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关于财务预测理论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财务预测理论研究的文献综述

来源:好走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G YA 爱 每 G x置 ox UEB A 关亏财务预测理论研究的文献综述 熊德斌 在信息公开程度越来越高的资本市场上,在 更广泛的程度上披露财务预测信息将是一个必然 趋势。相比于历史性财务信 ,业绩预测作为一种 典型的预测性财务信息,提供的主要是与公司未 来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信息。 它具备为投资者决策服务的强相关性,但作为一 种事前的信息,又具有高度不确定性,若可靠性低 下,就可能误导投资者。因此,保证业绩预测的决 策有用性,最大限度地提高其可靠性便显得尤为 重要和迫切。正是在这样宏观环境的要求下许多 财务学者都努力探索财务预测方法研究。 一、国外财务预测预警的研究现状 从20世纪40年代起,美国证券界和会计界 就开始对上市公司预测性财务信息的披露问题展 开专题研究,但由于预测上市公司未来发展的信 息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SEC)一直禁止上市公司公开披露一系列预测性 的财务信息。1973年,SEC明确改变监管方 向,准许上市公司自愿性地披露预测性财务报表, 但并未作强制性的要求,只是制定了安全港规则 来鼓励其自愿披露财务预测信息。1975年至1985 年的l0年问,美国执业会计师协会(AICPA)先后 发布了《财务预测编制制度指南》、《财务预测揭示 与说明——立场声明75_4》、《财务预测检查指 南》、《财务预测可行性研究报告》等4份指导性文 件。这从制度上保证了美国上市公司披露财务预 测法定义务。 在财务预测模型方面,其中的先驱者当首推 Fitzpatrick,他以l9家公司为样本,运用单个财务 比率样本。公司划分为破产和非破产两组,结果发 现净利润/股东权益和股东权益/负债两个比率 有较强的判别能力。其次是Beavel-.他以79家财 务失败企业和相同数量、资产规模相似的财务健 康公司为样本,进行一元判定预测,通过对30多 个比率进行单个检验后发现有3个财务指标能有 效的预测财务危机状况。按预Mitt力大小,财务指 标依次顺序为:债务保障率(现金流量/债务总额)、 资产收益率(净收益/资产总额)、资产负债率(债务 总额/资产总额)。他发现债务保障率指标预测的 准确率最高,并且离失败日越近,预见性越强。然 而,他们所做的这些研究都是单变量模型,即运用 单一变数、个别财务比率来预测财务危机。单变量 模型的缺点是:某个比率在这种情况下预测效果 最好,但在另一种情况下可能是另一个比率的预 测能力最好;而且,采用不同的比率预测同一个公 司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因此招致了许多批评, 而逐渐被多变量方法所替代。 1968年Altman率先将多元线性判别方法引 入财务预警领域,他选用22个变量作为预测备选 变量,通过对33家破产公司和33家非破产配对 公司的研究分析,最终确定了5个变量作为判别 变量,构建了Z—score模型。通过对模型的检验表 现出了较高的预测能力。此后,多变量分析方法被 广泛采用,成为一种主流方法,各国学者根据奥特 曼的思路构建了自己的多变量模型。 ̄l:Edmisterd 在1972年提出的小企业研究模型,13本开发银行 建立的破产预测模型等等。 1980年Ohlson提出了条件概率模型,主要有 对数成败比率模型(LOGIT)和概率单位模型(PRO— BIT) ̄j种统计方法。它们都是建立在累积概率函 数的基础上,一般运用最大似然估计。Ohlson使用 了9个自变量,他发现了至少有4类显著影响公 司破产概率的变量:公司规模、资本结构、业绩和 当前资产的变现能力。 2008年第1期 《贵阳党校学报》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l | 靴l《 ≯ | 行,对企业业绩预测评价主要集中在计划管理部 门,企业没有必要也没有职权更没有主动的意识 1988年,Aziz,Emanuel和lawson在财务困境 的预测研究中,发展了基于现金流量预测破产的 模型。现金流量模型的提出源于理财学的基本原 进行财务业绩预测规划工作。直到改革开放后,企 业经营权得到,市场体系得到建立与完善,企 业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能够利用资本市场 理:公司的价值等于期望的未来现金流量净现值。 如果公司没有足够的现金支付到期债务,而且又 无其他途径获得资金时,那么公司终将破产。如果 当前的现金流量确实反映了未来的财务状况,那 么,现在和过去的现金流量应能很好地反映公司 筹集资金,企业与社会联系更加紧密,股会化 当前也成为客观事实,客观上需要借助各种方法 了解上市公司业绩,正是在这样的土壤中我国众 的价值和破产概率。他们根据配对的破产公司和 非破产公司的数据,发现在破产前5年内两类公 司经营现金流量均值和现金支付的所得税均值有 显著的差异。 1998年,Mossman,Bell,Swartz和Turtle在总 结以前研究的基础上,比较了财务指标类、现金流 量类、市场收益率信息类模型,并提出了集三类模 型于一体的混合模型,发现并不存在令人完全满 意的区分破产和非破产的预测模型,现金流量类 模型在破产前两三年里的预测能力较稳定,而财 务指标类模型在破产前一年的判断能力最强。比 较而言,在财务困境预测中,财务指标、现金流量 指标比市场收益率及其方差等能提供更多的信 息。 从上述国外文献资料发现,尽管财务预测有 了制度保证,在预测方法中主要把精力集中在财 务预警比较突出,更多的体现上市公司未来财务 困境的预测。其主要原因为从公司内部角度来看 由于财务管理信息比较充分,管理层对公司基本 状况认识比较清楚,但针对上市公司的外部信息 使用者而言,更多地是从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报 告等相应的公开信息中获取信息,以此对未来投 资作出决策,上市公司的财务拐点是信息使用者 关心的重点之一,因此有理由认为,财务预警主要 为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拐点预 测的预测体系。 二、国内企业业绩预测评价体系 新中国建立以来,经过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 改造,我国实行的全民所有制企业,不存在所有权 与经营权分离的问题,一切以计划为本.企业资金 的投入主要以计划配置,无须利用资本市场配置 资本,同时企业的经营生产活动完全依靠计划进 多学者不懈努力,引入国外财务评价与预测方法, 同时进一步探索研究,逐渐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 的财务评价方法体系。 李维新、金瑛着重分析了企业业绩评价体系 改革的动因在于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变化带 来的巨大竞争压力、财务评价指标本身存在的局 限性以及传统业绩评价体系无法满足管理创新对 信息的需求。同时提出要注重非财务指标在企业 财务评价中的应用,总结了德鲁克的改革为核心 非财务体系;霍尔的质量、作业时间、资源利用和 人力资源开发的“四尺度”论;克罗斯和林奇提出 的等级制度,一个把企业总体战略与财务和非财 务信息结合起来的业绩评价系统;卡普兰和诺顿 提出的利用顾客、内部业务、学习和创新三方面的 非财务指标补充的平衡记分卡(BSC)评价体系。 卫建国、陈烘评述了传统的财务指标、经济增 加值以及平衡记分法评价体系,指出了三种评价 体系缺陷的根源:委托人与代理人的目标函数不 同、成本效益原则制约以及信息不对称,最后得出 业绩评价体系建立事实上是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 的动态博弈。 孙红梅、宁宏茹从战略财务管理角度提出了 ~级非财务指标分为投资、筹资、分配、成本、综合 五类,同时给出了五大类指标的权重及满分值,其 中投资指标分值为25,筹资指标为l0,分配指标 为l0,成本指标为35,综合指标为20。 王平心、陈琳等在分析传统绩效评价模式存 在的局限:基于传统会计的财务指标及其相关信 息导致公司不正当投资行为,具有错误导向性;没 有体现权益资本成本,无法体现投资者所要求的 最低报酬;综合评价采取主观赋权法,难以完全正 确地反映出指标之间的内在结构关系,影响了评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