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回顾与浅析 文,严加高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金融体系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运 行良好的金融体系能够维护和促进一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相反。金融体系的崩溃却可能导致一国经济的整体性崩溃。随着 金融全球化、自由化和金融创新的发展迅猛,金融业开放加快。 金融监管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中国金融体制也存在着越发凸显的 问题。应当树立创新监管理念,完善金融监管体制;完善金融监 管体系建设;应当不断完善金融监管法律体系;应当加强与国际 金融组织交流。 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回顾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金融体系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运 行良好的金融体系能够维护和促进一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相反。金融体系的崩溃却可能导致一国经济的整体性崩溃。自从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逐步快速增长。其中我国金融体 制的改革是适应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主要回顾改 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及简析其中的问题。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人民银行具有中央银行的权利同时 也处理商业代管以及储蓄业务。从实际意义来说,它既是中央银 行也是市场经济法中定义的商业银行。也就是说中国人民银行直 接监管着中国一切的金融活动。但是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 银行体系中制定了一系列有效地改革同时也加强了同世界各地 的沟通。因为,金融业得到了逐步的发展。总之,在中共十一届 三中全会以前,我国金融业的基本特点是机构单一,业务范围狭 窄。管理体制高度集中。在国民经济中地位不高,作用自然也就 发挥得不够充分。1 978年开始的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就是针对改 变这种单一的金融制度而开始的。整体来说,我国金融体制改革 分为三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1979—1992年:“开放、搞活”思想指导下的金 融体制改革阶段。 首先金融机构实行多元化.构建了以四大专业银行为主体。 辅之以股份制银行、区域性银行、信托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 司等组成的新型金融体系。并逐步建立了货币市场、证券市场、 外汇市场。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以产业分工为主要特征的专业银行 机构。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相继于1979年 恢复成立或独立运营。其次,银行体制也发生了变化。在制度安 排上实行了信贷与发行分开。在工商银行成立之后。中国人民银 行摆脱了具体业务,不再直接经营商业银行业务,独立行使信贷 管理和货币发行权,真正地开始发挥中央银行的作用。这也使其 在货币政策的制定和贯彻执行上拥有了更大的自主权。间接调控 能力和金融监管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促进经济改革和经济建设 的顺利发展。在制度变革的发生阶段,新机构和IEl机制并存,机 构是新的。但制度安排的运行机制基本上是旧机制起支配作用。 第二阶段1992年--1999年:以建立市场经济为目标的金融 体制改革。 首先中央银行制度在建立之后不断进行改革调整,并于1995 年3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随后又颁布了 《货币政策委员会条例》o这些法律条文的颁布。奠定了中央银 行的重要地位,为中央银行有效发挥作用做出了法律保障。其次 金融组织也被不断地丰富。不但发展了一批非银行金融机构。包 括农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以及由城市信用社转化而来的城市 商业银行等还组建了一批保险公司。第三。在管理制度上放权让 利。引入竞争机制和市场机制。实行银行间的业务交叉。通过业 务交叉开展竞争。1994年成立三家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将原有国有专业银行的政 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分离。使原有专业银行逐步转化为国有商 业银行。同时相应出台的《商业银行法》、《担保法》、《票据法》、 《贷款通则》等法规条例,为金融体制改革提供了日趋完善的法 律环境。此外。我国的外汇市场,证券市场也伴随着金融体制的 改革大力发展起来。总之,金融企业市场化、商业化的特点越来 越突出.国有银行向商业化的过渡已基本完成。 第三阶段1999年至今:对企业法人结构进行治理,加大不 良资产处置进度。是金融体系变革进入市场金融体系框架的调 整。逐步完成国有金融企业股份制改造并向上市公司经营体制转 变。 首先实施金融不良资产剥离。建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启动 资产证券化。另一方面完善分业监管体系。建立分业监管机制。 1992年10月。国务院决定成立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证监 会);1998年11月。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保监会) 成立;20o3年4月28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 MEC I 2013.04 59 M0DERN r1 ENT CU LTUREE R PR。c ISE L£ 金融保险。 。 监会)成立。它们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银行宏观调控和银行监 管统一管理模式正式结束,从此我国金融业由银监会、证监会、 保监会共同管理。其中银监会负责统一监管全国银行、金融资产 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及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证监会对全国 证券、期货市场实行集中统一监管;保监会则统一监管全国的保 险市场。而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履行一定的金融监管职 责,并负责协调三家监管委员会的工作,充当最后贷款人,在防 范金融系统性风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银行、保险、证 券业领域开始扩大合作,混业经营成为金融市场的主流。近年来。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金融改革不断深化。银行业与证券 业、保险业的合作愈加密切。2003年12月修改后颁布的《商业 银行法》规定国有商业银行可以经营经过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 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这为银行业和混业经营提供了更大的发展 空间。当今我国金融市场。混业经营迅速发展。随着资产证券化。 股票质押贷款等金融创新的产生,这种经营方式会越来越多从而 成为我国金融业发展的未来方向。 二、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行的金融监管体制实际运行以来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它不仅统一了监管框架,加强了监管专业化,提高了监管效率, 而且还有利于中央银行更加有效的制定与执行货币政策。但是。 随着金融全球化、自由化和金融创新的发展迅猛。金融业开放加 快,金融监管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中国金融体制也存在着越发凸 显的问题。 第一.监管方式单一。市场经济条件下。理想的金融监管手 段应是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的统一。而我国行政干预 较多.造成在具体操作中随意性大,约束力不够有效,尤其是缺 乏对金融风险的监督措施。金融机构发展初期,以合理性监管是 金融监管的主要方式。但随着金融市场迅速发展和金融产品创新 增多,金融风险也随之不断增加。简单的监管方式已经不能够有 效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 第二。监管成本较高。一方面,监管法律规章中有许多内容 相互重复。一些相同的或近似的经常性监管项目没有一个统一的 制度安排。造成较高的监管成本。另_-方面,我国监管机构庞大、 人员众多。但是监管手段相对滞后,大规模跨地区的现场检查形 式成本高、效果不够理想。不能够完全适应金融国际化、电子化 和网络化日益增强的发展趋势。 第三,金融监管法律不健全。为了确保金融监管本身能够严 格按照法律规定执行。金融监管对金融机构经营管理行为应当具 有明确的法律法规。我国现有金融监管法律体系仍需要不断完 善。尚不能保证金融监管规范、合理实施。目前。我国金融监管 主要依据《中国人民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信托法》、 <商业银行法》等法规规定对金融机构经营管理行为实施监管, 60 MBcl 2013.04 大多是关于监管主体功能划分,但按照业务性质,实施细则和规 章制度还不够配套。不能够对整个金融体系进行监督管理。随着 2006年底我国全面开放金融服务业市场.我国金融监管法律略 显滞后,影响分业监管的有效实施。 综上所述,金融监管不力,金融机构违规经营现象的大量发 生已经造成许多恶果。金融机构违规经营及其所造成的损失是许 多不良债权产生的直接原因。非法金融业务活动的发生更是加大 了金融风险,对经济和社会双方面造成直接损害。证券市场上的 违规行为则妨碍了市场的有序运行,打击了中小投资者的积极 性,从长期来看增加了企业直接融资的难度。因此,应当采取措 施。加大金融监管的力度,完善金融监管的法律体系从而来适应 日益发展的全球经济创新。 三、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对策建议 一是应当树立创新监管理念.完善金融监管体制。应当建立 统一开放、有序竞争、严格管理的金融体系。面对全面开放的金 融市场,对于资本单薄、互相调度资金空间有限以及专业人才缺 乏、知识面较窄的国内银行、证券、保险公司.竞争形势非常严 峻。及时调整经营发展战略。丰富金融监管理念。建立统一监管 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二是应当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建设。一方面,可以借鉴国外经 验。在金融监管委员协调会下设各个专业咨询委员会及监管机构 代表组成。及时反馈市场形势和出现的问题,提供决策咨询,并 对各监管机构执行现状评估。另一方面。建立健全以金融机构内 部控制为基础的内部自律机制,维护金融企业资产的安全性和流 动性。防范经营风险。建立完善的内部风险预警控制机制。加强 金融行业自律性组织建设,建立健全银行业协会、保险业协会、 证券业协会等组织工作。 三是应当不断完善金融监管法律体系。应当通过立法,确立 统一、详细的金融监管体制。加强对金融机构监管,将金融监管 纳入到法律框架内。以保证监管依法有序进行。应当增强法律实 施细则,增强法规可操作性.能够及时解决当前金融监管中存在 的问题。为应对金融市场条件不断发展和变化,应当及时和定期 对金融法规进行修改和调整,增强法律的时效性和操作性。减少 法律执行中的矛盾。 四是应当加强与国际金融组织交流。为了不断适应发展迅速 的金融发展机构.我国应当主动加强同它国金融监管机构、国际 金融组织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积极参加金融 监管的国际性组织技术性交流和信息交流,建立定期磋商和交流 制度,互相交流机构设置经营情况和风险状况。同时,还应建立 统一风险监测和控制体系,及时跟踪和关注跨国金融活动和资金 流动。秘 (作者单位:辽宁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