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II特稿 Military CorrespZoUln4.deUn6t 在“军事记者摇篮"中成长 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30年培育军事新闻人才巡礼 ■周 均 军队媒体每天刊播的新闻稿件 中都可看到他们的作品,军队每次重 30年来.南政院新闻系始终把 培养学员的政治素质作为教学工作 的重中之重.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 95分,其中两门满分。经典树信仰, 理论铸忠诚。新闻课上,赖瑜鸿对党 报理论的见解、对西方新闻思潮的批 大报道行动中都有他们的身影,全军 及全国每届新闻奖获得者中都能找 到他们的名字……他们就是从解放 军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走出的军队 新闻工作者 栉风沐雨三十载.新闻英才遍三 军 在这个名闻军内外的“军事记者 摇篮”里.3600多名新闻学子破茧成 蝶.7位共和国将军将星闪耀神州,4 人获得我国新闻工作者的最高荣誉 奖——“长江韬奋奖”.80余人次荣 获“中国新闻奖”与“中国人民解放 军新闻奖”等全国全军性新闻大奖, 数百人获得军区级、省级新闻奖项。 在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创办 30周年的时候.回顾其发展的光荣 岁月.令人激奋 “举旗、播火、铸魂”,是军 队新闻工作者的崇高使命。让 党性原则在学子心中深深扎 根,永远是军事新闻人才培养 的头等大事 “这些年来.无论国际风云如何 变幻.无论社会大潮如何激荡。我们 走出去的新闻学子都能出色完成部 队赋予的各项宣传报道任务.原因到 底是什么?”一次新闻课堂上,参与新 闻系创建的刘亚教授提出的这个问 题使得原本安静的课堂顿时活跃起 来 “究其根本.在于我们新闻系始终 坚守‘举旗、播火、铸魂’这一军队新 闻工作者的崇高使命 让党性原则在 学子心中深深扎根.永远是我们军事 新闻人才培养的头等大事。” 为理想信念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让 “党性观念”与“喉舌意识”在学员中 入耳、入脑、入心。 “还记得咱们入伍时听的第一 堂课是什么吗?”“当然是《让梦想成 就未来》。”去年9月,新闻系主任濮 端华在新训基地上的一堂课让学员 们至今记忆犹新。自1995年以来. 该系陆续开展了本科、硕士、博士教 育。针对新形势下学员思想特点 每 年新学员入学的时候.该系都会给 他们安排教员讲授这样的专业课. 以强化学员职业自豪感.激发他们 投身专业学习的热情。每年记者节, 该系都会邀请本系走出去的记者回 院开讲座。组织学员赴各地参观,重 温军事新闻人的峥嵘岁月 每到学 员毕业前夕.该系都会围绕“做文” 与“做人”这一主题授课.教育学员 毕业后要成为合格的军事新闻人 才。每逢党的重大会议召开后,该系 都会让教员先学一步,系统梳理新 的理论观点.弓1导学员加深对新理 论、新观点、新论述的理解。 2011级学员赖瑜鸿被战友称为 “理论小专家”.去年在教员的指导 下,他将《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 《江泽民文选》与《论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等理论著作读了两遍,整整 做了两本笔记。党的十八大召开后, 在学院尚未下发学习辅导读本时.他 就能自己归纳整理出知识点进行自 学.“三个大台阶”“三靠”“四个更加 自觉”……他早已背得滚瓜烂熟 学 院抽测5门课程.他平均成绩高达 驳.总会博得学友们的阵阵掌声。 没有科学武器,一打就垮:没有 思想文化,不打自垮。坚信理论的力 量会使人内心充满力量,有科学理 论的支撑有底气。从政院新闻系走 出的许多学员之所以能够取得出色 成绩.首先就在于该系的理想信念 教育为他们奠定了坚实的思想政治 基础 战争延伸到哪里.人才培 养就指向哪里:战场需要什 么样的记者。我们就培养什 么样的人才 “亚太地区正成为国际战略竞争 和博弈的一个焦点。在国家主权和领 土完整遇到重大挑战时.我们没有退 路.必须针锋相对,寸土必争。”去年 年底.中菲黄岩岛舆论斗争被引入课 堂.从舆情生成到舆情发酵.再从舆 情峰值到舆情发散。整个事件的来龙 去脉一目了然。主讲人刘轶副教授告 诉笔者,每发生一次国际性冲突。他 们都会进行有针对性的案例教学,让 课堂连着战场,锻炼学员的思维能 力.让学员努力掌握解决舆论斗争现 实问题的技能、技巧和谋略。 案例教学.仅是该系教学改革的 一部分。赵志刚教授告诉笔者:30年 来.新闻系始终坚持“面向战场”、开 门办学的教学理念。他们一方面从军 事新闻实践出发.分析探讨军事新闻 人才成长规律:另一方面广采博纳, 学习研究国内外新闻院系的成功教 思 鲎 竺 ! ! 军科研规划项目和江苏省社科基金 _ 07 走上领导岗位.成为当今军事新闻宣 传领域的领军人物.活跃在全军乃至 全国新闻业界 该系毕业学员中有 59人成为解放军报社的采编骨干. 先后有2O多人担任军区军兵种报社 领导。 2008年汶J1I特大地震发生后. 育经验.建立起一套以案例教学、情 境教学、现地教学、研讨教学为核心 内容的特色育人模式 紧贴实战要 求 这一育人模式所具有的军事特 色鲜明、知识结构宽广、实践环节突 出等特征。受到了全国新闻教育界的 认同和好评。1996年,时任中国记协 项目;受总部委托编著的教材《军事 对外宣传30讲》受到军委首长批示 肯定…… 战场打不赢.一切等于 零。检验军事新闻人才是否合 格。关键要看他能否在看不见 主席的邵华泽来该系讲学.欣然题写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最早到达震中映 了“军事记者摇篮”6个大字。 时移则事易,事易则备变。2003 年11月全军第十五次院校会议明确 国防教育人才培养要实施转型 由 此.该系迅速调整教学指导思想.即 从以基础理论研究为主向以重大现 实问题研究为主转变.从以“市场”为 背景的研究为主向以“战场”为背景 的研究为主转变。从打赢高技术条件 下的局部战争.到打赢信息化条件下 的局部战争.新闻系始终把教学工作 指向战场前沿,不断转换育人思路。 新闻系原主任蔡惠福介绍说:“战争 延伸到哪里.人才培养就指向哪里: 战场需要什么样的记者.我们就培养 什么样的人才。”针对和平与发展成 为世界主题的背景.新闻系又把如何 搞好非战争军事行动宣传作为教学 重点。 2011年。为探索军事新闻本科 和研究生教育以及富有军事特色的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建设的路子.该系 又从教学指导思想、课程设计、教学 内容、实践环节以及硬件建设等方面 人手.对之前的4个实验室进行重新 调整。建起了报刊网络采编专修室、 标准影像造型室、电视摄像专修室、 广播制作室等6个实验室.为人才培 养质量提供了必要的硬件保证 紧贴军事斗争准备实践.该系形 成了一批在军内外有重大影响的成 果:舆论战课程和教学成果分别被评 为国家级精品课、国家级教学成果二 等奖:情境教学成果被评为军队级教 学成果二等奖:现地教学成果被评为 军队级教学成果三等奖 该系承担完 成了3O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 硝烟的舆论战场上打胜仗 1985年毕业的学员贾永.现在 已经担任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副主 任 谈及自己的新闻从业经历.他感 慨地说:“如果仅仅局限于自己的一 亩三分地.顶多只能写几篇小稿。却 永远成不了大家。军事记者要锤炼观 察问题的敏锐性和思考问题的深刻 性.具备军事指挥员那样的战略眼光 和世界眼光 ” 目光之所及.行动之所趋。为培 养学员战略思维.使学员在面对新闻 事件时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该系 从建系伊始就把丰富的媒体资源投 入日常教学。他们以中央电视台的 《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新闻类节 目为对象.帮助学员从政治的高度分 析研究节目中蕴涵的思想性、政策 性;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报纸 为对象.通过经常性的读报评报活 动.帮助学员强化政治意识、大局观 念:以举办江永红、贾永、高艾苏、李 文朝、江宛柳、孙晓青等军事名记者 的作品研讨会为契机.帮助学员认识 深厚的理论功底在军事新闻人才成 长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战场打不赢.一切等于零。检验 军事新闻人才是否合格.关键要看他 能否在看不见硝烟的舆论战场上打 胜仗。”该系教授顾黎说,这些年来新 闻系一直秉承“扎扎实实学理论.勤 勤恳恳练笔头”的教书育人传统.学 员在校期间一方面认真学习专业理 论.一方面大量展开新闻实践.全面 提高业务素质。他们毕业后,经过军 队新闻工作岗位的实践锤炼.很多人 秀镇的记者王亮是该系毕业的一名 优秀学员。地震当天,为了报道灾区 最新情况,他主动请缨奔赴前线。从 13日登机开始.王亮就不断用手机 和海事卫星电话发回行程报道。《首 批空降兵到达绵阳.其他部队正源源 不断赶往灾区》《北川县受灾严重部 队徒步入城》等重大消息都由他首次 发回。 为锤炼学员肯于吃苦、甘于牺 牲、乐于奉献的优良作风和品质,自 1999年开始.该系每年与一家军区 军兵种报社举办毕业学员小分队实 习采访活动.先后成功进行了“东南 海防行”“革命圣地行”“东北边防行” “长征战场寻访”等小分队采访活动 每次实习小分队返回后.系里都要安 排实习学员在全系范围内进行思想 交流和业务汇报.让他们畅谈实习体 会。2011年毕业的学员李慧颖.在校 时利用一个暑假的时间去西北边陲 采风,回来后写了一本《一路仰望》的 书。受到院系领导高度认可。 30年来.该系毕业学员踊跃奔 赴祖国边陲.扎根基层,铆在一线。为 搞好部队新闻宣传工作任劳任怨.取 得了无数骄人成绩。2007年毕业、时 任成都军区某野战部队新闻干事的 蒲柳萧。由于素质全面、成绩突出,下 部队仅1年多就两次荣立三等功、一 次荣立二等功。他告诉笔者:“记得在 新闻系上学时.有个教员曾对我们 说:越是远地方、苦地方。越是出新闻 的好地方。这句话将使我受益终身。” (作者单位:解放军南京政治学 院新闻系) 责任编辑:朱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