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媒体阅读的特点及其对当前大学生求知方式的影响

新媒体阅读的特点及其对当前大学生求知方式的影响

来源:好走旅游网
第27卷第1期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VO1.27 NO.1 (2015年1月) SOCIAL SCIENCES JOURNAL OF UNIVERSITIES IN SHANXI (Jan.2015) 新媒体阅读的特点及其对当前 大学生求知方式的影响木 李文管,肖 琳 (太原科技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部,山西 太原030024) [摘要]进入多媒体时代,人们的阅读方式随之发生重大转变,当代大学生普遍具有新媒体阅读的经历。新 媒体阅读具有传统纸质阅读不可比拟的优点,但同时存在诸多不足。在对新媒体阅读与传统书本阅读比较分析的 基础上,应强调传统书本阅读的重要作用及其发展前景,建议大学生以传统纸质阅读方式为根基,科学合理地利用 好新媒体这一科技新成果。 [关键词]新媒体阅读;纸质阅读;大学生;阅读方式;求知方式 [DOI]10.16396/j.cnki.sxgxskxb.2015.O1.014 [中图分类号]G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285(2015)01—0045—03 阅读是人们获得信息的重要手段,是人类认识 生了明显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利用不断增多 世界、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过 的高科技设备去浏览新闻、交流感情、并发表博文等 程中的经常行为。随着科技发展、新媒体时代到来, 等。随着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被运用于人们的阅读 电脑、手机、各种专门的电子书等新媒体终端让当代 活动中,新的阅读方式即新式多媒体的阅读也就随 大学生的阅读一改往昔单一的视觉刺激方式,而更 即产生。 多地出现了形、声、色等立体交叉的感官刺激方式。 (一)新媒体阅读的概念及特点 这种多器官共同参与的新媒体阅读方式,总体看来, 新媒体阅读,是指依靠各种数字化平台或移动 在大学生群体中表现得更为普遍。当前新媒体阅读 终端,以数字化形式获取信息或传递认知的过 与传统书本阅读并存的现象,给学术界和文化产业 程…。新媒体阅读主要包括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 界提出了新的课题:传统纸质阅读和新式多媒体阅 读、PDF阅读、电子书阅读等。新媒体阅读的出现和 读各自的优势和缺点如何?新媒体阅读对大学生的 普及,促使我们的阅读从“纸质时代”进入“纸质书 求知方式有何影响?如何借鉴和利用新式多媒体阅 与电子书并存的时代”,而且新媒体阅读呈现出不 读以使得传统纸质阅读的优势得以继续发挥?等 断增长、发展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我们传统 等。本文就新媒体时代大学生阅读方式的变化做了 的纸质阅读 J。新媒体阅读具有比较鲜明的优势, 初步调查,对新媒体阅读与传统书本阅读进行了比 比如信息量比较大、刷新的速度快、音视频并存、形 较分析,强调传统书本阅读的重要作用及其发展前 式类型多样、便于复制、交互性强等特点。 景,建议大学生以传统纸质阅读方式为根基,并科学 (二)新媒体阅读的普及现状 合理地利用好新媒体这一科技新成果。 新媒体这种新的信息载体的特点与大学生求知 欲强、信息接受能力高、精力旺盛等心理特点相一 一、新媒体时代大学生 致,极易受到大学生的欢迎。在大学生的阅读中,侧 阅读方式的转变 重于新媒体阅读的人占大多数。我国大学生基本都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的阅读方式发 有使用新媒体阅读的习惯,其中电脑阅读、手机阅读 太原科技大学2014--2015年度横向研究课题(技术开发委托方太原市思好达报刊发行有限公司)“新媒体时代大众阅读习惯的改变 及图书市场产品营销新思路”(W201405)之部分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14—09—24 [作者简介]李文管(1965一),男,山西夏县人,太原科技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现代社会、 哲学认识论。 肖琳(1987一),女,山西新绛人,太原科技大学201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现代社会。 45 第27卷第1期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1月 占很大比例,而且他们使用新媒体阅读的时间也是 比较长的。我们调查显示①,现代大学生每天平均 的新媒体阅读时间为2.6小时,而且阅读内容也非 常丰富,从专业知识、薪闻报道、娱乐新闻到健康养 生、游戏小说等多个领域。这说明新媒体阅读在我 国大学生中的普及率非常高,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 着大学生的求知方式。 二、新媒体阅读的优缺点及传统 书本阅读的优点 随着新媒体阅读的不断普及和发展,现时代的 阅读形成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纸质书与电子书 并存的时代”已经到来。新媒体阅读与传统书本阅 读作为两种不同的阅读方式,相互影响又可以互补 优缺。 (一)新媒体阅读的优点分析 1.阅读场所更加自由。除了私人家庭书房、公 共图书馆、学校教室等场所外,新媒体阅读还可以在 行走的路上、乘坐的公交车上、躺卧的床铺上等地方 进行。只要有相应的新媒体阅读设备就可以开展新 媒体阅读。另外,新媒体信息本身往往图音并茂,所 以阅读时也就不要求有特别安静的环境;即使外界 环境可能对新媒体信息内容产生影响,也可以通过 配带耳机设备等来消除。 2.阅读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有声有色,类型很 多。有文字有图片有声音视频,可以阅读专业知识、 社会新闻、娱乐报道还有休闲游戏等很多种类。这 些声情并茂的形式正是新媒体阅读能在大学校园里 盛行这么迅速的原因之一,它能极大地丰富大学生 的学习娱乐生活,从不同角度迎合大学生的爱好,一 定程度上激发了大学生学习的热情。 3.阅读方式灵活多样。大家通过互联网进行阅 读,能够随时随地地发表自己的读后感,而且作者和 其他在线读者也能看见所有的讨论意见并参与讨 论。有时候作者还会根据读者的反馈意见及时更改 写作路径和故事发展情节。所以说,新媒体阅读的 过程中,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地在思考,而是和作者、 其他读者进行交流互动的过程 J。 【二)新媒体阅读的缺点分析 新媒体阅读在许多方面是存在问题的。(1)可 能导致大学生的网络依赖症。网络上充斥着大量的 娱乐游戏、不利于青年进步的不良信息,更严重的会 ①以太原科技大学学生为主,进行调查。 导致青少年犯罪。研究表明,一半以上的青少年犯 罪都与网络有关。(2)可能出现非主流文化爆发。 网络言论过于自由,且没有法律后果,一些个人或少 部分人的非主流观点,因为网络传播的速度和广泛 性,可能成为热门观点,影响大学生的判断能力 (3)阅读成本高。新媒体阅读需要依赖一定的硬件 设施,网络、电脑、手机等,这些都是比书本贵好多倍 的设备。(4)新媒体阅读经常让我们陷入浅阅读的 困境。我们在进行网络阅读时往往是走马观花、缺 乏思考,是一种冲浪式的浏览阅读。因为新媒体内 容繁杂多样,大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知所措,只是被 动地接受,而缺少主动思考。这样会导致大学生学 习和思考的能力下降,对阅读效果非常不利。 (三)传统书本阅读的优点 传统书本阅读在很多方面都具有新媒体阅读所 不能比拟的优势。(1)在传承中国优秀文化方面, 优秀的纸质书有收藏和传承价值,把我国经典的文 化流传下来,对后世的研究和发扬是有积极作用的。 (2)书本经过多层级的审查,内容积极且严谨,都是 充满正能量和正确价值观的作品,对大学生的思维 方式的形成、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都能起到促进作 用。(3)可以精阅读、深思考,能丰富大学生精神世 界。书本阅读中的精阅读、深思考对于我们大学生 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是专业知识和科学知识积累的 必备阶段,能对我们各方面素质的提升打下坚实的 基础。(4)书本阅读过程也是读者享受的过程。在 书本阅读过程中,我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 书中的描述可以大胆的想象,而且每个人甚至同一 个人读同一部作品时的感受和想象都是不一一样的。 一万人眼中就有一万个哈姆雷特,说的就是这个意 思。而不像新媒体阅读那样,图片和影像直接反映 出具体的形象,扼杀了读者的想象力。 三、大学生求知方式的构架 相对于新媒体阅读,传统书本阅读有着更明显 的优势,需要我们更加注重保护和发展。这两者并 不是互相抵触的,而是需要取长补短进行融合 J。 我们大学生最佳的求知方式应该是以传统书本阅读 为根基,然后科学合理地利用新媒体阅读给我们带 来的便捷高效,更加有效地将两种阅读方式结合起 来,让新媒体阅读所具有的独特优点为我们传统的 书本阅读所服务,使我们最重要的传统阅读继续发 第27卷第1期 挥传承文化的作用。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1月 新媒体阅读的出现也给了传统书本阅读一个发展的 好机遇,电子书可能只是书本的一个“试用装”,某 传统书本阅读的优势是不容置疑的。传统的书 本阅读过程中,我们通过手指与纸墨的接触可以感 受到舒适,书香之气沁人心脾。尤其是在阅读经典 作品时,我们经过深阅读不断思考,能够催生智慧、 丰富精神世界,培养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还能时刻 让我们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 的生活情趣。。 。 种程度上为传统书本阅读作了免费的广告宣传。所 以,传统书本阅读应该抓住这个大好时机,争取获得 一个更为长足的发展和壮大。 总的说来,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 园。建设文化强国,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需要全 体公民普遍的文化素质的提高。通过阅读来增长见 识、获取知识,是一个人提升文化水平的重要方式。 综上分析,为了使传统书本阅读发挥出最佳的 效果,我们也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障。第一,作 为高校教育者,应该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健康 的阅读习惯。大学生正处在积累知识的重要阶段, 对于大学生个体而言,只有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才 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顺利完成大学学业, 也才能在完成统一安排的大学各专门学业的同时, 掌握更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更好地培育和建立自 身自觉的、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以便更好地融入社 会。就整个社会而言,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也都 离不开知识的传承与创新。而阅读就是知识传播、 这个时期应该把中国传统文化和经典著作作为学习 的重点,着重培养自己的内涵和修养。这就需要我 们高校教育者加大对传统书本阅读的介绍和推荐, 让大学生在选择阅读方式的时候能够自觉地偏向于 传统书本阅读。第二,多开展读书交流会。邀请专 家和大学生进行读书心得的交流,对所读的经典书 目进行系统、细致的学习和梳理,督促大学生增强传 统书本阅读的力度。 信息交流、感情交融的重要形式。全社会的每个公 民都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阅读成为生活的一 部分,这既是个体和全社会精神生活水平提升的标 志,也是个体和全社会精神生活水平提升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薛菲,张曼玲.北京地区高校大学生网络阅读的实证研究 [J].图书与情报,2011(1):13. [2]俞锦莉.大学生网络阅读与传统阅读调查及辨析[J].出版发行 研究,2010(4):22. 对于新媒体阅读,也应该重视,使其长足发展, 使其能促进传统书本阅读的作用发挥。新媒体阅读 方式对大学生求知方式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对大 学生学习知识、了解社会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对于新媒体阅读的不断发展普及,我们应该正确对 待,采取措施进行积极引导。这样,新媒体阅读的作 [3]周静珍.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校园阅读文化建设研究[J].中国电 力教育,2013(4):223. 用才能发挥出来,给大学生带来便利。 我们认为,新媒体阅读的出现并不是坏事,对大 学生学习和生活都会带来一些新的变化带来新的收 [4]王[5]胡健,张立荣.新媒介时代大学生数字化阅读素养的内涵与培 凯.新媒体阅读争议辨析[J].理论探索,2014(2):19. 清.高校学生阅读意识与阅读行为分析[J].苏州 养[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1(6):73. [6]衣素洁,何获。至于新媒体阅读带来的不良影响,我们通过加 强传统书本阅读完全可以避免,所以不必过于担心。 铁道师范学院学报,200o(2):113.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ading Through New-media and Its Influence on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Mode Li Wenguan,Xiao Lin (Educational 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ies,Taiyuan University ofScience and Technology,Taiyuan 030024,China)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brought US into the era of multimedia and our reading mode is also under great changes.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generally have the experience of reading via new media,because the new media-based reading has more advantages than the traditional reading via printed materils,buta it is not without de— fects.In this article,on tlle basis of a comparative analysis about t}1e two reading modes,the author lays much stress on the great importance and the prospect of the traditional reading through books,and proposes that the students should take this reading as the foundation and make good use of the new media scientiifcally and reasonably. [Key words]reading through new media;readingvia printed materils;acollege students;reading mode;leading mode 4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