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7-2018学年武汉市汉阳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卷】语文试卷及答案

来源:好走旅游网
【2017——2018学年武汉市汉阳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卷】

语文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一、(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注音或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A.惶(huáng)惑B.吝(lìn)惜C.羞赧(nǎn)D.馈(kuì)赠积攒(zǎn)俨(yǎn)然酵(xiào)母冗(rǒng)繁)怦然心动举世瞩目别出心裁流光溢彩)着一座烈士纪念碑。那一大叠画片。起波纹,好看得很。D.掩映饱览漾一张一翕络绎不绝一筹莫展囫囵吞枣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1)南泥湾有一个泉,叫作九龙泉,泉上小亭如开花的浓荫,(2)这时,我就卖力地呐喊助威,为的就是最后能在赢家手里(3)叶子一顺儿朝下儿,齐齐整整的,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A.掩盖饱览溢B.掩映浏览溢)C.掩盖浏览漾3.下面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27日在北斗宣传研究与传播中心成立仪式上表示,我国将以北斗系统为核心构建新时空体系。B.湖北省歌剧舞剧排演歌剧《洪湖赤卫队》在徐州大剧院亮相第三届中国歌剧节,为当地观众再现了这部家喻户晓的红色经典剧目。C.湖北典籍博物馆在省图书馆落成并对公众开放,“荆楚宝典——珍贵古籍展”同步展出,60部珍贵古籍“走出深闺”和大众零距离。D.游客张聪建议可在东湖绿道沿线的景点增加诗词文墨,进一步提升历史文化品位。4.下面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创造中,我们成长;在创造中,我们享受乐趣。B.重礼仪的民族,都是古代经济较为发达、衣食生活比较充足的民族。C.明年我市将重点构建人才“金字塔”,深入推进招才引智“一把手工程”,把发展转为高质量,依靠科技进步,依靠人才的发展。D.我市试点推出“马上为、网上办、一次办”审批模式,努力打造全国审批事项最少、流程最简、时限最短、服务最优的城市。二、说明文阅读。(共9分,每小题3分)

年味淡了吗?1每到年关,都会看到人们发出“年味淡了”“越来越没有年味”的感叹。我想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原因:一是出于对传统年俗逐渐弱化甚至消失的担忧,二是对民俗的误解。2毋庸置疑,传统年俗的部分仪式活动确实逐渐淡出了我们的生活,“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推糜黍,二十六去吊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首,三十晚上守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的场景在广大城镇乃至部分农村地区已渐行渐远。3其中,有些是因为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方式改变引起的自然变化,属于年俗的正常演变。如祭灶习俗,现在城镇居民家中甚至部分农村都用上了煤气、天然气,柴灶逐渐消失了,灶王爷没有了立身之所,祭灶也就逐渐消失了。又如春节食品,原来都是家家户户自己做的,做好之后隔壁邻居、亲戚朋友互相赠送品尝,其乐融融,现在一方面人们无暇制作,另一方面商店都有销售,于是自家制作春节食品的习俗也就淡化了,其制作技艺也逐渐消亡。4有的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如以往一度禁止在春节期间祭祀天地、祖先,把春节期间表达慎终追远、感恩情怀的信仰内容都禁绝了;这种情况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已大为改观。再如禁放鞭炮,鞭炮在春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外在形式可以增添热闹气氛,内在心理方面则表达了民众在新旧交替之际驱邪除祟、祈福求吉祥的愿望。诚然,燃放鞭炮对环境会造成污染,甚至有时造成意外伤害或者引发火灾。但我们应该花大力气改进鞭炮的制作工艺,使其污染减少到最低程度,现有的技术能力完全能够做到。“一禁了之”则弱化了春节的氛围。5“年味淡了”,言下之意就是以往“年味浓”。但这只是部分城市人的感受,在广大农村地区,过年气氛依然是浓浓的,这从繁忙春运就可以看出,每到春节,数以亿计的中国人都朝向一个目标——家(老家)——汇聚,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人们前行的步伐。尤其是最近几年,随着政府主管部门以及广大民众对春节的重视,许多仪式活动得到恢复,“年味”一年比一年浓,也就更加吸引人们返乡过年的愿望。6之所以产生“年味淡了”的感叹,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民俗的误解。民俗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的生活方式,是伴随着时代发展、技术进步、观念改变而不断变化发展的,民俗不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年俗也是如此。例如,春节期间亲戚朋友之间互相“拜年”(走亲戚)是重要的习俗活动,它对于强化亲情、密切人与人之间情感联系起到重要作用。拜年习俗源自何时已难以考证,但至少到宋代,上层统治阶级和士大夫便有用名帖相互投贺的习俗。当时的贺年片,用梅花笺纸裁成约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着自己的姓名和地址,朋友之间在农历正月初一这一天,互相赠送。明代,投寄贺年片风俗盛行。到了清代康熙年间,贺年片开始用红色硬纸片制作。如今,我们仍可看到全家老幼、提着大包小包拜年的人群。同时,各种新兴拜年方式不断出现,电话普及后有了电话拜年,手机普及后有了短信拜年,现在的年轻人更热衷于微信拜年、发手机红包。从某种意义上说,“年味淡了”是个伪命题,今天的过年就应该是这样子的,无所谓年味淡了的问题。7现在我们应有充分自信,相信民众的无限创造力,相信“年俗”的更新能力和顽强的生命力。(文/郑土有,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5.对本文的中心论点,下列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A.传统年俗逐渐弱化甚至消失了。B.“年味淡了”是对民俗的误解。C.“拜年”是重要的习俗活动。D.“一禁了之”弱化了春节的氛围。6.下列选项中,不能证明“年味淡了”的一项是())A.扫房、守夜等春节特有的仪式活动逐渐淡出生活。B.煤气、天然气的普及,使祭灶的习俗逐渐消失。C.方便购买和无暇制作,使各家制作春节食品的习俗淡化。D.过年燃放鞭炮造成环境污染,甚至造成意外伤害或引发火灾。7.根据文意,对“年味淡了,是个伪命题”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年俗是伴随时代发展、技术进步、观念改变而不断变化发展的。B.拜年习俗源自何时已难以考证。C.春节期间,我们仍然有相互“拜年”的习俗。D.时至今日,各种新兴的拜年方式不断出现。)三、文言阅读。(共13分)

刘宽字文饶,弘农华阴人也。宽尝行,有人失牛者,乃就宽车中认之。宽无所言,下驾步归。有顷,认者得牛而送还,叩头谢曰:“惭负长者,随所刑罪。”宽曰:“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州里服其不校。夫人欲试宽令恚,伺当朝会,装严已讫,使侍婢奉肉羹,翻污朝衣。婢遽收之,宽神色不异,乃徐言曰:“羹烂汝手?”其性度如此。海内称为长者。(选自《后汉书》)8.下面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宽尝行尝:曾经C.乃徐言曰徐:缓缓地9.下列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B.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D.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B.叩头谢曰谢:道谢D.其性度如此度:气量A.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C.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10.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一个丢了牛的人,认为刘宽驾车的牛是自己的。B.认牛者觉得自己愧对刘宽,愿意到刘宽住处领受刑罚。C.州里的人都很佩服刘宽不跟认牛者计较。D.刘宽的夫人故意让婢女弄脏了刘宽的朝服。第Ⅱ卷(非选择题)

四.(10分)

11.请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宽无所言,下驾步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在下面横线处填写相关诗文。(6分)(1)春蚕到死丝方尽,(2)(3)。(李商隐《无题》),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五、阅读文章,回答下列各题。(共22分)

谁是朗读者,为谁而朗读?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本。”小时候很多课文后面,都有这么一句。②每天早晨,老师让全班齐读课文的时候,我常常偷偷脱离,小声地自己读。对我而言,朗读一直是一件美好而私密的事情。那些文字沉入心里,再通过自己的声音,与作者的思想进行连接。③那时候,我不喜欢朗诵活动,即便表演者字字珠玑、情深意切。当我看到那人站在诺大的舞台上,面对台下的人群,只觉得孤独——情感喷薄而出却无处可依、会当凌绝顶却孑然一身的孤独。④今年央视的《朗读者》播出后,我才明白了这种“孤独感”的由来。当一件私密的事情成为了一场人群前的表演,朗读者的情感、写作者的思想以及观众的理解,是无法形成和谐统一状态的。而由此生发出的孤独感,是朗读者独自狂欢的孤独,是写作者思想悬而未达的孤独,是观众不知为何而动的孤独。⑤《朗读者》的成功在于,它让一种私密的体验合理化为一次故事分享会,让更多地人参与进来。朗读成为依托,谁是朗读者,为谁而朗读,成了节目的核心。当故事的情境被建构而成,故事的情绪被抬升到一个点时,朗读的文本顺势而出,意义便最大化地实现了。⑥我接受《朗读者》,是因为麦家。⑦《朗读者》的第三期,麦家来到节目里,讲述了三代父子间充满了挣扎与隔阂的故事。镜头里的麦家,不是作家而是一个父亲,眼眶红了一次又一次,惆怅的神情藏也藏不住。他说起自己与父亲的疏离,说起儿子与自己的对峙。青春反叛中的愤怒、残酷一览无余。“我非常地讨厌自己曾经有那么叛逆的时期。”因为经历过这种青春期的父子隔阂,麦家在遭遇儿子与自己相似的痛苦青春的时候,给予了无限的包容和坚持。⑧麦家站在舞台的中央,读起写给儿子的信。那一刻我意识到,他是读给自己的儿子也好,或者读给他所说的,“具有普遍性”的一代人也好,《朗读者》所试图做的事情很简单,就是实现真正的共情,一切的前期准备都是为抵达这种共情而设置。⑨若朗读者是公众人物,那就将它返璞归真,借以他们更为直接精准的情感表露,让观众意识到生活平凡部分的意义所在。若朗读者是普通百姓,他们所从事的事业、所为之奋斗的理想则是闪闪发光地藏匿在世间的角落。这不是一个朗读大赛,稚嫩的,苍老的,紧张的,从容的,沁人肺腑的,带有乡音的……这些声音环绕于舞台之上,共情于普罗大众。⑩到目前为止,《朗读者》一共播出了三期。三期主题分别为,遇见、陪伴、选择。每一期节目,董卿都会对着镜头,说出大段对于这一期主题的解答。词句诚诚恳恳,就像主题词的选择一样,简练而抽象,是背驰于互联网时代标题党的风格。⑪这三期节目里,19个故事,19段文字,19种人生的酸甜苦辣。这些朗读者中,有投身农村⑫不可否认,这些人物被贴上了标签,或者他们本身的资历和学识,就足够支撑起“典型人物”建设的大学生们,也有建立起一个商业帝国的企业家,有光鲜亮丽的明星演员,也有言语羞涩、不善交流的普通人。有终生厮守、相互搀扶的亲情爱情,也有父子之间漫长的、难以填补的隔阂。的身份。这些故事,没有脱口秀里面的风趣幽默,也没有网络上故事的千奇百转,更未曾囊括年轻人所推崇的小清新、毒鸡汤、神转折这些元素。科技冲击着我们的生活,我们传统认知的一部分被撞得粉碎,时间碎了,时间观也碎了;美丑碎了,审美观也碎了。⑬但我坚信,总有一些东西,比如说善、情感、奉献、热忱,这些是不会被瓦解的。因为这些作为人类社会最为宝贵的品质,和千百年前流传至今的文字一般,恒久地存在于我们身边,我们也从中汲取着能量,用以抵抗人类社会那荒诞、残忍、无从预知的部分。13.读②到④段,简要概括“我”不喜欢朗读活动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作者认为《朗读者》有哪些成功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请结合⑦到⑨段文本内容,说说“共情”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作者以“谁是朗读者,为谁朗读”这个问句为题,读完全文后,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吗?请写出你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综合性学习。(8分)

为引导同学们过一个丰富多彩而又有意义的寒假,班级组织了“我的寒假我做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17.许多同学准备利用难得的寒假时间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但17.许多同学准备利用难得的寒假时间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但苦于没有经验,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么。请你向他们推荐三种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用简明的语言写在下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每年过年,妈妈都以“你还小”为由“没收”了你的压岁钱。今年,你想用自己的压岁钱做些有意义的事情。你准备怎样说服妈妈,让你自主管理压岁钱呢?(100-120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写作。(50分)

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从中国最成功的篮球运动员转身,以37岁的年龄成为中国最年轻的篮协主席,姚明开启了自带高光的下半场人生。但在最忙碌的这段时间,他决定放下一切公务,在“宋庆龄讲坛”和一群几岁到十几岁的孩子谈谈自己的成功。他说,这么多年从事篮球相关工作,最重要的体会是“让兴趣引导你的选择,一定不会后悔。你的兴趣是什么?它引导你做出了怎样的选择?请根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写一篇作文。要求: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2017——2018学年武汉市汉阳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卷】

参考答案

1——5:C6——10:DDBCBCDBB11.【答案】刘宽没有说什么,卸下牛交给他步行而归。【参考译文】刘宽字文饶,弘农郡华阴县人。刘宽曾经乘牛车出行,有一个丢失了牛的人,就指认刘宽的驾车牛为他丢失的牛。刘宽没有说什么,卸下牛交给他步行而归。过了一会,指认的人找到了丢失的牛后将刘宽的牛送还,叩头谢罪说:“我对不起您这样的长者,任您怎么样处罚。”刘宽说:“事物有相似之处,事情也允许有错误,劳累你来把牛归还我,为什么还要道歉呢?”州里的人都很钦佩他的不计较。夫人想试试让刘宽发怒,待他准备上朝,已穿好官服的时候,让侍女送上肉汤,故意打翻沾污了官服。侍女匆忙收拾,刘宽神情不变,缓缓地对侍女说:“汤烫伤你的手了吗?”他的性情气度如此。国内的人都称他是长者。12.(1)春蚕到死丝方尽(2)只恐双溪舴艋舟(3)男儿何不带吴钩13.①朗读是一件私密的事情;②朗诵时,朗读者、作者和观众之间无法产生情感的共鸣。14.通过分享故事的形式引出朗读的文本,从而吸引了更多的观众参与。15.麦家因为有了自己青春期与父亲疏离的经历,从而理解了儿子青春期的叛逆:《朗读者》通过选择、呈现具有典型性的故事,从而引起众多观众情感上的共鸣。16.朗读者是那些有能激起广大观众“共情”故事的人:为能唤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共鸣而朗读。17.【参考示例】①到图书馆做借书引导员;②到父母单位进行“职业体验”;③到小区进行“年俗知多少”的问卷调查18.【参考示例】妈妈,我现在已经有14岁了,我可以自主处理自己的压岁钱了,我想用这些压岁钱去买一些名著典籍,这样一来我没有乱用压岁钱,还可以有效的使用我自己的压岁钱,最后还能锻炼我自己理财的能力,让我以后更加独立的处理自己的事情。19.【参考解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对于学生们的审题要求较高。但是使用关键句法我们可以知道“让兴趣引导你的选择,一定不会后悔。你的兴趣是什么?它引导你做出了怎样的选择?”这句话是关键句,因此我们可以知道审题的关键是“兴趣引导选择,并且产生了影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