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现代数字媒介环境下传统文化的逆袭

现代数字媒介环境下传统文化的逆袭

来源:好走旅游网
各界前沿理论I A20L1L7C年I第RC08LE期S 现代数字媒介环境下传统文化的逆袭 徐萍 摘要:随着现代化和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国传统文化正遭遇着生存环境的严峻、外来文化威胁、碎 片化生存以及娱乐化解构等困境。现代数字媒介既是传统文化面临的威胁,更是为传统文化传播提供了 新的可能性,不仅包括传播路径的转变,而且还包括它呈现的方式。因此在现代媒介环境下,传统文化 被输入了新鲜的血液,也焕发出了崭新的生命力,传统文化得到了逆袭。 关键词:数字媒介;传统文化;传播;逆袭 英国文化学者雷蒙・威廉斯曾给文化下过三个宽泛 的定义: “文化是一种发展过程”“文化也是一种生活 方式”“同时文化是作品和实践”。具体到传统文化, 是相对于现代文化而言,它是指历史上形成的各种思 想文化、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及行为 规范的总和。 随着社会进步与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全球化与现 代化的不断加深,人类已经进入一个比以往更高速、更 便捷的时代。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历史的文化”而逐渐 褪色,取代的是市场经济环境下衍生出的各种生活方式, 包括万圣节,圣诞节的流行,韩剧以及韩国美食,药妆在 中国受到的追捧等一系列现象。西方文化的入侵,Et韩文 化的影响力以及各种外来文化形态已经慢慢影响甚至改变 了我们的生活,而研习中国传统文化被有些人看作是文绉 绉,附庸风雅的行为,况且中国传统文化呈现碎片化状 态,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了解传统文化并非一朝一夕的事 情,传统文化被束之高阁,其生存环境不容乐观。 再者这是一个创意传播的时代,随着多媒介形式的 呈现,新数字媒介可以通过移动手机、网络、户外广告 屏、数字、杂志、数字广播、数字电视等来进行传播, 这其中尤其重要的媒体是互联网。另外,当新媒介提供 了巨量信息可供选择时,也会导致人类思考的懒惰,从 而使思维趋于简单化,造成自由选择内容的任性与自我 思维能力丧失的矛盾。面临此种矛盾,人类也会发挥娱 乐化处理文化传播的能力,嘲讽、质疑等成为新媒体 中常见的风格。例如电视上,历史剧、宫斗剧和“穿越 剧”收视率飙升;网络里,继“杜甫很忙”以后,“元 芳很忙”让人应接不暇,还有此起彼伏的“网络 语言狂欢”——举一个例子,“666”现在是网上的 流行语。是玩游戏的时候经常用到的,表示很溜厉害的 意思。有时候也算嘲讽他人,有时也用作自嘲最先出处 为YY的LOL主播爱萝莉。666是在LOL对局中流行起来 的数字简化语言,666是口头语“溜”的谐音数字,和 文字“我”的谐音数字是5一样的关系。 现代媒介跨媒介传播是当今媒介环境下一种有效的 传播手段,媒介之间的互联互通使得传播的效益可以做 到最大化,传统媒介的传播优势已经逐渐式微,新媒介 的发展如火如荼且到达率更高,是当下受众尤其是年轻 代受众的首选接收媒介,于是,新旧媒介之间的交融 传播可以使得传播更加深入。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而言, 高到达率意味着高接受度,针对以前传播方式单一的局 面,跨屏传播无疑是扩大传播路径的有效方式。不可否 认,中国传统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直是作为 一社会上层独享的文化形态而存在的,传统文化的内容和 载体无疑是“过时的”,内容和载体的“老化”的,这 都是传统文化在当下环境里受到冷遇的一个重要原因。 现代媒介环境下,传统文化要传承下去,有效的路径便 是精英文化大众化。 数字媒介环境给传统文化造成了冲击,但其所带来 的一系列传播生态的变革,也给我们传播传统文化、破 除传统文化的传播困境以很好的启示。例如美国拍 摄的动画《花木兰》以及《功夫熊猫》,以中国古典文 学里的人物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宝熊猫为原型然后加 入故事情节进行改造并融入到动漫,这种形式受到中国 观众在内的世界观众的认可;在我国,《中国诗词大 会》《朗读者》《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些融人了中国 传统文化元素的节目通过新旧媒体的融合把中国传统文 化再次推到了风口浪尖。 在与现在数字媒介环境下,《中国诗词大会》第二 季就增加了新媒体的互动形式,全程运用移动端推动节 目多屏传播与互动,节目播出的同时受众可以利用手机 微信“摇电视”的功能与场上选手同步答题,每期节目 的最后还可以通过微信“摇电视”来竞猜擂主。观众在 线下还可以在网络互动社区讨论诗词,表达观点,这 都会大大增加受众的参与感。另外,现在很多微信公 众号都与中国诗词的传播有关,最为典型的是“为你 读诗”,这个公众号每天会推送一首或多首诗词,由 各界人士通过配乐朗诵的方式读给受众听,诵读完诗词 以后,有时还会有专家来解读这首诗词的意境或者背后 的故事。这种方式就是充分利用了移动端高到达率的优 势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除了《中国诗词大会》之 外,另外两档传播传统文化的节目和《朗读者》近期也 得到了观众的追捧。《朗读者》每期以一个主题词为核 心线索,嘉宾围绕主题词分享人生故事,朗读一段曾经 打动自己、激励自己甚至是改变自己的文字。这两档节 目采用的是明星效应,通过大家熟知喜爱的明星朗诵文 字的形式来传播传统文化的精神,这也是一种娱乐性的 表达方式,明星自带的“娱乐”光环可以吸引大批原本 对传统文化不感兴趣的受众来接近传统文化,这无形中 也扩大了受众的广度。 【参考文献】 [1]杨乘虎.电视节目创新的路径与模式——中国电 视节目创新问题研究之三[J].现代传播,201 2(6). [2]井雪莹,陈月华.数字媒体时代常态化学习与优秀 传统文化的传播[J].艺术教育,201 2(9):1 1 7. 作者简介:徐萍(1983一),女,汉族,湖北黄冈人,硕士,武汉东湖学院讲师。 一1 3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