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孔子的历史传说故事

孔子的历史传说故事

来源:好走旅游网


孔子的历史传说故事

孔子在旅行,经过一个村庄,他看到一个老人,一个很老的老人,他从井里面打水来浇地。那是非常辛苦的,太阳又那么大。孔子以为这个人可能没有听说过现在有机械装置可以打水――你可以用牛或者马代替人打水,这样比较容易――所以孔子就过去对老人说:你听说过现在有机器吗用它们从井里打水可以非常容易,而且你做十二个小时的工作,它们可以在半小时之内就完成。可以让马来做这件事情。你何必费这么大的力气呢你是一个老人啊。他肯定有九十岁了。

那个人说:用手工作总是好的,因为每当狡猾的机器被使用的时候,就会出现狡猾的头脑。事实上,只有狡猾的头脑才会使用狡猾的机器。你这不是存心败坏我吗!我是一个老人,让我死得跟生出来的时候一样单纯。用手工作是好的。一个人会保持谦卑。

孔子回到他的门徒那里。门徒们问:您跟那个老人谈什么呢

孔子说:他看起来似乎是老子的门徒。他狠狠地敲了我一棒,而且他的论点好象是正确的。

当你用手工作的时候,不会出现头脑的影子,一个人保持谦卑、单纯、自然。当你使用狡猾的机器时,头脑就介入了。那些用头脑工作的人被称为头头:职员的头头,老师的头头――他们被称为头头。不要做头头。即使做一个职员也已经很不好了,何况做职员头头那就完了。做一个老师已经够糟糕的了,何况做老师头头要设法成为手。手是被批判的,因为它们不狡猾,不够具有竞争性;它们似乎是原始的。试着多用手来工作,你会发现那个

影子出现得越来越少了

子路曾经问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孔子说:还有比你更有经验、有阅历的父兄呢,你应该先向他们请教请教再说,哪里能马上就做呢可是冉有也同样问过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呢孔子却答道:当然应该马上实行。公西华看见同样问题而答复不同,想不通,便去问孔子,孔子说:冉求遇事畏缩,所以要鼓励他勇敢;仲由遇事轻率,所以要叮嘱他慎重。

冉有曾告诉过孔子:不是不喜欢你讲的道理,就是实行起来力量够不上呢。孔子说:力量够不上的,走一半路,歇下来,也还罢了;可是你现在根本没想走!这就是冉有的情形。子路不然,子路是个痛快人,孔子曾说他三言两语就能断明一个案子。有一次,孔子开玩笑地说:我的理想在中国不能实现的话,我只好坐上小船到海外去,大概首先愿意跟着我的准是仲由了。子路当了真,便欢喜起来。孔子却申斥道:勇敢比我勇敢,可是再也没有什么可取的了!这就是子路的脾气。孔子对他们说的话,都是对症下药.

孔子对其他弟子也同样有中肯的批评。颜渊是他最得意的弟子,但因为颜渊太顺从他了,便说道:颜回不是帮助我的,因为他对我什么话都一律接受!又如孔子是主张全面发展的,如果单方面发展,他认为那就像只限于某一种用处的器具了,所以说: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不能像器具一样。可是子贡就有陷于一偏的倾向,所以他就批评子贡说:你只是个器具啊!子贡问道:什么器具呢孔子说:还好,是祭祀时用的器具。意思是说,从个别的场合看来,子贡是个体面的器具,却没有注意到全面的发展。

孔子注重启发,他善于选择人容易接受的机会给予提醒。他说:如果一个人不发愤求知,我是不开导他的;如果一个人不是到了自己努力钻研、百思不得其解而感觉困难的时候,我也不会引导他更深入一层。譬如一张四方桌在这里,假使我告诉他,桌子的一角是方的,

但他一点也不用心,不能悟到那其余的三只角也是方的,我就不会再向他废话了。

孔子又往往能使人在原来的想法上更进一步。子贡有一次问道:一般人都喜欢这个人,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不够。子贡又问:那么,一般人都不喜欢这个人呢孔子说:也不够。要一切好人都喜欢他,一切坏人都不喜欢他才行。

孔子也常常以自己虚心的榜样来弟子。他曾说:我不是生来就知道什么的,我不过是喜欢古代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很勤恳、很不放松地去追求就是了。又说:三个人一块儿走路,其中就准有我一位老师。还说:我知道什么我什么也不知道。有人来问我,我也是空空的。但我一定把人们提的问题弄清楚,我尽我的力量帮他思索。

有一次,子路问孔子人死了以后怎样,孔子说:活着的问题还没解决,管死了以后做什么子路又问:该怎样对待鬼神孔子说:对待人还没对待好呢,谈什么对待鬼神!孔子就是这样看重实际问题,而不喜欢空论的。孔子也很少谈怪异、武力、变乱、鬼神。在做人道理方面,如果提得太高而不切实,孔子也是不许可的。子贡曾说:我不愿意别人对待我的,我也不要照样对待别人。孔子便说:赐啊,这不是你现在能做到的!

谈到儒家的君子,人们往往会联想到温文尔雅、谦恭礼让、文弱书生形象。对作为儒家祖师的孔子,我们也容易印象成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先生。然而,查看古籍对孔子天资与外貌的描述,却令人,大跌眼镜。

据《孔子家语》和《淮南子》的有关记载说,孔子长得宽额、狮鼻、阔口,大颅顶部微陷。身长(周制)九尺六寸。周制一尺,约现代二十到二十三厘米。也就是说,孔子当时的身

高,至少在一米九二以上,可谓一标准的山东大汉。记载还说,孔子的智慧,超过周朝的苌弘,一位通晓天文、地理、人事的仕大夫。孔子的胆气,压倒当时著名的勇士孟贲。孔子挪步轻追,可足踩亡命窜逃中的野兔。孔子力擎双臂,能托起城关落下的城门。然而,尽管孔子勇力过人,伎艺超群,却深藏不露,很少有人知道。他只是一心内修本来仁德,外宣先王仁道,终成一代素王,万世圣师。所谓素王,古称有帝王之德,无帝王之位的人,为素王。

孔子所处的时代,当时只有几百万人。但跟从孔子学习的弟子,却有三千之多。他们都是各国来的精英人物,什么样的人才都有。以孔子本身的智慧与人格魅力,加上众弟子的辅佐,在当时,如想谋取一国权位,是不难做到的。然而,孔子深知,社会的安定,大众的幸福,如果没有纯正的道德思想作基础,文化教育没有跟上,仅靠权谋势力的支撑,是不会长久的。而且,在这种状况下的安定与幸福,也是不究竟的。

所以,孔子宁可自己一生穷苦受累,寂寞凄凉,被人误解不识时务,也要担当起继承发扬,传统的优秀文化、优秀政治智慧的大任,为万世开太平,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孔子这种在任何环境下,不计个人得失,始终注重世人的德性培养,注重社会纯正思想的引导,从根本上,拯救世道人心的行径,这在当时,也是很少有人理解的。甚至,一些个人道德修养较好的道家隐士,对此也颇有微词。然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正是孔子,也是后来真正儒者们,过人之处。

禅宗祖师达摩,来中土前,定中观察到中土有大乘气象,这与中土有儒家精神的存在,不无关系。所以,有禅师说,孔子如按佛家的标准衡量,当属八地以上的大菩萨转世。

曾经,鲁国的法律规定,如果有人,将在其他诸侯国做女奴的鲁国女子,赎回本国,那么,这个人,可以到官府去领取赏金。

有一次,子贡在一诸侯国,赎回了一个鲁国人,却辞谢了官府的赏金。孔子听说了这件事,就对子贡说:

子贡呀!你这件事就做错了。圣人做事可以移风易俗,可以让人效法,可以影响后代,而不会只是为了适合自己的兴致。现在鲁国富裕的人少,贫穷的人多。如果赎人回去领赏金被认为是不廉洁,那得不到赏金的刺激,愿去赎人的人就会减少。所以,你这种仅仅只考虑自己德行修养的行为,将会造成今后鲁国人,不再愿到其他诸侯国去赎人。

子路在一旁听了孔子的这番教导,深受启示。后来,当他救了一位落水者时,别人要送他一头牛来答谢,子路就很恭敬地接受了。孔子知道了此事,欣喜地说:今后愿救人于危难之中的鲁国人,会很多了。

不久,子路被任命为蒲城的官长。为了防备水灾,官府调集民工,春修各处沟渠。子路见大家工作劳苦,带的饭菜也不充足,就用自己的部分薪水,接济每人,一份饭菜,一份汤水。孔子闻说此事,连忙派子贡去掀了那些饭菜,毁了那些做饮食的器具。子路发现了,非常气愤。他气哼哼地跑到孔子那里叫道:

老师难道会嫉妒我行仁义之事吗子路在老师这里所学的,不过仁义二字而已。仁义之人,与天下共取所有,共取所利。如今,子路将自己多余的粮食,与大家分享,行仁义之道,老师为何禁止不许呢我想不通!

孔子听完子路的诉说,摇着头道:子路呀!你还是那么粗野,那么处事单纯。你如果觉

得民工们饮食不足,为什么不去告诉鲁君呢让鲁君开粮仓去接济他们呀你用私人的俸禄做公义,这种行为,是在障蔽鲁君的恩泽,显示你自己的德义。现在速速停止,或许还不算晚,否则,降罪你的日子,马上就会到。子路闻此,无语而退。果然,不久相府派人来找孔子说:先生派弟子救济民工,是不是要跟鲁君争夺百姓呀

孔子见此情形,知道解释已没什么用了。于是,便带着弟子,离开了鲁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