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溶液的形成》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下册第九单元课题1的内容。该节课是本单元中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第十单元酸碱化学性质的学习基础。虽然溶液单元在整个九年级化学教材中的后半部分出现,但在先前,学生已经接触到了过氧化氢溶液、澄清的石灰水、硫酸铜溶液、稀盐酸等溶液实例,日常生活中的溶液也随处可见,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要注意加强与学生所学知识以及日常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措施
1、教学重点:(1)建立溶液的概念。
(2)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2、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理解溶液的形成。 3、解决措施:通过实验配合动画讲解 三、教学目标
1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溶解现象,形成溶液、溶质、溶液的概念。
(2)认识溶解的微观过程。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溶液概念形成的过程,学习如何从实验现象分析
抽取有效信息,得出结论的方法。
(2)体验从微观的角度去分析事物的本质,获得认识事物
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溶液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化学的热情。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
1.展示浩瀚大海的图片,引发学生兴趣。
2
2.语言:盐是怎样溶解在水中的呢?引入课题---溶液的形成。 【学生活动】
感知体验,从熟悉的自然情景引发思考,感受水可以溶解很多物质。
〖设计意图〗
用图片引入,由熟悉情景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既可以使学生直观感受到水的溶解能力很强,又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二)实验探究 新课学习 1.溶液的形成
(1)实验探究1:物质溶于水的现象
实验探究1:物质溶于水的现象
试管已装入少量①蔗糖、②食盐、③感冒冲剂、④泥土。分别向试管中加入约5mL蒸馏水,振荡,观察现象。 实验提示:(1)5mL,用胶头滴管加2-3次。
(2)胶头滴管管口位于试管口上方垂直滴加液体 3
【教师活动】指导、提示
①提醒学生实验前认真阅读《学案》。 ②指导学生实验及时纠正错误操作。 ③引导学生观察振荡后的现象。 【学生活动】学生实验 【学生活动】学生展示分享
①蔗糖+ 水 是否澄清透V 明 液体是否有X 颜色 4
③感冒冲②食盐+水 剂+水 ④泥土+水 V V X X V 是否能溶于V 水 【教师活动】解决学生在展示分享中存在的一些疑问。 〖设计意图〗
1.利用并改进教材实验。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对物质溶于水的分散系有一定的了解。 (2)溶液的微观形成
【教师活动】设问、模拟、引导
问题导入
问题一:固体物质是怎样消失的呢? 问题二:溶液为什么是澄清透明的呢? 微观模拟
模拟一:蔗糖溶解在水中的微观过程 模拟二:食盐溶解在水中的微观过程 问题解答
5
V V X 答一:溶解就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向水里扩散,这样物质就逐渐在水中消失。
答二:所有的物质都是以微粒(即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存在,所以我们看到的溶液是澄清透明的 【学生活动】思考、感知
从微粒角度了解溶液的形成过程。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动画的直观感受,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溶解的过程。 (3)溶液的组成及概念 【教师活动】设问、引导
1.什么是溶质?什么是溶剂? 2.什么是溶液?
3.溶液有哪些特征?如何判断是否是溶液? 【学生活动】
1. 理解溶质和溶剂的概念,判断实验探究1中的溶液中溶质和
6
溶剂。并且知道除水之外还有汽油、酒精也可以作为溶剂。
2.理解溶液的概念。分析、讨论概念中的有用信息。 3.理解溶液的特征:均一、稳定 4.判断雪碧是否是溶液,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
1.培养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并能正确交流表达自己的看法。 2.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物质与溶液联系,加深理解
2.物质溶解能力的影响因素 【教师活动】问题、引导
(1)如何配制碘消毒液和高锰酸钾消毒液?
(2)实验探究2:如何配制碘消毒液和高锰酸钾消毒液。 2. 固体药品用量尽量少,高锰酸钾取两三粒即可 7
实验探究2:配制碘消毒液和高锰酸钾消毒液 实验用品 :碘、高锰酸钾、蒸馏水、酒精、试管、药匙。 实验提示:1.取用药品时,先加固体再加液体
(3)实验采用比赛的形式分组进行,说明比赛规则。 (4)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得出物质的溶解能力与溶质和溶剂有关。
(5)说明水不是万能的。 【学生活动】思考、实验、展示
(1)小组内讨论任务单给定消毒液配制的实验方案 (2)学生实验。
(3)实验结果展示(能用来配消毒液的划“√”不能用来配消毒液的方格内划“X”)
酒 精 水 8
碘
第 小组消毒液配方 第 小组消毒液配方 酒 水 精 高锰酸 钾
〖设计意图〗
1.通过课堂竞赛,调节课堂气氛,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
2.本环节对教材中实验进行适当的改进,更有利于学生实验,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以及动手能力。
3.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1)液体物质可以做溶质 【教师活动】设问、实验、引导
①液体物质都能溶于水吗?
9
②实验探究3内容 实验探究3:液体物质能否溶于水
实验用品 :汽油、酒精、水、红墨水、试管 ③教师实验探究3,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学生活动】思考、感知
对比分析实验现象,得出不是所有物质都能溶于水,同时知道溶质可以是液体。 〖设计意图〗
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气体也可以做溶质 【教师活动】设问、分析
①展示雪碧配料表,标注二氧化碳,说明溶质可以是气体。 ②分析配料表,同时说明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有多种。 【学生活动】判断、交流
10
从实例认识气体也可以做为溶质。 〖设计意图〗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教师活动】教师总结
①溶质可固、可液、可气。
②溶剂也可固、可液、可气,但初中阶段溶剂一般是液体。 ③特别注意:如果没指明溶剂,一般溶剂都是水。 【师生活动】(填写表格---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体系 固+液 气+液 有水 液+液 无水 【学生活动】填空 11
溶质 固体 气体 非水 量少 溶剂 液体 液体 水 量多 (1)硫酸铜溶液中溶质是 ,溶剂是 。 (2)碘酒中溶质是 ,溶剂是 。
(3)75%的医用酒精中溶质是 ,溶剂是 。 (4)目前,巴西是世界上乙醇汽油中乙醇含量最早达到20%的国家,问乙醇汽油中溶质为 ,溶剂为 。 【师生活动】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正确判断常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设计意图〗
溶质、溶剂判断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一是巩固溶质、溶剂的概念;二是让学生发现常见的溶质、溶剂的判断规律。 五.溶液的用途及课堂结语 【教师活动】展示、分享
溶液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活动】感知
感知溶液在实际生活、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12
〖设计意图〗
上述学习活动中所涉及到的生产、生活实例的回顾,让学生再一次体验到学习溶液的现实意义。 六.课后拓展
继续上网和查阅课本,把与溶液相关的知识内容用网络图的形式呈现出来。
五、板书设计
溶解 特征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均一 稳定 混合物 溶质+溶剂 溶液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