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638/j.cnki.1671-7988.2019.22.068
新工科背景下“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与教学方式的改革研究*
刘海军,李晓雪,王强,陆鹏
(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 机械与交通工程系,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00)
摘 要:分析了学校当前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培养计划和教学方式的现状和不足。并针对性地从课程设置优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应用型的实践教学形式提出了改革措施和建议,这对于提高新工科背景下汽车后市场人才的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工科;培养计划;教学方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988(2019)22-193-03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ng Scheme and Teaching Approach Reform of \"Automobile
Service Engineering Major\"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ngineering*
Liu Haijun, Li Xiaoxue, Wang Qiang, Lu Peng
(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and Traffic Engineering, Ordo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nner Mongolia Ordos 017000 )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ficiency of the cultivating scheme and teaching approach of the automobile service engineering major. In addition, reform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rom the direction of optimized curriculum setting, diversified teaching approach and applied practical teaching forms, which is of certain signifi -canc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raining of automotive post-market tal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ngineering. Keywords: The new engineering; Cultivating Scheme; Teaching approach; Reformation CLC NO.: G420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671-7988(2019)22-193-03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是一个应用型专业,是一个紧跟时代
引言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对“新工科”的研究内容概括为“五个新”,即“工程教育的新理念、学科专业的新结构、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教育教学的新质量、分类发展的新体系”[1]。2017年4月8日,教育部在天津大学召开新工科建设研讨会,60余所高校共商新工科建设,形成“天大行动”的“1探索6问”行动纲领[2]。
作者简介:刘海军(1980-),男,副教授,博士生,就职于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机械与交通工程系,主要研究方向为汽车发动机工作过程。*基金项目: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2017年教育研究重点项目(JYZD2017001)。
技术发展的专业,具有实践性强、与市场联系紧密的特点,属于应用型本科的范畴。我校是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要求各专业紧密结合地方特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以上背景,本文针对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改革做出分析和建议。
1 培养计划及教学形式现状
1.1 培养计划现状
表1是我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和方向课程的内容,经调研大多数院校设置的课程都相近和类似,有区别的
193
汽车实用技术
是部分院校在此课程基础之上把一部分课程打造为特色课程,增加了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
表1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和方向课程
培养计划特色性不突出。培养计划没有体现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特色,没有基于社会应用方向需求和当地市场需求调研去进行修正。教师只是依据教材授课内容授课和完成相应的内容实践,造成与社会应用需求有些脱节。
缺乏优质的应用型本科教材。当前部分课程教材仍存在理论知识过多、过时等问题,课程内容更新较慢,滞后于实际技术。新的、理论结合实际的适合应用型本科教学的优质教材还很少。比如《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底盘构造》、《汽车电控技术》等课程教材的内容老旧,滞后于汽车各项新技术的发展,一些汽车技术在课本中没有涉及或涉及不够深,使得学生难以全面了解和掌握目前的先进技术。比如有的教材中依然使用解放、东风等一代或二代的“博物馆”货车车型作为讲解构造的教学图例。电控系统中仍重点讲解单点进气道喷射技术,而已经成为主流的多点喷射技术却一带而过,缸内直喷技术有的教材却一字未提。根据应用型转型培养要求,教材内容技术过时教学现象亟待需要改变,需要教材跟上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
培养计划中缺乏新能源汽车和车联网课程的支撑部分。近几年,在国家各项政策的扶持和鼓励下,新能源汽车发展势不可挡,市场保有量日渐增多,这势必造成需要越来越多的能够服务新能源汽车的专业应用型人才。在大数据技术、5G技术应用背景和智能汽车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车联网的发展和成熟应用是必然的趋势,未来汽服人才除融合汽车营销、保险等服务知识技能和传统汽车保养、维修等技术,还需要融合车联网、绿色技术等知识技能。其中,车联网的出现对给汽车产业注入了新的内涵,其对人才的要求与前时期要求迥异,影响巨大[3]。 1.2 理论教学形式现状
教学形式依然单一,依然以教师为主在课堂上进行理论部分灌输,待学期末时进行集中实践训练。这样的形式已经
194
完全不适合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隔离时间太长,效果较差,尤其是像汽车构造、检测、维修、改装等认知能力强、实践要求高的课程,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所以教学方式亟待改进。 1.3 考核方式现状
传统考核主要采取卷面考试为主的形式完成,对于实践部分不做要求或者只是占比很小。有部分课程还采用开卷形式考核,效果更差。即使是闭卷考核,也很难检测出实际的学习效果,因为卷面考核的短板体现在只能考核学习能力的一部分,例如记忆能力,归纳能力和诠释能力,而像实操能力,创意能力和改装能力的学习成果水平就很难考核。 1.4 实践教学现状
培养方案中一直以来都是重理论轻实践,对于实践考核没有形成严格的流程规范,考核内容简单重复,甚至有的是即兴发挥,内容也随意可变。还会出现考勤代替考核制,考勤合格就可过关的现象。所以学生学习没有压力,没有压力的学习势必会造成动力不足,目的性不强,学习效果差的局面。
2 改革措施建议
2.1 课程设置
按照“天大行动”纲领中第3问,即“问技术发展改内容,更新工程人才知识体系”的要求,在《汽车构造》或《汽车新技术》课程计划中增加新能源汽车构造学时,相应增加新能源汽车的实践实训内容,适应市场对新能源汽车人才的需求。在《汽车新技术》课程中增加车联网内容,需要学生熟悉相关内容。 2.2 理论教学方法改革
2.2.1 理实一体化的模块化教学
理实一体化的模块化教学方法,是在“模块化”教学的基础上,根据本科生的需求与课程的特点,将理论与实验、实践三位一体的一种教学方法。把授课内容分成若干模块,使得理论教学、实践、考核集中于一个模块内完成。汽车构造课程无论是发动机部分、底盘部分以及车身部分,每个部分都是由若干个机构和系统单元组成的,是最适合模块化教学的一门课程[4]。还有汽车诊断与维修课程、汽车空调、汽车美容、汽车保险等课程也都非常适合模块化、理实一体化的模块化教学方式。
理实一体化的模块化教学方法典型特点是可以以案例方式分析和总结,尤其注重案例过程中信号的分析和出现结果的原因解读对于学生的启发。比如在发动机检测诊断系统模块中发动机冷热状态都起动困难,冷起动困难而热起动正常,热起动困难而冷起动正常。这三种现象表面很相似,都是启动困难,但是造成的原因却大相径庭,很容易混淆也很难搞
刘海军 等:新工科背景下“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与教学方式的改革研究
懂,而这恰恰是模块化教学很好效果的体现。通过深刻的分析三种起动困难的区别联系,规律性的总结起动困难的原因,企业的激励和引导[6]。另一种方案是在整个四年学习生涯中,企业和学校共同修订教学计划,企业都参与课程的教学和实这对于训练学生的理论系统的逻辑关联性和完整性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2.2 研讨式教学
应用型的本科教学课堂,讲解和满堂课的知识点灌输不再是教师的主要任务,研讨式教学即引导、启发和讨论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研讨式教学需要几个条件满足,分别是基础设施条件,小班授课,教师备课手段改变,考核方式的改变。
首先要有适应于研讨式教学氛围的教室、适合于研讨的可移动拼桌椅、黑板、多媒体、零部件展示区,检测设备展示区等基础条件。由于是研讨,课堂体现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人人发言,研讨并总结,要求小班授课。同时要求教师除了按照授课计划备好课外,更高的要求是组织好课堂的讨论内容。同时讲课方式也要做出改变,要结合理实一体化进行,穿插讲解实操、视频前沿拓展等内容。在课堂上分工协作,有问题通过查阅资料和讨论解决[5]。
2.2.3 翻转课堂教学
翻转课堂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应用在汽车类专业课程中非常合适,因为专业课程模块化,单元化较多,作为独立单元讲解的知识点更多。像汽车构造,汽车电器设备,汽车保险理赔,汽车空调,检测维修等课程里面的实用性和普及性的知识点用小视频作为推广和补充会引起学生极大兴趣。还可利用翻转课堂答疑解惑,回答问题,也可打卡积分作为考核成绩的参考。但是视频要短小精悍,而且注意题目的新颖和吸引性,时间一般要在2-5分钟内,因为长视频不利于集中精力学习。视频后面要简单总结并针对本次视频学习留置一个问题,答案在下一个视频的前言有针对的回答和解释,这样的翻转课堂会具有系统的连锁性。 2.3 实践教学方式改革
按照“天大行动”纲领中第4问,即“问学生志趣变方法,创新工程教育方式与手段”的要求,实践教学方式改革一定要倾听学生的意见,有必要调研学生的的志趣和喜欢的实践教学形式。经过调研,具有普遍性的呼声意见是学生有兴趣模块化的教学,乐于案例方式的实操验证,通过案例形式为主线贯穿了章节知识点。因此,形成以下改革建议。
2.3.1 校企融合
高校进行校企合作有俩种可行方案。一种是采取3+1联合培养模式的,与企业订单培养,对企业选拔出有就业意向的学生,前三年在校学习,第四年在企业接受企业工程师的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成绩和就业绑定,是否能留在企业需要
践,部分课程的讲授、实践和考核由企业富有经验和一定学历水平的高工来完成。
通过校企融合学生能够深度参与企业的实际项目设计,还能完成毕业设计课题,这样工程应用能力会得到极大提高。
2.3.2 利用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平台 “互联网+”为汽车服务业的发展带来了改革与创新。传统的汽车服务业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消费者对汽车服务的多样化需求,互联网和汽车服务业的融合势在必行。“互联网+”汽车服务的市场内有着广泛深入的创新点和创业点,利用好这个平台对于专业的发展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互联网 +”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的第一品牌,其诞生后就担负着“以赛促教、 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创”的历史使命[7]。
3 结论
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倡导“新工科”背景下,在“互联网+”和新能源汽车迅速发展的背景下,针对我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现状,课程设置建议增加“新能源汽车结构及原理”和“智能网联汽车”的课程内容,关于理论教学方式上向理实一体化、模块化方式靠近,并采用翻转课堂和研讨式教学方法。实践方面倡导大力加强校企融合力度,以适应市场需求和靠近市场前沿,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斌,高江波等.面向“新工科”大学人才培养的思考[J].教育探
索,2018.(1):52-55.
[2] 李光明,伏军等.“新工科”背景下课程教学方式改革研究[J].轻工
与科技,2019.(4):160-161.
[3] 刘剑.车联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探索
[J].教育现代化,2018(45).
[4] 刘海军,李晓雪等.应用型本科院校“汽车构造”课程教学改革的
探究-以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8(30):84-85.
[5] 任立民.浅析德国职业教育在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教学中的借鉴意
义[J].内燃机与配件,2018(24): 221-224.
[6] 唐蒲华.汽车服务工程本科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J].2019(1):166-167.
[7] 刘毅.互联网大赛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促进作用[J].智库
时代,2019.(9):57-58.
19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