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对高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来源:好走旅游网


对高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摘要]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校园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部分,正在逐渐向规范化推进。文章就如何建设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提出了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高职特色 校园文化 建设 思 考

文化是人类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总和,它是人们各种社会活动的产物。不同意识形态、社会环境、教育实践都会形成不同的社会文化。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其本质是一种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如何建设校园文化,对于职业院校来说是一项熟悉而全新的工作。

一、校园文化的概念

校园文化概念于1986年被正式提出。近年来,学术理论界对校园文化的内涵、特征及其功能进行了讨论,主要有“课外活动说”“第二课堂说”等。有学者认为:“校园文化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的总和”,而且物质、精神、制度、行为文化的四个方面相辅相成、互相依托、缺一不可。还有将校园文化分为“硬文化”和“软文化”两个方面: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是“硬文化”。而目前较为统一的观点是:“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学校各个层面所创造、积累并共享的,以反映师生共同信念和追求的校园精神为核心,具有校园特色的一切物质形态、精神财富及其创造形成过程。”

教育目标的实现和教育效果的体现有赖于校园文化的支撑,在以学生为本的新教育理念下,校园文化是培养学生健康人生和高尚品格必不可少的精神氛围,让校园文化最大限度地实现影响学生、教育学生、提高学生的目的。正如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所说:“文化的最后形态是人格。”所以,高职院校要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发展阶段的重点工作抓实抓好,创建一个良好的高职特色校园文化氛围,打造中国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新品牌,对于培养人品高、技能强、乐于奉献的实用型人才,具有积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二、职业教育校园文化的背景与差异

职业教育在我国虽然有130年的办学历史,但其规模性发展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办学历史短、经验少、文化基础浅,校园文化还没有形成规范性的文化体系,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就在这个基础之上产生了。具体可分为三种形式:一是由原来存在的专科层次的院校过渡产生;二是有实力的中等专业学校升格产生;三是由多家中专学校合并组建。由于这些学校的办学历史不同,管理隶属不一,文化背景各异,形成了不同的办学风格,导致校园文化产生了较大差异,直接影响着高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

1.政治说教多,以人为本少。我国教育在改革开放以前,校园文化的政治氛围非常浓郁,一切都统领在政治挂帅、思想领先的原则之下,校园文化一直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争夺的阵地,历来就有“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之说,受“根正苗红”“又红又专”思想的影响,学校培养学生以政治为前提,政治说教内容多,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少,这是历史的意识形态形成的差异。

2.条条框框多,灵活创新少。在计划经济时代,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不同的管理模式,一种模式产生一定的管理机制,一种管理机制对人才成长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式,在这种模式下很难找到专业与个性的东西,只能看到一种大众、普通、一般化。再者,专科以下的学校大多隶属于不同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不同的行业有着不同的行业文化,行业文化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下属学校的校园文化。工科学校培养的学生一般办事直爽,勇于创新,较少考虑细节;师范学校培养的学生一般办事谨慎,原则性强,较多考虑细节,在风格上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是在旧的教育管理体制下形成的校园文化差异。

3.理论教育多,技能实践少。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普遍认为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可能受此影响,我国职业教育过去最大的“特点”是教师讲得多,没有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建设,因此,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就成了“纸上谈兵”的理论,导致职业教育教学缺少精湛的技能指导,学生缺乏实践锻炼。具体表现为: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想做,就业留不住,创业无能力,深造没基础,与生产第一线存在很大距离。这是传统教学方法导致的差异。

三、建设高职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议

1.坚持正确文化指导思想,重在素质教育。建设高职特色校园文化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不断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使高职院校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地、示范区和辐射源。

在建设过程中应突出四个重点:(1)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深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2)以身示范为重点。重视和加强校风建设,培育良好的教风和学风,形成对教职工具有凝聚作用、对学生具有陶冶作用、对社会具有示范作用的优良校风。(3)以健康活动为重点。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4)以环境建设为重点。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建设精神内涵丰富的物质文化环境,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2.弘扬大学校园文化精神,做到扬长避短。建设高职特色校园文化,首先,要弘扬大学的校园文化精神,要深入开展校风建设,制定完善大学生行为规范,严格管理特别是考试纪律管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努力形成勤于学习、奋发向上、诚实守信、敢于创新的良好学风。其次,要借鉴对高职院校有用的经验,而不能样样照搬,要研究如何建设既有大学品位,又富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

3.继承中专校园文化传统,善于去伪存真。一要继承中专学校以往优良的革命传统和历史文化,在充分挖掘学校历史传统宝贵资源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办学思想和理念,大力营造崇尚科学、严谨求实、善于创造、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良好校园风气;二要敢于摒弃过去陈旧、落后的作风;三要扎实开展师德教育,制定完善师德规范,严格师德管理,加强教师思想品德和学术道德教育,宣传师德建设先进典型,积极建设“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的优良教风,建设一支具有大学教学水平、兼备高级技师技能的高职教育特色团队。

4.引进优秀企业文化氛围,贵在团结协作。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从属于组织管理文化的子概念,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创造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和精神,包括价值观念、道德标准、行为规范、员工文化素质以及蕴涵在企业制度、形象和产品之中的文化特色。企业文化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培养高效能的企业经营团队,以实现价值共守、精神共通、情感共流和命运共担。而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大学程度专业知识,同时兼具高级技艺,善于将工程图纸转化为物质实体,并能在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和管理的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二者的目标有共性。企业文化对建设校园文化来说,要突出培养四种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吃苦耐劳精神、遵守纪律精神、诚实守信精神。

5.建设高职特色校园文化,在于求实创新。创建特色校园文化,首先要重新制定校训、校标等,形成鲜明特色,统一和谐校园理念形象,提倡大学生牢记校训、学唱校歌、佩戴校徽、使用校标,激励大学生热爱学校、刻苦学习;其次,要写好校史、建好校史陈列室,通过资料记载和实物展示,生动形象地反映学校办学历程,激励大学生继承和弘扬学校优良传统,还要发挥优秀校友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用优秀校友的人生经历和感悟、创业历程和成就,激励大学生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再次,要精心设计集会场景,激励学生勤奋向上、求实

创新,立志成才。

高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秉承大学文化精神,发扬中专文化传统,形成具有现代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发展高职教育,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4]16号)[Z].2004-12-13.

[2]曲东华,张健.论企业文化对高职院校学生素质培养的影响[J].世界职业技术教育,2004(5):4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