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统计题库练习题

统计题库练习题

来源:好走旅游网
统计题库练习题

《统计学原理》综合练习题⼀、判断题

1.若研究3名⼤学⽣的消费⽀出情况,则这3名学⽣就构成⼀个统计总体。()2.社会经济统计是在质与量的密切联系中认识现象总体的数量⽅⾯。()3.4名学⽣的统计考试成绩分别为65,80,88,96分,则有4个变量。()

4.对某⾼校教师的职称进⾏全⾯调查,则统计总体为该校全体教师,总体单位是每⼀位教师。()

5.在职⼯⽂化程度调查中,“本科学历”是品质标志。()6.统计⼯作和统计资料是统计活动和统计成果的关系。()7.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各个⽅⾯。()8.标志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指标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9.品质标志可以⽤⽂字表⽰,也可以⽤数字表⽰。()

10.统计研究的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它抛开了对个体量的研究。()11.统计指标可以⽤⽂字表⽰,称质量指标;也可⽤数字表⽰,称数量指标。()12.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两者之间不存在联系。()13.重点单位是根据当前的⼯作重点来确定的。()14.确定调查对象是制定调查⽅案的⾸要问题。()15.调查时间是进⾏调查⼯作所需的时间。()

16.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的根本区别在于选择调查单位的⽅法不同。()17.统计整理的关键在于统计分组。()

18.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19.统计分组是统计整理最基本的⽅法。()

20.在组距式分组中,若某⼀总体单位标志值等于相邻组的上下限数值,则把这⼀总体单位归在上限组。

21.离散型变量可以作单项式或组距式分组,连续型变量只能作组距式分组。()22.同⼀总量指标在不同的研究⽬的下,可以是时期指标,也可以是时点指标。()23.对⼀特定总体⽽⾔,总体单位总量指标只有⼀个,但总体标志总量指标可以有多个。24.2004年某地区净增加⼈⼝为8.5万⼈,这⼀指标为时点指标。()25.总量指标属于数量指标,相对指标属于质量指标。()

26.我国⽤占世界7%的耕地⾯积,养活了占世界22%的⼈⼝,这两个指标都是结构相对指标。27.某产品单位成本计划⽐上期降低10%,实际降低5%,则计划完成程度为50%。28.北京市⼈⼝相当于5个左右的西藏⼈⼝数,这⼀指标是⽐较相对数。()29.简单算术平均数是权数相等时的加权算术平均数的特例。()

30.当两个平均指标值不等的总体⽐较平均数的代表性⼤⼩时,可以⽐较标准差,也可以⽐较标

准差系数。

31.⼈均收⼊和职⼯平均⼯资两个指标都属于平均指标。()

32.已知各级别⼯⼈的⽉⼯资⽔平和各组⼯资总额,采⽤加权算术平均法计算平均⼯资。33.发展⽔平就是动态数列中的每⼀项具体指标数值,它只能表现为绝对数。34.把某⼤学历年的在校⽣⼈数按时间顺序排列形成的动态数列属于时点数列。35.平均发展⽔平是序时平均数,平均发展速度也是序时平均数。()36.平均增长量等于累计增长量除以逐期增长量的个数。()

37.环⽐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环⽐增长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增长速度。38.相邻的两个累计增长量之差等于对应的逐期增长量。()39.两个相邻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商等于对应的环⽐发展速度。()

40.增长百分之⼀的绝对值的经济意义是:速度指标增长百分之⼀⽽增加的⽔平值。()41.若逐期增长量每年相等,则其各年的环⽐发展速度是年年下降的。()42.季节变动是指现象受⾃然因素的影响⽽发⽣的⼀种有规律的变动。()

43.编制数量指标指数时,应将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基期;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时,应将同度量因素固定在报告期。()

44.编制价格总指数时,价格是同度量因素,销售量是指数化因素。()45.抽样调查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灵活性原则。()46.重复抽样的抽样误差⼀定⼤于不重复抽样的抽样误差。()

47.点估计是以样本的实际值直接作为总体参数的估计值的⼀种抽样推断⽅法。()48.抽样误差是由于抽样的偶然因素⽽产⽣的,它既可以避免,也可以控制。()48.回归系数b和相关系数r都可⽤来判断现象之间的相关程度。()50.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在0~1之间。()

51.社会总产值指标的缺点在于价值的重复计算。()

52.恩格尔系数越⼤,说明居民⾷物类⽀出占消费⽀出的⽐重越⼤,⽣活⽔平越低。()53.国内⽣产总值(GDP)和国民⽣产总值(GNP)的差别在于来⾃国外的要素净收⼊。()54.基尼系数是⽤来衡量收⼊分配公平程度的⼀个指标。()⼆、单项选择

1.社会经济统计学是⼀门()A 实质性的社会科学B 实质性的⾃然科学C ⽅法论的社会科学D ⽅法论的⾃然科学

2.调查某班级30名学⽣的学习成绩,则总体单位是()A 30名学⽣B 每⼀个学⽣

C 30名学⽣的成绩D 每⼀个学⽣的成绩

3.英国的威廉?配弟是()的代表⼈物。A 记述学派B 政治算术学派C 图表学派D 社会经济学派

4.根据有限次的种⼦发芽试验来判断整批种⼦的发芽率是()。A 综合分析法B 归纳推断法C ⼤量观察法D 统计分组法

5.某教师的职称是副教授,则副教授是()A 品质标志B 数量标志C 标志表现D 数量指标

6.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A 年龄B ⼯资C 学历D 产量

7.下列属于数量标志的是()A 籍贯B 职称C 年龄D 性别

8.某市的⼯业增加值属于()A 数量指标B 质量指标C 品质标志D 数量标志

9.以下属于离散变量的是()A 产值B 利润

C 职⼯⼈数D 销售收⼊总额

10.对某市餐饮业从业⼈员的健康状况进⾏调查,调查对象是()A 该市所有的餐饮企业B 该市每⼀家餐饮企业C 该市餐饮业所有的从业⼈员D 该市餐饮业每⼀个从业⼈员

11.对某市⼩学⽣情况进⾏调查,每所⼩学是()A 调查对象B 调查单位C 调查项⽬D 填报单位

12.对某市机动车进⾏普查,则调查单位是()A 该市所有的机动车B 该市每辆机动车

C 该市所有拥有机动车的单位或个⼈D 该市每⼀个拥有机动车的单位和个⼈

13.某市拟对占全市储蓄额80%以上的⼏家⼤的商业银⾏进⾏调查,以了解全市储蓄的⼀般情况,这种调查⽅式是()A 普查B 抽样调查C 典型调查D 重点调查

14.调查时间是(),调查时限是()A 调查⼯作进⾏的时间B 调查现象的起讫时间C 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D 调查时点现象的标准时间

15.有意识地选择三个有代表性的居民⼩区调查居民的消费⽀出情况,这种调查⽅式是()A 普查B 抽样调查C 典型调查D 重点调查

16.某市组织⼀次物价⼤检查,要求在9⽉1⽇到10⽇之间全部完成,这⼀时间规定是()A 登记时间

B 标准时间C 调查时间D 调查时限

17.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是()A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总数的很⼤⽐重B 标志总量占总体标志总量的很⼤⽐重C 当前⼯作的重点

D 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的单位18.调查时间是指()A 调查⼯作进⾏的时间B 调查现象的起⽌时间C 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D 调查时点现象的标准时间

19.连续型变量分组,相邻组的组限()A 必须间断B 必须重叠

C 可间断,也可重叠D 视情况⽽定

20.将统计总体按照⼀定标志区分为若⼲个组成部分的统计⽅法是()A 统计整理B 统计分析C 统计调查D 统计分组

21.统计整理的资料()A 只包括原始资料B 只包括次级资料

C 包括原始资料和次级资料D 是统计分析结果

22.反映总体单位属性特征的标志是()A 主要标志B 品质标志C 辅助标志D 数量标志

23.采⽤两个或以上标志对社会经济现象重叠分组的⽅法是()分组。A 品质标志

B 复合标志C 混合标志D 数量标志

24.统计分布数列都是()

A变量数列B品质数列 C 变量数列或品质数列 D 组距式数列25.将世界各国按⼈均国民收⼊分组是按()分组。A 品质标志B 数量标志C 复合标志D 混合标志

26.下⾯哪⼀个是品质标志()A 企业所有制形式B 收⼊⽔平C 考试分数D 年龄

27.下⾯哪⼀个是数量标志()A 学校类型B 性别C 钢产量D 民族

28.下列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A ⼯⼈按性别分组B 学⽣按考试成绩分组C 教师按⼯龄分组D 零售企业按销售额分组

29.⼤多数社会经济现象的分布符合()A 钟型分布B U型分布C 正J型分布D 反J型分布

30.按⼈⼝年龄分布的死亡率的分布符合()A 钟型分布B U型分布C 正J型分布D 反J型分布

31.某企业2005年销售收⼊总额1500万元,年末商品库存额为240万元,则它们是()指标。A 时点时点B 时期时期C 时期时点D 时点时期

32.反映同类现象在不同空间上数量对⽐关系的指标是()A 结构相对数B ⽐例相对数C ⽐较相对数D 强度相对数

33.销售利润率是(),利息率是()。A 结构结构B 结构⽐例C ⽐较强度D 结构强度

34.()相对指标⼀般表现为有名数。A 计划完成相对数B 结构相对数C ⽐较相对数D 强度相对数

35.以下不属于相对指标的是()A ⼈均GDPB 某⾼校师⽣⽐C 商业⽹点密度D 在校⽣⼈数

36.某企业产值计划⽐去年增长8%,实际增长20%,则计划超额完成程度为()A 12%B 150%C 11.11%D 111.11%

37.每百户家庭拥有的彩电数量属于()相对指标。A 结构B ⽐较C 强度

D ⽐例

38.在⽐较两个总体平均指标的代表性⼤⼩时,应采⽤的标志变异指标是()A 全距B 平均差C 标准差D 标准差系数

39.某产品的⽣产需四道连续⼯序加⼯,若每道⼯序的产品合格率分别为94%、92%、96%、90%,求四道⼯序的平均合格率应采⽤()A 简单算术平均法B 加权算术平均法C 调和平均法D ⼏何平均法

40.根据同⼀变量数列计算出的标准差越⼩,说明()A 总体的离散程度越⼩,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差B 总体的离散程度越⼩,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好C 总体的离散程度越⼤,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好D 总体的离散程度越⼤,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差

41.标准差系数抽象了()对平均指标代表性好坏的影响。A 总体指标数值⼤⼩B 总体单位数多少C 各组⽐重⼤⼩D 平均指标⼤⼩

42.某地区1990-1996年按年排列的年终⼈⼝数动态数列是()A绝对数的时期数列B绝对数的时点数列C相对数动态数列D平均数动态数列

43.由⽇期间隔不等的连续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按()A 简单算术平均数B 加权算术平均数C ⼏何平均数D 以上都不对

44.累计增长量与其相应的各个逐期增长量的关系表现为()A 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的各逐期增长量之积B 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的各逐期增长量之和C 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的各逐期增长量之差D 以上都不对

45.下列等式中,不正确的是()A 发展速度=增长速度+1

B 定基发展速度=相应各环⽐发展速度的连乘积C 定基增长速度=相应各环⽐增长速度的连乘积D 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

46.已知某地区1993、1995、1996年粮⾷产量的环⽐发展速度分别为104%、106.2%和105%;1996年的定基发展速度为122.58%,则1994年环⽐发展速度为( )A 105.1%B 105.7%C 103.5%D 104.8%

47.假定某地区GDP 总量1995年⽐1990年增加了135%,那么1990-1995年的平均发展速度为( )A 5%135B 5%35C 5%235D 6%235

48.按⽔平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的⼤⼩取决于( )A 现象环⽐发展速度之和

B 现象最末⽔平和最初⽔平的⼤⼩C 现象中间各期发展⽔平的⼤⼩D 现象时期的长短

49.某省⼈⼝数1999年⽐1952年增长了1.4倍,⽐1978年增长了50%,则1978年⼈⼝数⽐1952年增长( )A 60%B 160%C 280%D 70%

50.以1970年为基期,2003年为报告期,计算某现象的平均发展速度应开( )A 33次⽅B 32次⽅C 31次⽅D 30次⽅

51.某企业产品产量报告期⽐基期增长20%,单位产品成本上升5%,则产品总成本增长( )。A 25%B 26%

C 15%D 18%

52.以下属于数量综合指数的是( )A 产量综合指数B 价格综合指数C 销售额综合指数D 总成本综合指数

53.某商场2005年⽐2004年销售量增长了18%,商品销售额增长了15%,则价格平均( )A 上升3%B 下降3%C 上升2.54%D 下降2.54%

54.抽样调查的具体⽅法有( )A 随机抽样和任意抽样B 类型抽样和整群抽样C 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D 等距抽样和不等距抽样

55.在样本容量⼀定时,估计的精确度和置信度的关系是( )A ⼀致B 呈正⽐C 呈反⽐D 难以确定

56.样本容量与抽样推断的可靠程度存在( )关系。A 正⽐B 反⽐C 相关D ⽆关

57.若变量值x 和y 之间的相关系数为-1,则两个变量之间( )A 不存在相关关系B 相关程度很低C 完全正相关D 完全负相关

58.发达国家的GDP 和GNP 的关系⼀般表现为( )A 前者⼤于后者B 前者等于后者

C 前者⼩于后者D 难以确定三、多项选择

1.以下属于有限总体的是( )A 全国⼈⼝总体B ⼀杯⽔构成的总体C ⼯业企业总体D 连续⽣产的产品总体

2.下列指标中,数量指标有( ),质量指标有( )A 商品库存额B 劳动⽣产率C ⼈均GDPD ⼯业增加值

3.关于⼈⼝普查的表述正确的有( )A 全国⼈⼝是总体B 性别是标志C 年龄是变量D 平均年龄是指标

4.统计⼀词有三层含义:()A 统计⼯作B 统计资料C 统计管理D 统计科学

5.统计的基本职能有:()A 信息B 咨询C 管理D 监督

6.统计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具有()的特点。A 数量性B 重复性C 综合性D 具体性

7.统计学的研究⽅法主要有()A 统计分组法

B ⼤量观察法C 综合分析法D 归纳推断法

8.统计总体具有()特征。A 同质性B ⼤量性C 具体性D 变异性

9.对某⾼校⼤学⽣的⾝体素质状况进⾏调查,则()A 调查对象是该校全部⼤学⽣B 调查单位是该校每⼀个⼤学⽣C 调查单位是该校每⼀个班级D 调查对象是该校每⼀个⼤学⽣10.普查是()A 经常性调查B 专门调查C ⼀次性调查D 全⾯调查E ⾮全⾯调查

11.以下属于全⾯调查⽅式的是(),⾮全⾯调查⽅式的是()。A 普查

B 统计报表制度C 重点调查D 抽样调查E 典型调查

12.以下属于专门组织的调查⽅式是()A 普查

B 统计报表制度C 重点调查D 抽样调查E 典型调查

13.某市对⼯业企业进⾏普查,则每⼀家⼯业企业是()A 调查对象B 调查单位C 调查项⽬

D 填报单位E 统计总体

14.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A 在总体单位数中占很⼤⽐重B 标志总量在总体标志总量中⽐重很⼤C 是有代表性的单位D 它们的选择不带有主观因素15.统计整理是()A 统计调查的继续B 统计设计的继续C 统计调查的基础D 统计分析的前提

E 对社会经济现象从个体量观察到总体量认识的连接点16.按分组标志特征不同,分布数列可分为()A 等距数列B 异距数列C 品质分布数列D 变量分布数列

17.统计分组的作⽤体现在()

A可将复杂社会经济现象分类B可分析总体结构C可采⽤多种标志分组D揭⽰现象间依存关系18.统计分组()A 是统计分析的基础B 对总体⽽⾔是“合”C 对总体⽽⾔是“分”D 对个体⽽⾔是“合”E 对个体⽽⾔是“分”19.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A 按品质标志分组B 按数量标志分组C 选择分组标志D 划分各组界限E 按主要标志分组

20.按分组标志特征不同,分布数列可分为()A 等距数列

B 异距数列C 品质分布数列D 变量分布数列E 次数与频率

21.分布数列的两个组成要素为()A 组别

B 次数(或频率)C 分组 E 分组标志

22.分组标志的选择原则有()

A根据统计研究的⽬的选择 B 必须考虑历史和现实条件选择C 要选择最能反映被研究对象特征的标志D 必须是数量标志

23.在组距数列中,组距的⼤⼩与()

A 与总体单位数的多少成正⽐B与总体单位数的多少成反⽐C 与总体单位数的多少⽆关D 与组数的多少成反⽐

24.若对企业按职⼯⼈数分组,组限的划分正确的有()A 300⼈以下;300~500⼈;500⼈以上

B 300⼈以下;300~500⼈(不含300⼈);500⼈以上(不含500⼈)C 300⼈;301~500⼈;501⼈以上D 300⼈以下;310~500⼈;500⼈以上E 299⼈;300~499⼈;500⼈以上

25.2006年初某市⼈⼝总数为450万⼈,这是⼀个()A 数量指标B 总量指标C 质量指标D 时期指标E 时点指标

26.每千⼈拥有的商业⽹点数是()A 强度指标B 相对指标C 平均指标D 逆指标E 正指标

27.分⼦分母可互换的相对指标有()

A 计划完成相对数B 结构相对数C ⽐例相对数D ⽐较相对数E 部分强度相对数

28.下列属于时点指标的是()A 某⾼校在校⽣⼈数B 某市财政收⼊总额C 某市⼟地⾯积

D 某市05年新出⽣的⼈⼝数29.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可以是()A 绝对数B 有名数C ⽆名数D 相对数

30.下列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是()A ⼈⼝出⽣率B ⼈均国民收⼊C 职⼯平均⼯资

D 每百户居民拥有的机动车数量31.⽐较相对指标可以⽤于()A 不同国家、地区或单位之间的⽐较B 不同时期的同类指标数值的⽐较C 实际⽔平与计划⽔平的⽐较D 落后⽔平与先进⽔平的⽐较32.下列属于总量指标的是()A 企业产成品库存量B 某地区⼈⼝净增加数C 某市⼈均可⽀配收⼊D 某企业计划完成百分⽐

33.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受以下因素的影响()A 各组变量值B 各组次数C 各组⽐重D 总体单位总数

34.平均指标中,属于数值平均数的有(),属于位置平均数的有()A 算术平均数B ⼏何平均数C 调和平均数D 众数E 中位数

35.不受极端值影响的平均指标有()A 算术平均数B ⼏何平均数C 调和平均数D 众数E 中位数

36.下列情况中,应采⽤算术平均数计算的有()A 已知粮⾷总产量和播种⾯积计算平均亩产量

B 已知计划完成百分⽐及计划销售额计算平均计划完成程度C 已知各期发展⽔平求平均发展速度

D 已知各组⼯⼈的⼯资⽔平及各组⼯⼈的⼯资总额计算平均⼯资37.以下属于标志变异指标的是()A 全距B 平均差C 标准差D 标准差系数

38.将各组变量值都扩⼤1倍,则()A 平均指标值不变B 平均指标数值扩⼤1倍C 标准差不变D 标准差系数不变

39.平均指标和标志变异指标的关系是()A 标志变异指标越⼤,平均数代表性越⼤B标志变异指标越⼤,平均数代表性越⼩C标志变异指标越⼩,平均数代表性越⼤D标志变异指标越⼩,平均数代表性越⼩

40.不同总体之间的标准差不能直接对⽐,是因为()A 平均数不⼀致B 计量单位不⼀致

C 标准差不⼀致D 总体单位数不⼀致

41.下列数列中属于时点数列的有()A 职⼯⼈数数列B 商品库存量数列C 销售收⼊数列

D 银⾏存款余额数列42.平均增长量等于()A 累计增长量除以逐期增长量个数B 累计增长量除以动态数列项数-1

C 逐期增长量之和除以逐期增长量个数D逐期增长量之和除以动态数列项数43.时期数列的特点有()

A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可以相加B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不具有可加性C指标数值的⼤⼩与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D指标数值是通过连续登记取得的44.动态数列的⽔平分析指标包括()

A发展⽔平B平均增长量C平均发展⽔平D增长量45.编制动态数列的原则是()

A时期长短应该⼀致B总体范围应该⼀致

C指标的计算⽅法和计量单位应⼀致D指标的经济内容应相同46.⽤⼏何平均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时,被开⽅的指标值可以是()A最末⽔平与最初⽔平之⽐B最末⽔平与最初⽔平之差C各期发展⽔平之和D各环⽐发展速度的连乘积47.增长1%的绝对值()

A等于前期⽔平除以100 B等于逐期增长量除以环⽐增长速度

C等于逐期增长量除以环⽐发展速度D表⽰增加⼀个百分点所增加的绝对量E表⽰增加⼀个百分点所增加的相对量48.以下表述正确的有()

A 各环⽐增长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对应的定基增长速度B各环⽐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对应的定基发展速度C 定基增长速度=定基发展速度-1D 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

E 平均增长速度=环⽐增长速度的⼏何平均数

49.某商场今年全部商品的销售量为去年的110%,这⼀相对数为()A 个体指数B 综合指数C 数量指标指数D 质量指标指数

50.同度量因素的作⽤体现在()A ⽐较作⽤B 平衡作⽤C 同度量作⽤D 权数作⽤

51.指数体系中,指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可表述为()A 总指数等于各因素指数的乘积B 总指数等于各因素指数之和

C 总指数的分⼦分母之差等于因素指数的分⼦分母之差的和D 总指数的分⼦分母之差等于因素指数的分⼦分母之差的积

52.某商场2005年销售额与2004年相⽐增加了16.48%,这⼀结果可能是因为()A 商品销售量未变,价格上涨了16.48%B 价格未变,销售量增长了16.48%C 价格上涨了4%,销售量增长了12%D 价格下降了4%,销售量增长了21.33%53.抽样推断中的基本概念包括()A 全及总体和样本总体B 样本容量C 总体参数

D 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54.抽样调查的组织⽅式有()A 简单随机抽样B 类型抽样C 等距抽样D 整群抽样

55.等距抽样可分为()A ⽆关标志排序抽样B 有关标志排序抽样C 标志排序抽样D ⽆标志排序抽样

56.按相关关系的⽅向分,相关关系可分为()A 完全相关B 不完全相关C 正相关D 负相关

57.按相关关系的程度分,相关关系可分为()A 完全相关B 不完全相关C 不相关D 负相关

58.当现象完全相关时,相关系数为()A 0B 1C -1D 0.5

59.在⼀元线性回归⽅y=a+bx中,b值的含义是()A 是回归系数

B 当x每增加⼀个单位时,y平均增加的数量C 既是回归系数,也是相关系数D是回归直线的截距60.GDP的计算⽅法有()A ⽣产法B 收⼊法C 增加值法D ⽀出法四、简答题

1.举例说明什么是变异、变量和变量值。2.指标和标志的区别与联系。

3.统计调查⽅案的设计包括哪些内容?

4.某市乡镇企业局为推⼴先进⽣产管理经验,准备选择⼏个乡镇企业进⾏调查,试确定采⽤哪种调查⽅式?为什么?并说明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5.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有什么区别?6.什么是统计分组?统计分组有何作⽤?

7.怎样正确选择分组标志?划分各组界限时要注意什么?8.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区别。

9.统计中常见的相对指标有哪些,写出各⾃的基本公式。10.加权算术平均数和加权调和平均数的关系体现在那⾥?11.动态数列的编制原则。

12.影响动态数列指标值的因素有哪些?13.统计指数的概念及作⽤。14.综合指数的编制步骤和原则。

15.抽样组织形式有哪些?

16.影响样本容量⼤⼩的因素有哪些?17.简要说明GNP和GDP指标的联系和区别。五、计算题

1.某市统计局对本市⼯业企业按职⼯⼈数进⾏分组如下:99⼈以下100-499⼈500-999⼈1000-2999⼈3000-9999⼈10000⼈以上

[要求]说明分组标志是连续型变量还是离散型变量,是哪⼀种类型的变量数列?在组限的确定上有什么特点?

(1)按品质标志进⾏简单分组,编制分布数列,要求列出各组次数和⽐重。

(2)分别按两个数量标志分组,编制分布数列,说明各组的组限、组距并计算组中值。3.

(2)分别以各组⼯⼈数和⼯⼈⽐重为权数计算平均劳动⽣产率。(3)计算平均劳动⽣产率的标准差和标准差系数。

8.某企业2003年1⽉份钢材库存资料如下:

1⽉1⽇24吨,1⽉10⽇26吨,1⽉15⽇20吨,1⽉21⽇22吨,1⽉28⽇25吨,计算该企业2003年1⽉份平均钢材库存量。

(2)上半年⽣产⼯⼈数占职⼯总⼈数的⽐重。

(2)⼀季度、⼆季度⽉平均流动资⾦占⽤额。

(1)逐期和累计增长量、全期平均增长量;

(2)定基发展速度、环⽐发展速度和年平均发展速度;(3)定基增长速度、环⽐增长速度和年平均增长速度。

14.根据下表已有的数字资料,运⽤动态指标的相互关系,确定动态数列的发展⽔平和表中所

15.某地区对外贸易总额2001年较1995年增长1.34倍,2002年较2001年增长11.74%,2003年较2002年增长8.52%,该地区2003年对外贸易总额为260亿元。

要求:(1)计算1995-2003年该地区对外贸易总额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2)若以此平均速度增长,预测2006年该地区的对外贸易总额。

[要求] 计算三种产品的(1)个体产量指数和产量总指数(2)个体价格指数和价格总指数

(3)总产值指数

(4)利⽤指数体系进⾏因素分析。

(2)利⽤指数体系进⾏绝对数和相对数分析。

(2) 建⽴⼈均年收⼊(⾃变量)和⼈均年消费⽀出(因变量)的⼀元直线回归⽅程(3) 根据回归⽅程,若2006年⼈均年收⼊达到1.85万元,预测2006年的⼈均年消费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