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杜甫诗情与画意

浅谈杜甫诗情与画意

来源:好走旅游网
文史哲 浅谈杜甫诗情与画意 吴斌武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恩施445000) 摘要:全诗将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融汇贯通, “风韵朗畅,体 竖式构图强调的是高远。这首诗中没有回环往复,层层叠叠的崇 格闲放”正是中唐诗僧胶然评诗的审美标准。它既包含着西方哲学思 山峻岭,不太适合竖式构图。因此,笔者为了便于赏析这首诗的 维精确的概念,也符合中国哲学思维含而不露,追求一种言外之意, 意境,还是选择正方形构图更为恰当。 选用这首诗作为美术欣赏的范例,重点是谈画意中的构图构成和色彩 (一)自然形态与构图关系 以及用笔,从中扩大心智的范围,获得智性的乐趣。 古人说“内意其理,外意其象”,这首诗正是涵纳了“理、 关键词:诗情画意;构图;构成;色调;笔法 情、意”,表现为柳条微微拂动,两个黄鹂喧闹其上,一行白鹭 本文中,讲诗、评诗、论诗,赏诗不是初衷,而是这首诗暗 徐徐向青天伸展。春回大地,柳枝吐绿,一对美丽的黄鹏鸟相亲 含的构图、构成、色彩形式因素十分丰富,均衡而又对称,多样 而又统一、明了、清晰,通过分析、理解、试图在设计与绘画教 学中充分利用此类描写事物的诗词作为参照,受到启迪。 杜甫的七言绝句“两个黄鹂呜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 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此诗由两对工稳联句巧妙的组 合,朗朗上口,使黄口,J,JL都能背得滚瓜烂熟。教育专家学者们 总是把它编入蒙学教材,这就是我入学时读过的,在过去虽感觉 诗意浓浓,但未然去细嚼细品其昧。尽管在唐诗中有许多鉴赏, 只是记着一些 “情景交融,形神兼备,虚实相生,刚柔相济, 意象融洽,气韵生动,气象深远美妙”的华美词句,但难与诗意 画意对号入座,而现在通过与美术鉴赏,绘画实践和美术教学有 机结合,才真正感觉到诗情画意息息相通,奥妙无穷的所在。 丰十甫这首七言绝句诗声情并茂,既可用中国的传统笔墨写 出,也特别适合西方水彩的透明,水粉明快的特点表现,此诗在 于意境开阔、绮丽、清新、豪放,更是深厚丰富。西方绘画一直 是忠实于自然的、科学、理性、客观地表现,虽然也有外转向内 转,如抽象绘画,表现主义,纯以几何形态,色块的合理分割表 达内心世界,从中体现画面分割和色块配置的美感,但是中国山 水画,有所不 ,尤其是五代宋朝则受东晋顾恺之“六法论”的 影响,再沿袋唐代尚法思想,倡导“师法自然”以形写神,强调 形神兼备,写形笔笔到位,笔法讲究、中、则、逆、顺。表现过 程讲究严格勾、皴、擦、染、点顺序不能颠倒,墨法以干、湿、 浓淡、枯润,笔墨紧密结合塑造形体。石分三面、树分四枝,这 些法则作为画家必须兰熟于心。由内向外转,将胸有丘壑,通过对 真山真水的观照,按客观物象进行绌心观察和描绘,在描绘的过程 l}】,进行高度概括、整理、裁剪、移植、适当夸张,情意就自然寄 于山水之中,如荆、关、董、巨、范宽等画家常到大自然中对景写 生。到了元、明、清时代开始由外向内转,则以诗入画,画家闭门 大l量临摹前人的真迹,直到乱真,其间读书写诗,直接根据诗意着 画,清代画家 王,即王原祁、工时敏、干鉴、王石谷他们基本上 都是追踪董源、巨然,多拟仿宋元诸家,是当时摹画的高手,其作 品至今不衰,他们多重心绪、重意象,以“有我之景”为主导,兼 画无我之景,推崇、继承和发展唐代诗人画家王维的“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的审美理想。在此,笔者主要是以西画视角,结合诗的 意境与构图,诗的意境与色调配置两个方面,赏析杜甫这 诗的。 一、诗的意境与构图 般情况下,画面中意境的产生多数是来源于构图布局, 越是优秀的作品,越能从中发现画家精心布局、构成、构图的痕 迹,精心的布局的画面充满视觉美感,使欣赏者富有流动感,提 高阅读者欣赏愉悦感和审美水平。其 布局与构图基本相f ,殊 途同归,都是研究画面自然形态的组合。而构成是研究画面点 线,面等几何形态的运动组合,前者是表层的、后者是深层的、 两者足辩证统…‘的关系。在自然的景象的形态合理组合的深层, 必然存在合理点线面的合理组合。而抽象的点线面和JL体形态也 必然要依托自然形态而存存。柏拉图认为“美在于恰当”,恰当 无异于合理,因此合理也就是美的。 诗中清楚的提供了黄鹂、白鹭、青天、雪、船、门、窗等七 个构成要素,历历在目,尽收眼底,其中门窗正是构图布局的主 要形式,可以想象诗人或读者是临窗而远眺还是静坐门槛凝思远 想?两者之间的绘画构图应作慎重的选择,占建筑的揭窗一般都 是正方形的,便于抻拉下衡,大门形制近于K方形。按其“一行 白鹭卜青天”,为高远上升之势;按其门泊东吴万里船可横向的 排列,有深远运动之势。正方形可将高远、深远、平远兼顾,更 符合这 诗意的全景式构图布局。用于正方形中国画称为斗方。 门框式构图,中国画称为中堂,西画为竖式构图。各有特点,似 相爱地争相传唱艳阳春天的温暖, 悠悠自得。古旧的东吴万里 船静静地停泊,应照着雪山千秋依然,情思绵绵的;长天飞去的 白鹭与帆船、雪山形成动静结合,相得益彰。万里船在翠柳、黄 丽、一行白鹭、千秋雪的包围之中,在画面中总体构成破绽圆的 构成形式,合理分布妙不可言。诗意既能引发读者,心驰远眺, 干载悠悠的联想,又能使读者享受着无尽的自然形态之美。 (二)几何形态构成关系 “从心外移植到心内,转化为吾心之‘物…即符号,正 是这样,我们将自然形态进行归纳整理,概括或理解为“点、线 ‘面的几何形态进行合理的画面分割、形成”物我消融。黄鹂概 括成点就显得凝重、坚实、重点、肯定、位置明确,将柔弱化为 强劲有力的点,最后形成了点晴之笔。白鹭是点的线化,是点与 点靠近和连续的运动结果,形成曲线,具有个性化和情感化,在 这里充分体现了曲线的自然美,白鹭成群结队,自然形成曲线, 使画面活泼、生动,富有节奏韵律,并增加了画面的跳跃感。曲 线与直线(即外框借用门窗形式)的搭配使画面得到完美的体 现,阴柔与阳刚相济。水、雪、天、翠柳因色彩的配合形成丰富 具有表情的面,整个画面的构成既是构图的必要基础,也是自然 形态结构中的骨骼使之隐迹立形,深藏不露。几何形态是形式语 言的升华,突显形式的本体特征。由于构成形式是深层的,所以 能使读者获得抽象美的快意。 二、诗的意境与色调的配置 前面提示,杜甫这首诗特别适合西画巾的水彩、水粉法则表 现。在记忆中也仪仅这一首,其原 有三,1.场面开阔,负空问留 白面积大;2.近景特别具体,如黄丽、翠柳;3.近中远层次清晰自 然存在着焦点透视的关系;再是色彩鲜明,如翠柳、黄丽、青天。 这首诗“精工周密,无懈可击”,绮丽、清新、豪放的风 格与色调色彩巧妙的配置是分不开的。论总色调黑、白、灰明度 强烈的对比属于高长调。又分别按色性是冷色调,按感觉是暖色 调,按色相是绿色调。暖色调是因白鹭上青天得到晴日当空的暗 示,得黄鹂而明示,加上对木制的帆船接受艳阳春光照耀而温暖 的联想。再是黄、青、绿的色相对比,黑、白灰的明度对比,鲜 浊的纯度对比而显得环环相扣、层层推出。使读者享受着画面清 旷、隽爽、明净之美。 综上所述,“黄鹂、翠柳”正是最富有春天气息的两种色 彩,显露出一派勃勃牛机。将诗的意境、意象移植到可视的二维 r面空间内,除了位置的经营或合理的构图构成,以及色彩的铺 排,并达到如何变化统一的程度而外,还有一种绝不可忽视的因 素,笔的挥洒与勾描或皴擦的表现技巧。例如:以诗中的黄鹂就 可细勾细描,翠柳、青天、雪等要素,可用大笔自由挥洒,对白 鹭、帆船点到为止。这样才能使法与技,技与艺达到高度统一; 情、意、理才能够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画面自然就显得空灵、 明快、气象万千。 全诗将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融会贯通,“风韵朗畅,体格闲 放”正是中唐诗僧皎然评诗的审美标准。它即包含着西方哲学思 维精确的概念,也符合中国哲学思维含而不露,追求一种言外之 意,暗示无穷的审美境界。既善于写形,义善于赋彩。因此,选 用这酋诗作为美术欣赏,笔者认为是诗意入画最合适的范例。 参考文献 【l1陈望衡.中国古典美学史[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8月 【2i¥- ̄-联.西方美学初步【M】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11月 作者简介: 吴斌武,恩施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为 美学理论与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模式。 1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