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析西汉治羌方略

浅析西汉治羌方略

来源:好走旅游网
第27卷 第1期 Vo1.27 No.1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挚校学报 JOURNAL OF ABA TEACHERS CO1,1,EGE 2010年3月 Mar.2010 浅析西汉治羌方略 李万军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云南临沧677000) 【摘要】羌作为一个古老的民族,对于中华各民族的交流、发展、融合以及西北边疆地区的拓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秦统一前后.羌人分布 在陇西塞外的黄河与湟水流域,世代生息。西汉建国初,边疆威胁主要来自匈奴,羌人各部势力弱小相继 ̄_lit5-匈奴。文景之世,军事战略以 防御匈奴为主,对于羌人各部,无暇顾及。武帝时期,国力强盛,匈奴渐衰,西汉势力进入羌区,笔者从如何对羌人治理的角度论速了西汉王朝 创立和实行的若干有别于内地的行政管理制度。 【关键词】西汉;治羌;方略 【中圈分类号】K2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J 1008—4142(2010)01—0009-03 一、秦汉之际的羌人 期匈奴向东发展,控制了东胡;又向西发展,赶走月氏、 对于秦统一前后的羌人情况,在《后汉书・西羌传》 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及秦始皇时,务并六国,以诸侯为 乌孙,攻占了河西走廊地区,并挟持西域诸国和河湟羌 人听命于己,建立了北方草原大帝国,此即所谓“至于 事,兵不西行,故种人得以繁息。秦既兼天下,使蒙恬将 兵略地,西逐诸戎,北却众狄,筑长城以界之,众羌不复 南度。”羌人在秦始皇忙于统一六国、无暇西顾的相当 长的一段时间内,得到了进一步地繁衍和发展。但秦统 一汉兴,匈奴冒顿兵强,破东胡,走月氏,威振再蛮,臣服 诸羌0 ”[31 由于羌人各部处在匈奴控制之下,加之双方的活 动地区又相毗邻.因此在生产方式、社会习俗和经济利 益等方面都有较多的共性,故匈羌之间往往结成同盟, 联合进攻汉朝西北边郡。而汉朝方面则因经济凋敝、国 后不久,羌人即受到秦将蒙恬的攻掠。特别是秦将长 城推进到临洮(今甘肃岷县)一带后,羌人的活动受到 限制,再不能任意向东发展了。关于秦长城西段起点, 司马迁在记述秦的疆域时说:“地东至海暨朝鲜。西至 势不振,无力反击匈奴侵扰,只好通过与匈奴“和亲”, 以换取边境的相对安宁。文、景之世,西汉王朝虽采取 临洮、羌中,南至北响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I】。了诸如移民实边、输粟拜爵等旨在加强西、北边郡防务 的措施,但其总体战略仍以防御匈奴为主。至于远处河 湟而分散落后的羌人各部,西汉尚无暇顾及。 这里西界“临洮、羌中”,就划定了秦与羌人的界线。 《括地志》云:“秦陇西临洮县即今岷州城(今甘肃岷 县)。本秦长城,首起岷州西十二里,延袤万余里,东入 辽水。”秦之临洮县。秦昭王时辖地大致北起今临洮县 以北,南至今临潭和岷县等地,即包括今洮河中下游地 区,“临洮”这一县名,当时涵盖了洮河中下游的大部分 地区。“羌中”指陇西塞外的黄河与湟水流域。秦始皇万 里长城西段“因河为塞”[21,从岷县沿洮河至兰州,往东 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在景帝未年之前长达半个世 纪的历史时期,汉羌之间没有发生联系。汉朝陇西郡的 西面、西北面及北面都是羌人游牧活动地区,互为毗邻 的汉羌之间或多或少总会产生某些必要的联系。直到 西汉政府击溃匈奴在陇右羌人地区的统治以后,汉羌 之间的接触才变得直接、频繁起来。 沿黄河南岸,凭借天然屏障,修了一连串的城障塞防。 而洮西包括河湟流域的广大地区,均为羌人游牧之地。 这一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域辽阔、牧草丰 美,是羌人从事游牧的理想区域。 西汉建国始,主要的边疆威胁来自于匈奴。西汉前 【收稿日期】2009—11—17 二、西汉中央政府治羌方略的实施 主要包括设置羌吏即护羌校慰、初置金城属国、建 立郡县、并构筑亭燧要塞,以加强对羌人的控制,稳定 边疆秩序。 (一)初置护羌校尉。持节领护西羌 【作者简介】李万军(1978一),男。山东泰安人,临沧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教师。 1O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正 关于西汉时期的护羌校尉,见于记载的有辛汤、王 尊、尹岑、辛通、窦况等人 。西汉护羌校尉的职责,《后 汉书・百官志》仅载:“主西羌”,有学者引用《后汉书・西 郡县尚未直接设在湟中地区,随着汉军势力不断的西 延,到神爵元年赵充国湟中一战,基本消除了湟中诸羌 反汉的隐患,为在湟中设置郡县提供了前提条件。神爵 二年(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又增置了允街、允吾、浩 门、破羌、安夷、河关、临羌等县,隶属于金城郡。这样, 金城郡的属县达到了13个,其中允街、允吾、浩门、破 羌、安夷、临羌六县均在湟水流域。由于金城郡在湟水 羌传》司徒掾班彪给光武帝的建议:“持节领护,理其怨 结,岁时循行,问所疾苦。又数遣使译通动静,使塞外羌 夷为吏耳目,州郡因此可得儆备”,认为护羌校尉是持 节官【5J。日本学者大庭修认为:“蛮夷骑都尉、领乌桓校 尉、护羌校尉、使匈奴中郎将都是平时持节的官职,这 是由于给予他们以对这些不同的民族使用包括专杀权 在内的随时决定的权限。1q笔者认为,护羌校尉持节领 流域的统辖范围更大,而允吾的地理位置更加重要,于 是,金城郡后来的治所迁至允吾。据《水经注・河水注》 载:允吾,“金城郡治也”,“河水迳其南”,“浩门水东至 护西羌。其主要职责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持节领护,理其怨结,岁时循行,问所疾 苦”。这主要是针对金城属国羌人部落而言的,护羌校 尉必须定期巡视羌人部落。处理羌人部落之间及其与 郡县吏民之间的纠纷,解决他们的生产生活困难.使之 安居乐业。 其次是“遣使译通动静,使塞外羌夷为吏耳目。州 郡因此可得儆备”。这是针对塞外不服从汉王朝的羌人 部落而言的。护羌校尉必须派人刺探侦察,掌握他们的 动态,及时通报沿边各郡县,以有防备。 最后是保护河西道的畅通。西汉时期护羌校尉治 所一直在金城令居塞,令居塞是陇西通往河西大道的 屏障,所以常设重兵。因而,护羌校尉在保卫丝绸之路 方面是起一定作用的。总之,西汉护羌校尉的职责应主 要是持节“护羌”,而不是以军事镇压、武力征伐为主。 (二)设置郡县,隔绝羌胡,招抚西羌 湟中地区虽在元狩年间出击匈奴时即已开辟.但 当时只是军事占领,并没有设置郡县。郡县的设置要到 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汉书・昭帝纪》始元 六年载:“秋七月以边塞阔远,取天水、陇西、张掖郡各 二县置金城郡。”金城郡初设时所辖的六县是:陇西郡 的袍罕、白石,天水郡的榆中、金城,张掖郡的令居、枝 阳。 治所在金城(治今甘肃兰州西),后迁至允吾(治今 青海民和县下川口)。脚在金城郡设立和金城郡治金城 的二十年左右,金城作为西通河西、西域的重要通道, 为湟水流域的开发和建设起了重要的作用。随着形势 的发展,地节二年(公元前68年),汉宣帝在河西设置 武威郡,与金城郡毗连,金城这个渡口的战略地位就更 加重要了。西汉王朝设置金城郡的主要目的,是要将金 城与河西的武威、张掖、敦煌、酒泉四郡相互联系和支 持,共同起到“隔绝羌胡”的作用。甘露元年(公元前53 年),匈奴呼韩邪单于降汉,从此匈奴对西汉王朝的威 胁减弱,因而,金城作为“隔绝羌胡”的地位也就下降 了。 从金城郡初设时所辖的六县可以看出,当时金城 允吾入湟水”,“又东迳允吾县北,为郑伯津,与涧水 合”。这里不但是紧扼黄河的几个重要渡口。也是控制 河西走廊的咽喉、通达湟中地区的门户。其地理位置非 常重要。可见当时把金城郡治移到允吾。是颇具政治远 见和战略眼光的。金城郡的主要任务,也转向开发湟水 流域、安抚和管理西羌了。 . 西汉的边郡皆设有都尉一职.而且边郡都尉分数 部。严耕望先生对西汉的边郡部都尉作了详细的考证. 并根据所考证西汉各边郡部都尉得出两条规律:“第 一,边郡置尉远较内郡为多。第二,其名称治所排列因 郡所边邻者而异。”嘲金城郡是否有郡都尉,史无明确记 载,按《水经注・河水注》载:“湟水又东南径小晋兴城 北,故都尉治,阚驷日允吾县西四十里有小晋兴城也。” 则金城郡似有郡都尉。又,《汉书・赵充国传》:“充国遂 西至西部都尉府,日飨军士。士皆欲为用。虏数挑战,充 国坚守。”西部都尉,即设在金城郡境内.严耕望先生曾 对此进行过探讨,他指出“其名称治所排列因郡所边邻 者而异,如北方沿边诸郡都尉类作东西排列,以面对匈 奴;他如乐浪置南、东两尉,以面对朝鲜;陇西置南部 尉,广汉置北部尉,以夹制氐、羌是也”,说明设在金城 郡境内的西部都尉应主要面对湟水流域的西羌。当时 陇西郡因羌人屡犯南部.西汉王朝在陇西郡的临洮县 设南部都尉府,以面对陇西郡南部的羌人,所以在羌人 聚集的湟水流域就更应该设西部都尉府。史学界对西 部都尉府的治所多有争议.刘满认为西部都尉府治所 在西汉的临羌县【 q:王宗维认为在西汉允吾县西4O里 的小晋兴城I“ ;陈青荣认为在西汉的安夷县【l2】。不管是 临羌县,还是允吾县、安夷县,都在湟水流域,所以西部 都尉府治所在湟水流域毫无疑问,其主要任务是治羌 也是无疑的。此外,《水经注・河水注》记载还有广武都 尉:“湟水又东径枝阳县……又东南径广武城西,故广 武都尉治。”西汉在湟水流域的设防,除了安抚众羌,保 境安民的目的以外,更重要的是执行西汉断匈奴右臂, 割断羌匈联盟的战略方针,以保障西汉政权对西域的 统治和东西贸易的畅通。 第1期 李万军:浅析西汉治羌方略 (三l设置道、属国,安抚降羌 上层机构由汉官担任,主要是武职,护羌校尉兼行金城 道是秦汉时期用来安置降附四夷的县级行政单 属国都尉的行政职能;下层机构由西汉王朝册封的羌 人部落首长千长、百长、且渠等构成,金城属国的设置 位,《汉书・百官公卿表》云:“县有蛮夷日道。”由于西羌 诸部常配合匈奴寇掠边塞,攻陇西等郡,汉羌之间的战 争不断,降附西汉王朝的羌人日渐增多,为安置降羌, 西汉政府在陇西等郡设道处之。同时,在其他郡县也安 置一些降羌。汉景帝时,研种羌豪留何率种人求守陇 西,西汉政府将他们安置到狄道、安故、临羌、氐道、羌 与宣帝对羌豪的册封是同时进行的,“封若零、弟泽二 人为帅众王,离留、且种二人为侯,儿库为君,阳雕为言 兵侯,良儿为君,靡忘为献牛君”061。西汉王朝封授如此 众多的西羌酋豪为侯王君长,目的是通过他们以接受 汉朝统治为条件来统领其原有部落。可见,金城属国下 层机构,不是划地而设,而是因部落而设,以“因其故 俗”。西汉王朝对于被安置在金城属国、道和普通县的 道等县。ll3l属国,《史记》和《汉书》云:“因其故俗为届 国。”所谓属国,即让内徙、降附的少数民族,在不改变 其原有部落组织形式、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的前提下, 羌人,给以不同的权利和义务。 接受汉朝的统治。西汉的属国相当于郡级军政单位,管 总之,西汉王朝对河湟地区羌人的管理实行的是 人而不辖地,归郡守统领。“武帝元狩三年昆邪王降,复 郡县属国与护羌校尉并行的双轨制。金城郡及其辖县 增属国,置都尉、丞、侯、千人。”孙言诚根据居延简分析 的设置,使河湟东部地区正式纳入了中央王朝的郡县 认为,都尉和丞之下是司马,有待进一步考证。根据《汉 体系。护羌校尉与金城属国的设置,是汉羌民族关系发 书・赵充国传》的记载,赵充国破先零,降罕、开,仅先零 展到新阶段即河湟地区羌胡各部落纳入西汉中央王朝 羌降汉的就有三万一千二百人,后又有五千余人降汉, 疆域内的政治表现,也是西汉中央政权对河湟羌人行 此外,尚有降汉的煎巩、黄羝等羌族的四千余人,共计 使有效管辖的开始。西汉王朝对羌人地区实行的“摘循 约四万余人,这己非比以前零星羌人降汉。降人多则设 和辑”、“因俗而治”的政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汉 道,少则安置在普通县之中,羌人降附的大量增加,设 羌关系保持了长期相对平稳安定的局面。 置属国已势在必行,于是到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 年)“夏五月,羌虏降服,斩其首恶大豪杨玉、酋非首,置 【参考文献】I,t 金城属国以处降羌”【l41。西汉王朝从武帝元狩三年(公元 【1】史记(卷6).秦始皇本纪.木刻本. 前120年),历经昭、宣二帝,共设置了七个属国,即安 【21史记(卷110).匈奴传.木刻本. 定属国、天水属国、西河属国、上郡属国、五原属国、张 【3】后汉书(卷117).西羌传.木刻本. 掖属国、金城属国。其中金城属国是专为安置内附羌人 [4】汉书(卷69).赵充国传.木刻本. 【5】边章.西汉的护羌校尉U】.西北师范大学学报,1991,(1). 部落而设置的,属凉州刺史部。西汉的金城属国是否有 【6【日】大庭修秦汉法制史研究【6】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属国都尉.史学界对此有所争议。陈梦家认为:“西汉时 1988. 期所设九个属国,除金城、北地外,都设都尉。”王宗维 【7】陈梦家.汉简缀术[M】.北京:中华书局,1980:188. 认为:“金城属国都尉治所最初在金城郡允吾县西。”边 【8】王宗维.汉朝对金城的开发与建设Ⅱ】.兰州学刊.1988,(1). 章认为:“按照汉代的制度.属国的最高军政长官是都 【9】严耕望.秦汉地方行政制度,台北史部所专刊【z】.第45期: 尉,但是遍查两汉史书,金城属国都尉一官从未出现 158. 过,更不用说有什么人担任过这一职务,而其他属国也 【101刘满.鲜水及其有关的民族和交通线路探讨Ⅱ】.青海社会 科学。1982,(3). 绝无此现象。”马兰州通过多方考证得出结论:“西汉的 【11】王宗维.《汉书・赵克国传>中的鲜水U】.西北史地,1983。(2). 护羌校尉也就是金城属国的属国都尉。”笔者赞同这一 【12】陈青荣.(ix书・赵克国传)中的西部都尉府治辨析U】.西北 观点,西汉的护羌校尉作为常设官职是在宣帝神爵二 史地,1987,(3). 年(公元前60年),而金城属国也置于这一年,西汉护 [13】后汉书(卷117).西羌传.木刻本. 羌校尉的治所在令居塞I‘51,具有持节领护西羌的职能. 【141汉书(卷8).宣帝纪.木刻本. 是主西羌事的行政官员,再设金城属国都尉一职.应属 【15】资治通鉴(卷26).汉纪十八.木刺本. 叠床架屋。金城属国的箭辖对象是人口部落集中的降 【1 6】汉书(卷69).赵克国传.木刺本.‘ 羌,金城属国的内部结构由上层机构和下层机构组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