云 〜、満职院〈柚信恵
#4教忆大数%、决学英语课堂#3'微课1中数学増d子书占\\便心遂养\\智截#2课栽教宁1堂教学、鬲职英语卫彗'I互联网•敎窥・#O43f;■ /1S^堂图6高频关键词聚类分析种类#0为最大类,由64篇文献构成,S值为0.980,包括“智慧课堂”“互联网+”“'互联网+' 教育”“高职英语”“高职”等关键词,主要探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智慧课堂的构建他6^,其中
高职英语方面的探索最为丰富[28-29]o种类#1为第二类,由27篇文献构成,S值为0.974,包括“策略”“数学课堂”“智慧学习” “小学”等关键词,主要探讨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11-12,1-,30]o种类#2为第三类,由22篇文献构成,S值为0.884,包括“课堂教学”“构建”“教学方式”等 关键词,主要探讨智慧型课堂教学方式的构建[31-35]*种类#3为第四类,由18篇文献构成,S值为0.920,包括“智慧”“微课”“初中数学”“教学” 等关键词,主要探讨微课在智慧课堂中的应用[16,36-37]*种类#4为第五类,由17篇文献构成,S值为0.988,包括“翻转课堂”“信息化”“大学英语” “教育大数据”“职业教育”“云平台”等关键词,主要探讨由翻转课堂转向智慧课堂[38-39]及智慧
课堂教育大数据的挖掘应用研究[21-23]*种类#5为第六类,由16篇文献构成,S值为0.928,包括“电子书包”“教育信息化”“智慧
校园”“大数据”“核心素养”等关键词,主要探讨基于电子书包、智慧校园等教育信息化环境下
智慧课堂的构建⑮心2]。(三)我国智慧课堂研究的趋势分析为探索我国智慧课堂领域研究的发展趋势,我们利用Citespace软件分别进行凸显词
(burst term-分析和时序(timeline)图谱分析*1.凸显词分析由图7可知,从2007—2018年我国智慧课堂研究的凸显词共有13个,其中凸显时间长
于4年的凸显词为课堂教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和学校。此外,依据凸显的起始时间大概可 以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2007—2014年,这一阶段的凸显词为课堂教学、数学课堂、语109汪海彬,刘婷,朱蕾晔,许梦珂.我国智慧课堂研究的热点与趋势——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文、智慧课堂教学、教学方式、学校、语文教学、语文课堂、创设,该阶段主要探讨数学、语文等 课程智慧课堂教学方式的创设;第二个阶段为2015—2018年,这一阶段的凸显词为教学策
略%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和“互联网+”,该阶段主要探讨“互联网+”等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智慧
教育的教学策略。KeywordsYearStrengthBeginEnd
2007200720072007-2018课堂教学数学课堂语文4.0522.92620082008200920092013 _____________________2013 _——_________20112010 ■■■■■■■■■■■■2013 _____________________
3.265智彗课堂教学2007教学方式学校2007200720072007200720072007200720072.570
5.20920102.7282.8752.8752.5922011201220122013201520162016201420142014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教学语文课堂创设教学策略智藜教肓教肓信息化20142016 ■■■■■■■■W.2018_________________■■■2.9754.9443.2428.2842018 wrri互联网+20162018_______________■■■图7凸显词分析2•时序图谱分析进一步时序(timeline)图谱分析细化凸显词中两个阶段(见图8),发现我国智慧课堂研究
的发展趋势大体呈现三个阶段+ (1 )2007—2010年,该阶段为我国智慧课堂研究的初步探讨阶
段,主要探讨智慧型课堂教学方式的构建和实践,主要对应聚类#2。(2)2011—2014年,该阶
段为我国智慧课堂研究的增长期,主要探讨电子书包、智慧教室%智慧校园等信息技术下的智
慧课堂的构建,主要对应聚类#5和#1- (3)2015至今,该阶段为我国智慧课堂研究的繁荣期, 主要探讨“互联网+ ”和教育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课堂研究,包括智慧课堂构建和智慧课堂教
育大数据挖掘应用研究等,主要对应聚类#0%#3和#4-图8时序图谱110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三、结论与展望本文采用Citespace软件,对我国在2007—2018年间发表在中国知网上的有关智慧课堂
研究的656篇文献进行了可视化分析,勾勒十余年来该领域研究的基本概况,探索十余年来 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首先,我国智慧课堂研究的基本概况#我国智慧课题研究最早始于2007年,且大体呈现
逐年上升的趋势,并在2018年达到历史最高峰;师范院校是该领域研究的主要力量;庞敬文 的发文量最高,并形成最大的作者合作群,对智慧课堂研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包括从信息技 术与教育融合视角下智慧课堂概念的提出[14],到基于电子书包、微课和网络学习空间等信
息技术下智慧课堂的构建[15\"17],再到智慧课堂中的动态学习路径、学生智慧生成策略和评价指 标体系的探索等%18\"20〕。可见,在党和国家日益重视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我国智
慧课堂研究日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并取得丰硕的成果,这不仅体现在年发文量逐年递增、载
文机构性质多样化,还体现在该领域拥有较为稳定的作者合作群,但是稳定的作者合作群仍 然偏少。为此,今后需鼓励更多优秀研究团队开展智慧课堂研究,以进一步提升该研究的系统
性和深入,性。其次,我国智慧课堂研究的热点。通过关键词词频分析发现,“互联网+ ”和小学数学两个
关键词的词频和中心性均在前列,这表明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涉及“互联网+ ”等信息技 术背景下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尤其是小学数学学科#进一步的聚类分析结果发现当前
领域研究形成了 6大研究热点,分别是最大类#0,探讨“互联网+ ”教育背景下智慧课堂
的构建%56込27&,其中高职英语方面的探索最为丰富%28\"25〕;第二类#1,探讨数学智慧课堂教学 策略研究%11\"12,17刖;第三类#2,探讨智慧型课堂教学方式的构建%71\"75〕;第四类#3,探讨微课在
智慧课堂中的应用%16,36\"37〕;第五类#4,探讨由翻转课堂转向智慧课堂%38\"35〕及智慧课堂教育大 数据的挖掘应用%21\"23〕,该研究热点与*2016中国智慧学习环境白皮书》中指出的教育大数据
是智慧学习环境发展的五大主题之一相吻合%8〕;第六类#5,探讨基于电子书包、智慧校园等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智慧课堂的构建%15,40\"42〕。可见,高频关键词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大体一致, 大体绘制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即当前研究主要围绕“互联网+ ”等信息技术背景下智慧课堂
教学模式探索展开,但更多围绕中小学数学、中小学语文、高校英语等学科,而其他学科涉及 较少,尤其缺少学校层面的统筹。为此,今后学校应加强顶层设计,由学校统筹加强全学科的
智慧课堂构建研究。最后,我国智慧课堂研究的趋势。主要从凸显词分析和时序图谱分析两个方面展开。凸显
词分析发现,该领域研究可以分成两个阶段:一是2007—2014年,该阶段主要探讨数学、语文 等课程智慧课堂教学方式的创设;二是2015—2018年,该阶段主要探讨“互联网+ ”等教育信
息化背景下智慧教育的教学策略。进一步的时序分析更为形象且详细地展示了该领域十余年
来的三个发展演进阶段:一是2007—2010年,主要探讨智慧型课堂教学方式的构建和实践;
二是2011—2014年,主要探讨电子书包、智慧教室、智慧校园等信息技术下智慧课堂的构建;
111汪海彬,刘婷,朱蕾晔,许梦珂.我国智慧课堂研究的热点与趋势——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三是2015至今,主要探讨“互联网+”和教育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课堂研究$有趣的是,这三 个阶段发展趋势不仅与年代分布中的三段不同斜率增长期完全一致,而且与党和国家强调
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而颁发的系列文件以及“智慧课堂”这一概念研究取向的进程也一致$
2007-2010年这一阶段的智慧课堂研究尚处于教育教学改革视角,针对传统的知识能力课堂
的弊端,受到“大成智慧学”理念影响,强调促进学生智慧养成,强调智慧型课堂的构建[9];
2011-2014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信息化十年
发展规划(2011-2020年)》强调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这一阶段智慧课堂的研究视角,也由 教育教学改革视角转向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视角[14],但正如研究者指出的,这种融合是初 步的甚至存在技术绑架教学的非常态现象,不足表现在实践中将配备Pad、电子书包等技术的
教室或教学称为智慧课堂呵;2015至今,《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和
《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强调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并且《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
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的概念,使得智慧课堂逐
渐摆脱技术化的偏向,回归智慧教学的本质[9]$与此同时,信息技术也在“互联网+”和教育大数 据下得到进一步升级,由此智慧课堂也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崗。可见,我国智慧 课堂研究的发展趋势是循着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轨迹,从最初的两者分离,到两者的初步 融合再到深度融合。依据研究趋势,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尤其是教育大数据
背景下,进一步提升智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今后研究的方向。参考文献:[1]
国家中长%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567.国家中长%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E&/OL]. (2010_07_29) [2019—03—01]. 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in-
fb_list/201407/xxgk_171904.html.[2]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EB/OL].(2012-03—13)[2019—03-01 ].http://www.
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203/t20120313_133322.html.[3]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E&/OL].(2015—07—01)[2019—03—01].http://
www.gov.cn/zhengce /content/2015—07/04/ content_10002.htm.[4]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 EB/0L].(2016—06—07)[2019—03—01].http://www.moe.gov.cn/srcsite/
A16/s3342/201606/t20160622_269367.html.[5] [6]
祝智庭,贺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电化教育研究,2012(12):5-13.尚倩,邱均平•智慧教育的研究热点与前沿分析[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Q(2):53-5Q.曾凡梅,魏延•基于Citespace的国内智慧学习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8(3):6-10.[7] [Q] [9]
*2016中国智慧学习环境白皮书》发布[J].山西教育(管理版),2017(7):50.刘军•智慧课堂:“互联网+”时代未来学校课堂发展新路向[J].中国电化教育,2017(7):14—19.[10] 刘明成•智慧课堂的价值追求及实施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2014(8):49—50.[11] 吴汝萍•盘活数学教材预约智慧课堂[J].教学与管理,2007(2):41—42.[12\"陈力,江松寿•数学智慧课堂的四个“动态特征”[J].教学与管理,2009(14):33—35.[13]王洋博•“互联网+”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智慧课堂研究[D].洛阳:洛阳师范学院,2018.112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14] 唐\"伟,庞敬文,钟绍春,等•信息技术环境下智慧课堂构建方法及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11): 23-29.[15] 庞敬文,王梦雪,唐\"伟,等•电子书包环境下小学英语智慧课堂构建及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
(9):63-70.[1 + ]庞敬文,张宇航,王梦雪,等•基于微课的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构建及案例研究口]冲国电化教育,201+(5): +5-71.[17] 唐\"伟,樊雅琴,庞敬文,等•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
2015(7):49-54.[18] 赵琳,解月光,杨鑫,等•智慧课堂的“动态”学习路径设计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11):1-6.[19] 李祎,王伟,钟绍春,等•智慧课堂中的智慧生成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7(1):108-114.[20] 庞敬文,张宇航,唐\"伟,等•深度学习视角下智慧课堂评价指标的设计研究口].现代教育技术,2017(2): 12-18.[21] 刘邦奇,李鑫•智慧课堂数据挖掘分析与应用实证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8( + ):41-47.[22] 孙曙辉,刘邦奇,李鑫•面向智慧课堂的数据挖掘与学习分析框架及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8 (2):59-66.[23] 刘邦奇,李鑫•基于智慧课堂的教育大数据分析与应用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8(3):84-93.[24] 晋欣泉,田雪松,杨现民,等•大数据支持下的智慧课堂构建与课例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8(6):39-45.[25 ] CHEN C. Science mapping: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 ]. Journal of Data & Information Science,
2017(2):1-40.[2+ \"董振•“互联网+”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困境及对策研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1):
127-134.[27]刘邦奇•“互联网+”时代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 (10):51-56.[28 \"廉东昌•高职英语智慧课堂教学实证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22):68-70.[29] 朱杨琼•移动互联下的智慧课堂——构建高职英语跨时空混合式教学模式[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8
(12):59-+2.[30] 顾建芳•小学智慧课堂的内涵及实践策略[J] •上海教育科研,2017(10):65-67.[31] 吴晓静,傅岩•智慧课堂教学的心理环境建设[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12):103-105.[32] 汪青松•高校素质教育与能力课堂的建构[J].黄山学院学报,2007(1):7-11.[33] 吕成•创设有效的化学课堂教学[J]•科学大众,2009(6):79.
[34] 刘华芳•构建互动智慧课堂交流模式 提高生命科学有效教学效果[J].科学教育,2009(4):90-92.[35] 张辉•智慧的课堂:教转化为学[J].江苏教育研究,2010(18):59-60.[36] 李永军•基于微课的图像处理智慧课堂构建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2):60-61.[37] 庄长虹,张福伟•基于微课下初中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7):128-129.[38 \"祝智庭•智慧教育新发展:从翻转课堂到智慧课堂及智慧学习空间[J].开放教育研究,2016(1):18-26.[39] 王鉴,安富海,李泽林•“互联网+”背景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进展与反思[J].教育研究,2017 (11):105-116.[40] 上海八所学校试5电子书包“智慧课堂”改变传统教学模式[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18):93.[41] 陈珂•合作攻关的教学研究——以电子书包“智慧课堂”项目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13(4):78-80.[42] 胡钦太,郑凯,林南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转型: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J].中国电化教育,2014(1):35-39.[43] 汤贝贝,薛彦华•大数据背景下高等教育治理转型:机遇、挑战与应对策略[J].重庆高教研究,2019(2):77-86.责任编辑:杨钊,吴强113汪海彬,刘婷,朱蕾晔,许梦珂•我国智慧课堂研究的热点与趋势——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The Hotspots and Trends in the Researches of Smart Class in China—A Visual Analysis Based on Citespace
WANG Haibin^, LIU Ting?, ZHU Leiye1, XU Mengke1
(l.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 Huangshan University, Huangshan Anhui 245041, China;
2.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0018, China;3.0ffice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Hefei Anhui 230026, China)
Abstract: To explore the hotspots and trends in the researches of smart class in China, 656 related papers from the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CNKI) were analyzed by Citespa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search on
the topic of smart class in China started as early as 2007, and generally shows an upward trend year by year. Nor
mal universities were the main force of research in this field, in which Pang Jingwen and others form the largest author cooperation group. The top six largest clusters were the hotspots of the domain, which were “the construction
of smart classroo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 education%, “the exploration of mathematical smart classteaching strategies%,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class in smart class”,“the excavation application of big class in smart clas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smart class in the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such as e-books or smart campuses%.
The trends of the domain generally presents three stages which followed the integration betwe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the separation period from 2007 to 2010, which mainly discussed the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smart class teaching methods; the initial integration period of 2011—2014, which mainly discussed the construction
of smart class under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ch as e-books; the deep integration period from 2015 to the present, which mainly discussed the smart class research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 and education big data. As a result, in the future research, 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increase the cooperation group of smart class researchers; schools should strengthen the top -level design and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mart class
throughout the disciplines; researchers should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smart class in the context of educational big data.Key words: smart class; hotspots; trends; visual analysis1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