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重点课题] 后“茶馆式"教学的理科教学方法 后“茶馆式"教学的发展研究(六) rI 本刊上一期介绍了基于后“茶馆式”教学的初中物理规律形 成课与小学作文教学课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后‘茶馆式’徽学 的“教学有法”和“教无定法”的特点。从本期开始,我们将继续选 i_ 择一些富有代表性的教学方法及课例予以介绍,以飨读者。 i■ 初中化学物质课的教学方法 文/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高燕 初中化学学科的主要学习内容通常围绕着:基 以提供相关的学习材料,帮助学生回顾和完善第一环 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化学物质、化学计算、化学实 节的任务,完成实验报告的填写。其间,教师加强巡视, 验等知识、技能及方法。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一般 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特别关注学困生的阅读习惯指 都能通过实验得到明显的现象,是学生了解和掌握物 导,尽可能收集学生实验及思考的问题。 质性质的起点,这也是化学物质课的基本特征。本文 3.议论理解 将其教学方法归纳为四个基本环节:“实验体验一阅 有了实验的体验,再加上独立阅读后的思考,学生 读思考一议论理解一练习提升”。 有了“议论”的基础和可能。小组合作增加了引导暴 1.实验体验 露的空间,教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课前要作充分 教学伊始,以自主实验让学生“先学”,教师提供 的预设,同时高度关注课堂现场生成的问题,充分收集 实验设计方案,帮助学生明确实验内容,按照要求动 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然后,教师按照“生成性 手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尝试进行分析与解释。 问题解疑紧扣教学目标的策略”来调控课堂教学。 此时,学生透过实验现象可以发现一些新的知识,也 4.练习提升 会产生困惑,这就成为本堂课学习的起点。当然,教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练习,评价和反馈学生的 师也可以要求学生把观察教师演示实验的过程与现 课堂学习情况。针对不同的学生给出不同层次的问 象作为“先学”的方式。总之,“先学”的设计必须按 题,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提升思维水平,发展学习能 照化学物质性质的特征策划。 力。练习一般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延伸到课下,在 2.阅读思考 小组内讨论解决,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并给予学困生 实验结束以后,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 适当帮助。 但也一定会出现很多疑问。此时,教师让学生尝试到 课本中去寻找自身疑问的答案,能够引导学生学会与 【课例】 文本对话、与自我对话,从而达到自主解疑的目的,提 《石灰石钟乳石》(九年级第一学期) 高思辨能力。教师不仅明确要求学生阅读教材,还可 ◇内容分析 2014/11A观代嫩学 。 《石灰石钟乳石》是九年级化学教材第四章《碳》 的一节内容。碳酸钙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在生产、 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本节内容也是研究化学物质 方法的学习,是学习其他相关内容的基础。 ◇学情分析 通过对前三章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了实验操作 基本技能和观察记录发现问题的技巧。同时,学生已 经知道碳酸钙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的产物,但 没有系统地学习碳酸钙的物质特性。而碳酸钙的检 验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超过 90%的学生能够自己学会。 ◇教学目标 1.知道石灰石是重要的矿物资源,了解碳酸钙在 自然界的存在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建构石灰石、生石灰和熟石灰的知识网络。 3.体会科学知识对生活现象的指导意义。 ◇教学过程 1.实验体验 (1)按照实验方案,记录现象,发现疑问。 【实验目的】探究碳酸钙的性质。 【实验用品】石灰石样品、稀盐酸、澄清的石灰水、 蒸馏水、铁架台、试管、带橡皮塞的导管、试管架、镊 子、坩埚钳、酒精喷灯、酚酞、小烧杯。 【实验内容】 ①如下图,在大试管中加入固体样品并固定在铁 架台上。 ②滴加3 ̄4毫升稀盐酸。 ③用带橡皮塞的导管塞住大试管。 ④将导管通入装有2毫升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 ⑤把通入二氧化碳后的溶液加热。 (2)观察演示实验,记录现象,提出疑问。 【实验内容】 ①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石灰石,放在酒精喷灯上 高温灼烧5分钟。 ②取两个小烧杯,分别加入10毫升蒸馏水,一只 烧杯加入没有煅烧过的石灰石,另一个烧杯加入煅烧 过的石灰石。 ③在两个烧杯中各加入 2滴酚酞。 2.阅读思考 阅读课本第112 ̄114页, 学生思考自己的发现和疑问, 尝试在课本中寻找答案,并对 。 九代擞学 2014/11A 照实验记录,完善实验报告。 3.议论理解 (1)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发现和疑问。 (2)情境问题讨论。 问题1: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有白色 沉淀生成,若继续能入二氧化碳,白色沉淀完全溶解, 下列图像符合此变化的是( )。 A B C D 问题2:地质人员在野外勘探时,发现了一种矿 石。 ①他们猜测这可能是石灰石,请你设计实验进行 验证(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在确认该矿石是石灰石后,地质人员取样并放 在酒精喷灯的火焰上灼烧几分钟,写出发生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煅烧后的固体的成 分可能是 。 (3)全班交流展示实验报告,梳理知识结构。 4.练习提升 (1)问题思考:长期盛放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内 壁为何附着一层白色固体?请学生上黑板书写有关 化学方程式。锅炉、水壶里的水垢主要成分是什么? 怎样除去? (2)观看视频《溶洞》:自然界中的溶洞是怎样 形成的?其中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书写有关化学 方程式。 ◇课后反思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学生“先学”是教学成 功的起点。化学物质的性质在实验中充分表现出具 有明显特征的现象,无疑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体 验和感性认识,从而达成理解和掌握。这样的课型, 实验“先学”,就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学生在动手实验 中发现问题,产生矛盾和冲突,形成疑问,动用已有学 习经验和能力,既自我暴露问题,又自我解决问题,不 仅解决疑问,更不断学习建构知识体系,能力得到发 展。 在后续学习中,我惊喜地发现,有了课堂一次次 的实验“先学”,学生有了“暴露”问题的时间和空间, 在理解知识的同时,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提升了能力。 原来,课堂改变一点点,确实可以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