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岁月美文欣赏及赏析】
岁月的痕迹
有人说,旧时光是个美人,回忆之所以美,是里面有故事。所谓美,不一定指单纯的美人美事美物,而是对现在的自己有意义有触动的人事物。故事,要么是把闪光的碎片拼起来重现,要么就是将蘖枝去掉,留下主干,经过一番修饰美化,娓娓道来。不仅作家写作如此,每个人心灵深处都存有着这种行为。时光飞转,几年一回头,过去的事儿又有一番新的发现。 看不见的邮差 迟子建
去年夏天,我给家里接上网线后,第一件事,就是请单位的同事,帮我申请了一个免费邮箱。我写的第一封信,是给聂华苓老师的。在此之前,因为我不上网,几乎每隔半个月,她就要从美国打来电话,关切地询问近况。
那天晚上我把信发出去后,有点儿忐忑不安的,心想鼠标只是那么轻轻一点,信就会长着翅膀翻山越海吗?
清晨起来,我奔向电脑,查看是否有回音。天啊,信箱里果然有聂华苓老师的回信!她的第一句话是: 你也终于用网络了,太好了! 没花一分钱,一封到美国的信,瞬间就抵达了,这使我觉得网络就是个魔术师,神通广大。
未上网前,我写好了稿子,若是短的,便在电脑上打印出来,去邮局寄掉。若是长的,就拷在软盘里,寄盘。我还记得,2005年我在青岛修改完长篇《额尔古纳河右岸》,寄给《收获》杂志的,就是一块薄饼似的软盘。
去邮局,是我最快乐的时光。寄完稿,我就顺路逛商场、副食店、花店、音像店或是点心铺子。有的时候懒得做饭了,就赶到饭时出门,完事后找家餐馆,舒舒服服地吃上一顿。
上网后,无论是长稿短稿,都可以用伊妹儿发出了。报纸的采访,往往需要配发作者照片。以往我会寄上一张照片,并在后面标记 用后请奉还 ,麻烦得很。现在呢,请人把照片扫描了一些,放在自己的图片库里,哪里需要,就选一张把它派发到哪里,非常便捷。而且,新书出版前,你可以事先看到美编设计的封面,有不满意的,
能够及时沟通和修正。而从前,出版社因为我不上网,让我看封面时,只得出一份打样,发特快专递过来。
二十多年前,我师范毕业,分配到故乡的山村学校教书。因为爱好写作,常有投稿,所以每天最盼望的,就是邮差的到来。那个邮差姓田,是个热心人,很善良。由于他是个歪脖子,头总是拧向一侧,他骑着墨绿的邮车行进在山间公路时,我常担心他会因为看不见正前方,而被迎面驶来的汽车撞上。从县城到我们山村,十来公里的路吧,他通常是上午九点多钟到。如果我的语文课恰好在第一节上完了,我便会在路口迎他。如果有我的信,他就会从自行车下来,从邮袋中取出信,递给我。如果那信薄薄的,他就笑着,以为我收到了用稿通知;如果是厚厚一沓,他大概猜测到那是退稿,同情地看着我,尴尬地笑笑,好像责备自己不该把坏消息带给我。我觉得这个邮差了不起,他不看大家都看的路,却依然走得稳稳当当的,从无闪失,说明眼前的那条路,他已熟稔于心。走上它时,只需轻轻一瞥,就能畅通无阻。能够在大路上用目光 别开蹊径 ,去瞭望别人不曾看到的 旁逸斜出 的美景,真乃神人啊!
有了网络,像田师傅这样的山村邮差,会渐渐失业了。我的信件,在几秒钟内,不需辗转,就可以走遍世界。网络中有一个看不见的邮差,可以二十四小时为我们服务,随时准备出发。虽然是方便到家了,可有的时候,我还是怀念去邮局寄稿的日子。因为在返回的路上,你若是买了点心,就可以边走边品尝;买了书,走累了,完全可以坐在街心花园的长椅上,先睹为快;而若买了花又逢了雨,那束花,无疑就有了露珠。
(选自《迟子建作品中学生读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4年版) 赏析
作者先写自己如何从无网络到有网络,绕了一圈后,回到了那个只能寄信的年代,用最浓厚的一段写了一位歪脖子邮差田师傅,字里行间全是深厚的情感,发自内心的对劳动的赞美,对善意的眷念。一段岁月,有自己奋斗的历程,而与之相关的一些人,会刻在脑中,不易抹去。 燕 子 贾平凹
不见了燕子,已是七八年的光景;我常常在城里寻觅,但每每却都失望了。商场的大厅里它自然不肯去的,那高达十几层的楼顶上,我爬上去了,也不曾见它的窠儿筑着,我也专意到公园过了一次,
那水光山色里,也没它的足迹。啊,可亲的燕子,难道你是在地球上灭绝了吗,还是不肯到大城市里来?这么苦着我,是我夜夜梦着你的倩影和呢喃的低吟,而哀愁儿不能自已!
记得在乡里的时候,天一暖和,它就来了,住在我家低低的草屋梁上,一直到天气变冷的深秋,才要离去。它是穿着一件黑外衣的,总是把头裹得严严,似乎是一个寡妇,整呢喃喃,一副懦弱而固执的模样。我刚刚会爬,光着屁股在土窝里滚,尿下了,又用手去和泥玩。后来,稍稍大点,就去放牛;我摘过草莓子吃,也趴在河里喝水,也坐在阳坡上捉虱,甚至跟着奶奶,一块儿去山坡上的庙中烧香磕头呢。可走到哪里,燕子总陪伴了我,当我念叨着 虱多钱多 眼不见为净 的话时,燕子就不住地细语,别人听不懂那是说些什么,我是听明白了:它是懂得我们的,常常只要学着一声呢喃的叫声,它就会飞到我们手掌上来呢。
在我的童年幼年里,饲养过猫儿狗儿,但猫儿容易背叛,狗儿又多恶事,唯有燕子是最好的了。在这四山之间的地方,它给了我乐趣,也给了我得意。我年年盼着它来,它果然也就来了。一直过了好多年,它还是它的老样儿,年年还记得这么个草屋呢。
我长成大人了,从乡里到大城市里求学,却深深地羞愧起儿时的愚昧,时常想起来,就感到脸红。然而,燕子,它还住在我家的木梁上吗?它还在说着那永不改音的古老的话吗?我想把这一切的变化,一切的见识,诉说给它,但却再也寻不着它了。
终有一日,市里开会,会址是一座七层楼的大会议室,摆设十分讲究。我靠近那面一人多高的玻璃窗前,正听着报告,突然有了一片呢呢喃喃的叫声,神经立即被触动了。举头看时,那窗外的半空,灰白色里,翻动着无数的黑点。啊,燕子,是我可亲的燕子!它竟到城市里来了,来得又是那么的多!在这个世界上,它是无处不去的;往日我怨恨它的不来,原来是我的少见多怪了!
燕子越来越多了,组成了一个燕子阵,使夕阳晚照的天,也不明朗起来。但是,却没有一只是冲着这座七层楼来的。我探出头看去,四面都是高楼大厦,燕子盘旋成一团,全是绕着右侧的一座并不高大的鼓楼飞的,在那鼓楼的顶上,檐下,栏里,阶内,出出进进,鸣叫不已。
这竟使我疑惑不解了。会议刚一休息,我就走到凉台上,想:鼓楼并不高大,也不艳丽,因年久失修,梁上已没了雕,栋上也没了画,连那临风叮当的挂铃也没有了,哪有什么可吸引的呢?
它为什么不到四周的高楼大厦上来? 高楼大厦是现代化的。 旁边有人说。
现代化的为什么它就不来? 它是留恋古老的。
我不大理会,便嘬起嘴来,作弄出儿时学会的燕鸣声,但它们纷纷从我身边飞过,却没有一只落下来,尽趋着鼓楼而去了。 咳, 我长叹了一口气, 它们把我也忘了。 是你忘了你。
是的,是我忘了我了,我再不是那么个留着黄涕的孩子了,我长成大人,我有了知识,它认得的只是过去的我!但我自豪,我得意,我终究不是往日的我了。可它,我的燕子,面对这现代化的建筑,无动于衷,疯狂儿恋着鼓楼。是因为只有这一处鼓楼,才是它们的有情物,它们呢呢喃喃,只有将这永世不变的语言说给鼓楼,控诉、抗议这么大个城市里,再没有了它们的去处吗?
啊,燕子,我不禁悲伤起来了:时至今日,还那么固执,这么偏见,不肯落脚在新的建筑,硬要向腐朽欲倾的鼓楼飞去,那么,城市将永远不会是你的天地了,现代建筑愈来愈多,你不是便要真的消亡了吗?咳,我该怎么说呢,我可怜的燕子,我可悲的燕子!
(选自《贾平凹作品中学生读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4年版) 赏析
恋旧的燕子,真的可怜,可悲吗? 我 自豪, 我 得意,可是 我 终究不是往日的 我 了。城市扩张,现代建筑林立,燕子还没适应过来,它们的天地已经缩到只有那么一小处地方了,它们无法选择,而人,一直向前,大力改造,不断把旧的东西抛在脑后,可是,一直这样下去好吗?是否应该停下来眷顾一下旧物呢? 远去的歌声 赵丽宏
记忆是一个奇妙的仓库,你经历过的情景,只要用心记住了,它们便会永远留存下来,本领再高的盗贼也无法将它们窃走。记忆中这些美好的库藏,可能是一首动人的古诗,一张温和的笑脸,一幅优美的画,一个刻骨铭心的美妙的瞬间,也可能是一种曾经拨动你心弦的声音。
是的,我想起了一些奇妙的声音。这些声音早已离我远去,但我却无法忘记它们,有时,它们还会漂漾在我的梦中,使我恍惚又回到了童年时代。
常常是在一些晴朗的下午,阳光透过窗玻璃的反照,在天花板上浮动。这时,窗外传来了一阵悠扬的女声: 修牙刷 坏格牙刷修 这样枯燥乏味的几句话,竟然被唱出了婉转迷离的旋律,这旋律,悠扬,高亢,跌宕起伏,带着一种幽远的亲切和温润,也蕴涵着些许忧伤和凄美,在曲折的弄堂里飘旋回荡,一声声扣动着我的心。这时,我正被大人强迫躺在床上睡午觉,窗外传来的声音,仿佛是映照在天花板上的阳光的一部分,或者说是阳光演奏出来的声音和旋律,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午后的阳光,就有着这样的旋律。我的想象力很自然地被这美妙的声音煽动起来,我追随着这声音,走在弄堂,走出城市,走向田野,走到海边,走进树林,走到山上,走入云端 奇怪的是,在我的联想中,就是没有和牙刷和修牙刷的行当连在一起的东西,只是一阵从一个遥远而陌生的地方传来的美妙音乐。我唯恐这音乐很快消失,便用心捕捉着它们,捕捉它们的每一个音符,每一次回旋,每一声拖腔。当这声音如游丝一般在天边消失,我也不知不觉被它带入了云光斑斓的梦境。
这声音和浮动的阳光一起,留在了我的心里,就像一支饱蘸着淡彩的毛笔,轻轻地抹过一张雪白的宣纸,在这白纸上,便出现了永远不会消除的彩晕。因为这些歌声,修牙刷这样乏味的活计,在我的想象中竟也有了抑扬顿挫的诗意。我常常想,能唱出如此奇妙动听的歌声的人,必定是一些很美丽的女人。我不止一次想象她们的形象:柳树一样的身姿,桃花一样的面容,清泉一样的目光,她们彩云一样播撒着仙乐飘然而来,又彩云一样飘然而去 因为这些歌声,我从来没有把这声音想成吆喝或者叫卖,它们确实是歌,或者说 是如歌的呼唤。然而见到她们后,我吃了一惊,她们和我想象中的仙女完全是两回事。
又一次,我在弄堂里玩,突然听到了 修牙刷 的呼喊,这声音美妙一如以往,悠然从弄堂口飘进来。我赶紧回头看,只见一个矮而胖的姑娘,穿一身打补丁的大襟花布棉袄,背一个木箱,脚步蹒跚地向我走来。她的容貌也不耐看,小眼睛,凹鼻梁,厚嘴唇,被太阳晒得又红又黑的脸色显得茁壮健康。那带给我很多美丽幻想的仙乐,就是由这样一个丑陋的苏北乡下姑娘喊出来的!
我后来又看到过几个修牙刷的姑娘,她们除了修牙刷,常常还兼修雨伞。她们的形象,和我第一次见到的那位差不多。我不止一次观察过她们修理牙刷的过程,那是一种细巧的工作,用锥子在牙刷柄上刺出小洞,然后再穿入牙刷毛。她们的手很粗糙,然而非常灵活 有意思的是,这些长得不好看的村姑,并没有破坏我对她们歌声的美好印象。记忆的宣纸上,依然是那团诗意盎然的彩晕。当我在午
后阳光中听到她们的呼喊时,依然会遐想联翩,走进我憧憬的乐园。 那声音,早已远去,现在再也不会有人要修牙刷。我很奇怪,为什么我会一直清晰地记得它们。当我用文字来描绘这些声音时,它们仿佛萦绕在我的耳畔。有时候,睡在床上,在将醒未醒之际,这样的声音仿佛会从遥远的地方飘来,使时光倒流数十年,把我一下子拽回到遥远的童年时代。
在童年的记忆中,这样的声音并不单一。那时,在街头巷尾到处有动听的呼喊,除了修牙刷、修雨伞的,还有修沙发的,箍桶的,配钥匙的,修棕绷藤绷的,所有的手艺人,都会用如歌的旋律发出他们独特的呼喊。还有那些飘漾在暮色中的叫卖声,卖芝麻糊的,卖赤豆粥的,卖小馄饨和宁波汤团的,卖炒白果和五香豆的,一个个唱得委婉百转,带着一种甜美的辛酸,轻轻叩动着人心
这样的旧日都市风景,已经一去不返。现在时常出现在新村和里弄的叫卖声,粗浊而生硬,只有推销的急切,毫无人生的感慨,更无艺术的优雅。使我聊以自慰的是,现代人欣赏音乐,有了更多现代的途径。不用天天到音乐厅去,只要套上耳机,播放一张cd,便能沉浸在音乐的辽阔海洋中。然而,有什么声音能替代当年那些亲切温润的歌唱呢?
(选自《为你打开一扇门》,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2012年版) 赏析
为什么儿时听到的那些吆喝声会一直萦绕在作者心头?文章的最后给出了答案,那是渗透了人生的感慨,焕发出艺术的优雅。太快的节奏,急功近利的心态,导致了现在很多东西都不美。童年的记忆,是人一生难以磨灭的烙印,作者用一腔柔情写出来,叫人动容,引人深思。
生活中,怀一颗琉璃心,揽一怀诗意,握一份静好,纵使光阴辗转,岁月薄凉,一份明媚,一份美丽依然会绽放于岁月枝头。
喜欢,静坐在流年的光韵里,将温暖小心收藏,将忧伤慢慢淡忘。捻一指花香,让一颗被尘世浸染的心去接受大自然的洗涤,让焦躁
在空灵的风里归于恬适,让平淡的日子抹上一缕流云的飘逸。让思绪在美好的景物中飞舞,让心境在自然中回归淡泊宁静。
人生不过是一场落叶匆匆,所有的过往也只是浮华一梦。我们无法把握生命的长度,无法左右尘世的风霜,但要常怀一颗良好的心态,累了,歇一歇,欣赏白云出岫的美丽,感受山涧清泉的从容。烦了,静一静,听一曲舒缓的弦音,品一杯淡淡的清茗。人生的过程,没有永远的坦途,也没有永远的困境。拥有生命,可以感知,可以疼痛,又何尝不是一种平淡的幸福?
感恩生命中的细微的美好,感谢岁月所给予我们的平凡的感动。不管下一个路口等待我的是无情的风雨,还是旖旎的花香,我都会欣然去接受,沾一丝春阳的明媚,努力的将它轻抹成一幅浓淡相宜的浸满了花香的人生画卷。
【篇三:岁月美文欣赏及赏析】
【 - 散文】流转岁月,生死契阔 你是知道的,我眼光阴
都会用母亲般的爱浇灌初心 在梭梭的叶隙里 在缓缓的沙石里
我都是那条曳尾的鱼
不动声色的想着如何去爱你
我拥有竹叶般娇脆欲滴的玲珑心 我拥有古墓潮湿的性情
我拥有青石板路向阳的深情 你定要相信, 我是爱你的。
春风都化解不了,比流水更孱弱 飞鸟和云都羡慕我们 抹煞的关雎都忌恨 我要将爱抛向天际 在一宿星河璀璨的夜 尽情燃烬在苍穹 我要将爱抛向苍穹
回头再赤身裸体的说爱你 比风月更直白,比岁月醇酒 比美酒,比花衣,比山河…
我还要用爱把你发丝染成独美的景 我痴痴的观赏 我痴痴的捏揉
轻轻柔柔的吐着匀息 吐着匀的气息
[关于岁月的散文欣赏]相关文章: 1. 2. 3. 4. 5. 6. 7. 8. 9.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