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渡赤水》这部电影主要讲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在重兵的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运动战战役。经过一渡赤水,由于敌情急剧变化和党内部的问题,北渡长江不可能,只能寻求新的变化。直至二渡、三渡、四渡赤水,最后巧渡金沙江,最终实现了北渡长江的计划。下面整理了四渡赤水观后感800字,欢迎阅读!
四渡赤水观后感800字一 今天, 于老师带我们去五楼阶梯教室观看《四渡赤水》,其中有二个片段我记得最深刻。
片段一:唱歌编草鞋。红军战士们因为生活艰苦,没有布鞋穿,但他们靠坚强的毅力,穿着草鞋走了二万五千里。他们不知破了多少双草鞋,大家知道,穿着布鞋爬山很容易。想一想,赤脚站在稻草上都会很扎脚,上山时就更难受了,很快磨破双脚,磨穿鞋底。但红军战士不怕苦、不怕累,翻过了很多险山,趟过了许多河流。他们在织草鞋时,还编出了一首歌:草鞋呀真呀好,是我们的传家宝。一边唱着欢快的歌,一边笑容满面地搓着麻绳。红军战士行军路线一路不是高山就是草地,从来没有床。所以白天编完草鞋,晚上睡稻草。但是他们苦中取乐,几个人睡在一起还兴致勃勃地聊天,憧憬革命的胜利。这个片段让我有很多感想,红军战士们在困境中保持快乐的心情和苦中作乐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而现在有些同学上学,不是怕天气太冷就是嫌天气太热,条件稍微艰苦一点,就不停地抱怨。我们真的要好好继承长征精神,学会敢于面对困难,接受挑战。
片段二:吹号手负伤。红军战士在战斗时,有一位吹号手在吹冲锋号时负了伤,可他依然坚持吹着冲锋号,让战士们士气高涨。这位战士把自己生命放在最后,把全军的胜利放在第一位。这是何等的坚强、何等的伟大。我们现在有些同学从小娇生惯养,一点小流血就哭个不停,生怕别人不知道。还有些同学作业多一点就偷懒,拖欠作业,和这位鼓号
————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
手比一比,真应该感到难为情。多少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我们要永远记住他们。
四渡赤水观后感800字二 红军在长征途中,发生了许多让人难忘的故事,如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过草地等。我们还学习了《长征组歌》中的《四渡赤水出奇兵》。暑假里,我观看了《四渡赤水》的电影,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红军被国XX围追堵截,毛主席带领的红军在被动的情况下,巧妙地运用赤水河,成功的甩开了敌人的故事。
让我们欣赏一下《四渡赤水》的故事吧。红军需要北上,但面对国XX的强大阻击,不得不渡过赤水河,向西挺进。敌人的炮火非常猛烈,为了加速前进,红军不得不丢掉了所有重武器,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于1935年1月29日完成了一渡赤水河。在红军刚刚站稳脚跟的时候,国XX又调集了川军和黔军共40多万人,准备把红军歼灭在赤水河西岸。红军在得知这一消息后,被迫于2月19日再东渡赤水河,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完成了二渡赤水。到了赤水河东岸,红军抄近路攻打娄山关,拿下娄山关之后又控制了乌江渡口,主动权渐渐回到了红军手中。为了进一步实现金沙江北上的战略计划,红军进一步调动敌军,3月16日,红军由茅台镇第三次渡过赤水河。成功地把金沙江的守敌调出之后,红军用小部队引开并拖住敌人,为大部队争取了四渡赤水的时间,并于1935年5月9日第四次渡过赤水河,再巧渡金沙江,成功地摆脱了敌人的追击,向北挺进。
从1935年1月19日红军离开遵义开始,到5月9日胜利渡过金沙江为止,历时3个多月,共歼灭和击溃敌人4个师、2个旅和10个团,俘敌3600余人。在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朱德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是不是很精彩啊?我更加了解到了红军作战靠的是智慧和勇敢,我真想和同学们再看一遍这部惊心动魄的《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的电影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在红军渡赤水的时候,都得到了老百姓的帮助,才取得了最后的成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