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升初语文衔接课第一课

小升初语文衔接课第一课

来源:好走旅游网


小升初语文衔接课

第一次课

基础知识回顾:汉语拼音、汉字、词语、句子。

第一部分:常见修辞手法的理论梳理 (1)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借甲事物来说明乙事物。

结构:本体、喻体、喻词

例子:太阳像个大火球.(本体 太阳、喻体 火球、喻词 像)

明喻里的喻词:像、好像、仿佛、好比、好似

暗喻 (举例:那又浓又脆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水墨画)

暗喻里的喻词:是、成为、变成、变为(甲是已)

借喻 例子:我打了个寒噤,只一个瞬间,我就知道我跟她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厚厚的墙壁。

比喻成立的条件:

①.甲和乙必须是两个不同性质的事物

学海无涯多歧路 “学辅”相伴行万里! 1

易错点: 同类比:她的性格像她母亲.

表猜测:天阴沉沉的,像要下雨一样。

表引词:动物园里动物有很多,像大象、老虎、长颈鹿等。

②。甲和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作用: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作用:答题格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有时还需加上作者的情感。

例题:从未见过开得这么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

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茂盛的藤萝比做瀑布,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藤萝的茂盛。表达了作者对藤萝花的赞美之情。

(2)拟人:把物当人来写,使事物具有人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

作用:是使所写“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生动,表意丰富。

学海无涯多歧路 “学辅”相伴行万里! 2

例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拟人答题格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什么人格化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了什么怎么样(的情态).有时还需加上作者的情感.

例题:小草偷偷得从土里钻出来。

答案: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小草人格化了,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小草不经意间长出的情态和旺盛的生命力.

(3)夸张: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的事物精选合乎情理的扩大或缩小.

作用: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形式: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

例子: 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三千丈”为扩大夸张)

②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

③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把前一事物”出来”与后一事物\"下火”夸张到几乎是同时出现,有人称此种夸张方式为超前夸张)

学海无涯多歧路 “学辅”相伴行万里! 3

答题格式: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什么怎么样,启发读者联想,使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例题:教室里静得出奇,连针掉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

答案: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教室的特别安静,启发读者联想,使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4)排比:由结构相同或者相似、意思相近或者语气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成串排列。一般是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组成.

作用:增强文章语言的气势。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答题格式: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对象+特性+“使条理分明”或“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富有气势”或“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

例题:1、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似雪。

答案:采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花的鲜艳美丽,句式整齐、音律和谐、气势如虹,表达了作者对春花的喜爱之情.

(5)设问: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问题。

学海无涯多歧路 “学辅”相伴行万里! 4

作用:强调问题,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思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答题格式:运用设问,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启发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例题: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金钱观?(首先……)

答案: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启发读者对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金钱观注意和思考,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例1: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

(6)反问:心中其实没有疑问,而用疑问句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

(1)疑问句是四种语句中的一种(其他三种是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是有疑而问,需要别人回答.

(2)反问是修辞方法中的一种,反问句是无疑而问,意在肯定,不需要别人回答。

作用: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答题格式:运用反问,加强语气,意思是说(改成陈述句),强烈地表达了(什么)之情。

学海无涯多歧路 “学辅”相伴行万里! 5

例题:1、这能全怪我吗? 答案: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意思是说这不能全怪我,父母也有责任,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父母的责备之情。

(8)对比:把正反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对照比较.

作用:突出强调其中某一对象的特点。

例1: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9)反复: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和句子.

作用:突出强调所说内容(某种情感或者意思).

例1:“盼望着,盼望着,……”强调了盼望的急切.

第二部分:例文分析:品味语言,回答问题。(4分) ④一尊微弱之躯,一个病中的老人,面对这么多鲜花、掌声、赞叹和美誉,他为什么不像其他明星表露出满心的欢喜与陶醉呢?哪怕是装出来的。一切都是那么静静的,静静

学海无涯多歧路 “学辅”相伴行万里! 6

的,犹如秋天的一片落叶,静静地飘下,飘到一个地方,风吹一下,就动一动。风不吹,就静静地禅定着。那些仍然留在枝头的鲜花与果实与它无关,那些欣赏鲜花与享受果实者的赞叹与它无关.它只属于大地。回归大地,是它的理想与抱负。走向大地时的那份从容与宁静,那份无悔与蕴藉,只有那片掉落的秋叶,才能够懂得!

⑤很多的时候,霍金都保持着一种雕塑般的姿态。没有任何一种雕塑会像他那样生动,会像他那样令人难忘与不舍!身子斜斜的,脖子斜斜的,连他的微笑也都是斜着的,我猜想他看到的人与物也都是斜着的,惟独他的心笔直地立在那里。

(1)第④段说霍金“犹如秋天的一片落叶”,结合全段,说说这个比喻好在哪里。

---——---——-——-—-—-———-—-—-—--——-----—-—-—————————-—-—-——-——--——————--

(2)“身子斜斜的,脖子斜斜的,连他的微笑也都是斜着的,我猜想他看到的人与物也都是斜着的,惟独他的心笔直地立在那里。”具体说说“斜”和“笔直”放在一起的表达作用。 ————---——-————-——-———--—----—----——--——---—--————----—-—-----—-——---—

—---———-—--——--————-—-——----—--——-—--———--———-—-—---—--—-—-—---—-——--

答案:(1)这个比喻生动(或形象)地写出了霍金面对荣誉时的从容(或实现 人生价值后的无悔)。(2)形成对比,突出了霍金在身体残时表现出的 学海无涯多歧路 “学辅”相伴行万里! 7

强乐观(或从容高洁)的精神品质。 能力提升 煤油灯

①煤油灯似乎离我们的生活已经很久远了,许多孩子只有在博物馆、纪念馆才能见到它的身影。偶尔停电,大家也是用蜡烛替代照明。在我记忆深处,那如荧的煤油灯,依然跳跃在乡村那漆黑的夜晚,远逝的岁月也都深藏在那橘黄色的背景之中。

②我的家乡就挂在一个山坡上,房子无规则地散落着。岁月如歌,人间沧桑。记忆中的.小山村,白天有刺眼的阳光,傍晚有燃烧的夕阳,晚上有亮晶的月光,黑夜有跳动的磷火、飞舞的流萤,并不缺光。那时山村没有电,祖传的照明工具就是煤油灯,印象最深的是那煤油灯的光芒.油灯那跳动着的微弱的光芒,给遥远而亲切的山村和山民涂抹上昏黄神秘的颜色,也给我的童年升起了一道生命的霞光。

③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煤油灯是乡村必需的生活用品.家境好一些的用罩子灯,多数家庭用自造的煤油灯。用一个装过西药的小玻璃瓶或墨水瓶子,倒上煤油,再找个铁瓶盖或铁片,在中间打个小圆孔,然后孔中嵌进一个用铁皮卷成的小筒,再用纸或布或棉花搓成细捻穿过筒中,上端露出少许,下端留上较长的一段泡在煤油里,然后把盖拧紧,油灯就做成了。待煤油顺着细捻慢慢吸上来,用火柴或火石点着,灯芯就跳出扁长的火苗,还散发出淡淡的煤油味……

④煤油灯可以放在许多地方,譬如书桌上、窗台上,也可挂在墙上、门框上。煤油灯的光线其实很微弱,甚至有些昏暗,由于煤油紧缺且价钱贵,点灯用油非常注意节省.天黑透了,月亮也不亮了,各家才陆续点起煤油灯。为了节约,灯芯拔得很小,灯发出如豆的光芒,

学海无涯多歧路 “学辅”相伴行万里! 8

连灯下的人也模模糊糊。灯光星星点点,飘闪飘闪。忙碌奔波了一天的庄稼人,望见家里从....门窗里透出来的煤油灯光,疲倦与辛苦荡然无存.

⑤晚饭以后,院子里光线已经暗了,娘才点起煤油灯,我便开始在灯下做作业。有时我也利用灯光的影子,将五个手指做出喜鹊张嘴、大雁展翅的形状照在土墙上,哈哈乐上一阵子。母亲总是坐在我身旁,忙活针线活,缝衣裳、纳鞋底,一言不发地陪伴我。母亲那时眼睛好使,尽管在昏黄的灯光下且离得较远,但母亲总能把鞋底的针线排列的比我书写的文字还要整齐。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娘一直在忙着缝呀、织呀、纳呀,把辛劳和疲倦织进娘的额头、眼角。漫长的冬夜,窗外北风呼啸,伴随油灯捻子的噼啪声,娘在用自己的黑发银丝缝制希望,把幸福、喜悦一缕缕纳成对子女的期待.为了能让我看得清楚,娘常常悄悄把灯芯调大,让那灯光把书桌和屋子照得透亮。有时候,我正做着作业却进入了梦乡,醒来时却发现柔和昏黄的灯光映着母亲慈祥的面容,识不了几个字的母亲正在灯下翻阅我的作业本。

⑥童年难以忘怀的记忆,都与煤油灯有着直接的联系。在煤油灯下,我懵懵懂懂学到了知识,体会到了长辈的辛苦,更多的是品尝到了亲情的温暖.煤油灯,一次次感动着我,一次次驱散我的劳累与寂寞。

1.本文标题的作用一是 ;一是 .

2.从第①段看,本文记叙的顺序是什么?那么,删去开头画线部分是否更简洁?请说明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海无涯多歧路 “学辅”相伴行万里! 9

3.第⑥段中与第②段画线句相呼应的句子

是 。(2分)

4. 文中反复说煤油灯的光亮如荧微弱有些昏暗如豆的用意是什么?(2分)

答案: 1.(2分)①文章的记叙对象 ②全文的记叙线索 2.(3分)①倒叙 ②不行,先开篇点题,对煤油灯做必要的交待以引起读者的关注,然后引出回忆。 3.(2分)给我的童年升起了一道生命的霞光。 4.(2分)反衬母亲的伟大,突出母亲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坚持与付出. 第三部分:基础冲关 一、仿句的选择。

1。下文画线处,依次填哪组词最恰当( )

我得到了友情,便告别那________;我得到了真诚,便告别那_________;我得到了希望之舟,便告别那_______;我得到那光亮的一闪,便告别那_______.

学海无涯多歧路 “学辅”相伴行万里! 10

⑴黑暗的深渊 ⑵貌似善良的虚假 ⑶深恶痛绝的狡猾 ⑷犹豫之岸的彷徨

A.⑵⑶⑴⑷ B. ⑷⑵⑴⑶ C。 ⑵⑶⑷⑴ D。 ⑶⑵⑷⑴

2。 填到横线上与下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项是( ).

小明爬到床下,偷偷躲了起来,________,从床下拽了出来,送到幼儿园去了。

A.妈妈找了好久,最后才发现他 B。 但后来还是让妈妈给找到了

C.是妈妈找了好久,终于把他找到 D。 但妈妈毕竟发现了他

3.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_______;岩面与草丛都从湿润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而瀑布也似乎分外地响了。

A. 厚厚的云在我们顶上罩着 B。 层层的云在我们顶上浮着

C.薄薄的云在我们顶上压着 D. 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

4。 依次填入下列空格处的比喻,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春联,是文学殿堂里的一枝奇葩,它发自千人之心,出自万人之手,各展其才,各显千秋,豪放______,婉约_______,粗犷______,细腻_____,洋洋洒洒,蔚为大观.

A.如旭日喷薄 似风指杨柳 如小桥流水 如大江东去

学海无涯多歧路 “学辅”相伴行万里! 11

B.若大江东去 如小桥流水 如旭日喷薄 似风指杨柳

C.如小桥流水 似风指杨柳 若大江东去 如旭日喷薄

D.似风指杨柳 如小桥流水 如旭日喷薄 若大江东去

5。 填入下列很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项是( )

两岸的青山,_______,都晃悠悠地,无一例外得倒映在清澄、透明的江水里。

A。 石壁的丛林,青山的石壁,丛林中的藤蔓芳草

B.青山的石壁,石壁的丛林,丛林中的藤蔓芳草

C.青山的石壁,丛林中的藤蔓芳草,石壁的丛林

D.丛林中的藤蔓芳草,石壁的丛林,青山的石壁

二、仿句的运用。

题型:套用题(例2)、自选题(例3)、命题式(例4)、续写式(例5)

1仿照例句,在下面横线上完成两个句子.

例句: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

学海无涯多歧路 “学辅”相伴行万里! 12

2.仿照例句,再写两个类似的句子.

太阳无语,却放射出光泽;高山无语,却体现出巍峨。

3.仿照例句,以“爱”为话题,另造一个句子.

例句:美,是蓝天上的一朵白云,是沙漠中的一片绿洲。

仿句:爱,

4.仿照例句,再写三个你对“语文\"理解的比喻句.

例:语文是滋味无穷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仿:语文是

语文是

语文是

5。仿照加点的句子,续写一个句子,使之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学海无涯多歧路 “学辅”相伴行万里! 13

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

一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 ,

第四部分:语言积累 1、读文章

2、标注不认识的字音

3、对照注释,自行梳理文意

4、做题

童趣 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注释: 学海无涯多歧路 “学辅”相伴行万里! 14

1、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自传体散文).题目是编者加的。沈复(1763-1825)字三白,号梅逸,长洲(现在江苏苏州)人,清代文学家。

2、余:我。

3、稚:幼小。

4、张目:睁大眼睛。

5、秋毫: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6、藐:细微的事物。

7、细:仔细。

8、故:因此。

9、物外: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

10、私:自己

11、怡然称快:高兴得连声叫好。

12、之:的。

13、项:脖颈,颈。

学海无涯多歧路 “学辅”相伴行万里! 15

14、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15、于:在.

16、素帐:未染色的帐子。

17、徐徐:慢慢地.

18、唳:鸟鸣。

19、以······为=把······当作。

20、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怡:安适、愉快;然:的样子

21、兴:兴致。

22、方:刚刚。

23、盖:原来是。

24、之:指.

25、虾蟆:癞。

26、鞭:名词活用为动词,鞭打.

注: 项为之强的“强\"读jiāng(通假字) 虾读há,在古文中,“虾”相当于“蛤”;练学海无涯多歧路 “学辅”相伴行万里! 16

习题: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童稚.( ) ②鹤唳.( ) ③土砾.

( ) ④丘壑.( ) ⑤癞.( ) ⑥藐.

小( )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①余.忆童稚时( ) ②项.为之强.

( )( ) ③果.如鹤唳.云端( )( ) ④以.丛草为.

林( )( )⑤徐喷以烟( )⑥方..

出神( ) ⑦盖一癞( ⑧兴..

正浓( ) 尽为所吞( ) ⑨鞭数十( )驱.之别院( ) ⑩则或.

千或百( )学海无涯多歧路 “学辅”相伴行万里! 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