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板钢筋施工要点及注意事项
钢筋工程的质量通病与监理质量控制3状态(原材物资、施工试验与加工、检验批)主控项目。
一、原材物资:1.1 材质检验与保管不符合要求:无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或抄件(复印件)不符合要求;无进场复试报告,批量不清、超批量、漏检;化学成分不合格或加工中发生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机械性能显著不正常,未做化学成分检验;机械性能不合格无交待,无加倍复试;运输、储存中钢筋标牌丢失、堆放分类不清。(合格证易做假,抄件人、日期盖章) 钢筋锈蚀与污染。必试:拉伸试验(屈服点、抗拉强度、伸长率)弯曲、理论重量试验。带E代号,HRB335、HRB400(1)同一厂别、同一牌号、同一罐号、同一规格尺寸、同一生产工艺、同一交货状态每60t为一验收批,不足60t也按一批计。(6同一)定尺不定尺,直条钢筋进场时供货商或司机可能采取长短料混放,并一头齐捆放,避免此类问题的方式为,必须将钢筋吊下车后两头点验。还有可能,两头齐,但中间有短料,遇此情况,可随机抽检;现场打开某一捆钢筋。在每(任)盘中的任意一端截去500mm后切取。3.钢筋理论重量经验公式:M=d²/162 M:单位kg/m d:公称直径,单位mm
二、施工试验与加工:
1.焊接2.钢筋机械连接套筒挤压接头)1工艺检验2现场检验:钢筋和套筒的丝扣应干净、完好无损。经拧紧后的滚压直螺纹接头应做出标记,单边外露丝扣长度不应超过2P。带连接套筒的钢筋应固定牢靠,连接套筒的外露端应有保护盖。
2 加工成型质量差:未统一下料,下料不准;对复杂节点未综合空间相交叉的关系放样;尺寸、角度差、不直不顺、弯点不准,弯钩偏短;不同等级钢筋及进口钢筋,不注意不同弯曲成型半径要求;运输堆放时变形未作修正。不符合图纸或规范构造规定.钢筋接头错误:接头绑扎,焊接型式采用不当;搭接长度不足;错开接头的百分比不符合规范;接头位置不当;梁柱筋搭接接头处箍筋未加密.
3.钢筋锚固不符合规范要求:锚固长度不足;锚固形式不对.
4.钢筋绑扎不符合要求:主筋未绑扎到位(四角主筋不贴箍筋角,中间主筋不贴箍筋)主筋位置放反(受拉受压颠倒,特别主意悬挑梁、板);不设定位箍筋,主筋跑位严重;钢筋绑扎花扣、缺扣、松扣不符合规范要求;箍筋间距不匀,绑扎不牢,不贴主筋。柱主筋的弯钩和板主筋弯钩朝向不对;钢筋接头不错开.
5. 钢筋保护层厚度不符合要求.6.有焊接要求的钢筋未做焊接试验。焊工无特种作业人员岗位证书,或焊工不符合施焊条件.未按规范规定在现场截取试件做试验。
三、监理工程师必须充分熟悉设计图纸,明确各结构部位设计钢筋的品种、规格绑扎或焊(连)接要求,特别应注意结构关键部位配筋的特殊处理,(加密区、垫块品种、规格、数量、位置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对有关配筋变化涉及到的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变更通知单和工程洽商记录,应及时标注在相应的结构施工图上。检验批:钢筋安装时,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线弹出钢筋分档位置线,先绑扎下层钢筋,钢筋接头位置错开50%,底板钢筋全扣绑扎,不得跳扣。按线绑扎插筋。钢筋绑扎好后随即垫好垫块,确保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待钢筋隐检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注意的质量问题如下:(1)钢筋原材合格证,复试单。(2)焊件的试验合格证明。(3)钢筋变形,注意绑扎方法。(4)网架的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锚固长度、接头设置。(5)缺扣,松扣的数量不超过绑扣数10%,且不集中,否则返工。(6)弯钩的朝向。(7)箍筋、数量、间距、弯钩135°、平直段长为10d。(8)直螺纹接头处钢筋轴线偏移不大于0.1d且不大于2mm。(10)搭接长度不够,检查每个接头。(11)洞口处的钢筋要严格查验。(12)绑扎丝:根据工艺标准理论计算和经验值统计,绑扎丝的平均消耗量为1.5kg/㎡,然而,据钢筋包工头测算,劳务队伍消耗的绑扎丝远没有达到这个数值,一般能维持在0.8~1.0kg/㎡就算负责任的队伍。
起步筋(钢筋工程常说的五个5cm):暗柱边第一根墙筋距柱边的距离为50mm。墙体第一根水平筋距混凝土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混凝土板面50mm。连系梁距暗柱边箍筋起步50mm。连系梁箍筋入柱一个箍筋50mm。还能拓展的内容有:板边第一根钢筋距板边模板5cm、柱体第一根水平筋距混凝土板面50mm等。
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相关规范及图集
序 1 文 件 编 号 GB50666-2011 文 件 名 称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实施日期 2012-08-01 2001-03-01 2011.09.01
5.4.7.5 梁及柱中箍筋、墙中水平分布钢筋、板中钢筋距构件边缘的起始距离宜为50mm。(条文说明:第5款中50mm的规定根据工程经验提出,) 2 11G101-1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 2011.09.01 P74:连梁起步筋距暗柱50mm,顶层进暗柱长度全部设置@150。 P85:梁、柱接头处的箍筋距柱边50mm;次梁两端箍筋距主梁50mm; P92、P95:板筋距次梁边1/2板筋间距。 P54:注2 .(梁、柱类构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及5d。 P73:注1.(约束边缘构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及5d。 3 DBJ/T01-26-2003 建筑安装分项工程施工工艺规程(第二分册) (P4-6)1.4.3.【墙筋绑扎】2 第一根水平筋距地面50mm。6 过梁箍筋两端各进入暗柱一个,第一个过梁箍筋距暗柱边50mm,顶层时过梁入支座全部锚固长度范围内均要加设箍筋,间距150mm。 (P4-6)1.4.4.【顶板钢筋绑扎】1 一般让靠近模板边的那根钢筋距离板边为50mm。 5 12G901-1 混凝土结构施工钢筋排布规则与构造详图 (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 2011.11.01 3-1~3-5 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距暗柱主筋为S。(S为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的间距) 3-9 墙面水平筋距楼面50mm。 4-7 楼板的纵横钢筋距墙边(含梁边)50mm 2-13 梁、柱接头处的箍筋距柱边50mm;次梁两端箍筋距主梁50mm; 2-8 柱起步筋50mm。节点区上下50mm。 6 11G329-1 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 2-9 柱起步筋50mm。节点区上下50mm。 梁、柱接头处的箍筋距柱边50mm;次梁两端箍筋距主梁50mm; 3-3 3-17 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距暗柱主筋为S。(S为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的间距) 3-11 墙中水平分布钢筋距楼面为50mm。 1-12、3-10. 剪力墙底部构造加强部位为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上一层。 2-4(框架结构)(柱)纵向钢筋搭接范围箍筋间距不应大于较小钢筋直径的d,且不应大于100mm。 3-2 (剪力墙)5注3.当端柱承受集中荷载时,其纵向钢筋、箍筋、直径和间距应满足柱的相关要求。 底层钢筋绑扎时,底板现象:在梁板体系中,当底板上层钢筋与梁上层主筋标高相同时,板的上层钢筋放在了梁的主筋上面。 分析:底板中板梁式结构的梁筋与板筋位置关系:上排双向板筋均应从梁的主筋下方穿过(图一)。因为底板所受的力主要是土压力,底板上层钢筋在梁处是受压区,应该从梁的主筋下穿过,把底板所受的土压力传递给梁。
图一 地基反梁与底板上层钢筋位置关系
防治措施:设计应考虑钢筋重叠放置时对保护层的影响,施工前正确理解图纸,按照正确的顺序布筋进行绑扎。 通病二 现象:板上下层钢筋或墙体两侧钢筋的十字节点对不齐,造成箍筋下料长度不够,使墙板的箍筋无法施工。 分析:布筋时没有考虑两层钢筋的位置关系,绑扎过程中由于人员踩踏造成位移。这样的通病在人防工程施工现场广泛存在,施工现场管理不到位,对绑扎完成的操作面保护不够,绑丝松垮脱落现象严重,造成大面积钢筋位移。
图二十一 板墙箍筋施工要求
钢筋“七不绑”管理内容:已浇筑混凝土浮浆未清除干净不准绑钢筋;钢筋污染清除不干净不准绑钢筋;控制线未弹好不准绑钢筋;钢筋偏位未检查、校正不合格不准绑钢筋;钢筋接头本身质量未检查合格不准绑钢筋;技术交底未到位不准绑钢筋;钢筋加工未通过验收不准绑钢筋。
钢筋“五不验”管理内容:钢筋未完成不验收;钢筋定位措施不到位不验收;钢筋保护层垫块不合格,达不到要求不验收;钢筋纠偏不合格不验收;钢筋绑扎未严格按技术交底施工不验收。
监理常验项目:对钢筋安装工程的以下内容特别关注:1)保护层;2)箍筋加密区设置;3)搭接、锚固长度;4)套筒质量;5)负弯矩筋、分布筋;6)起步筋;7)图纸特别注明的地方;8)一级钢弯钩平直段长度等。
垫块:根据材质的不同,可分为砂浆垫块、塑料卡环、硬质垫块。粗钢筋,尤其是底板钢筋,必须采用硬质垫块,通常可以采用大理石块。竖向钢筋一般采用塑料卡环,但是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为强度不够,经受不住校模时的压力;若采用砂浆垫块,除制作费工费时外,由于砂浆垫块强度、厚度也不稳定,同样起不到相应的作用, 用其它硬物如石子、垫块、木块、塑料等充当马凳功能,这是没有专业性的野蛮施工. 大型筏板基础中措施钢筋不一定采用马凳钢筋而往往采用钢支架形式,支架必须经过计算才能确定它的规格和间距,才能确保支架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土建图纸会审重点:1. 抗震钢筋的使用部位是否明确,具有明确的实施依据;2. 钢筋直螺纹连接的直径、接头级别、接头位置及百分率是否明确;3.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否明确详细;4. 钢筋搭接、锚固长度是否明确;5. 墙体竖向钢筋搭接位置及长度是否明确,如选用结构图集需办理明确的洽商;6. 钢筋的各个部位的节点做法是否明确;7. 混凝土强度等级的确定是否覆盖了所有构件;8. 不同强度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抗渗与普通混凝土)的分界是否明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