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精炼精测卷 诗歌的语言鉴赏1(含详解)(新课标)]

201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精炼精测卷 诗歌的语言鉴赏1(含详解)(新课标)]

来源:好走旅游网


201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检测卷 诗歌的语言鉴赏1

(除了前2小题,每题6分,满分:62分 时间:60分钟)

1. [2014·福建卷]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双调·蟾宫曲 自乐

[元]孙周卿

草团标正对山凹。山竹炊粳,山水煎茶。山芋山薯,山葱山韭,山果山花。山溜响②冰敲月牙,扫山云惊散林鸦。山色元佳,山景堪夸,山外晴霞,山下人家。

(选自《太平乐府》)

【注】 ①草团标:茅屋。②山溜响:山间泉流叮咚作响。溜:小股水流。 (1)本曲每句都有“山”字,在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扫山云惊散林鸦”与“月出惊山鸟”(王维《鸟鸣涧》)两句中“惊”的起因各是什么?有什么相同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答案] 强调了“山”在作者生活中无处不在;突出了作者的生活充满自然情趣;作者山居生活的自乐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运用的效果。在这首诗歌中,作者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采用白描写法,每一个意象之前都冠以“山”这一定语,赋以山的特征;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也是一种渲染,通过这样的反复或说渲染,作者意在传递山之于作者的生活、情感的影响。多次出现“山”,增强了节奏感,每个“山”都有不同的意义,并不雷同。

(2)[答案] (第一问)孙曲中“惊”的起因是云朵掠过山林(或:扫地发出声响);王诗中“惊”的起因是月亮升起,月光照射过来。(第二问)反衬出山间的幽静。(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第一个问题的难点在于“扫山云”。“扫山云”是指掠过山头的云,云动影生,惊动了栖息的鸦鸟;“月出惊山鸟”中的“惊”是因为月光的作用使鸟产生错觉。前句鸟因形(或影)而惊,后句鸟因光而惊,二者是有差别的。动态的东西包含形与质,具体来说包括动作、声音、光线等的变化,只要考虑到这一点,答出以动衬静这一表达技巧不是难事。另外,在一般诗文中,山村大多是静的,这些动态的东西往往会增加山村的灵动性,也可以更明显地衬托出山村的幽静。

2、[2014·湖北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早 发 罗 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1)[答案] ①第一、二句紧扣诗题,凸显“早发”:宿酒初醒,残灯未灭,长夜未尽,诗人已携孤剑登程。第三句写诗人在路上听到雄鸡唱晓,也可见出行之早。②塞外风雪路,本来行人稀少,而“早发”就更无路人,只有诗人独行,故“独”与“早发”之“早”有关。③飞雪白草,道路本已难辨,早行时就更加微茫,故“微”字也表现“早发”之“早”。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题型为一字领全诗,也有人称为“诗眼”题。解题时应注意根据题干要求,逐句或逐层分析。

(2)[答案] 一个“背”字,描写了诗人与大雁相背而行的情境,使诗人向北向寒与大雁向南向暖形成强烈对比,表现了诗人旅程的艰辛和心情的愁苦。

[解析] 这种表达效果题,答题时表述要规范:某字(词、句)写了什么内容,用了什么手法及其效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武威①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②

岑参

岸雨过城头,黄鹂上戍楼。 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 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 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

注:①武威:即凉州(边塞),诗人所在地。②晋昌:即瓜州。 “边柳挂乡愁”一句中哪个字用得最为传神?请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这是一道炼字题,考生在答题时要先找出用得最为传神的那个字。该句中用得最传神的字就是“挂”,作者巧妙地运用“挂”

这一动词,把无形的、抽象的乡愁化为有形的、可观可触的具体事物,并且与“柳”联系在一起,目的就是突出乡愁的沉重。

答案:“挂”字。“挂”是“悬挂”之意,化无形的情感为有形的形象,突出乡愁的沉重,把乡愁与杨柳联系在一起,更显离愁。

4.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浣溪沙 李清照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姻,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①,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注:①斗草:一种竞采百草、比赛优胜的游戏。

(1)你认为此词是作者早期的作品还是晚期的作品?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分析“黄昏疏雨湿秋千”中“湿”的表达效果。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早期的作品。词中描写了熏香、花钿、斗草、秋千等具有少女气息的意象,以物写人,以景写情,把春日少女的姿态和惜春的情感写得活灵活现。

(2)“湿”字将暮春、黄昏、细雨连在一起,描绘了黄昏时分,细雨打湿了空无一人的秋千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空寂的氛围,表现了词人伤感、凄清的心境。

5. [2013·海南中学测试]阅读下面的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中吕】山坡羊·长安怀古

赵善庆

骊山横岫,渭河环秀,山河百二还如旧。狐兔悲,草木秋;秦宫隋苑徒遗臭,唐阙汉陵何处有?山,空自愁;河,空自流。

赏析“骊山横岫,渭河环秀”中“横”“环”二字的妙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的能力。

答案:“横”“环”二字不仅点明所咏之地是长安,而且把历代古都形势的险要、景色的壮丽全部烘托而出,使前后景形成强烈的对比。

诗歌助读:《山坡羊·长安怀古》:一、二句,用“横”“环”点明歌咏之地是长安,而且把这历代古都险峻的形势、壮丽的景色烘托出来。三句,写长安形势,山河依旧而人事全非,蕴涵怀古之情。“狐兔”四句,倾吐出作者由今思昔而产生的感叹、感慨和悲愤之情。最后四句,作者从怀古的沉思中回到眼前的景色,描述山河似乎也在因为怀古而生恨发愁。该曲以山水起,又以山水结;起是写景,结是生情,由景而情,前后呼应,在结构上十分严谨。

6. [2013·威海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拟古(其三) 陶渊明

仲春遘①时雨,始雷发东隅。 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 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 我心固匪②石,君情定何如。

注:①遘(ɡòu):遇。②匪:非。

简要分析“草木纵横舒”一句中“舒”的妙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表达技巧、表达效果的能力。

答案:“舒”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形象地写出春回大地,大自然一片勃勃生机的景象。

诗歌助读:诗的前四句写春回大地,大自然一片勃勃生机,“草木纵横舒”之“舒”,尤其传神。“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一双刚刚到来的燕子,翩翩飞进我的屋里。“翩翩”“双双”,两组叠字分别举于句首,活泼泼地状出燕子之神态。“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先巢”“旧居”,皆指旧有之燕巢。“相将”

即相偕。梁上旧巢依然还在,这双燕子一下子便寻到了旧巢,飞了进去,住了下来。原来,这双燕子是诗人家的老朋友呢。曰“相将”,曰“旧居”,看诗人说得多么亲切,这已经是拟人口吻,我亦具物之情矣。燕子之能认得旧巢,这件寻常小事,深深触动了诗人之别样情怀。他情不自禁地问那燕子:“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自从去年分别以来,我家门庭是一天天荒芜了,我的心仍然是坚定不移,但不知您的心情究竟如何?“我心固匪石”之句,实托喻了诗人坚贞不渝之品节。“君情定何如”之结句,则极富风趣,余味不尽。诗人与燕子之对话,十分风趣、幽默。在这份风趣、幽默之中,却蕴藏着一种极严肃的人生态度,极坚卓的品节。全诗语言平淡自然而有奇趣精彩。

7.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淇上送赵仙舟 王维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本诗最后一句在《唐文粹》中是“望君空伫立”,你认为是“犹”字好,还是“空”字好?为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犹”字好。孤舟远逝,作者仍然伫立原地,目送远去的朋友。“犹”字侧重表现伫立时间之长,以及作者主观上的不愿离去,写出了不舍的深情。

示例二:“空”字好。“空”字表明朋友的孤舟在视野中已经消失,作者空对无际的江水。“空”字侧重表现出作者失神落魄的神情,更强烈传达出作者对友人离去的惆怅、失落之情。

8.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自沙县抵龙溪县,值泉州军过后,

村落皆空,因有一绝

【唐】韩偓

水自潺湲日自斜,尽无鸡犬有鸣鸦。 千村万落如寒食,不见人烟空见花。

注: 泉州军:唐末一支部队,据载,此支部队烧杀掳掠,无恶不作。 诗中的两个“自”字和一个“空”字的运用有何妙处?试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

答案:两个“自”字和一个“空”字前后呼应,表明一切都是自生自灭,无人问津,真切地展现了泉州军洗劫后,“千村万落如寒食”的悲惨景象,也把诗人对泉州军暴行的愤懑之情含而不露地表达了出来。

9.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唐】 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许多人说“留得枯荷听雨声”是全篇的点睛之笔,请说说你的理解。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

答案:这一句写诗人因旅宿思友而彻夜不眠,而雨打枯荷的清韵,暂时能慰藉思友之情。本诗是怀友诗,所以说此句是点睛之笔。(或:本诗是怀友诗,雨打枯荷的声音,单调而凄清,更衬出环境的寂寥,从而加深了对友人的思念,所以说此句是点睛之笔。)

10. [2013·青岛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登崖州城作[注]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注:此诗为诗人被贬至海南时所作,诗人被贬之前官至宰相。

请从运用修辞和抒发情感两方面分析“鸟飞犹是半年程”一句的妙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思想感情的能力。

答案:这一句使用夸张手法,极言自己离开京师之遥远;突出表达了诗人对京城深深的眷念之情以及对回京之难的感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