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3年第10期 (总第432期) 商 业 经 济 SHANGYE JINGJI No.10,2013 Total No.432 [文章编号】1009—6043(2013)10—0006—02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张型双,郭 维 (哈尔滨商业大学经济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150028) 【摘 要】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 全局性、创新性、引领性、长远性、复杂性、动态性、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等基本属性。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存在着 规模不大、收益偏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构建战略性新兴 产业发展的人才支撑体系,以市场机制为纽带,充分挖掘和利用新的比较优势,以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F26 一【文献标识码】B 包括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先导产业记忆关键领域的基础 产业。2010年,我国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战略性 、前言 当前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和经济体在国际金融危机 的严重冲击后,纷纷加大了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加强了对 新兴技术发展的布局,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2010 年1O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产业 新兴产业范围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 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业。 (二1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本属性 的决定》,明确提出了我国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 中长期目标,力争通过创新的经济增长点,抢占新一轮国 际经济竞争的制高点。“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论坛” 作为科博会的重要活动于2013年5月21日在北京召 1.全局性。国家意志和战略的体现,既要对当前经济 和社会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更要引领未来经济和社 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向,既要统筹全局,也要协调各个 区域的产业发展。 2.创新性。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提升技术的创新能力, 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主动,引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发展 方式转变。 开,会议的主题为“加强自主创新与国际合作交流”,主要 参会人员围绕主题进行了演讲:李毅中指出,政府应当引 导规划新兴产业发展,t:L ̄n政府规划、技术标准等;郭莹 辉认为,科技地产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科技地产强 调的是城市与产业的协调发展,是以房地产开发为基础, 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导,以科技载体和产业服务为内容; 张召堂指出,人才是创新主体,增强人才优势,更好的支 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郜春海认为,系统规划对产业 创新至关重要,强调以工程技术领域为核心,严格按照系 统论的观点执行;柯文斯指出,我国企业必须通过串行成 3引领性。产业带动和就业带动性强,通过战略性新 兴产业的发展实现产业间的技术互动和价值链接。 4.长远性。通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划可知,战略 性新兴产业是一个具有长远发展意义的产业,市场需求 前景十分广阔,能够满足大幅度的市场需求。 5.复杂性。产业界定和发展较为复杂,许多战略性新 兴产业横跨多个产业部门,并且有些产业随着时间的推 移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门槛来回徘徊,使产业间的界限 难以界定。 为引领者,他解释道,我国必须向价值链上游移动,要成为 潮流的引领者,必须在工业领域取得成就,这就需要创新。 根据以上我国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划、发展要求以及各 专家的观点可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对我国政府调 6_动态性。产业内容和领域不断调整,随着时间的推 移,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容及其重点将会出现新的调整。 7.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属于技术 整产业结构、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概念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概念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具 有重大和深远影响,对人民生活有着重大影响,有可能成 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未来经济发展的支柱,并在经济发展 密集、知识密集的高科技产业,并且以环境保护和资源再 利用为主。 三、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f一1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围绕培育和发展战略 性新兴产业的目标,全国各地创造性地建设了具有不同 全局中居主导性地位,正处于高成长过程中的产业,主要 【收稿日期】2013—10—09 【作者简介】张型双,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商业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区域金融。 一6一 张型双,郭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功能的新兴产业技术研发机构、科技船业服务机构、大学 (-)建立科技产业园区 建立科技产业园区,营造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互动共 进的氛围,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发展。硅谷、新竹工 业园区等一批新兴产业迅速的崛起为区域创新体系的建 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提供了成功经验。 f-)t2:市场为导向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志性目标产品的开发要以满足社 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 地、生产力促进机构、技术市场、人才市场等多种创新创 业载体。2009年4月,黑龙江省将新材料、新能源、新型环 保、生物、信息、现代装备制造业确定为省战略新兴产业, 同年1 1月,安徽省拟重点培育壮大“节能环保”、“文化创 意”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吉林省明确提出“在国内外 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中,吉林省理应先行抢人”,12月山 东省正式出台“42条”意见,全力扶持350户重点工业企 业等。 会需求为导向,兼顾性能新颖、使用可靠,成本可控、可行 且具有竞争力的二维目标的全面实现。 五、完善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人才支撑体系 人才资源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拥有一支规模宏大、 素质优秀、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对于提高自主创新能 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重大意义,强化我国战略性 新兴产业的自主创新力度。 仁 )充分挖掘和利用新的比较优势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理论研究基础薄弱。我国 是通过主导产业的研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了进一步 的研究,从而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缺乏其内在含 义和本质特征的深入了解。因此,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 际发展过程中,战略导向和目标模糊,对于特定产业或区 域的研究也不够精确,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战略性新兴 产业的发展。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和生产要素结 构的不断优化升级,我国产业基础日益完善,确立比较优 势观念,及时挖掘和利用新的深层比较优势,在高平台上 2.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还不够大,收益仍然偏低。我 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以及经济总量的比重,不仅远 远低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而且也低于韩国等新兴工 业化国家。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加值率在20%左右, 只有发达国家的一半。 有效实施错位发展,培育具有我国特色的产业结构,扩大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促进效益的提升。 (三)以市场机制为纽带 以市场机制为纽带,促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发 展社会公共事业的互动共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根 3.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研究开发资金投入不足。目前,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体制尚不健全,融资渠道单一, 资金投人严重不足。 4.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缺乏科技成果转化机构。目前, 我国科技成果与产业发展之间的鸿沟还没有完全消除, 本上取决于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强大需求的拉动,在市 场经济体制下创新规制,将公共需求和公共产品转化为 市场消费和商品,提高科技成果的产品化率。 【参考文献】 研发与应用严重脱钩,科技成果的转化率相当低。据国家 科技部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的抽样调查,我国科技成 果的产品化率为25%,产业化率仅为7%。 [1】范拓源,尤建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与管理[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2】王永顺,沈炯.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结构和对策【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 [3】王忠宏,石光.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四、发达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功经验借鉴 (_一)建立新型产业技术研发机构 建立新型产业技术研究机构,加速科学突破向产业 【J】.中国发展观察,2010(1) [4】朱瑞博.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及其政策取向改革 [J].改革,2010(3) 【责任编辑:王凤娟】 核心技术的转化,并带动产业技术体系的形成,扎实构建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基础,例如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 院,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等。 (上接第2页) 【参国农村经济,2010(8) 考文献】 计划生育政策在一定时期内曾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 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当前消极作用日益明显。它不仅造成 了人口老龄化,还带来了沉重的社会保障压力,已到了非 改不可的地步了,改的越晚压力越大,因此也就显得越被 动!另一方面,城乡一体化发展不是单向的城镇化进程, 而应是城乡居民和生产要素有序流动的必然结果。当前 不仅农民进城受到诸多限制,城市居民前往农村定居并 从事农业也困难重重。在确保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利的 前提下,应采取各项政策措施鼓励那些有志于三农,又有 经营能力的年轻人前往农村从事农业经营,以解决农业 生产后继乏人的局面。 【l搅国英.“十二五”规划时期农村改革的基本任务[J】_中 [2瑚霞.日本农业扩大经营规模的经验与启示[J】.经济理 论与经济管理,2009(3) 【3】马晓春,宋莉莉,李先德.韩国农业补贴政策及启示【J】. 农业技术经济,2010(71 [4】谭淑豪,曲福田.土地细碎化的成因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中国农村观察,2003(6) 【5]陈和午,聂斌.农户土地租赁行为分析——基于福建省 和黑龙江的农户调查【J].中国农村经济,2006(2) 【责任编辑:潘洪志】 一,7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