砻 f 201 7年第4期(总第14期) 推进“一带一路’’战略需优先投资于人才 陈 立I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 ◆抓紧实施国际人脉工程,全面落实*总书记“择天下英才而用之”的人才观,全力 争取越来越多的国外优秀人才为我所用。 ◆把涉外人才培 ̄JIlif_:9入优先程序,强化我国国际人脉的支撑,扩大我国的“软实力”。 术、知识和人才的争夺。他提出的最佳地缘政治 组合方式是:美国提供融资、技术和军事支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 中国提供基础设施和出口市场,欧洲派出救援和 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实施“一带一路” 治理顾问等。 宏伟战略,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贡献了中国智 在新的历史转折点上,世界面临着数百年未 慧。经过3年多努力,“一带一路”战略Jfl ̄J推 遇之大变局,各国都在新的全球治理格局中积极 进,取得累累硕果,中国方案得到广泛认同。今 谋篇布局,争取国家利益的最大化。以美欧日为 年5月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代表的发达国家很早就开始布局,在全球范围大 邀约伙伴国家共商大计,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力推行国际人才工程,积极争取国际话语权。美 的新局面。 国为支撑全球霸权地位,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培养 当前,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给传统的国际交 世界各国的人才,多渠道输出美国价值观。美国 往、经济发展、对外合作模式等带来了前所未有 政府设置高级别的国际交流和培训协调工作组, 的挑战和机遇。随着全球化、网络化不断深化, 由其国务院、司法部、教育部、国际发展署等 传统意义上的国家界限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减弱, 27家政府部门和机构组成,主要负责监管美国 全球产业布局高度依赖大城市群,各种区域经济 政府资助的国际交流和培训项目。据统计,仅 合作安排应运而生,各种基于互联网时代需求的 2012年一年时间,美国政府资助的国外人员培 社交群体蓬勃兴起,各国有识之士也在利用新理 训和交流总金额就达17.6亿美元,人数达390多 论影响世界的未来。如近期新加坡国立大学帕拉 万人。欧洲国家在国外人员培训上也是不遗余 格・康纳在《超级版图》一书中提出,传统主权 力。英国由海外发展部和文化委员会负责相关事 国家概念在弱化,取而代之的是共享基础设施的 务,通过各种奖学金每年资助约3000名硕士和 新区域联盟和超级城市;政治竞争正从领土争夺 博士,保持长期联系并持续跟踪其个人发展,培 走向全球供应链、能源市场、金融、工业、技 养了大量认同英国价值观的海外精英人才,仅志 8 奋领奖学金一项就在全球1 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 第一,统筹协调“一带一路”战略下的人 立包括4万多名各界精英在内的校友网。德国依 脉工程。把涉外人才i ̄iJf r纳入优先程序,强化我 托德国技术合作公司、国际继续教育与发展协会 国国际人脉的支撑,扩大我国的“软实力”。对 等机构负责,结合德国产业全球布局,德国制造 外投资和合作要确立优先投资于人的战略,抓住 走到哪里,人员培训就跟到哪里,培养了人数众 了人就抓住了关键。实际上各国来华培训的多是 多的认同德国理念的全球人才网。日本在“一带 有潜力的重要官员或社会精英,如果其中培养出 一路”沿线各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与我国热衷 大批知华亲华的人才,我们都能做到以不变应 于基础建设不同,日本更注重软性投入,比如我 国在苏丹、刚果(金)、利比亚等地区派驻维和 部队,而日本则在这些地区进行持续的人员培训 和输送,提出人才培养计划,培养援助地教师和 青年产业工人。在2016年的第6届非洲开发会 议上,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表示将于2016年至 2018年,实施培育1000万人才的计划,投资 300亿美元帮助非洲建设高质量基础设施和医疗 卫生保健系统。 中国历史上曾有过很多对外交往的成功经 验,如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文明的对外传播,康乾 盛世的对外交往为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经济文 化交流奠定了基础。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也力所 能及地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培养了大量治国理政人 才和关系民生的技术人才。据统计,从1950年 到2013年,中国政府资助的在境外培训人员总 数约1200万人,年均18万余人;在国内培训人 员总数2l万人,年均3000多人。现在中国已成 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前所未有地接近世界舞台 中心,近几年来涉外培训人数大幅增加,但仍然 难以满足实际需要,涉外培训还存在短板。受传 统思维和体制的约束,迅速扩大对外培训的规模 仍有不少阻力。受训人员没有作为重要国家资源 加以综合利用,长期跟踪不够、后续联系少,真 正成为知华亲华人员的比例不高。 因此,应抓紧实施国际人咏工程,全面落实 *总书记“择天下英才而用之”的人才观, 全力争取越来越多的国外优 ̄.A2-为我所用。 万变。 第二,尽快制定适应中国大国地位和“一 带一路”战略的人才规划。一方面,要扩大对 外培训的规模,每年争取达到10万人次,10年 超过1 00万人次。这可能要适当调整对外合作的 计划,适当减少一两项对外援助工程,就可以支 撑国际人脉工程的大局。同时,对外援助项目应 更多向民生领域倾斜,更多争取民心。另一方 面,要在国内组织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专职 推进国际人脉工程,人员可以多样化,鼓励有经 验的退休外交官、政府官员、大学教授、企业 家,以及海外华人参与。 第三,做强涉外培训机构并建立外国学员 跟踪联络机制。可以考虑将中央党校、国防大 学、行政学院、浦东干部学院等涉外培训机构做 大做强,以“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方式,尽 可能多地培训国际人才,同时建立学员回国后的 跟踪联系网络,通过驻外使馆、校友网络、中资 企业、社会团体定期见面等多种方式联络,通过 学员了解所在国的各种需求,加强与中国经济社 会供给侧的对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加快学员 成才步伐,推动人脉网络的深入和扩大。 第四,把国际人才培训I与供给侧结构性改 革等重大战略联系起来。当地人脉对促进产业 合作是很关键的,这有助于国内“三去一降一 补”,推动过剩产能的转移。如日本很早就把人 脉广布全球,拓展资源和市场,他们把日本二手 车免费送给亚非国家,通过建立售后服务体系来 赚钱,成功把日本车推向海外,占领了广大 市场。圈 (责任编辑:赵雯)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