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5年辽宁省锦州市中考真题化学试题(解析版)

来源:好走旅游网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题

2015年辽宁省锦州市中考真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16分.1-8小题每小题1分;9-12题每小题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通过一年来对化学的学习,我们应该树立的理念是( ) A. 化学是自然科学中创造新物质最多的科学领域 B. 化学的发展是环境恶化的罪魁祸首 C. 化学是以理论推导为基础的科学 D. 推广食用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绿色食品” 考点: 化学的用途;绿色化学..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A、根据化学的定义和用途判断. B、根据化学的作用判断. C、根据化学的特点分析.

D、绿色食品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转化的食品.

解答: 解:A、利用化学可以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以改善人类生存的条件,所以正确. B、化学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生活和生产资料,化学在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合理利用化学,可防止环境恶化,故说法错误. C、化学是以实验研究为基础的科学,所以错误. D、绿色食品中一定含有化学物质;所以错误. 故选A.

点评: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我们研究物质的目的是为了应用,了解化学的用途有利于培养学习兴趣,提高社会责任感. 2. “2N”表示的意义是( ) A.氮离子

B. 2个氮原子

C. 氮气

D.氮元素

考点: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解答.

解答: 解:当元素符号前面加上数字就只表示几个这样的原子,故2N表示2个氮原子;

1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题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难度较易 3.下列物质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 A.NH4HCO3

B. KCl

C. Ca(H2PO4)2

D.KNO3

考点: 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专题: 常见的盐化学肥料.

分析: 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解答: 解:A、NH4HCO3中含氮元素,属于氮肥,故A错; B、KCl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B错;

C、Ca(H2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C错; D、KNO3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只有同学们了解了化肥的种类即可作对此题. 4.下列不是合金的是( ) A.生铁

B. 铁锈

C. 青铜

D.焊锡

考点: 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根据合金的定义与特点进行解答.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概念有三个特点:①一定是混合物;②合金中各成分都是以单质形式存在;③合金中至少有一种金属. 解答: 解:A、生铁是铁碳合金;

B、氧化铁是氧化物,属于纯净物,不属于合金; C、青铜是铜锡合金; D、焊锡是合金;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合金与合金的性质,合金概念的三个特点要记牢;本考点基础性强,比较好把握

5.对化学仪器进行磨砂处理可提高仪器密封性.下列没有进行磨砂处理的是( ) A.广口瓶

B. 滴瓶 C. 集气瓶

2

D.试管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题

考点: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根据磨砂处理是让化学器具之间的接触面更光滑、接合更紧的一种方法,一般来说储存化学药品的容器都要磨砂进行分析.

解答: 解:A、广口瓶用来装固体药品,需要磨砂处理,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 B、滴瓶的滴管与瓶子之间必须接合紧密,需要进行磨砂处理,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 C、集气瓶用来收集气体和储存气体,在集气瓶上面周围经过了磨砂处理,容易使毛玻璃片与它密封,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

D、试管通常用作少量药品的反应容器,不需要磨砂处理,符合题意,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仪器的名称、用途、使用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如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圈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此反应有单质生成 B.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可分的 C. 此反应有三种新物质生成

D. 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2:1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化学反应的实质.. 专题: 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 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及微粒的变化,分析原子、分子的变化,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等.

解答: 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出各物质微粒的个数关系如图:

A、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及微粒的构成可知,此反应有单质生成.故D说法正确;

3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题

B、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及微粒的变化可知,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故B说法错误 C、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及微粒的构成可知,此反应有两种新物质生成,故C说法错误; D、由各物质微粒的个数关系图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故D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 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正确判断变化中的物质构成,是解答本题的基本方法. 7.下列与环境污染无关的是( )

①赤潮②酸雨③PM2.5超标④大脖子病⑤臭氧空洞. A.①②③⑤

B. ④⑤

C. ④

D.⑤

考点: 目前环境污染问题.. 专题: 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具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解答: 解:①赤潮是水中的氮、磷元素浓度过大造成的水污染,会导致藻类疯长,引起水中缺氧,水生生物大量死亡,与环境污染有关.

②酸雨是大量排放SO2等酸性气体造成的大气污染,与环境污染有关.

③PM2.5是指大气中含有的直径为2.5微米的固体颗粒物,PM2.5超标与环境污染有关. ④大脖子病是由于缺碘造成的甲状腺肿大,与环境污染无关. ⑤臭氧空洞是氟里昂等排放到空气中形成的,与环境污染有关. 故④与环境污染无关.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环境污染问题是中考考查的热点之一,了解常见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8.下列“化学之最”错误的是( ) A. H2是密度最小的气体

B. CH4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 C. H2O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 D. Fe是地壳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4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题

考点: 有关化学之最.. 专题: 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 A、根据氢气的密度分析判断;

B、根据甲烷是相对分子质量和有机物的定义分析判断; C、根据人体中的水份占到人体重的70%分析判断; D、根据地壳中元素的含量分析判断.

解答: 解:A、氢气的密度小,是密度最小的气体,正确; B、甲烷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正确;

C、人体中的水占到人体重的70%,所以水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正确;

D、地壳中的元素含量居前五位的依次是氧硅铝铁钙,所以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不是铁,错误; 故答案选D.

点评: 化学之最知识是推断题的题眼,是解推断题的基础条件,应用广、用途大,也是考查热点,要熟练记忆

9.对比法是重要的研究方法.下列教科书里展示的探究活动未采用对比法的是( ) A.认识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 C.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 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专题: 科学探究.

分析: 根据对比实验是指只允许一种变量,其它条件相同的实验进行解答.

解答: 解:A、铜片上的白磷与铜片上的红磷属于对照实验,都与氧气接触,都属于可燃物,变量是着火点不同,白磷着火点低,红磷着火点高,热水能达到白磷的着火点,达不到红磷的着火点,从而证明可燃物燃烧温度必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所以属于对比实验; B、二氧化碳和与水、氢氧化钠都反应,通过实验对比塑料瓶变瘪的程度说明二氧化碳能够和氢氧化钠反应;所以属于对比实验;

C、研究空气中氧气含量是利用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氧气,使瓶内气体压强减小,水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集气瓶内,所以根本不存在对照实验;

D、研究催化剂影响化学反应速度,在双氧水浓度相同的情况下,利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观察氧气放出速率的快慢,所以利用了对比实验的原理. 故选C.

5

B. 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 D. MnO2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题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熟悉对比实验的设计思路,能够分析出变量和不变量,了解通过对比实验能验证出什么结论.

10.甲、乙两个化工厂的废水中共含有各不相同的七种离子:Ag+、K+、Cu2+、Fe3+、Cl、OH、NO3,测知甲厂的废水pH=13,则甲厂废水中含有的离子是( ) A.K+、Cl、NO3、OH C.K+、Cl、OH

B. K+、NO3,、OH D. K+、OH

﹣﹣

考点: 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专题: 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 甲厂的废水PH=13,因此甲厂的废水呈碱性,则甲厂中一定含有氢氧根离子,结合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在溶液中若离子间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共存进行分析.

解答: 解:甲厂的废水PH=13,甲厂的废水呈碱性,则甲厂中一定含有氢氧根离子,铁离子能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故铁离子不能在甲厂,应该在乙厂; 银离子与氢氧根离子不能共存,故银离子不能在甲厂,应该在乙厂;

氯离子不能与银离子共存,故氯离子在甲厂,甲厂含有的阴离子为氯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故还含有阳离子钾离子,因此甲厂含有的离子为:K+、Cl、OH; 故选项为: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常见离子的共存问题,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复分解反应的实质进行,要求同学们熟记常见的酸碱盐在水中的溶解性,以便灵活应用. 11.下列除杂方法中,正确的是( )

考点: 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金属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 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6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题

分析: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 解:A、Cu在空气中灼烧生成氧化铜,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CO2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CO不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应在进行干燥,否则会引入新的杂质水蒸气,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NaCl能与过量AgNO3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银(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A.

点评: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2.足量蜡烛(由碳、氢元素组成)在密闭集气瓶内(起始时常压)燃烧至熄灭.瓶内氧气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起始阶段蜡烛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 ②燃烧过程中,瓶内物质总质量不变 ③蜡烛熄灭是由于瓶内氧气浓度过低

④若产物中二氧化碳与水分子个数相等,则反应后瓶内气体总质量增加. A.③④

C.①②④

B. 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考点: 蜡烛燃烧实验..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根据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反应前瓶内氧气的体积分数约是50%,当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据此结合题意、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7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题

解答: 解:①起始阶段氧气含量高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蜡烛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说法正确;

②反应是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因此燃烧过程中,瓶内物质总质量不变,说法正确; ③蜡烛熄灭是由于瓶内氧气浓度过低,说法正确;

④若产物中二氧化碳与水分子个数相等,水是液体,因此反应后瓶内气体总质量应该减少,说法错误; 故选项为:B.

点评: 本题考查了蜡烛的燃烧,完成此题,可以依据蜡烛燃烧的实质结合图示进行.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空1分,共18分) 13.依据下列物质的用途填空(填字母) A.活性炭 B.石墨 C.生石灰 D.小苏打 (1) 制铅笔芯. (2) 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 (3) 去除冰箱异味 (4) 作食品干燥剂.

考点: 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常用盐的用途.. 专题: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分析回答. 解答: 解:(1)石墨质软、深灰色,可用作制铅笔芯,故填:B. (2)小苏打受热易分解,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故填D. (3)活性炭有吸附性,可用于去除冰箱异味,故填A. (4)生石灰易与水反应,常用作作食品干燥剂,故填C.

点评: 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即可分析解答. 14.图1为溴元素(B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图中x= .

8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题

(2)图2表示的微粒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填字母,下同),与Br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

(3)写出溴化镁的化学式: .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1)根据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解答;

(2)根据质子数相同的粒子属于同一种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粒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解答;

(3)根据化学式的写法解答. 解答: 解:

(1)根据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5=2+8+18+x,x=7;

(2)质子数相同的粒子属于同一种元素,由图可知B、C两种粒子的质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粒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Br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与其相同的是D; (3)Br最外层电子数是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镁最外层电子数是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故溴化镁的化学式为:MgBr2. 『答 案』(1)7;(2)BC;D;(3)MgBr2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5.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在厨房里蕴藏着许多化学知识. (1)下列食物中,能提供大量维生素的是 . A.蔬菜 B.牛奶 C.大米 D.鸡肉

(2)加钙牛奶中的“钙”是指 (填“元素”或“原子”) (3)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天然纤维的是 A.塑料保鲜膜 B.不锈钢勺 C.棉布围裙 D.陶瓷蒸锅

(4)厨房中能用来除去水壶中水垢(主要成分CaCO3)的物质是 . (5)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对油污具有 .

(6)下水道疏通剂的主要成分是NaOH,可清除肉屑、菜叶等造成的堵塞,主要利用NaOH的 (填“潮解性”、“水溶性”或“腐蚀性”).

考点: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盐的化学性质;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

9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题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1)根据蔬菜富含维生素,牛奶富含蛋白质,大米富含糖类,鸡肉富含蛋白质进行分析;

(2)根据加钙牛奶中的“钙”是指钙元素进行分析;

(3)根据塑料属于合成材料,不锈钢属于金属材料,棉布属于天然纤维,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进行分析;

(4)根据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能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5)根据洗洁精对油污有乳化作用进行分析;

(6)根据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可清除肉屑、菜叶等造成的堵塞进行分析. 解答: 解:(1)蔬菜富含维生素,牛奶富含蛋白质,大米富含糖类,鸡肉富含蛋白质,所以能提供大量维生素的是:A; (2)加钙牛奶中的“钙”是指钙元素;

(3)塑料属于合成材料,不锈钢属于金属材料,棉布属于天然纤维,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所以主要材料属于天然纤维的是:C;

(4)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能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厨房中能用来除去水壶中水垢(主要成分CaCO3)的物质是食醋; (5)洗洁精对油污有乳化作用;

(6)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可清除肉屑、菜叶等造成的堵塞.

故答案为:(1)A;(2)元素;(3)C;(4)食醋;(5)乳化作用;(6)腐蚀性. 点评: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知识是历年中考的热点,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16.如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P点的含义是 .

(2)t1℃时,向100g水中加入20g A物质,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

10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题

(3)从A、B的混合物中,提纯A的最好方法是 .

(4)将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增加②溶质C的质量分数可能增大 ③溶液的质量可能不变④溶液中水的质量一定减少.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根据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可以:①查出该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②判断出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等.

解答: 解:(1)据图可以看出,P点是A和B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在t2℃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故填:t2℃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2)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30g,故向100g水中加入20g A物质,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120g,故填:120.

(3)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明显,故从A、B的混合物中,提纯A的最好方法是降温结晶,故填:降温结晶.

(4)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将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①可以采用升温的方法,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一定增加,错误;②若是增加溶质,正确溶质C的质量分数增大,正确;③若是降温的方法,则溶液的质量可能不变,正确;④溶液中水的质量不一定减少,错误.故填:②③.

点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的作用,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解决什么问题,从而加深学生对固体溶解度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灵活的运用有关溶解度的知识的能力.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17.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1)今年我国要求“公共场所全面禁烟”.非吸烟者往往因别人吸烟而造成被动吸烟,这是因为 .

(2)夏天钢轨间的缝隙变小: . 考点: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11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题

分析: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1)非吸烟者往往因别人吸烟而造成被动吸烟,是因为烟气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非吸烟者被动吸入二手烟而危害健康.

(2)钢轨主要成分是铁,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夏天钢轨间的缝隙变小,是因为夏天温度高,铁原子间的间隔变小.

故答案为:(1)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2)夏天温度高,铁原子间的间隔变小.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8.科学家依据蒸汽机原理设计出液氮蒸汽机,即利用液态氮蒸发来驱动机车. (1)液氮蒸汽机的原理主要依据 A.氮气做燃料燃烧放热B.氮气和氢气反应放热

C.氮在空气中约占78%D.氮气沸点为﹣195.8℃,远低于常温 (2)请说出液氮蒸汽机的两条优点. (3)液氮蒸汽机要广泛应用需要克服哪些难题?(答两点) 考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专题: 化学与能源.

分析: (1)氮气本身不具有可燃性,N2是空气的主要组成部分,液态氮的沸点为﹣195.8℃,远低于常温,因此利用液态氮的汽化来驱动机车; (2)根据空气中氮气的含量及液氮蒸汽机的原理分析; (3)根据液氮不易储存制取难度大分析.

解答: 解:(1)液氮蒸汽机是利用液态氮的沸点为﹣195.8℃,液氮气化时吸收热量,体积膨胀而驱动机车转动;故D正确;

(2)氮气在空气中的含量约中78%,来源广泛,原料充足;液氮蒸汽机排放的是氮气,因上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故答案为:氮气在空气中的含量大,原料充足;液氮蒸汽机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3)液氮的沸点很低,不易储存且制取难度大,故答案为:液氮的沸点很低,不易储存;制取难度大,能否找到经济的制取方法.

12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题

点评: 本题关健弄明白液氮蒸气机原理,液氮温度低,远低于常温,易气化吸热,体积膨胀驱动机车转动.

19.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是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1)下列做法无助于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是 A.使用节能灯泡B.加大石油进口,减少国内原油开采 C.用秸秆制秸秆燃气D.大力开发利用风能,替代化石燃料

(2)氢气是洁净的高能燃料,为保证安全,点燃氢气前应该 ,请写出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3)现阶段,我国的能源仍然以化石燃料为主.为防止煤自燃,煤场将大煤堆分散成若干个小煤堆,这样做依据的原理是 ;许多家庭以天然气为燃料,当发现燃气泄漏时,应采取的措施是 A.赶紧打开换气扇 B.关闭气源阀门 C.打开门窗通风

D.在厨房内及时用手机拨打火警电话“119”

考点: 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防范爆炸的措施;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 专题: 化学与环境保护;化学与能源.

分析: (1)环境保护是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做好综合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只要符合该理念的做法都是正确的;

(2)根据可燃性气体的验纯分析;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即可;

(3)根据燃烧的条件及燃气泄漏时采取的措施分析.

解答: 解:(1)A、使用节能灯泡,有助于节能减排,有利于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 B、加大石油进口,减少国内原油开采,不会减少对空气及环境的污染,无助于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

C、用秸秆制秸秆燃气,能废物利用,清洁污染小,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

13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题

D、开发使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清洁能源,风能、太阳能是清洁能源,在使用过程对自然界没有污染,并且可以减少对电的消耗,可以节约很多电能,有利于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故选:B

(2)可燃性气体在点燃前都要进行验纯,以防爆炸;氢气燃烧生成水,其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故答案为:检验氢气的纯度;2H2+O2

2H2O.

(3)煤场将大煤堆分散成若干个小煤堆,是为了能把煤堆中积累的热量及时散发出去,防止因温度升高达到煤的着火点而发生自燃;当发现燃气泄漏时,应采取的措施立即关闭阀门,然后开窗通风,故答案为:及时散发热量,使温度达不到煤的着火点,从而破坏燃烧条件;BC.

点评: 本题考查能源的利用,可燃性气体的验纯,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燃烧的条件等知识点,基础性较强.

20.图中A~F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其中A、B、D含相同的阴离子,C、D、E、F含有同一种元素,C、E、F是不同类别的物质.A、C之间的反应可用于检验铵态氮肥,B、E之间的反应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框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B的名称: ,F的化学式: . (2)写出C的一种用途: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C: D→E: .

基本反应类型是 反应.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框图型推断题.

14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题

分析: 根据A~F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B、E之间的反应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所以B、E是盐酸、碳酸钙,A、C之间的反应可用于检验铵态氮肥,所以A、C是铵态氮肥和碱,A、B、D含相同的阴离子,所以A是氯化铵,B是盐酸,E是碳酸钙,C是氢氧化钙,盐酸会转化成D,D和碳酸钙可以相互转化,所以D是氯化钙,碳酸钙会转化成F,F会转化成氢氧化钙,所以F是氧化钙,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解答: 解:(1)A~F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B、E之间的反应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所以B、E是盐酸、碳酸钙,A、C之间的反应可用于检验铵态氮肥,所以A、C是铵态氮肥和碱,A、B、D含相同的阴离子,所以A是氯化铵,B是盐酸,E是碳酸钙,C是氢氧化钙,盐酸会转化成D,D和碳酸钙可以相互转化,所以D是氯化钙,碳酸钙会转化成F,F会转化成氢氧化钙,所以F是氧化钙,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B是盐酸,F是CaO;

(2)通过推导可知,C是氢氧化钙,可以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3)A→C的反应是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氨气,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CaCl2+H2O+2NH3↑,

D→E的反应是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CaCl2+Na2CO3=CaCO3↓+2NaCl,基本反应类型属于复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1)盐酸,CaO;(2)改良酸性土壤;

(3)2NH4Cl+Ca(OH)2=CaCl2+H2O+2NH3↑,CaCl2+Na2CO3=CaCO3↓+2NaCl,复分解. 点评: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四、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21.用固体NaCl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5%的NaCl溶液.

(1)该实验除烧杯、量筒、胶头滴管和细口瓶外,还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 (2)实验中应选用规格为 (填“50”、“100”或“200”)mL的量筒. (3)称量NaCl时,若天平指针偏左,应进行的操作是 . (4)下列操作一定会导致NaCl质量分数偏低的是 (填序号). ①砝码和氯化钠放错托盘②使用了生锈的砝码 ③量水时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④装瓶时溶液洒落. 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15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题

分析: (1)根据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溶液需要的仪器进行分析; (2)根据使用量筒时的就近原则进行分析;

(3)根据天平指针偏左,说明氯化钠多了,需要减少氯化钠的质量进行分析; (4)根据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低的原因是溶质变少,或溶剂增多进行解答.

解答: 解:(1)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溶液需要的仪器除烧杯、量筒、胶头滴管和细口瓶外,还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

(2)使用量筒时的就近原则,所以实验中应选用规格为100mL的量筒; (3)称量NaCl时,若天平指针偏左,应进行的操作是:减少氯化钠的质量;

(4)①砝码和氯化钠放错托盘,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可能会导致溶质质量减少,所以会使溶质质量分数偏低;

②加使用了生锈的砝码,会使溶质的质量增大,所以会使溶质质量分数偏高;

③量取水时,始终仰视凹液面最低处,会使水的质量增大,所以会使溶质质量分数偏低; ④装瓶保存时,有溶液洒落,不影响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 故选:①③.

故答案为:(1)玻璃棒;(2)100;(3)减少氯化钠的质量;(4)①③.

点评: 学生应熟练掌握一些常用仪器的使用,并熟练掌握进行配制溶液的操作. 22.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a仪器的名称: .

(2)检验装置B气密性的操作和现象是 .

(3)仅用上述装置制取和收集较为干燥的O2,应该选择的装置是 和 (填字母),反应原理是 (填化学方程式),从制取氧气后的剩余物中提取二氧化锰的过程是溶解、过滤、 、干燥.

(4)如果用注射器替换装置B中的长颈漏斗,优点是 (答一点即可). 考点: 氧气的制取装置;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氧气的收集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16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题

专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锥形瓶是常用的反应容器,检验装置B气密性的操作和现象是:让长颈漏斗的下端伸到锥形瓶的底部,加水形成液封,关闭玻璃阀门,向长颈漏斗内加水,过一会观察液面不再下降,证明装置严密;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比较干燥.从制取氧气后的剩余物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中提取二氧化锰的过程是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如果用注射器替换装置B中的长颈漏斗,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速度、节约药品等.

解答: 解:(1)锥形瓶是常用的反应容器,故答案为:锥形瓶;

(2)检验装置B气密性的操作和现象是:让长颈漏斗的下端伸到锥形瓶的底部,加水形成液封,关闭玻璃阀门,向长颈漏斗内加水,过一会观察液面不再下降,证明装置严密;故答案为:让长颈漏斗的下端伸到锥形瓶的底部,加水形成液封,关闭玻璃阀门,向长颈漏斗内加水,过一会观察液面不再下降,证明装置严密;

(3)如果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配平即可;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比较干燥;从制取氧气后的剩余物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中提取二氧化锰的过程是溶解、过滤、洗涤、干燥;故答案为:A;C;2KClO3

2KCl+3O2↑;洗涤;

(4)如果用注射器替换装置B中的长颈漏斗,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速度、节约药品等;故答案为:可以控制反应的速度;

点评: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混合物的分离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23.同学们围绕“铁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展开以下探究活动.

活动一:探究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的现象与其含碳量的关系 〖实验探究〗

17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题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①铁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与其含碳

较明显的火星量的关系为 .

实验1:取直径0.20mm,含碳零星的火星 0.1%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2:取直径

,含碳0.32%的铁丝,在氧气中四射 燃烧 〖拓展延伸〗

同学们认为铁丝燃烧的现象还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所以想收集不同浓度的氧气进行相关实验,若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体积分数为90%的氧气,预先应向容积为400mL的集气瓶中加水,水的体积约为 mL.

活动二:探究铁燃烧时溅落下来的黑色物质中是否有铁单质 〖查阅资料〗

①自然界中铁的氧化物主要是Fe3O4和Fe2O3两种(FeO极易被氧化为Fe2O3); ②铁的氧化物均能溶于酸.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铁燃烧时溅落下来的黑色固体中含有铁单质

将冷却后的黑色固体碾碎,装入试管,加 入 . 〖拓展延伸〗

已知:高温条件下铁和水能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由此可知探究活动二中为了防止集气瓶炸裂,应采取的措施是 .

考点:探究氧气的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科学探究.

分析: 根据已有的铁丝燃烧的现象结合铁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铁能与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此解答. 解答: 解:活动一:设计实验要注意控制变量,保证铁丝的直径相同;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根据表格提供的数字可以看出,铁丝中的含碳量越高,火星越明显,故填:0.20,3Fe+2O2

Fe3O4,含碳量越高,火星越明显;

18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题

拓展延伸: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体积分数为90%的氧气,预先应向容积为400mL的集气瓶中加水,则气体的总体积为400mL,其中氧气的体积为:400mL×90%=360mL,设水的体积为x,则有(400mL﹣x)×+x=360mL,x=350mL,故填:350;

活动二: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故要证明含有铁,可以加入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证明含有铁,故填:

拓展延伸:高温条件下铁和水能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Fe+4H2O

Fe3O4+4H2.为了防止集气瓶炸裂,应采取的措施是在集气瓶底部铺一层

Fe3O4+4H2,在集气瓶底部铺一层细沙.

细沙.故填:3Fe+4H2O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氧气性质的实验探究以及金属铁与氧气的反应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24.我们食用的菠菜、大葱都含草酸(C2H2O4).计算:

(1)草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最简比为 . (2)草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25.要测定MgCl2(杂质是NaCl)的质量分数,取样品10g溶于100g水中,向其中加入50g NaOH溶于至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沉淀5.8g.已知:MgCl2+2NaOH═Mg(OH)2↓+2NaCl,求:

(1)样品中MgCl2的质量分数. (2)所用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 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

19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题

分析: (1)由氢氧化镁沉淀的质量计算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进一步计算样品中MgCl2的质量分数;

(2)由氢氧化镁沉淀的质量计算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进一步计算所用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

解:(1)设生成5.8g氢氧化镁沉淀时,消耗氯化镁的质量为x,氢氧化钠的质量为y MgCl2+2NaOH═Mg(OH)2↓+2NaCl 95 80 58 x y 5.8g

x=9.5g,y=8g

样品中MgCl2的质量分数为

×100%=95%,

×100%=16%

(2)所用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1)样品中MgCl2的质量分数为95%;(2)所用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6%. 点评: 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由反应中任意物质的质量可计算反应中其它物质的质量.

2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