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采用凝聚胺法及微柱凝胶法检测不规则抗体的应用比较

采用凝聚胺法及微柱凝胶法检测不规则抗体的应用比较

来源:好走旅游网
采用凝聚胺法及微柱凝胶法检测不规则抗体的应用比较

马庆宗;杨志钊;邹美霞;蒋旭;吴少梅;陈信;周巨明;郑楚忠

【摘 要】目的 探讨采用凝聚胺法及微柱凝胶法两种方法 检测不规则抗体的比较.方法 选取12680例需输血患者,采用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并对阳性结果进行抗体鉴定.结果 在12680例患者中,凝聚胺法检出不规则抗体30例(0.237%),微柱凝胶法检出不规则抗体48例(0.3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凝聚胺法对抗D、抗E、抗e、抗C、抗M和自身抗体的鉴定结果分别为1、20、2、2、3、2例;微柱凝胶法对抗D、抗E、抗e、抗C、抗M和自身抗体的鉴定结果分别为1、37、2、2、4、2例.结论 采用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联合应用,避免不规则抗体的漏检,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有效保证患者的输血安全. 【期刊名称】《实验与检验医学》 【年(卷),期】2018(036)004 【总页数】3页(P619-621)

【关键词】不规则抗体;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法

【作 者】马庆宗;杨志钊;邹美霞;蒋旭;吴少梅;陈信;周巨明;郑楚忠

【作者单位】中山市人民医院输血科;中山市人民医院输血科;中山市人民医院药学部配置中心,广东 中山 528403;中山市人民医院输血科;中山市人民医院输血科;中山市人民医院输血科;中山市人民医院输血科;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深圳 518116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R457.+1;R446.62

输血前进行常规的不规则抗体检测,能够有效帮助临床发现有意义的不规则抗体,也为临床输血提供正确、配合的理论依据,为患者的诊治、抢救争取更多的时间 [1]。在交叉配血不合的情况中,有一大部分的原因是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因此造成交叉配血不合的常见原因往往是血清中含有不完全或不规则抗体[2]。交叉配血方法包括早期的盐水法、酶技术配血法、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等。本研究通过采用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对输血前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6年 3月至 2017年 3月我院收治的需输血患者1268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输血的临床指征,其中男5326例,女7354例,年龄3~86岁。部分患者有输血史和多次妊娠史及单次肿瘤术后受血史。患者纳入标准:无输血治疗禁忌症者。

1.2 仪器与试剂 凝聚胺法试剂由中山生科有限公司提供,不规则抗体筛选红细胞由江苏力博医药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检测试剂盒,微柱凝胶卡由北京佰利申科贸有限公司提供,专用离心机、37℃孵育器均由西班牙基立福公司提供。以上试剂均批检合格并在有效使用期内使用。为了保证结果的稳定性、可比性,标本检验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采用同一批号的试剂。

1.3 方法 采集受血者EDTA-K2抗凝静脉血3ml,对样本进行离心,确保无纤维蛋白凝块干扰,立即进行检测,如未立即进行检测则保存于2~8℃。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参照滕艺艳等[3]研究的方法。对上述两种方法筛查阳性者,采用盐水法和抗人球蛋白法方法进行不规则抗体鉴定,确定抗体的特异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方法对不规则抗体检测的比较 在12680例患者中,凝聚胺法检出不规则抗体30例(0.237%),微柱凝胶法检出不规则抗体 48例(0.3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凝聚胺法与微柱凝胶法对不规则抗体检测的比较方法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法n 1 2 6 8 0 1 2 6 8 0阳性 阴性 阳性率(%) χ 2值 P值3 0 4 8 1 2 6 3 2 1 2 6 5 0 0.2 3 7 0.3 7 9 4.1 6 7 <0.0 5

2.2 两种方法对不规则抗体鉴定结果的比较 凝聚胺法对抗D、抗 E、抗e、抗 C、抗M 和自身抗体的鉴定结果分别为 1、20、2、2、3、2 例;微柱凝胶法对抗D、抗 E、抗e、抗 C、抗M 和自身抗体的鉴定结果分别为 1、37、2、2、4、2 例,见表 2。 3 讨论

当患者机体血容量降低,组织血液灌注减少时会引起休克,此时为患者进行输血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血容量,使患者血液循环得到改善,从而降低患者死亡率[3]。输血治疗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血清中含有的不规则抗体会引起一系列输血不良反应,如新生儿溶血症、血型鉴定困难等。采用酶法、凝聚胺法和抗人球蛋白法都能够对不规则抗体进行筛查,而目前使用更为广泛的是微柱凝胶法[4]。微柱凝胶法克服了酶法等其它传统方法的缺点,使不规则抗体的筛查更加安全、便捷、灵敏,已经成为国际公认的方法,能够更准确地保证输血的安全[5]。本研究通过对凝聚胺法与微柱凝胶法对不规则抗体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希望能减少溶血性输血反应并保证临床输血安全。

表2 凝聚胺法与微柱凝胶法对不规则抗体鉴定结果的比较[n(%)]方法n 抗体特异性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法3 0 4 8抗D 抗E 抗e 抗C 1(3.3 3)1(2.0 8)2 0(6 6.6 7)3 7(7 7.0 8)2(6.6 7)2(4.1 7)2(6.6 7)2(4.1 7)抗M 自身抗体3(1 0.0

0)4(8.3 3)2(6.6 7)2(4.1 7)

本研究采用凝聚胺法检出不规则抗体30例,阳性率为0.237%,低于微柱凝胶法检出率(0.379%),这表明微柱凝胶法在进行交叉配血试验中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凝聚胺法,且经统计发现,χ2值为 4.167,两种方法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张娜[6]等文献报道的结果不一致。凝聚胺法的原理是将细胞抗原抗体用低离子介质致敏,红细胞间的静电作用力会在凝聚胺等带正电荷的大分子聚合物作用下减少,从而使细胞间的距离缩短,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非特异性的凝集会在假凝集清除液的作用下消除,而由抗原抗体介导的特异性凝集则不会被假凝集清除液影响而分散。凝聚胺法主要用于抢救急诊患者时的紧急交叉配血,操作方法相对简单快捷,且能够有效减少假阳性,降低成本[7]。崔庆林[8]等研究中发现,当红细胞悬液浓度为3%时反应情况最好,不会出现假阳性或者假阴性;当红细胞浓度低于3%时,过多的抗体会导致前带现象的发生;当红细胞浓度高于3%时,抗体过少而导致假阴性。另外,凝聚胺法难以检测出Kell血型系统,需在抗人球蛋白试验的配合下检测 [9]。凝聚胺法存在灵敏度低的问题,需要操作人员对反应终点与结果判读具有一定的经验,存在着一定的漏检率。微柱凝胶法的原理是抗原抗体反应时,IgG类抗体致敏的红细胞在抗人球蛋白的作用下发生特异性凝集,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使凝集红细胞和游离红细胞分离。微柱凝胶法操作方法简捷,对实验室人员要求简单,且微柱凝胶法检测结果准确、灵敏度高,即节省试剂成本,又减少了环境污染[10]。其缺点主要是孵育、离心时间长,无法满足特急的急诊标本配血要求,假阳性率相对较高,成本高。

本结果显示,凝聚胺法及微柱凝胶法检出的抗D抗体均只有1例。目前RhD检测已经成为临床实验室必测项目,这也导致了抗E抗体产生的频率高于抗D抗体 [11],RhD配合性输注使用频率增高,加上RhD抗原检测在临床输血工作中已成为常规的检测项目[12],预防和降低了抗D抗体产生的因素。不规则抗体主要是

通过输血、妊娠等免疫刺激产生的,这是产生免疫性红细胞血型抗体的主要途径[13,14],本结果中阳性标本多来自于有输血史和多次妊娠史的患者,亦证明了这一点。不规则抗体筛查能够保证已有输血史、妊娠史等患者的输血安全,同时对具有溶血性反应、原因不明贫血等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能够有效地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15]。此外,还能减少血液输注无效、浪费血液的现象,降低因不规则抗体引起新生儿溶血病的危险发生率[16],争取更多的时间寻找相配血型的血液[17],为产科、儿科大大地减轻疾病风险,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存活率。 综上所述,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但为避免不规则抗体的漏检,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应结合凝聚胺法,开展微柱凝胶法对不规则抗体的检测,联合应用能有效保证患者的输血安全。凝聚胺交叉配血试验法操作快速简便、试剂的稳定性好、试剂无需特殊设备且结果清晰,利于保障临床输血安全,值得各级医院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赵莉.不规则抗体筛查在预防溶血性输血反应中的作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20):2339-2343.

[2]杨莹,谭雅玲,蒋永青.卡式配血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价值[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1,29(3):332-333.

[3]滕艺艳,屈雅川.微柱凝胶法和凝聚胺法在不规则抗体检测的对比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 35(22):3141-3142.

[4]袁宏香,于艳华,张瑞金.戴安娜全自动血型仪在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中的应用 [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 35(11):1480-1481.

[5]庞新丰,乔静.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查常用方法选择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2,9(27):437-438.

[6]叶巧国,张卫良,卢德权,等.微柱凝胶卡式法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4,32(1):54-56.

[7]张娜,张林伟,韩美芳.微柱凝胶与凝聚胺法检测不规则抗体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

2012,10(6):38-39.

[8]姚文娟,周军,杨均.微柱凝胶与凝聚胺在临床配血中的体会[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14):1946-1947.

[9]崔庆林,崔丽荣,崔丽娟,等.MPT技术的应用与输血安全探讨[J].医学检验与临床,2012,23(3):44-45.

[10]邹海虹,甘福生.凝聚胺法在交叉配血试验中的应用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22):2889-2891.

[11]杨惠元,邬静雯,宋娟.微柱凝胶法血型鉴定的临床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B12):96-97.

[12]高家良.微柱凝胶法检测不规则抗体的应用与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2,22(2):320-321.

[13]邓日富,李希明.抗-c和抗-E引起交叉配血不合1例报告[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2,30(6):642-643.

[14]杨莹.2650例受血者不规则抗体筛选结果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3,31(1):93.

[15]杨莉娜,钱榕,唐绮,等.献血者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必要性的探讨[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3,31(3):267-268.

[16]龚晨辉,饶美英,叶水文,等.血型不规则抗体检测在临床输血中的作用[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2,30(6):597-598.

[17]罗立,江光荣,周炜.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用于预防和降低临床无效输血的发生[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6,34(2):252-25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